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半脱位复位手法
骶髂关节劳损治疗方法

骶髂关节劳损治疗方法骶髂关节劳损,可能会有很多朋友对于这类疾病都不太了解,其实骶髂关节会由于一些外力的影响导致骨盆周围韧带损伤,或者是稳定性的错位和下降,破坏骨盆承重机制,从而出现腰骶、下肢疼痛和劳动、生活能力的下降的情况,很多朋友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也不太了解,那么骶髂关节劳损治疗方法有哪些呢?1、骶髂关节屈曲性半脱位:以改良斜扳法(髂后上棘)或短杠杆微调手法(骶骨下端、髂后上棘)整复为宜。
2、骶髂关节伸展性半脱位:以改良斜扳法(坐骨结节)或短杠杆微调手法(骶骨上端、坐骨结节)整复为宜。
整复成功的标志是疼痛显著缓解,骨盆骨性结构恢复对称性。
腰部活动恢复正常,临床体征消失,患肢承重功能恢复。
3、骶髂关节韧带扭伤:以改良斜扳法(髂后上棘)及骶髂关节拔伸法伸展扭伤的骶髂韧带和髂腰韧带,再以擦法在损伤韧带局部操作,透热为度。
手法治疗有效的标志是腰骶部压痛消失,腰骶运动痛缓解。
4、骶髂关节劳损:以短杠杆微调手法(骶骨下端、髂后上棘)和以短杠杆微调手法(骶骨上端、坐骨结节)整复骶髂关节,再以骶髂关节拔伸法使关节合缝,再以擦法在关节局部操作,透热为度。
手法治疗有效的标志是腰骶部压痛消失,腰骶运动痛缓解,患肢承重功能恢复。
5、骨错筋结,气滞血瘀证:推拿治疗后宜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膏如正骨油之类外涂擦,促进痊愈。
6、肝肾亏虚,筋弛骨错证:在手法治疗同时可配合导引锻炼,以外强筋骨,内实肝肾。
7、其他疗法A、针灸:取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次髎、下焦俞、环跳、殷门、委中等穴。
B、中药湿热敷:适用于骶髂关节韧带扭伤和骶髂关节劳损患者。
C、导引:屈膝屈髋蹬腿功、蛇行功,适用于骶髂关节劳损患者。
以上就是关于骶髂关节劳损的一些治疗方法的介绍,我们只要在治疗上积极的配合,治疗之后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日常的护理工作,就可以恢复健康的身体。
同时在发现自己患有骶髂关节劳损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骶髂关节半脱位

5
解剖特点
• 自行归位的可能性很小 :属于“微动关 节”,一般情况下不易轻易半脱位,但一旦 形成半脱位,则很难自行归位
• 复位难度也相对大一些 :属于“微动关节”
2021/5/27
6
病因
• 急性扭伤 • 长时间在不良体位下劳动
2021/5/27
7
临床表现
• 急性和慢性:三周以上 • 前脱位和后脱位
2021/5/27
8
前脱位
发生于下肢伸髋屈膝的位置上,如剧烈奔 跑、跳远或劳动中一腿伸髋屈膝,用肩推 重物时,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强力收缩向 前猛力牵拉髂骨,同时由于同侧骶髂关节 后面韧带的作用,使骶髂关节向后旋转, 导致髂骨向前下错位
2021/5/27
9
2021/5/27
10
后脱位
发生于下肢屈髋伸膝的位置上,如跨越沟 壕、弯腰搬取重物时,大腿的后部肌肉强 力收缩,牵拉髂骨向后,躯干、脊柱及骶 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导致骶骨向后上错 位。
• 适应症:骶髂关节半脱位之后脱位。
2021/5/27
25
2021/5/27
26
2021/5/27
27
仰卧屈髋压膝法(分膝法)
• 体位;仰卧,两膝分开,双足跟并齐,使鼻—脐一足跟保 持在一条直线上,双手置于腹部,全身放松。
• 手法:令患者双目微闭,“意守丹田”,然后深吸气后再 缓慢呼出,至呼气将尽时,医者双手将分开的双膝用有弹 性的巧力下压,此时常可闻及腰骶部复位之弹响声,术毕。
• 适应症:此手法适用范围很广,主要包括: 1.骶髂关节半脱位,无论是前脱位还是后脱位,亦无
论是单侧或双侧,均可复位。 2.腰骶关节错位。 3.髋关节半脱位。 4.假性下肢不等长。
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损伤96例

中可闻及复位响声。此法适用于前旋型半脱位 。 14 疗程及其 他 . 根据 患者情况 , 选用 以上 1 复位手 种 法即可 , 治疗后需卧床休 养 1 3d — 。病程 1 0d以内治疗 1
11 一般 资料 .
