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质联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PPT幻灯片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A. Makarov(1966~)
全新概念的分析器——轨道阱(Orbitrap)
14
离子源发展史
气体放电电离、火花电离、辉光放电电离、热电离
最出现的电离技术,属于无机电离技术
1918年,A. J. Dempster
发明电子电离(Electron Ionization,EI) 最早的有机电离技术,至今仍广泛使用
16
离子源发展史
1987年,Tanaka(田中耕一,1959~)
将 基 质 辅 助 激 光 解 吸 电 离 (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MALDI)用于蛋白质分析; 因 将 ESI 和 MALDI 引 入 生 物 大 分 子 领 域 的 卓 越 贡 献 , Tanaka与ESI的发明者Fenn分享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 奖的一半
17
MS基本原理
MS是与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并称的三大物质 定性手段之一
MS是通过形成气相离子来研究物质的一种方法,根 据质量、电荷、结构和(或)理化性质的差异,运 用质谱仪对离子进行表征
提前是化合物能形成离子 m/z分离通过质量分析器实现(电场;磁场;电场+磁 场)
18
关于m/z的理解
使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取得重 大突破
1973年,Horning
大 气 压 化 学 电 离 ( Atmospheric PrFra Baidu bibliotek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APCI)
1980年,Houk
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P)为离子源,发明了ICP-MS,是元素分析的利器
7
用途和优点
低分辨率质谱仪
以 LC-QqQ-MS 定 性 、 定 量 最 常 用 的 多 反 应 监 测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为例
灵敏度高
准确地说——信噪比高 LC:μg/mL(ppm) LC-MS:ng/mL(ppb)、pg/mL(ppt)
辨证地看待“联用”
仪器的小型化、微型化,如waters公司的Qda 检测器;ICP-MS。
3
QqQ
QTOF
Waters公司的液质联用仪
4
QTRAP
QTOF
Sciex公司的质谱仪
5
QqQ
Orbitrap
Thermo Fisher公司的液质联用仪
6
GC-QqQ质谱仪
ICP-QqQ质谱仪
Agilent公司的质谱联用仪
首次制成具有较高聚焦性能的质谱仪,用其成功发现 了多种同位素,获1922年 的诺贝尔化学奖
11
质量分析器发展史
1917年,Dempster
发明扇形磁场质谱仪(扇形磁场分析器)
1934年,Mattauch和Herzog 1953年,Johnson和Nier
分别设计出了两种双聚焦质谱仪(扇形磁场分析器+ 扇形电场分析器)
特异性好
干扰小,定性准确 降低了对样品前处理的要求
是公认的确证分析技术!
8
用途和优点
高分辨率质谱仪
以QTOF和Q-Orbitrap为代表: 质量准确度高(m/z精确到小数点后3-5位) 定性筛查的利器:半未知、全未知化合物
如:北京CDC
9
从历史谈起
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以两大主线介绍质谱仪的发展史
提出四极质量分析器(Quadrupole Mass Analyzer, QMA)和四极离子阱(Quadrupole Ion Trap,QIT) 的理论,随后出现了四极质谱仪和QIT质谱仪
H. G. Dehmelt(德梅尔特,1922~)
对ICR质谱仪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与 Paul共享了1989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一半
质谱法及其联用技术的 原理与应用
1
解题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
有机/无机/生物/同位素MS 质谱仪可直接进样
常见仪器分析技术
液相色谱法(LC) 气相色谱法(GC) 毛细管电泳法 感耦等离子体(ICP)原子发射光谱法 ……
2
解题
为何要联用?
以LC-MS为例:LC的色谱分离+MS的质谱分 离(m/z分离) 两个维度依次分离,是乘法,非加法! 结合了LC和MS二者的优点
13
质量分析器发展史
1977年和1984年
两 种 重 要 的 串 联 质 谱 仪 — — 三 重 四 极 ( Triple Quadrupole,QqQ)质谱仪和QTOF质谱仪诞生
1995年和1998年,Bier等和Hager
分别设计出了两种线性离子阱(Linear Ion Trap,LIT)
注:原子质量单位(Atomic Mass Unit,amu,已废 弃)
什么是“质”?什么是“荷”? 用于描述微观离子质量的单位
千克(Kg,SI单位,但单位太大) 道尔顿(Dalton,Da) John Dalton(1766~1844) 统一原子质量单位(Unified Atomic Mass Unit,u) 1u=1Da=1.660 538 921(73)×10-27kg
1946年,Stephens
发明飞行时间(Time-of-Flight,TOF)质谱仪
1949年,Hipple
发明离子回旋共振(Ion Cyclotron Resonance,ICR) 质谱仪,是首个超高分辨率质谱仪
12
质量分析器发展史
1953年,W. Paul(保罗,1913~1993)
进样系统 离子源(使分析物电离) 离子光学系统 质量分析器(实现m/z分离,质谱仪通常据其命名) 检测器 真空系统 计算机系统
10
质谱发展史上的两位先驱
1897年,J. J. Thomson(汤姆孙,1856~1940) 质谱仪的雏形
1919年,F. W. Aston(阿斯顿,1877~1945)
1954年,Inghram和Gomer
场电离,最早的“软”电离技术
1966年,Munson和Field
发明化学电离(Chemical Ionization,CI)
15
离子源发展史
1969年,Beckey
场解吸,打开了MS用于生物大分子分析的大门
1980s,Fenn(芬恩,1917~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