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五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dern chinese
备教导航
文本的解读是一切阅读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

审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在文本解读方面存在着种
种弊端。

为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
从语文学科本位、编者意图、文本教学价值、拓展教学资
源、主题多元化五个视角来准确解读文本的五种方法,即
“聚焦文字”“把握意图”“凸显核心价值”“拓展资
源”“主题多元”解读法,以期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进一
步提高。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师生通过观照文本、
体验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的过程。

教师对文本的
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一切活动的前端,又是阅读教学的终
端。

因此,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解读方法,是能
否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的关键,它关涉教学目标的定位及实
现,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实施,阅读教学效果的高与低。


以说,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
败。

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笔者在听了较多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课之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归
纳了以下五种解读文本的方法。

一“聚焦文字”解读法
文本解读应回归语文学科本位,忌重人文而轻语言。

语文课应是基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教学内容的建构要依
据语文的本体,语文的本体应是“语文味儿”,于漪老师
说:“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切、亲密、亲爱,而不
是把它冷落在一边。

”有老师上《我与地坛》,整堂课围
绕三个问题开展讨论:“当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应该怎
样好好活?”“回忆自己有没有做过对不起妈妈的事情,
以‘妈妈,请原谅我!’为题写一片段。

”“怎样理解作
家刘墉的‘中学时期是孝顺父母的最好时期,等你功成名
就再来孝顺父母时,已经来不及了?’”很显然,这堂课
没有引导学生花时间去细读文本,而是对文本走马观花,
忽视了对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浸入与体验,忽略了文本是
如何通过遣词造句来表现作者从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以及
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中领悟到生命真谛的内容,
而是花了几乎全部的时间诠释母爱这一主题。

应在传授语文知识、锻炼学生以语言为载体的理解力、判
断力、欣赏能力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
从而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而不能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抛弃品味语言这个重要环节。

从一段文字中提炼、概括内
容,是语文能力之一,但是如何用最恰当的表达方式,为
什么这样表达最恰当,这是语文教学更重要的任务。


此,解读文本时,回归语文学科本位、聚焦语言文字本
身,应是解读文本的方法之一。

二“把握意图”解读法
文本解读应理解编者“意图”,忌内容解读“自由
化”和“自我化”。

教材是教材编者、审查委员甚至社会
人士等多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凝聚着集体的智慧,研习教
材、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的前提。

要读懂教材,对教材文
本有相对准确的解读,除了要理解作者的“作品意图”之
外,还要吃透新课程理念、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正如
王荣生先生所言:“作为课程内容的选文,从本质上讲,
是圆满自足而各自为政的,将它们贯穿起来的‘线’,多
数是人为的外在标准,甚至主要是编排者的创意或对某种
编辑效果的追求。

”因此,无论是在“教教材”还是在
“用教材教”的时代,编者的意图对教学往往起着制约的
作用。

编者的意图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文本放置的位置暗示。

同样一篇《鸿门宴》,
苏教版将它放在“寻觅文言津梁”板块中,教师在教学中
自然会将教学重点安排在引导学生把握文言文学习的重点
上,重点关注实词的词义、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以及特
殊的句式。

人教版将它放在“两汉魏晋文学”(旧版)和
“古代记叙散文”(新版)板块中,教师教学时自然会更
侧重于文学的特性和叙事的方法。

沪教版将其放置在“古
代战争、英雄散文”板块中,教师教学中就会侧重“战争
与英雄”这一人文主题。

第二,“单元导引”的导引作用。

仍以《鸿门宴》
为例,苏教版的单元导引有如下表述:“……只要潜心溯
源,就一定能觅得学习文言文的津梁,汲取古代经典的智
慧。

”人教版(旧版)表述为:“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分析和司马迁在《鸿
文本解读五视角
◎张 红
odern chinese M
45
XIANDAI YUWEN
2011.08
备教导航
门宴》中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

”人教新版的导引则是“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在这样的导引之下,教师自然会将教学重点分别放在“文言”、“文学”和“叙事”上。

