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合集下载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

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辅助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鉴别诊断: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

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2020支气管哮喘指南中文版

2020支气管哮喘指南中文版

2020支气管哮喘指南中文版引言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

本指南的目的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支气管哮喘,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因与发病机制2.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等多种因素有关。

哮喘的特点是支气管通畅度下降,痉挛增强,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道狭窄和呼吸困难。

哮喘的发作通常与过敏原、感染、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3. 哮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气促、胸闷、喘息等症状。

在发作期,患者可能感到气短和呼吸困难。

严重的哮喘发作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诊断4. 诊断哮喘需综合患者临床症状、家族史、过敏史、体格检查、肺功能测试及变应原检测等信息。

对于哮喘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治疗5. 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控制性治疗和急性发作治疗,主要药物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抗白细胞介素等。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生活方式调节、运动训练等。

预后6. 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大部分哮喘患者可以良好控制病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发展为难治性哮喘。

结语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和医生需要共同努力,合理规划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本指南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权威的治疗建议,有助于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参考文献:1.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0[G].2.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2019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中西医杂志,2019,42(8):548-597.注意事项:1. 本指南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综合判断。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于治疗期间时,应根据症状控制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见表2.3.急性发作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当患者出现急性发作期时,应根据症状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见表3.三、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治疗原则: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以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

1.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呼吸训练等。

2.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两个方面。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见表4.3.教育和管理方案:包括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自我管理、追踪随访等。

见表5.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疾病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诊断标准包括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除此之外,还需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最大呼气流量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符合诊断标准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治疗原则是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以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

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呼吸训练等。

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两个方面。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教育和管理方案包括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自我管理、追踪随访等。

支气管哮喘合理用药

支气管哮喘合理用药
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地氯雷他定的枸橼酸二钠盐,水溶性更好,疗效时间更长,价格更高。QD
2.哮喘的药物治疗
地氯雷他定
枸地氯雷他定
哮喘的治疗方案
03/
3.哮喘的治疗方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
3.哮喘的治疗方案
2021 GINA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3.哮喘的治疗方案
4.小结
使用SABA 1~2喷,必要时可每隔4~8 h吸入一次,但24 h内最多不宜超过8喷;当出现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症状时,可增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4.5 μg)1~2吸缓解症状,每日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6吸
增加控制药物:当使用缓解药物后仍有症状,增加ICS的剂量,或增加其他的控制药物。
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1.概述
1.概述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43(12): 1023-1048.
1.概述
1.概述
1.血液常规检查2.痰液检查 3.呼吸功能检查 4.动脉血气分析 5.胸部X线检查6. 过敏原检查
ICS+LAMA+LABA
3.哮喘的治疗方案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免疫调节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及哮喘。
3.哮喘的治疗方案
肌内注射。每次1mL,每周 2-3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通过调节机体内的免疫系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稳定肥大细胞,封闭lgE功能,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以及具有抗乙酰胆碱所致的支气管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43(12): 1023-1048.

《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支宅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 )要点—、疾病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

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 •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 辅助检查:(1反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 増加>12% ”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2 )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 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 鉴别诊断: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忸市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

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l)增加15%以上,且FEVl增加绝对值>200 ml];(3)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以上三种试验方法分别见附录1、2、3。

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支气管哮喘的分期: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

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评价:哮喘患者的病情评价应分为两个部分。

1.非急性发作期病情的总评价:许多哮喘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因此需要依据就诊前临床表现,肺功能以及为控制其症状所需用药对其病情进行总的估价,见表1。

2.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的评价: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

