两晋南北朝的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两晋南北朝的音乐
宫廷音乐:清商乐、北歌、百戏、故事歌舞
清商乐,也叫清商曲,简称清商,清乐,(被誉为华夏正声,在南方吴声,西曲的基础上继承相和歌传统而发展的新乐种)主要是南方音乐,包括江南吴声、荆楚西声。
吴声,又称吴声歌,在民间都是徒歌的形式,伴奏乐器有箎、箜篌、琵琶等,音乐特点是曲尾常用虚词唱出的“送声”。
是一种独唱性质的抒情曲。
西曲,也称西曲歌,包括舞曲和“倚歌”。
舞曲为集体歌舞,音乐特点曲尾有实词或虚词的“送和声”,由众人齐唱的形式。
“清商三调”平调、清调、瑟调。
“北歌”,又叫“真人代歌”,与原来的横吹曲相互融合,发展成为军乐,“鼓角横吹曲”。
百戏类似现代额杂技,汉代发展,南北朝百戏大盛。
故事歌舞的发展,为我国戏曲的建立创造必要的条件。
各民族音乐的大融合:龟兹—新疆库车,西凉—甘肃,高昌—新疆吐鲁番,康国—乌兹别克斯坦,安国—中亚古国,乐器箜篌、琵琶、五弦、笛、箫、正鼓。
疏勒—新疆英古沙城,乐器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箫、筚篥、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
天竺—印度,乐器凤首箜篌、琵琶、三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
高丽—朝鲜与韩国,乐器筝、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五弦、笛、苼、箫、小筚篥、桃皮筚篥、腰鼓、齐鼓、担鼓。
西域音乐传入中原原因:1、战事频繁2、“和亲”3、经商
乐器有曲项琵琶(印度)、五弦琵琶(印度)、筚篥(龟兹)、方响、锣(西域)、钹(天竺)、星、达卜等。
乐律学的发展:荀勖在制笛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了“管口校正”
何承天提出“十二等差律”(新律)用于解决三分损益法得出的十二律不准的问题。
钱乐之的360律,沈重的360律。
明代朱载堉发明十二平均律。
第五章隋唐五代的音乐
隋唐建立由政府管辖和宫廷管辖两个音乐机构。
太常寺是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所管辖机构有大乐署、鼓吹署。
宫廷管辖有教坊和梨园。
大乐署管辖雅乐和燕乐。
鼓吹署专管仪仗中的鼓吹音乐。
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并演出。
宫外左教坊善舞,右教坊善歌。
教坊女乐人分“内人”“宫人”“驺弹家”。
梨园专门演习法曲,法曲是种有歌、有舞、有器乐演奏的精致舞曲。
还有15岁儿童组成的“小部音声”。
隋唐重要音乐形式有: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法曲、大曲等。
1、七、九、十部乐是按地区或国别分类。
2、坐部伎与立部伎是唐代宫廷的燕乐,坐部伎在室内表演,立部伎在室外表演。
法曲又叫法乐,道教所用。
3、大曲又叫燕乐歌舞大曲,是唐代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好,含多段结构大型乐舞。
4、参军戏是一种讽刺、滑稽性的歌舞表演。
隋唐文人音乐注意包括词乐与琴曲。
《阳关三叠》《离骚》《辞渔唱晚》《胡笳十八拍》
说唱音乐正式形成在隋唐时期。
是一种有说有唱的艺术。
变文是佛教寺院为宣传教义而设立的一种说唱音乐,它用说与唱的形式,将佛经或教义讲唱出来。
重要的记谱法:文字谱、减字谱、工尺谱(唐称半字谱,宋称燕乐半字谱)、舞谱
乐律学发展:1、新音阶(变徵,变宫)2、俗乐音阶(燕乐音阶—清角,闰)3、燕乐二十八调(又称俗乐二十八调,二十八调。
在宋元词曲、戏曲、说唱中使用)4、八十四调5、犯调(即本宫音阶内某音换作主音,构成另一调式,形成同宫异调)6、移调
音乐专著《乐书要录》《教坊记》《羯鼓录》《乐府杂录》
第六章宋金元的音乐
音乐是依附于人的活动,大城市额不断增加,人口的集聚,为市民音乐活动提供了基础。
宋代大城市产生大型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瓦舍(瓦市、瓦子、瓦肆)。
瓦舍中专门演出的场所叫“勾栏”或“游棚”。
勾栏中演出嘌唱、唱赚、鼓子词、诸宫调、傀儡戏、影戏、杂剧。
不能入勾栏街头卖艺人称为“路岐人”。
此时艺人们有自己的行会组织,称做“社会”。