诚然,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具体教学中,不应该不折不扣地“贯彻编者意图”,唯编者意图是教,而应“用教材教”,借助教材内容来生成适合自己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但是切忌内容解读的“自由化”和“自我化”。

三“凸显核心价值”解读法
文本解读应把握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忌文本教学价值边缘化。

入选到中学教材中的文本,其本身并不是作为教材课文来写作的,它们作为社会阅读的客体,自有其“原生价值”,而它们一旦入选为语文教材,它的价值就不一样了,除了它的“原生价值”之外,还同时具有了“教学价值”,而且它往往具有许多的教学价值。

作为教学,它并不要求每一个方面都教给学生,需要教给学生的,是它具有典范性或典型意义的那一方面的内容。

教师应善于挖掘文本的原生价值,善于给文本的教学价值以正确的定位,发掘每一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将文本所隐含的语文核心价值凸显出来,适当地弱化文本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普教育价值、社会生活认识价值及思想品德教育价值,并确定突破口,进而“不蔓不枝”,逐步深入,视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如何接近这个核心价值。

例如《像山那样思考》有很多的教学价值,比如,诗意的叙写方式,对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生态价值的体会等。

但该文本放在《像山那样思考》单元中,故应重在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一教学价值上。

课堂上就应凸显这一价值,并且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四“拓展资源”解读法
文本解读应出乎文本之外,但又警惕资源拓展的泛化。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强调课文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

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能使课堂由封闭转为开放,从孤立走向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适当拓展、延伸文本内容,是为了更好地阅读理解文本,但要警惕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拓展的泛化现象,凡是不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拓展材料一律去除,哪怕是忍痛割爱,也要唯“赘”言之务去。

一切教学内容都只有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状况等来取舍才是合理和必要的,不能背离高中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和中学生的学习实际。

课堂教学资源拓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1.提高文本本身的利用度。

语文教学,固然可以借助图片、视频、音频、实物
等教学资源,但绝不能降低文本本身的利用度。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务必注重语文味,应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课文恰到好处的言语,从语言入手,去体会语言运用的神奇,去深入体悟语言承载的感情、哲理、思想。

语文课应该让言语的习得与精神的获得共得,且不能跳过语言这个媒介而沉溺于视听。

2.追求利用教学资源的有效度。

教学情境的设置如同美味的汤,知识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载体,才能更易吸收。

适当地运用课外的教学资源,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于教材内容的深化、挖掘和延伸。

但是,运用课外教学资源,旨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现有知识和相关材料来感受文本内容,调动生活积累来学习语言。

从文本走向生活,这不是阅读教学的“专务”,过多地补充课外内容,海阔天空会使语文课堂变成资料馆和展示厅。

 
3.注意利用教学资源的知识深浅度。

拓展资源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核心,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为宗旨,所以,拓展和利用的教学资源必须注意知识的深浅度。

过易,则失去拓展的意义,课堂教学效率降低;过难,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一位老师在教学《琵琶行》时,为了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妙,引进了《李凭箜篌引》的诗文。

殊不知,以难解难,犹如“以已之昏昏”欲使人“昭昭”,让学生更是云里雾里,非但没有感受到音乐之美,反而更觉音乐之高深之抽象之难理解。

五“主题多元”解读法
文本解读应挣脱“一元解读”的枷锁,但又要警惕“过度解读”的危险。

很多文本的主题是含蓄的,往往呈现多义性,它既可以引发读者的困惑,又体现了阅读生成的不确定性。

当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德国的伽达默尔曾言:“凡有理解,就有不同。

”新课程背景下,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思维水平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一元解读的禁区,应放手让学生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理由”、“你的生活体验”、“你的看法”……苏教版必修一中的《前方》,编者将之放在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

编者编写的意图是描写“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因此,如果从家园之思这个角度来解读文本,自有其道理。

