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病辨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脾阳虚证



含义:脾阳亏虚,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纳少,便溏清稀或完 谷不化,泛吐清水,口淡不渴,形寒肢冷,或见肢体浮肿, 小便短少,或见带下清稀色白量多,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 分析要点:(1)具有脾失健运见症;(2)有水湿不化,阴 寒内盛见症。 辨证要点: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便溏清稀与脾气虚见症。 治则:温中散寒,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以浮肿为主,治以 温脾利水,方选实脾饮加减。 参考:脾气虚、脾阳虚两证可见于慢性肠炎、慢性菌痢、肠 结核、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肌衄、便血、尿血、月经 过多、崩漏等下部出血
肌肉消瘦、浮肿、四肢痿 废 口淡无味、口甜、口腻
主要的病因病机



饮食劳倦 脾阳虚 思虑过度 损伤脾气 进一步发展 脾不统血 久病渐耗――――脾气虚弱――― 病后失调 脾气下陷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寒湿困脾 外感寒湿或湿热― ――― 失治或误治 中阳受遏 湿热蕴脾
陕西中医学院精品课程
六、湿热蕴脾证


含义: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呕恶纳呆,大便溏泄不爽,肢体困重, 小便黄短,或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如橘,或皮肤发痒,或身 热不扬,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分析要点:(1)有湿热蕴脾、纳运、升降失职见症;(2) 有湿热中阻见症。 辨证要点: 脘腹痞胀,呕恶纳呆,大便溏泄不爽,与湿热 内蕴见症。 治则:清热利湿,方选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 等。
食滞胃肠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胃气滞不通 胃脘胀满疼痛而拒按 食积于内, 拒于受纳 厌食 胃中腐败谷物夹腐浊之气上逆 嗳腐吞酸 胃气上逆 呕吐,吐物酸腐 吐后胃气暂时舒通 胀痛得减 食滞肠腑 腹痛矢气频,泻下臭 传导失常 入败卵,或便秘 胃中浊气上腾 舌苔厚腻 食积于内 脉滑或沉实
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 素体虚弱 调摄不慎
寒滞肠胃
胃热炽盛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郁扰于胃,胃气失和 胃脘灼痛,拒按 腐熟功能亢进 消谷善饥 胃火上扰 牙龈红肿疼痛,甚则化脓 胃中浊气上逆 口臭 肠道失润 大便秘结 热邪伤津 渴喜冷饮 血络受损,血热妄行 齿衄 津伤尿源不足 小便短赤 火热内盛 舌红苔黄,脉滑数
邪热犯胃 过食辛辣 化热生火 情志不遂 气郁化火
胃肠气滞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气机阻滞 脘腹痞闷胀痛,游走不定 胃气上逆 嗳气欲吐 气机紊乱,升降失常 下迫则欲泻不爽 胃肠 气滞 通则不痛 嗳气,矢气后胀痛减轻 胃肠之气不降 大便闭结 浊气内停,气机阻滞 苔厚,脉弦
饮留肠胃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饮食不节 恣饮无度 劳倦内伤 脾胃受损 饮 留 胃 肠 阻遏气机--脘腹胀满 饮邪留积胃腑--胃中有振水音 饮邪走行于肠--肠间水声漉漉 胃失和降而上逆--呕吐清涎 饮邪内阻,清阳不升--头晕目眩 水饮内停--口淡不渴,苔白滑、 脉沉滑
湿热蕴脾证与肠道湿热证的鉴别
证候 共同点 鉴别点 病位 鉴别症状 脘腹闷胀,纳呆 呕恶表现突出
湿热蕴脾证 身热,便溏, 中焦 溲黄,舌红 肠道湿热证 苔白或黄腻, 大肠 脉濡数
腹痛、暴注下泄 或下利脓血为主 要症状
病案举例