9 6例均 为我 院骨伤科 门诊患 者 , 4 男 2
果, 就会 导致本病被误诊及漏诊 。 骶髂关节损伤治疗以手法 治疗 为主 , 通过牵 引、 扳按 使半脱位之关 节复 位 , 故疗效 立竿 见影 。治 疗后 嘱患 者
牵引 , 另一助 手握 持 患者 踝部 , 行 床 面牵 引并 抖 动下 平 肢 。术者用双手 掌根按 压骶髂 关 节部 , 下肢 牵抖 同 时 在
术者用力 下按 , 力后 听到骶 髂 关节 弹 响为 复位 成 功。 发
盘突出症在非急性 期 的症 状 和骶髂 关节 损伤类 似 , 由于 C T检查 的广泛应用 , 腰椎 间盘退变及膨 出被大量报告 , 加
次即可 , 病程较长者 3d后再做 1次。 15 疗 效标 准 . 治愈: 腰骶 痛 消失 , 腿 活动 自如; 腰 好
例, 5 ; 女 4例 年龄 1 7 , 8— 0岁 平均年龄 4 岁 ; 1 病程 1d~ 5
年; 首诊 3 , 6例 首诊 于外院 6 O例( 其中 2 5例被误诊 , 误诊 率 4 . %) 后旋半脱位 9 例 , 17 ; 3 前旋半脱 位 3例 。 12 诊断标准 . 参照 《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 标准》 。有 … 急性腰部扭伤史 或慢性 劳损史 , 多见 于从事 体力 劳动 的 青 壮年 ; 一侧或双 侧腰骶 部疼痛 , 能弯腰 , 不 患侧 下肢站
屈膝向健 侧肩 部用力加压 , 最后 以猛力 下拉 患肢 , 此过程
正骨手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

骶髂 关节错位分 型与临床疗效关系 : 前错位与治疗 前相 比有非 常显 著性 差异
( 0 0 ) 岳错 位 与 治 疗 前 相 比有 非 常 P< . 1 , 显著性 差异 异 ( P<00 ) 前 旋 错 位 与 .1 。
节 处 明显 压 痛 或 深 在 叩击 痛 , 盆分 离 及 骨
民 卫生 出 版社 ,0 120 20 :5 .
状物 。慢性 劳 损患 者 因脊 柱姿 势 代 偿 ,
3 孙 树椿. 片 推拿手法 彩色 网谱. 实 J 北京 : 中
医药 科 技 出版 社 ,9 59 19 :7—12 0.
“ 歪臀跛行 ” 可不 明显 , 但仍 可在 体检 中
1 2 中国 杜 区医 师 ・ 2 医学 专业 2 1 年第 1 10 骶 部 、 股 沟 疼 痛 ) 一 侧 或 两 侧 下 腹 及 肢 痛 , 者 站 立 时 多 以健 肢 负 重 , 位 时 患 坐 以健 侧 臀部 触 椅 , 严重 者甚 至仰 卧时 不 能
联合处分离 , 同时亦会引起 本病 的发生 。
治疗 本病 的体 会 : 用 超 短 波 治 疗 , 使 是 为 了改 善骶 髂 部 的微 循 环 状 态 , 血化 活 瘀 、 炎 止 痛 、 张肌 肉韧带 等 软组 织。 消 舒
区别及治疗有重要 的意义。③排 除标准 :
排 除腰 椎 间盘 突 出 症 、 风 湿 关 节 炎 、化 类
效 比 较 ( >0 0 )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结 尸 .5 ,
论 : 骨 手 法 配合 超 短 波 治疗 骶 髂 关 节 半 正
脱位 疗效 好 。
脓性骶髂关 节炎 、 髂关 节结核 、 骶 髂骨 致
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刘建新;黄阳;张挥;陈信
【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
【年(卷),期】2000(021)002
【摘要】目的:探讨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272 例骶髂关节半脱位临床检查及X线摄骨盆斜位片和耻骨轴位片进行诊断,同时进行手法复位 .结果:凡是腰腿痛患者具有骶髂关节和耻骨叩压痛,下蹲实验阳性者, 摄X线可见耻骨枝位移即可诊断,并分前旋与后旋半脱位两类,讨论了手法复位的具体方法 .结论:X线检查对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具有的重要的价值.本病以手法治疗为主.