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2020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2020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 发作时典型的体征为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非常严重的哮喘发作,哮鸣音反而会减弱,表现为“沉默 肺”,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1.痰液检查:痰涂片显微镜下可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 ● 2.通气功能检查: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FEV1/FVC%<70%或FEV1低于正
● (3)白三烯调节:目前唯一除ICS外唯一可单独使用的哮喘控制性药物,尤适用 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和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的治疗。常用药物有孟鲁斯特。
治疗--1.药物分类与作用特点
● (4)茶碱缓释药物:增强呼吸机的力量以及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
● (5)抗胆碱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舒张支气管,减少黏液分泌,分为 SAMA(维持4-6小时)和LAMA(维持24小时);常用的SAMA有异丙托 溴铵;常用的LAMA有噻托溴铵,选择性M1M3受体拮抗剂,目前只有干 粉吸入剂,主要用于哮喘合并慢阻肺的长期治疗。
●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三)上气道阻塞
治疗
● 不能根治,只能控制 ● (一)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 ● (二)药物治疗 ● 1.药物分类与作用特点
治疗--1.药物分类与作用特点
● (1)糖皮质激素:目前最有效控制药物,分为吸入,口服,静脉用药。
● (2)β2受体激动剂:分为SABA(维持4-6小时)和LABA(维持10-12小时); SABA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有吸入,口服,静脉三种给药方式,首选 吸入给药,常用的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不宜持续长期使用)。LABA常与 ICS联合使用,目前最常用的控制哮喘的药物,常用的有沙美特罗,福莫特罗。
支气管哮喘
2020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优质课件
病因和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01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呼 气音延长
02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 自行缓解
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
1 2 3
左心衰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
该病患者一般伴有心血管疾病,常在夜间发作且 不能自行缓解,需使用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后 方能缓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该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咳嗽、咳痰伴有活动后 气促,一般无哮喘症状,肺功能检查可辅助鉴别 。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支气管哮喘的预后:虽然支气管哮喘不能根治,但是通过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可以有效地控制病 情,减少发作次数和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长期管理好病情也可以降低死亡率。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包括喘息 、气促、胸闷等,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并可能因接触过敏原、感染等因素而诱发或加重。体征上可以出现桶 状胸、三凹征等表现。此外,肺功能检查也是诊断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肺通气功能检查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 。
03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ICS)
ICS是哮喘控制的首选药物,通过作 用于气道炎症形成的诸多环节,如抑 制嗜酸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在气道的聚 集、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增 强平滑肌细胞β2肾上腺素受体的反应 性等,有效抑制气道炎症。临床常用 的ICS包括丙酸倍氯米松(BDP)、 布地奈德(BUD)和丙酸氟替卡松( FP)。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 )》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0
目录
• 支气管哮喘的概述 •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管理 • 总结与展望

2020年支气管哮喘GINA解读

2020年支气管哮喘GINA解读

病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哮喘发病
发病机制
1 变态反应学说 2 气道炎症学说 3 神经-受体失衡学说
炎症是哮喘发作的核心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Th2 细胞 粘液栓
粘液分泌过多
血管扩张 新血管形成
抗原
肥大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
神经激活
上皮细胞
血浆渗出 水肿形成
上皮脱落
上皮纤维化 感觉神经激活
胆碱能反射
GINA更新要点
5. 其它方面的更新 ①婴儿期长期咳嗽和无感冒症状的咳嗽,是其日后出现家长报 告 - 医生诊断类哮喘,独立于婴幼儿喘息之外的相关因素。 ②除了附录中的详细资料以外,在主报告中纳入了有关哮喘控 制不良和 ICS 治疗,对儿童生长潜在影响的信息。其中包括: 在治疗的前 1-2 年, ICS 可能会减少患儿生长速度,但这 一效果不具有渐进性或累积性; 一项长期预后研究显示,其对成人身高的影响仅为 0.7%。
1995. GINA指南首次公布。 2002. GINA指南首次给予证据更新,全面描述哮喘的炎症 机制,推荐ICS是最有效的控制药物。 2006. GINA指南推荐给予哮喘控制水平进行阶梯治疗, 明确推荐重度哮喘使用ICS+LABA治疗。
2010.GINA指南明确提出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的管理目标: 实现哮喘当前控制和降低未来风险。
白三烯调节剂 (受体拮抗剂或 合成抑制剂)
中/高剂量ICS
白三烯调节剂
抗IgE治疗
低剂量ICS 加白三烯调节剂
缓释茶碱
低剂量ICS 加缓释茶碱
免疫疗法
特异性免疫疗法,又称脱敏疗法 (或称减敏疗法), 60%以上的哮喘发病与特异性变应原有关。

关于新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几点说明

关于新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几点说明

术会议(青岛)制订了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要作用的细胞,以区别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它气道
(简称指南),该指南对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 炎症性疾病。并强调了“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
效判定标准及教育和管理分别进行了阐述,对指导 反应性的增加”,而不是“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这
我国临床医师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以及推动哮喘的 也是大家易于混淆的地方。
综合防治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时过 $ 年,由于
二、诊断
对哮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从循证医学角度对
本 次 修 订 的“ 指 南 ”,将 诊 断 分 为 三 个 部 分,即
药物治疗学的评价,使诊治观点的某些方面发生了 “诊断标准”、 “分期”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改变。%&&% 年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
五、哮喘的教育和管理 介绍了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初级内容、长期管理 的内容和长期管理的目标。结合近年来我国哮喘教 育方面成功的经验,新增加了“教育的方式方法”这 一部分内容,比较适合于我国国情,便于开展哮喘教 育时参考。由于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和治疗中的重 要性,因此,在“哮喘教育的初级内容”中增加了“了 解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学会必要 时心理调试技术”。在哮喘的长期管理中,患者对治 疗的顺从 性 如 何,直 接 关 系 到 治 疗 的 成 功 与 否,因 此,在“长 期 管 理 的 目 标”中,与 1334 年“指 南”和 !--! 年 (&)* 不同的是增加了“哮喘患者应对防治 措施具有良好的顺从性”一项。 总之,本次“指南”的修订虽然经过反复讨论和 征求意见,可能还会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也 不能涵盖哮喘防治中所有的问题,相信通过大家的 努力, “指南”将会不断完善,起到规范诊断和治疗的 目的,为推动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