张某某,男,32岁,工人。1971年10月25日诊。 诉有慢性肝炎病史五年,肝功能时好时差。近两月来,食 欲不振,纳食减少,食后为甚,四肢倦怠无力,神疲思睡, 大便溏而不成形,小便尚可。经西药“护肝”治疗无显效。 上同复查肝功能:麝浊9 u, 锌浊14u, 谷丙转氨酶80u,。查: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心肺(-),肝在右肋缘下2cm左右, 轻度压痛,质中等,舌质淡嫩,苔薄白,脉弦滑。 本病虽西医诊断为慢性肝炎,但从中医理论来看,“肝” 的证候不太明显,而食少、腹胀、疲乏、便溏等症,皆为一 片脾气亏虚,运化失常的表现。由于证属脾虚失运,故当从 脾着手论治,而不应孤立地将其视为肝的病变,拟健脾益气, 佐以调肝之法,放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 (《中医辩证运用范例》)
生理功能
主运化
病理变化
脾失健运,消化转输功 能减退 脾失健运,水液内停
常见病症
腹胀痛、食欲下降、便溏 痰饮、水肿、泄泻、肥胖 等 神疲乏力、眩晕、少气懒 言;腹胀、泄泻 内脏下垂、子宫脱垂、脱 肛等
主升举
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心肺 化生气血 气虚内脏失于固托
主统血
主肌肉四肢 开窍于口
脾失统血
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 足 脾失和健
证候分类
虚证: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 脾不统血证。 实证: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

陕西中医学院精品课程
常见症状

腹胀腹痛、纳少、便溏、浮肿、出血、内脏 下垂等。
陕西中医学院精品课程
常见证候
一、脾气虚证 含义: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腹胀纳少,食后胀甚,大便溏薄,少气懒言,神 疲乏力,肢倦消瘦,面色萎黄或浮肿,或体胖,舌淡苔白, 脉缓弱。 分析要点:(1)有脾气不足,运化失职见症; (2)有 气虚、机能活动减退见症;(3)有水湿泛滥见症。 辨证要点:腹胀便溏、食少及气虚见症。 治则:益气建脾,方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 等加减。 脾病的其它虚证,均是本证的进一步发展。
三、脾不统血证


含义:脾气亏虚,统摄无权,血溢脉外所表现的证 候。 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食少便溏,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并见出血,或便血、尿血,或肌衄、齿 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舌淡苔白,脉细弱。 分析要点:(1)有脾气虚弱,统血失职见症;(2) 有脾气虚的一般表现。 辨证要点:脾气虚与出血见症。 治则: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减。 参考: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等疾病。
研究进展

概述 特点 展望
陕西中医学院精品课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脾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掌握脾病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和辩证要 点。 掌握脾病相似证的鉴别。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进行临床见习,组织病例讨 论分析。
复习思考题
1、脾病的常见症状有那些? 2、脾病的常见证候有那些? 3、脾病各证候的含义、表现及辨证要点。 4、脾虚四证的病理联系及鉴别。 5、寒湿困脾证与脾阳虚证的鉴别。 6、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
寒性收引,凝滞气机 脘腹冷痛 证情属实 痛势暴急 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 恶心呕吐 寒得温则散 得温痛减 遇寒则气收更甚 得寒痛剧 吐后气滞暂舒缓 吐后痛减 寒侵肠道 传导失司 腹泻清水 寒凝气阻 腹胀便秘 水饮不化,随气上逆 口泛清水 寒伤阳气 阻遏阳气不能外达 肢冷,面白或青 阴寒内盛,阻滞气机 舌苔白润,脉弦或沉紧
按形寒肢冷 舌淡胖齿印 苔白滑脉ຫໍສະໝຸດ Baidu 迟无力
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