【总页数】3页(P118-120)
【作者】刘建新;黄阳;张挥;陈信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骨科,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省医院骨科,哈尔
滨,150001;哈尔滨市中医院骨科,150076;黑龙江省医院骨科,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7
【相关文献】
1.齐鸿按动疗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引发梨状肌疼痛经验 [J], 洪流
2.屈髋屈膝旋转扳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 [J], 卢辉
3.金匮肾气汤加味结合手法整复治疗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38例 [J], 张辉东;王庆海;赵建勇
4.基于文献计量学骶髂关节半脱位影像学诊断标准的探讨 [J], 祁冀; 武凯; 平瑞月;
徐燕笑; 张少群; 张磊; 廖立青; 李义凯
5.手法整复治疗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效果分析以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J], 钟建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整脊正骨手法

可听到一清脆的复位声。手法结束。
2. 4. 4 整复后,让患者趴在床上休息15分钟。腰椎
刚刚整复后很容易再次扭伤,因此最好能住院治疗,
而且最好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都配戴护腰,
以防止再次扭伤。
急性腰扭伤,手法相同,效果显著。
2. 5 骶髂关节半脱位整复手法 骶髂关节半脱位,
多数是一侧,用“4”字法检查,就可以知道是哪一侧发
生了半脱位。以右侧骶髂关节半脱位为例。
2. 5.拉患者双腋下。
2. 5. 2 医生站在患者右侧,左手抬起患者的右腿,右
手从患者右膝窝下绕过,然后搭在左臂肘关节上,左
手扶持患者的右膝,即把患者踝关节夹在腋下。医生
2. 3. 1. 3 复位后同样要求患者卧床15分钟,整个整
复手法结束。
2. 3. 2 卧位整复手法(双人整复法)
2. 3. 2. 1 患者俯卧手术床上,全身放松;助手两手握
患者两脚踝部,准备向下牵拉;医生用拇指或掌根按
压的错位的棘突。
2. 3. 2. 2 准备好后,医生发令,助手向下牵拉,医生
脚踝复位手法
.衝力活動技術
操作者兩手十指交扣圍繞患者足踝部,無名指準備確緊扣於距骨頸部,兩手拇指則交扣於足底,。借被動踝關節背屈和長軸牽拉,找出受限卡住之角度,此時用衝力活動技術,經由操作者雙手頓力,使關節延長軸方向超越彈性障礙,到達副生理空間,讓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及滑液囊得到調減壓力、關節錯縫歸位的目標。
2. 2. 3 用右手拇指沿棘突,自上而下,分右左轻轻按
揉,以把项韧带贴敷在棘突上,手法结束。
2. 2. 4 然后让患者静坐15分钟,嘱咐患者尽量不要
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290例

针 刺配 合 手法 复 位 治疗 骶 髂关 节 半脱 位 2 9 0例
张 沁 平 吴 齐飞 罗 智 超
针刺 肩 中穴 : 针刺对 侧肩 中穴 ( 董 氏奇 穴 : 后 臂肱 骨 外侧 , 距 肩骨缝 3寸处 , 三 角肌 中点 处 取 穴 ) , 提 插 捻 转
至得 气 即可 。取 针后病 人应 自我 感觉 局部 有轻 松感 , 压
/ 1 .北 京 弘 医堂 中医 医院 , 1 0 0 0 2 6 、
\ 2 .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
痛减 轻 。若 患 者 初 来 时 行 走 不 便 , 此 时 令 患 者 下 地 活 动, 可见 患者 基本 已能 正常 行走 。通 过针刺 使得 骶髂 局 部 肌 肉松解 , 将 有利 于接下 来 的复位 过程 。
治 疗次 数最 多 , 为( 3 . 5 ±0 . 8 7 ) 次; 3 0 ~4 O岁 年 龄 组 平 均 治疗 次数 ( 1 . 5 ±0 . 5 6 ) 次, 4 O ~5 O岁 年龄 组 平 均治 疗 次数 ( 1 . 8 ±0 . 4 4 ) 次, 5 O ~6 0岁 年 龄 组 平 均 治 疗 次 数 ( 2 . 5 ±0 . 7 8 ) 次, 显示 年 龄越低 治疗 效果 越佳 。 病程 在 3 个 月 以 内的患 者 平 均 治疗 次数 为 ( 1 . 1 ±
3次 治疗后 痊 愈者 2 2 4例 , 占7 7 . 2 % 。经 4次 以上 手法
治 愈者 6 6例 , 占2 2 . 8 。
年 龄 与治疗 次 数 的 关 系 : 1 6 ~3 0岁 年 龄 组 平 均 治 疗 次数 最少 , 为( 1 . 2 ±0 . 0 7 ) 次; 6 O岁 以上 年 龄 组 平 均
手法整复骶髂关节半脱位30例临床总结

手法整复骶髂关节半脱位30例临床总结…………………………北京按摩医院 郝金贵 齐 鸿