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精选全文

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精选全文

PART
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处理
哮喘急性发作高危患者危险因素
目前未使用吸入激素 对哮喘治疗依从性差 有心理疾病或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使用镇静剂 曾经有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濒于致死性哮喘的病史 过分依赖SABA,特别是每月使用沙丁胺醇(或等效药物)超过1支 在过去1年中因为哮喘发作而住院或急诊 正在使用或最近刚刚停用OCS 有食物过敏史
的哮喘,或伴急性发作
• 采用高剂量ICS(证据等级A)或中剂量ICS+LABA(证据等级D)
初始控制药物治疗前
若可能,记录哮喘诊断证据 记录患者症状控制水平和风险因
素,包括肺功能 考虑影响治疗方案选择的因素
初始控制 药物治疗前后
初始控制药物治疗后
在2~3月后或更早,评估患者治 疗反应
维持良好控制≥3个月,可考虑 降级治疗
诊断和评估
• 症状控制和风险因素(包括肺功能) • 吸入技术和依从性 • 合并症 • 治疗目标
治疗和调整
• 哮喘治疗药物 • 非药物管理策略 • 处理可控风险因素和合并症 • 吸入技术的培训
监测
• 症状、急性发作、副作用 • 肺功能、气道炎症水平 • 患者满意度
哮喘患者长期(阶梯式)治疗方案
药物
分级
≥80%
60%~79% <60%
PEF
≥个人最佳值
≥80%个人最佳值 60%~79%个人最佳
值 <60%个人最佳值
PEF变异率 <20%
20%~30% >30% >30%
临床特点 气短 体位
讲话方式 精神状态
出汗 呼吸频率 辅助呼吸肌 活动及三凹征
哮鸣音 脉率(次/min)
奇脉
最初支气管舒张剂治疗 后PEF占预计值或个人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阅读提示:1.哮喘控制药物:推荐首选ICS-福莫特罗,不再推荐单独使用沙丁胺醇等SABA。

(见阶梯治疗方案)2.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性哮喘的定义更新为: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哮喘发作。

诱发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药、抗生素或某些生物制剂。

3.重症哮喘的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大剂量ICS;LABA、LTRA、LAMA 以及茶碱都需要与ICS联合使用。

哮喘流行病学01 哮喘患病率逐年上升2014年亚洲哮喘研究荟萃分析显示:亚洲成人哮喘患病率在0.7%-11.9%,平均不超过5%。

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全球哮喘患者达 3.58亿,较1990年增加了12.6%。

2019年中国肺健康研究显示:20岁以上哮喘患者4570万,患病率为4.2%。

02 哮喘的控制现状2017年我国30个省市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区哮喘患者总体控制率为28.5%。

其中参与2008年哮喘控制调查的10个城市在2017年调查中哮喘控制率为39.2%,较2008年哮喘控制率28.7%明显改善。

图1:2008年和2017年我国10个城市哮喘控制情况03 2020版哮喘分期(根据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期: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持续期:每周均不同频度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临床控制期:患者无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4周以上,1年内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

哮喘诊断与评估01 哮喘诊断标准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反复发作喘息、气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及部分未控制的慢性持续性哮喘双飞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主堡结擅塑哩咝苤查!Q!!生!旦筮!!鲞箜!期垡!i!』旦b!堡垦!!也旦堡:坠婴堕!!Q!:y!!:!!:堂:!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Ⅱular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二、诊断(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诊疗方案.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l增加≥12%,且FEVl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acute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mnicpersistent)和临床缓解期(clinicalremission)。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效果。
特殊类型哮喘的药物治疗策略
咳嗽变异性哮喘
针对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 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
运动诱发性哮喘
在运动前使用吸入性短效β2受体 激动剂可预防运动诱发的哮喘发
作。
阿司匹林哮喘
对于阿司匹林敏感的哮喘患者, 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及非甾体类 抗炎药,可选择使用吸入性糖皮 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
指南的制定和更新有助于推动支气管哮喘领域的科研和学术交流, 促进医学进步。
更新内容与亮点
更新诊断标准和分类
新版指南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标准和分类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强化个体化治疗
指南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 药物选择、剂量调整等方面。
关注特殊人群
新版指南更加关注儿童、老年 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支气管 哮喘防治,提供了更为详细的 指导和建议。
03
药物治疗策略与选择
急性发作期药物治疗方案
首选吸入性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01
通过吸入装置快速给药,数分钟内起效,可迅速缓解支气管痉
挛,改善呼吸困难。
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应用
02
对于中重度急性发作,应尽早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可口服
或静脉给药,以迅速控制炎症。
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
03
作为辅助治疗,可联合使用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
中度
稍事活动即气短,喜坐位,讲话常有中断,时有焦虑,出 汗,呼吸频率增加,肺内可闻及响亮哮鸣音。
重度
休息时即气短,端坐呼吸,只能发单字表达,常有焦虑和 烦躁,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分,肺内可闻及响亮 哮鸣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阅读提示:
1.哮喘控制药物:推荐首选ICS-福莫特罗,不再推荐单独使用沙丁胺醇等SABA。