然而,我们细读文本,还可作这样的解读:文章为我们描述了人的生存情境,提示了人生的意义,即人生就是不断困惑、不断欲望却又不知结局的苦旅。

个性化阅读虽是“人读人异,人言人殊”,然而,多元解读作品并不意味着可以让学生天马行空似的驰骋思想,风牛马不相及地随心所欲地解读作品,文本解读的“多元”是有界的。

曾祥芹会长曾说:“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原则是‘见仁见智,多元有界’。


那么,如何把握一元与多元的界限?如何防止从狭隘
odern chinese
备教导航
的主题确定的偏执中滑向过度解读的泥潭?那就是要关注
文本的文体和文本的语境。

例如《愚公移山》是一寓言,
愚公移山的精神历来为人所称道,但是有学生对《愚公移
山》却作出“经济不划算”的解读。

《窦娥冤》的高潮部
分“亢旱三年”,这是窦娥对现实彻底绝望而表现出来的
更坚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枉得到昭雪,但有学生认
为“窦娥不去直接报复施害者,让张驴儿死于非命,却让
楚州老百姓三年遭灾,她的报复牵连到了普通的老百姓,
是不可取的”。

学生的这种误解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寓言
“对丈夫忠贞不渝”“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反抗”的理
解,是因为没有做到“知人论世”。

新课程的理念使我们对阅读教学有了新的理解,使我
们对优秀作品获得常读常新的体验。

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能力直接关涉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对文本解读
的方法加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会“常研
常新”。

(张红 浙江省海盐县教育局教研室 314300)秦牧的散文,无论是叙事议论还是写景抒情,都能体
现出文章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有人说秦牧的
散文是一串串珍珠,那么他的散文语言就是穿起颗颗珍珠
的线。

秦牧的散文特色是能将知识、情趣、思想三者巧妙
地融为一体,进而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实现这种统一的表现手法恰恰是通过他的别具一格、独具
匠心的语言艺术。

秦牧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里,是一位无可争议的大
家,他的文章以内容丰富,涉猎广博,文笔细腻优美,潇
洒自然,语言清新流畅,生动活泼而蜚声文坛。

我们读秦
牧的散文,如同聆听一曲美妙的音乐,那么悦耳动听,使
人们随着它的旋律和节奏,一步步进入一个令人心旷神怡
的境域,使人陶醉。

一、亲切溢于笔端,率真流于心声
秦牧散文在抓住读者方面有他的独到之处。

《在笑
的力量》一文中,作者一开始就推出“哈、哈、哈、
哈……”四字,读者在触目的瞬间立即就被这种浓郁亲
切的生活味儿的语言吸引住了,仿佛眼前并非书本,
而是作者本人坐在对面和我们谈笑。

“我们每个人做小
孩的时候,都有被人搔到膈肢窝,瘫痪在地上大笑的
经验。

这种笑,虽是辛苦,也是快乐的”,这种亲切
率真,无拘无束的笔墨,一下子就把作者与读者的感情
联系在一块儿了。

我们好像是在与一位久别的老朋友促
膝谈心,尽情倾吐。

“我多么想抱一抱那些古代的思想
家,没有他们的艰苦探索,就没有今天人类的智慧”,
读着这样感情充沛、溢于言表的文字,读者会心的微笑
中触到了作者的脉搏,看到了作者的音容笑貌,感到了
作者袒露的个性。

秦牧散文开卷便能创造出一种极好的
语言气氛,使用亲切率真的语言,自然而然地表露自己
的情感,抓住了读者的心声。

秦牧很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和司空见惯
的小问题做文章。

诸如大家随处可见的泥土、树木、花
草、牛、狗、蛇、船之类,或人们踪迹常至的天坛、中
山公园等地。

正因为常见的小事情,不被人们注目,而
到了秦牧笔下却增添了新意,开出奇异的花朵,才使人
们感到特别熟悉,格外亲切。

“有一种动物,叫鬣狗,
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我家的客厅挂着一幅齐白石的
水墨虾画,那里面十来只虾,生动极了。

”“北京南
郊,有一座天坛。

”“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的
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榕树。

”这些都从平凡的小
题儿入手,采取亲切自然的交谈方式,轻而易举地就叩
开了读者的心扉。

浅析秦牧散文的语言特色
◎高叶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