骶髂关节位于腰臀部,由髂骨及骶骨的耳状关节面组合而成,周围有多条坚韧的韧带加强,结构上较稳定,是一个微动关节。但当外力作用使其发生强力牵拉、扭转及冲撞,超过了正常生理范围时,便可引起骶髂关节周围软组织牵拉、扭转损伤,甚至造成骶髂关节半脱位。本病多为急性发病,常出现腰骶部剧烈
采用手法对骶髂关节及其周围相关组织的损伤或退行性改变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恢复骶髂关节内在的生物力学平衡和气血平衡。但应注意操作时忌手法粗暴。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高、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骶髂关节半脱位,依据其病史、症状、体征,即可确定诊断。但临床上易与腰骶部急性筋肉扭伤相混淆,往往采用急性腰扭伤的手法治疗不能收效。应详加鉴别。骶髂关节半脱位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病例,易与腰部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但在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改变等方面不难鉴别。
三、治疗方法
1、松筋手法:患者俯卧,医生站于伤侧,双手叠掌按揉腰骶部1分钟,再用肘关节滑按两侧腰部肌肉1分钟,用单手拇指按揉肾俞、大肠俞及髂后上棘周围的压痛点,以透热为度,双手拿揉下肢肌肉3-5遍,再用一手的食、中、无名指三指共同滑按第1、2跖骨关节之间,以止痛解痉。
2、复位手法:
五、讨论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组成,因其关节囊紧张,周围有多条坚强的韧带加强,关节只能做少许运动,故属于微动关节。
骶髂关节是脊柱和下肢联系的枢纽。当骶髂关节有损伤或慢性劳损,在暴力作用或不协调的动作作用下,可导致关节错开移位。女性骶髂关节的活动范围较男性大,故女性发生半脱位机会较多,本组女性21例,占70%。
骶髂关节错位的诊断与手法治疗

骶髂关节错位的诊断与手法治疗发表时间:2013-08-16T09:05:25.7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宁国安[导读] 骨盆正位片可见骶骨中间轴线偏移,耻骨联合处两侧耻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内骨盆及两闭孔不对称等。
宁国安(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541400)【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316-01 1、骶髂关节错位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在外力和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超出生理活动范围使耳状关节面产生移位而不能自行复位,导致该关节内外力学平衡失衡和相关软组织损伤,并出现临床症状者。
临床较为常见,中青年多发,女性多于男性。
骶髂关节半脱位,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就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
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
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
实际上根源多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随之得到缓解。
急性骶髂关节损伤多由外伤所致,如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跌倒时臀部着地;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等,身体失去平衡,重心突然转移,身体来不及适应而导致骶髂关节错位。
根据受伤的姿势与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错位。
2、诊断要点(1)病史:有急慢性腰腿痛病史或外伤史或妊娠产后史。
(2)症状:一侧腰骶部疼痛,或伴腹股沟、臀腿痛,歪臀跛行,行动缓慢,重者患肢不能着地、负重及站立。
坐位时患侧臀部不敢着力,常以健侧臀部着床侧卧,患肢保持屈髋屈膝位,翻身困难,不能平卧,有的产生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状。
(3)体征:骶髂关节的投影区有明显压痛,并有深在性叩击痛,髂后上棘、髂嵴、双下肢均不等长;骨盆分离试验和挤压实验、床边实验、单髋后伸实验、“4”字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等,急性期都可呈阳性。
美国AMCT技术矫治骶骨向上半脱位

文/ 王彪(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庄镇栾官屯康复门诊医师)
骶骨发生半脱位时,可能向骶髂关