(见阶梯治疗方案)
2.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性哮喘的定义更新为: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哮喘发作。

诱发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药、抗生素或某些生物制剂。

3.重症哮喘的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大剂量ICS;LABA、LTRA、LAMA 以及茶碱都需要与ICS联合使用。

哮喘流行病学
01 哮喘患病率逐年上升
2014年亚洲哮喘研究荟萃分析显示:亚洲成人哮喘患病
率在0.7%-11.9%,平均不超过5%。

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全球哮喘患者达 3.58
亿,较1990年增加了12.6%。

2019年中国肺健康研究显示:20岁以上哮喘患者4570
万,患病率为4.2%。

02 哮喘的控制现状
2017年我国30个省市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水
平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区哮喘患者总体控制率为28.5%。

其中参与2008年哮喘控制调查的10个城市在2017年调
查中哮喘控制率为39.2%,较2008年哮喘控制率28.7%明显
改善。

图1:2008年和2017年我国10个城市哮喘控制情况
03 2020版哮喘分期(根据临床表现)
急性发作期: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慢性持续期:每周均不同频度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临床控制期:患者无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4周以上,1年内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

哮喘诊断与评估
01 哮喘诊断标准
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反复发作喘息、气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发作时及部分未控制的慢性持续性哮喘双飞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或抗炎治疗4周后与基线值比较FEV1增加200mL(除外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呼气流量峰值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02 哮喘评估的主要方法
症状;
肺功能;
呼出气一氧化氮;
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过敏原检测;
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
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哮喘控制测试。

03 实验室检查指标更新内容
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2.5%;
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00个/uL;
总IgE:血总IgE没有正常值,需结合临床;
特异性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增高是诊断过敏性哮喘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水平高低可以反映哮喘患者过敏状态的严重程度;
过敏原检测:包括体内皮肤过敏原点刺激试验及体外特异性IgE 检测,可以明确患者过敏原。

这些疾病要与哮喘区分
左心功能不全;
上气道阻塞性病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嗜酸粒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哮喘治疗是个持久战
01 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与一般原则:
脱离过敏原: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治疗目标与一般原则:基于控制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哮喘治疗和管理策略。

02 2020版哮喘患者长期(阶梯式)治疗方案如下图:
03 升级治疗方式
升级维持治疗
适用于当前治疗级别不能取得控制,且排除了上述影响哮喘控制因素的哮喘患者,应考虑高一级治疗方案当中的推荐选择方案,2-3个月后进行评估;如疗效不佳,可考虑其他推荐方案。

短程加强治疗
适用于部分哮喘患者出现短期症状加重,如发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季节性变应原暴露时;可选用增加维持用药剂量1-2周的方法。

日常调整治疗
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丙酸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每日维持用药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哮喘症状出现情况按需增加使用次数作为缓解治疗。

04 治疗原则如下图:
重症哮喘不容忽视
01 重症哮喘的诊断
以往定义为“重症”、新指南统一称为“重度哮喘”。

重度哮喘通常是指在过去的1年中,需要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建议的第4级或5级哮喘药物治疗,才能够维持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表现为“未控制”哮喘。

02 重症哮喘的药物治疗
通常使用大剂量ICS;
LABA、LTRA、LAMA以及茶碱都需要与ICS联合使用;
生物靶向药物:抗IL-4R单克隆抗体、抗IL-5单克隆抗体、抗IL-5R 单克隆抗体、抗IgE单克隆抗体;
大环内酯类药物。

下面这些情况也会引发哮喘
01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02 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
03 围手术期哮喘
04 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性哮喘主要更新内容为
定义: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哮喘发作。

诱发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药、抗生素或某些生物制剂。

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再次应用该药物。

治疗:当有临床需要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建议考虑使用COX2抑制剂。

05 妊娠期和月经期哮喘
06 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
01 哮喘的管理
哮喘管理的长期目标是:达到良好的症状控制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最大程度降低急性发作、固定性气流受限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未来风险。

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实现有效的哮喘管理的首要措施。

02 哮喘的教育
包括依从性和吸入技术、哮喘常识、自我监测和管理、医务人员的定期评估、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

03 哮喘的预防
包括增强营养、避免过敏原和污染物暴露、药物治疗、微生物群预防以及减轻社会心理因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