编写说唱戏曲唱本的叫“书会”。
说唱比较重要的有陶真、鼓子词、货郎儿、散曲、唱赚、诸公调等。
1、陶真,用琵琶或鼓伴奏的说唱,大多是“路岐人”,音乐反复吟唱。
2、鼓子词由散文的
讲说和曲调轮流相间,反复说唱的体裁。
3、散曲,形成在元代的说唱艺术,在宋词音乐基础上形成小令,小令又叫“叶儿”,还有套曲形式分为引子、正曲、尾声。
散曲重要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张养浩。
4、唱赚,北宋产生的一种用鼓、板和笛伴奏的,并在缠令和缠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
体裁曲式:缠令是由若干个曲调连接而成,前有引子后有尾声。
缠达是以引子开始,后有两个曲调轮流重复演唱。
唱赚艺人的行会组织称为“遏云社”5、诸宫调,宋代大型说唱艺术。
有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音乐特点是宫调的多样性。
我国戏曲艺术的正式确立是在宋代。
(北宋杂剧、院本、南戏、元杂剧)
北宋杂剧,综合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戏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它的表演形式相对完整,包括艳段、正杂剧和后散段。
北宋杂剧有末泥、装旦、副净、副末、装孤五种角色。
南戏,也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音乐以“里巷歌谣”“村坊小曲”为主。
宋代我国戏曲确立,元代元杂剧的出现,形成我国戏曲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唱赚、诸宫调曲艺形式发展起来更为成熟的戏曲艺术,专门采用北方音乐,又称“北曲”。
它的结构以“折”为单位。
由曲、宾白、科组成。
元杂剧角色分工有正末(男主角)、正旦(女主角)、净(花脸)等。
著名作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郑光祖、白朴、王实甫《西厢记》《破窑记》
宋代乐器产生的变化:1、对以往乐器加以改进,奚琴、笙2、新乐器的出现,三弦、双韵、火不思。
最为重要的是我国正规弦乐器—马尾胡琴的出现。
弹拨乐器:三弦、双韵、火不思。
打击:云璈、铳鼓。
吹管:管笛、小孤笛、鹧鸪、竖箫器乐是有乐器演奏的音乐,包括独奏的乐器,包括其他乐队组合形式。
南宋著名古琴家郭钙,《潇湘水云》。
琵琶《海青拿天鹅》。
独奏乐器还有笙、筝、笛、箫、嵇琴、方响、杖鼓。
宋代的合奏有小乐器、清乐、细乐、鼓板。
小乐器由两三种乐器结合,双韵合阮咸,嵇琴合箫管,秋琴合葫芦琴,嵇琴、箫管与拍板。
清乐,使用拍板、筚篥、笛、小提鼓、札子、方响、笙等合奏,以声调清细为特色。
细乐,使用箫、管、笙、嵇琴、方响等追求音韵清越,别有风味。
鼓板,使用拍板、鼓与笛的合奏,或拍板、笛、札子的合奏。
同一词牌采用改变歌词与曲调结构形式手法有“减字”“偷声”“摊破”“犯”
利用现成曲调进行填词,即“由乐定词”。
“依词配乐、”创作新的曲调的歌曲称为“自度曲”姜夔自度曲有《白石道人歌曲》《杏花天影》《扬州慢》《凄凉犯》《暗香》《疏影》
宫廷音乐机构与乐队:教坊、云韵部、钧容直、东西班乐。
1、教坊,分四部:大曲部、法曲部、龟兹部和鼓笛部。
2、云韵部:由官宦构成的乐部。
3、钧容直:隶属于禁军骑兵、由军队选拔擅长音乐的士兵组成。
4、东西班乐:隶属于禁军骑兵,由皇帝亲信卫兵长于音乐者组成的乐队,用于皇帝出行、停宿与仪仗是演奏音乐。
2、歌舞大曲继承唐代,但采用“摘遍”手法,摘取唐大曲最精美段落,独立使用。
宋大曲已克服唐大曲各段内容互补连贯的缺点,而以全篇叙述一故事。
宋代宫廷器乐有教坊大乐(教坊乐队演奏的器乐合奏)、随军番部大曲(宋元合奏形式)、马后乐(随皇帝驾后,在马上演奏的鼓吹乐)。
雅乐,宫廷较为重视的音乐形式。
主要在祭祀仪式中,内容可分:天地自然神话,与统治者建立联系;瑞曲,以祥瑞之事预示太平盛世;传说远古歌曲《诗经》
宋元雅乐仿古制,设宫县、登歌两个乐队,和文、武两个舞队。
舞队编制亦本“八佾”之说蔡元定提出十八律,在三分损益十二律基础上继续生六律。
音乐论著:沈括《梦溪笔谈》、陈旸《乐书》、王灼《碧鸡漫志》、张炎《词源》、朱长文《琴史》、元人芝庵《唱论》、周德清《中原音韵》----是第一部为音乐服务的音韵学著作。
第七章明清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