节或腰骶关节偏移,有时候两处同时有偏
移。
由于骶骨的邻接关系复杂,特别是发
生在腰骶关节处的骶骨向上偏移,即骶骨
与脊柱的角度变小,临床除根据影像学侧
位光片判定以外,单纯性的触诊方法较难
明确诊断。
美国AMCT是一种集检查、治
疗、评估为一体的脊椎诊治技术,甚至无
需判读X光片即可进行安全、速效的骨体
调整。
现由笔者结合临床所治疗的病例,
图1 图2图3图4图5 38
发现,与未使用阿仑膦酸盐的患者相比,使用阿仑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风险。
尽管临床上采用阿伦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髋部骨折已经是共识,然而在目前临床上只有13.2%的髋部骨折患者接受了应有的药物治疗。
阿仑膦酸钠对消化道黏膜具有刺激作用,故应慎用于患有消化道疾病,如。
骶骨关节错位的诊断与治疗

骶骨关节错位的诊断与治疗我们大家知道我们的骶骨是处于我们身体的敏感期的,也是处于我们身体的脆弱的阶段,我们的目的就是我们将骶骨保护好,但是我们的骶骨关节如果出现问题,那将是很严重的事情,当然就包括骶骨关节的错位,那么我们知道骶骨关节出现错位我们自己怎么做么?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骶骨节错位的诊断与治疗.骶骨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的,为凹凸不平、互相嵌插的耳状关节面,关节囊紧张,并有许多坚强的韧带包裹,活动范围极小,是人体躯干向下肢传递重量与支撑的关节,而双足或两侧坐骨结节所受的外力,也必须通过骶髂关节才能传到躯干。
骶骨关节半脱位,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就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
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
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
实际上根源多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随之得到缓解。
急性骶髂关节损伤多由外伤所致,如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跌倒时臀部着地;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等,身体失去平衡,重心突然转移,身体来不及适应而导致骶髂关节错位。
根据受伤的姿势与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错位。
前错位:发生于下肢伸髋屈膝的位置上,如剧烈奔跑、跳远或劳动中一腿伸髋屈膝,用肩推重物时,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强力收缩向前猛力牵拉髂骨,同时由于同侧骶髂关节后面韧带的作用,使骶髂关节向后旋转,导致髂骨向前下错位;后错位:发生于下肢屈髋伸膝的位置上,如跨越沟壕、弯腰搬取重物时,大腿的后部肌肉强力收缩,牵拉髂骨向后,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导致骶骨向后上错位。
诊断:①外伤、劳损、产后、风寒湿侵袭、先天因素。
②继发于其他疾病及损伤,如: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盆内脏炎症……(需排除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肿瘤侵犯等) .症状:一侧腰骶部疼痛,重者患肢不敢着地、负重及站立,行走困难。
遇到骶椎错位、骨盆旋移时怎样调理呢?5种手法教你正骨复位

遇到骶椎错位、骨盆旋移时怎样调理呢?5种手法教你正骨复位骶髂关节呈耳状面,周围有较稳固的韧带连接,是属微动关节,一般较稳固不易发生错位。
但有严重外伤史的顽固性腰痛患者也可发生错位,应重视骶髂关节的检查,以防漏诊。
经产妇因怀孕多致骨盆韧带松弛,也较易患骶髂关节错位。
当遇到骶椎错位、骨盆旋移时怎样调理呢?5种手法教你这样正骨复位。
1. 提臀撞正法适用于骶椎向后骶椎点头的滑脱式错位者。
患者仰卧,双下肢并拢伸直,术者站于其足部床上,双手同时握住其双踝部,将其双髋屈曲90°从床上提起,使其臀部离床约10cm,急速放下,使骶椎在床上发生撞击,先轻,而后可加大撞击力。
此法不宜用于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此法可在地上施行。
2. 按骶扳髂法适用于骶椎向后髂骨前旋的骶髂关节旋转式错位者。
患者侧卧位,贴床一侧下肢屈髋屈膝,离床—侧下肢向后伸直,术者立于其后,一手抓扶其髂前上棘部,另一手掌掌根于其骶椎中部,嘱患者放松腰臀部,术者用爆发力,双手同时一推一拉进行扳按,可重复2~4次。
此法亦可于俯卧位进行。
3. 仰卧旋髋按压法适用于骶髂关节旋转式错位,纠正“阴阳脚”。