寒湿困脾证和湿热蕴脾证两者均有湿,同为 脾运失健,故皆有腹胀痛、肢重身困、纳呆、 呕恶、黄疸、便溏、苔腻、脉濡等症。两者 区别在于寒湿困脾兼有寒,故见形寒、腹痛 喜暖、阴黄、便溏清稀、尿清、舌淡胖苔白 脉缓等;湿热蕴脾兼有热,则见腹痛喜凉、 身热不扬、阳黄、便黄稠浊、尿黄、舌红苔 黄、脉数等。
陕西中医学院精品课程
寒湿困脾证与脾阳虚证的鉴别
证候 性质
病机特点 发病特点 寒湿内盛 来势急 中阳受困 病程短 升降失司
临床特征
共同见症 不同见症
寒湿困脾 寒湿外 证 侵属实 寒证
脾阳虚证 寒湿内 生属虚 寒证
脾阳虚衰 来势缓 失于温煦 病程长 寒湿内生
脘腹冷 腹痛喜温 不 喜按,或有 痛、纳 阴黄,舌胖 呆、便 苔白腻,脉 缓或沉细 溏清稀、 带下量 腹痛喜温喜 多等
中医诊断学精品课程
脾 病 辨 证
陕西中医学院


脾病辨证




主要的生理功能和病证范围 主要的病因病机 证候分类 常见症状 常见证候 病案举例 研究进展 复习思考题
主要的生理功能和病证范围

脾与胃同居中焦,经脉互为络属,具有 表里的关系。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举, 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喜燥恶 湿。所以,脾病以脾主运化功能失常,致水 谷、水湿不运,则化源不足、生痰聚湿,以 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变化。脾 主要的生理功能及病证范围如下表:
四、脾气下陷证




含义:脾气虚弱、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除具有脾气虚的证候表现外,尚有头晕目眩,脘 腹坠胀,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泻久痢,或小便浑浊如 米泔,或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眼睑下垂,舌淡脉弱。 分析要点:(1)具有清阳下陷,内脏下垂的主症;(2)有 脾气虚的表现。 辨证要点:内脏下垂与脾气虚见症。 治则:健脾益气升提,方选补中益气汤等。 参考:胃、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疾病。 本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因此,虽以内脏下垂,清 阳不升为主要见证,但气虚之表现亦应是明显的,甚至也可 以说,脾虚气陷证是脾气虚证演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病理 表现形式(气不升反而下陷)。

胃阴虚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虚热郁胃 热病后期 情志郁结 气郁化火 胃 吐泻太过 阴 过食辛辣 虚 过用温燥 胃失濡润 胃脘隐隐灼痛 胃气失和 脘痞嘈杂 胃纳失权 饥不欲食 胃气上逆 干呕呃逆 阴不上承 口燥咽干 肠道失润 大便干结 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苔 少或无,脉细数,为阴 亏之象
阴虚内热
寒滞肠胃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受纳、腐熟失常 不思饮食,食后胀甚 饮食不节,胃 饥饱失常 气 劳倦伤中 久病失养 虚 证 胃气失和 胃脘隐痛、痞胀 胃气上逆 嗳气 脾失健运,化源不足 面色萎黄 气短神疲 倦怠懒言 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气虚机能减退
脾虚四证的病理联系
脾气虚证 进一步发展
寒象 脾阳虚证
出血 脾不统血证
下陷 脾气下陷证
脾虚四证的鉴别




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四证,皆以 脾虚气弱的表现为基本见症。由于各证的病机不同, 故临床表现亦各有不同。即: 脾气虚证以脾气虚弱,健运失职为主要病理变化。 脾阳虚证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具有阳虚生寒、水 湿内停见症。 脾气下陷证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具有升举无力, 清阳不升,内脏下垂见症。 脾不统血证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具有统血失权的 出血见症。(详见教材p147页表)
五、寒湿困脾证



含义:寒湿内盛,脾阳受困,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胀痛,纳呆便溏,泛恶欲吐,口淡不渴, 头身困重,或身目发黄,其色泽晦暗如烟薰,或肢体浮肿, 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量多清稀,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分析要点:(1)有寒湿中阻,纳运、升降失职见症;(2) 有寒湿内盛见症。 辨证要点:脘腹胀痛,呕恶便溏与寒湿内停见症为辨证要点。 治则:温中化湿,方选胃苓汤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