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幽默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幽默起来
让语文课堂幽默起来
内容提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可以使师与生和谐、使教与学统一;并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除了风趣幽默的语言外还有什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自身言行举止,以及自身的语文教学风格入手。
关键字:幽默激发吸引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必将受到他人的喜爱。而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语文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甚至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一种执着的喜爱。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大大增强。随之,语文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顺其自然的发展。其实很多语文老师也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但却很难。有的老师觉得太幽默的课堂容易让课堂秩序大乱,其实多虑了。恰恰相反,一堂充满欢声笑语的语文课,恰恰说明了学生们都在听你上课,因为他在笑。那么如何才能让在学生看来是平淡的语文课幽默起来呢?
一、教师的评价语要幽默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我们现代的教学观念中,具有幽默感、亲和力的教师越来越能笼络学生,而严肃、传统的教师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大潮,逐步走向落后或是淘汰的边缘。因此,教师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或是在教学管理中,都应运用含蓄、幽默、委婉、迂回等方式。
当然幽默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日积月累,即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社会阅历是教师具备幽默感的前提。正是有此基础,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可以使师与生和谐、使教与学统一;并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不妨从课堂的评价语开始。在课堂学习的导入阶段,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采用幽默的评价语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
被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是这样导入的。教师首先和学生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
师:什么鱼不能吃?
生:木鱼。
师:呵,真行呀。下一题难了:什么池不能有水?
生:电池。
师:你们可真是玩脑筋急转弯的世外高人啊。我不信考不倒你们,再来一个:什么布不能做衣服?
生:瀑布
师:哟,你们真当让我刮目相看呢。说起瀑布,哪位高人想到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生答“望庐山瀑布”)能朗诵一遍吗?(生朗诵)“你们可真是玩脑筋急转弯的世外高人啊”这句评价语带有夸张的说法,可是比起“能干”“聪明”来说,它激起学生的积极性要远远高效。这就是教师幽默的评价语的魔力。
二、教师的表演要幽默
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
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让老师充当小青蛙,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扮演小青蛙的老师读出了无知、愚蠢的语气;而小鸟则读出了讲道理、笑小青蛙无知和着急的语气。同学们被小动物们的话语感染着,当同学们读到“我口渴了,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喝”和“天无边无际”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天那么大,班里同学们感受到天是特别的大,都伸出了舌头。当老师读到“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不会错的。”并且加上夸张的动作,学生被老师的动作所吸引。大家都为小青蛙感到无知而可笑。老师的举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老师和学生共同表演课本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他同学们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
三、教师的表情要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受窘和其它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课堂教学是师生主体间的交流活动。教
师在输出知识信息的同时,又要与学生进行表情上的互动,那么传神的表情能让你的语文课堂幽默起来。
我教的班里有个多动的男孩,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每次注意到他时,他不是在低头做小动作就是下位捡东西。我常常因他而暂停讲课。但是长此以往,他好像已经变得习惯了,照样开小差。有一次,我在讲课中,突然停下来向他做了一个鬼脸,全班听课的学生目光一致地射向那个做小动作的学生,顿时,他被吓了一跳,于是就停止了开小差。其他学生也哄堂大笑起来。就这样,他被我幽了一默。
四、教师编的打油诗
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巧妙地穿插学生喜闻乐见的打油诗,不仅可以起到弦外有音、启人深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育人品德,沟通师生情感。
打油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使他们在心理亢奋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往往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打油诗,既以其语言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又以其内容来产生悬念,引发好奇心,给予具一定挑战性的问题等。
它就会如兴奋剂一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达到“乐之者”的境界。如:有一位老师在教《陨石》一课时,用一首足以引起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打油诗来导入。
一块石头不寻常,伴着“雷声”九天降。
中外游客皆惊叹,价值连城人向往。
在学生诵读打油诗后,脑子当中自然会产生一些疑问“石头为什么会从九天降下?”、“石头掉下来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声音?”、“一块石头怎么会让中外的游客都惊叹呢?”、“一块石头怎么会价值连城呢?”这些疑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解答欲望,产生阅读的期待。
五、给题目换“脸”
很多课题是对文章内容、主旨的高度提炼,往往具有极强的浓缩性和概括性,它是学生学习课文最先接触的信息,直接刺激着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习,让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为学习新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和认知环境,又能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中心内容,为感悟文本做铺垫。
比如:有老师在执教《惊弓之鸟》的教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