术者一手握紧“阴脚”踝部,另手托扶膝部,将此下肢做屈髓屈膝位的旋髋动作,“阴脚” 旋髋由内向外,活动1~3下,将髋旋向外屈位时(将膝关节转向同侧肩部外侧),助手固定”阳脚”髂骨及大腿部,术者双手同时将其“阴脚”大腿向外上方用力按压2—3下(冲压使髂骨后旋复位),随即将其腿向下牵抖1一3下;“阳脚”复位时,不用做内收肌群手法,屈髋屈膝和牵抖法同“阴脚”.但旋髋方向不同,而是由外向内旋,冲压方向将患者膝部屈向对侧肩部按压2一3下,(冲压使髂骨前旋复位),随即向下牵抖。
此法可重复2—3遍。
4. 俯卧内收肌松解手法将“阴脚”屈曲作“4”字状(“4”字试验阳性),术者将拇指按压于内收肌群的耻骨附丽处(可免弹拨时,骨膜牵张剧痛),另手揉捏、弹拨其痉挛的内收肌群,由上而下,3—5遍,缓解肌痉挛。
蛙式四步扳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

t 1 (vrgd . t e )A cri vl t ns nado co i i buai ,1 ae tgt n xe eteut o 0 aeae 3 i s. codn t eau i adr faria j n s l t n 7 t ns o a cl n rsl 4 m go ao t s lco tu x o pi e l ,
・
6 6・ 2
中 国骨 伤 2 1 00年 8月 第 2 3卷第 8 期 C iaJO t。 hn r P& TamaAu . 0 0, 1 3, . h ru g 2 1 Vo 四步扳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
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

再 出现 疼 痛 。 5 讨 论
将 患 部 用 7 %酒 精 消 毒 , 梅 花 针 1 消 毒 , 5 取 枚 然 后 对 准 患 部 沿 神 经 走 行 方 向 逐 一 进 行 叩 刺 , 法 要 手 重 , 至 水 疱 破 裂 。把 事 先 调 好 的 酒 雄 黄 涂 在 患 部 , 直
3 治 疗 结 果
( 河 市 中 医 院 , 林 蛟 河 10 0 ) 蛟 吉 3 O 0
关键 词 : 法 ; 髂 关 节 半 脱 位 ; 手 骶 临床 报 道
中 图分 类 号 : 7 1 1 R 5 .2
文 献标 识 码 : B
治 愈 : 状 和 体 征 完 全 消 失 , 9例 , 6 .% 。 症 1 占 33 好 转 : 状 和 体 征 明 显 减 轻 ,0例 , 3 . % 。未 愈 : 症 1 占 33 治 疗 后 症 状 、 征 无 改 善 , 例 , 33 。 体 1 占 .%
手 法 治 疗 骶 髂 关 节 半 脱 位
程 宏 刚 ・
②点按环跳 、 承扶 、 中 等 , 通 经 络 。③前 下 移 位 委 舒
者 行 仰 卧位 患 侧 屈 髋 屈 膝 法 , 上 移 位 者 行 俯 卧 位 后 后
扳 法 。施 术 时 , 往 可 以 听 到 关节 复 位 之 响 声 。 ④ 患 往 处施揉按 , 束 治疗 。 结
痛 及 提 高 某 些 免 疫 机 制 及 自调 机 制 , 利 于病 变 局 部 有 的抗炎和修 复。 D F P的 热 效 应 又 有 改 善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 善 微 循 环 , 进 溢 出 液 的 吸 收 , 速 病 愈 的 作 改 促 加 用 。三 者 同 用 , 缩 短 疗 程 , 轻 患 者 痛 苦 , 果 显 可 减 效 著。 ( 收稿 日期 :02 0 — 1 20 — 4 0 )
三步手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22例

三步手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合并耻 骨联合分离 2 2 例
张 盛
( 浙 江省舟 山市妇幼保健 医院 , 浙江 舟 山 3 1 6 0 0 0 )
摘 要 目的 : 探讨 三步手法治疗产后骶髂 关节 半脱 位合并耻骨联合 分 离的临床 疗效 。方法 : 对2 2例产后 骶髂 关节半脱位合 并
患者 健侧 卧 位 , 医者 站 于患 者 背 侧 , 用 一 指 禅 弹拨 法 施 于患侧 第 3腰椎 横 突和臀 上皮 神 经 , 松解 腰 大肌 和 臀上 皮神 经 , 时 间共 约 1 0 m i n 。
2 . 2 复位 手 法
局部疼痛和下肢抬举 困难等功能障碍 的软组织损伤
节 , 故 一 般 认 为没 有 强大 的外 力 不 会 造 成 关 节 错 缝 或 分 离 。产
后 妇女 由于 内分 泌 变 化 , 骨盆韧带松 弛, 耻 骨 联 合 过
度 分离 者 常伴 有 骶 髂 关 节 半 脱 位 。该 病 虽 发 生 率 较
复位 , 产 生 以顽 固性下 腰痛 为 主 的 临床 症 状 。耻 骨联 合 分离 , 是 指 骨盆 前 方 两 侧 耻 骨纤 维 软 骨 联 合 处 , 因 外 力 而发 生 的微小 错位 , 表 现耻 骨 联合 距 离 增 宽 出现
按环跳 、 秩边 、 承扶、 殷 门、 委 中、 风市 、 伏兔等穴位 , 充 分松解臀大肌、 臀 中肌、 梨状肌 、 股 四头肌 和髂筋束。
低, 但延误治疗会严重影响产妇 的健康 。至今相关文 献报导甚少 , 临床 由于缺乏足够认识 , 而常被误诊为
产后 妇科 疾 病或 其他 腰部 疾 病影 响治 疗 , 目前 尚无 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髂关节半脱位复位手法本贴收到14朵鲜花骶髂关节半脱位其实十分常见,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就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
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
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
实际上根源多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随之得到缓解。
由于很多医务人员对这一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或至今仍不太熟悉这一病症,我们在此不防多做一些介绍(当然也只能是择其要领)。
(一)诊断要点:病史:①外伤、劳损、产后、风寒湿侵袭、先天因素。
②继发于其他疾病及损伤,如: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盆内脏炎症……(需排除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肿瘤侵犯等)症状:腰骶部痛,或可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痛(或麻)。
鞍区症状,腹股沟部及内收肌群痉挛性疼痛,其他内脏表现(如痛经、阳痿等)。
体征:压痛(关节部、梨状肌、坐骨神经行程、内收肌群……)。
髂后上棘不等高、腰骶三角不等腰、髂嵴不等高、下肢不等长、腰椎侧弯……4、x线片:关节间隙不等宽,密度不均,骨盆倾斜。
(或可见)耻骨联合分离。
(二)复位手法:由于骶髂关节内外有坚强的韧带固定,关节面耳状面相互嵌扦咬合紧密,(对维持骨盆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有人认为是“不可动关节”,但实际上仍属于“微动关节”。
一般情况下不易轻易半脱位,但一旦形成半脱位,则自行归位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常常遗留顽固性疼痛等症状,且给腰腿痛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混淆和困难。
正因为如此,其手法复位尤其显得重要。
2,由于骶髂关节属于微动关节,其复位难度也相对大一些。
人们对腰椎复位的方法都比较熟悉,研究也很多,手法多达数十种。
而对骶髂关节移位(错动或半脱位),人们对其重视、认识,了解的普遍性以及掌握有效复位手法的种类和熟练程度就差得多,因而有必要多加一些介绍。
3、以下介绍几种经作者精选、改进和创编的有效手法供参考。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手法复位前,首先必须弄清楚患者属于前脱位还是后脱位。
这样施术才能有的放矢,事半而功倍,否则将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南其辕而北其辙了。
(注:复位手法名称为本人自行命名的,不一定科学准确,而只是为了形象化和便于记忆)。
骶髂关节半脱位若干复位手法诊断手法前脱位后脱位侧卧位 1 侧压法(患侧在上)2 双手抓—推法俯卧位 1 屈膝跟—臀法仰卧位 1 “之”字法“四”字法2 屈髋屈膝压腹法3 屈髋分膝法4 推揉摇正法5 顶—拉下肢法一.仰卧单膝压腹法(一)体位:仰卧,健侧下肢平伸,患侧下肢屈髋屈膝。
双手置于腹部(以保护季肋部不被压伤)。
(二)手法:医者一手扶住膝盖,另一手握持踝部,令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医者趁势将膝部压向对侧季肋部方向,连续弹压3次。
此时常可闻及腰骶部复位声响,术毕。
(三)适应征:骶髋关节半脱位之前脱位。
二.俯卧足跟压臀法(屈膝跟—臀法)(一)体位:患者俯卧,患侧屈膝,足跟接近臀部。
(二)手法:医者一手抵住患侧骶髂关节,一手握持踝部,将足跟压向臀部。
在操作过程中,可握住踝部将髋关节同时内旋、下压或外旋、下压,此时常可闻及骶髂关节复位声或手下有滑动感。
(三)适应症:骶髂关节半脱位之后脱位。
三.仰卧屈髋压膝法(分膝法)(一)体位;仰卧,两膝分开,双足跟并齐,使鼻—脐一足跟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双手置于腹部,全身放松。
(二) 手法:令患者双目微闭,“意守丹田”,然后深吸气后再缓慢呼出,至呼气将尽时,医者双手将分开的双膝用有弹性的巧力下压,此时常可闻及腰骶部复位之弹响声,术毕。
(三)适应症:此手法适用范围很广,主要包括:1.骶髂关节半脱位,无论是前脱位还是后脱位,亦无论是单侧或双侧,均可复位。
2.腰骶关节错位。
3.髋关节半脱位。
4.假性下肢不等长。
(四)说明:1.此法对腰—骶—盆—髋各部位关节错缝,偏移不正,骨盆扭转,倾斜及由此而引起的“假性下肢不等长”(非下肢本身器质性缺陷造成的不等长)等病变均有确实可靠的复位效果,且多能一次成功。
而且手法简练,只需1人操作。
2、人体犹如一座结构复杂的高层大厦,站立时“大厦”的基座便是骨盆。
由于承受体重及运动负荷的需要,腰—髂—髋-—节结构复杂,肌肉韧带坚强,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联动系统。
尤其是骶髂关节处于这个系统的枢钮部位,其关节面吻合牢固,周围肌肉、韧带、关节囊坚韧,因此关节活动度很小(微动关节),一般情况下,若非较大外力是不能轻易造成移动、错位的;另一方面,一旦发生错位(半脱位多见),则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
向上则可影响脊柱,向下影响下肢,引起常见的腰一臀—腿—足疼痛。
更有甚者还可引发一系列腹腔及盆腔内脏病变,如妇女分娩常因骨盆扩张,发生骶髂关节半脱位或耻骨联合分离症,除腰骶、耻骨部疼痛外,常可诱发月经不调、痛经、便秘、泌尿系感染等多种疾病。
因此骶髂关节半脱位在腰腿痛及若干内脏病变的病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其进行正确的矫正复位,对治疗上述疾病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此点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未被人们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有时即使意识到了这点,也多缺乏确实有效的复位手段。
本人总结倡用的这一方法实用、简便、高效,屡试屡验,兹不揣鄙陋,特向同仁“毛遂自荐”。
3、这一复位手法是建立在生物力学及经典力学杠杆原理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其原理简述如下:·(1)基准线:首先使患者躺正体位,使鼻尖一脐部一双足跟三点处于—直线上。
(2)支点:患者上半身的体重为上部固定点,并拢的双足跟为下端的固定点(支点)。
(3)力点:双膝。
(4)杠杆:(连杆力臂)双膝→股骨→髋关节→骶髂关节→腰骶关节→腰脊柱,构成一个双侧对称的力学传导链(杠杆传动链)。
(5)作用机制:当医者将患者双膝同时下压时,作用力将沿上述杠杆系统均匀地向两侧向心性地逐段逐节传导,使沿途各个偏歪、错位之关节(包括易动关节及微动关节)依次获得复位矫正。
这一过程犹如火车开动前常需先向后作瞬间“倒退撞击”一样,使联接各个车箱之间的、原来处于松动状态的“天佑钩”(詹天佑发明),立即相互紧密咬合复位。
此法是经典杠杆力学与现代骨科生物力学相结合,传统正骨手法与现代整脊手法相结合的产物。
其方法简便,用力轻巧,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妙。
4、部分患者因肌肉韧带痉挛或挛缩等原因,某些关节紧张度较大,活动度较小,在施行这一手法时,常可因髋部、大腿两侧或腹股沟部的肌肉韧带受到牵拉而感到一过性疼痛。
此时医者应立即将患者双腿迅速屈髋屈膝悬抱于腹部片刻,疼痛即可缓解。
必要时术毕再以放松手法适当按摩髋部、两大腿外侧及腹股沟部肌肉,缓解其痉挛。
5、此法应在患者闭目,注意力集中于腹部双手及深呼气时,瞬间完成,如此,患者虽有可能有一过性疼痛,但却很安全。
反之如果患者精神紧张,注意力集中于医者双手上,则全身及肌肉处于紧张防卫收缩状态,此时用力压膝强行复位,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故不可取。
6、此法对老年人,骨质疏松者宜慎重使用(确有必要时,可施以轻缓手法,多次进行,而不必强求一次一步到位),或改用他法。
施术时尤其忌用暴力。
7、凡感染、结核、肿瘤、骨折、股骨头坏死、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禁忌用此法复位。
8、必要时可先在腰骶部、臀部或腹股沟部相应病变处先行针刀松解,然后再施以复位手法,效果会更好,痛苦也会明显减轻,第六节耻骨联合分离及尾骨脱位复位手法一.耻骨联合分离复位手法(一)体位:侧卧位,屈髋屈膝。
(二)手法:医者双肘部置于患侧臀部,用力下压3次,术毕。
说明:1、耻骨联合分离症在骨盆外伤及产妇分娩中常可出现,根据局部疼痛、压痛、触诊检查及X线片确诊不难。
但耻骨联合分离常常是三维立体分离,不仅仅是左右分离,且常可伴有上下、前后方向的错位,多同时伴有骨盆的扭转倾斜。
因此单纯用侧卧下压法只能使左右方向复位,此时尚应配合腰骶椎侧卧斜扳及骶髂关节复位两种手法,由此推动耻骨联合分离的三维复位。
2、若病程较长,局部疼痛持续较久者,可在局部先以针刀松解疤痕粘连,并注射少量强的松龙之类药物,以助无菌性炎症吸收,再施以手法复位,效果更好。
3、复位后必要时可以宽布带(或弹性内裤)束裹骨盆,固定1—2周,以巩固疗效,二.尾骨半脱位肛内复位法(一)体位:患者侧卧位,面向里,医者站于患者身后。
(二)手法:医者食指套灭菌指套(或手套),肛门部沾涂少许医用石蜡油或肥皂水先行润滑之,然后令患者慢慢呼气,食指自舡门缘徐徐滑入肛门并深入里面,当隔着直肠后壁触及脱位之尾骨尖时,即用指尖将其钩住,再以轻缓之力慢慢向后方(背侧方向)钩带复位,同时注意调整左右方向,直至正确对位为止。
(三)说明:1、尾骨脱位在臀骶尾部外伤中十分常见,可单独发生,也可伴有尾骨骨折。
如果急性脱位不予纠正,造成慢性,骶尾部可长期遗留疼痛不适(有的可持续数年),因此急性期及时复位十分重要。
2、复位时手法必须轻柔,切忌粗暴,以免伤及直肠后壁或引起医源性肛裂。
3、骶尾部常同时伴有软组织挫伤,急性挫伤可行局麻封闭;陈旧性损伤有压痛点者可配合针刀松解术后,再行肛内手法复位。
4.若慢性脱位日久,手法复位已难以纠正,若骶尾部行针刀松解及物注射后,疼痛已经解除,则尾骨脱位可不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