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六步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范例演示:2009全国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 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 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 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 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 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训练提升: 根据以下材料,选择合适角度,找到最好的立意,并以 此作文,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好 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 福向四周看了一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对方答: “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重点讲解: 一、分清主次,揣摩出题意图
一个材料,其叙述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常常具有多个叙述 对象。因此在阅读材料时,我们一定要分清哪个叙述对象体现了整 个材料的主要倾向,哪个叙述对象没有体现主要倾向。体现主要倾 向的就是叙述的主要对象,反之,就是次要对象。把握了这个倾向, 材料的立意也就不难搞清楚了。 ①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②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 ③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 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 ④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 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⑤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 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
青蛙为何能“安然逃生”?正是因为它有一种忧患意 识,在生死存亡关头,能一跃而跳出油锅。同样也还是这 只青蛙,却又为何“葬身锅底”?这是因为它满足“逍遥 自在,恬然自得”的环境,以致当危险悄悄袭来时,它 “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同样是这只青 蛙,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材料本 身具有明显的对照特点。我们在由果寻因法的基础上,再 运用对比法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得出这样三条结论:一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是处逆境要勇于拼搏,居顺境应 头脑清醒,自强不息;三是及时自拔,犹未为晚,不以为 然,则必将滑向灾难的深渊。
命运是由谁在摆弄,是上帝?不,是自己。我们通过 材料能由果寻因地推出出题人的主要倾向,即“尽全力地 做好每一件事就能成功”,但反向推想下,如果写这个论 点,材料能成为最佳论据吗?“尽全力=成功”的道理为 什么一定要举艾森豪威尔的例子呢?妈妈的话有什么作用 呢? 于是明白,“拿了一手坏牌”也是材料中的关键,那 么在前面添加一个限定,“坏牌”就是“逆境”,于是得 出结论: “在逆境中+尽全力=成功”。这就是加入限定, 让立意更加准确贴切。
重点讲解: 三、抓关键词句,分析基本立意 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它往往 会重复。我们在区分这些关键性语句时,更要注意联合复 句、偏正复句或联合句群、偏正句群的辨识。
①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 灭了。②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③十几年后, 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 秀。④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⑤鹿由于缺乏充分的 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⑥人们只好把狼 再请回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这是个叙述性材料。纵观全段文字,⑤⑥两句是关键性语句,句 ⑤从反面说明错误做法导致的不良结果,句⑥用转折复句从正面指 出恢复生态平衡所收到的良好效果,由此不难得出“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的结论。
重点讲解: 四、反向推想,加入限定
一个材料,我们必须选择基本论点去写,选择出题人的主要 倾向,但有时一些材料,我们太关注抓基本论点,而忽略了材料中 应有的限定,那么它还能成为最好的立意吗?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一次晚饭后跟家人在一起玩纸牌游戏, 连续几次都抓了很坏的牌,他开始不高兴地抱怨。妈妈停下来,正 色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自己手中的牌玩下去,不 管那些牌怎么样!” 他一愣,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 样的牌你都得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的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番话,从未对生活 存过任何抱怨。相反,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每一 次挑战,尽自己所能,做好每一件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家庭 走出,一步一步地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 任总统。
重点讲解: 二、由果寻因,提炼观点 任何源自文库个材料都要交代事情的结果,如果我们抓住这 个结果,并由果寻因,常常会分析出材料的主旨,从而确 立正确的立意。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实 验”。实验人员先把一个油锅加热,然后把一只青蛙扔进油锅。在 这生死存亡关头,这只青蛙反应相当敏捷,它双腿一蹬,一跃而起, 竟跳出油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小时,实验人员又架起一只锅,注入满满的清水,然后 把那只青蛙扔进锅里。这一回,那只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 实验人员则悄悄在锅下面加热。青蛙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 的样子。等到水不断升温,青蛙终于感到难以忍受,但它却再也没 有那一跃而起的力量,只得葬身锅底。
材料作文 六步审题法
一、方法指导: 古语说,审题如审贼,讲究一个“细”字。材料作文的审 题忌一步到位,还没有读懂材料,头脑中冒出一个念头就 写,往往偏离题意,审题应按步骤操作。材料作文的审题 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看材料涉及到哪些人或事物; 第二步:材料的原作者把哪个人或事物作为主体了; 第三步:作者对主体人物或事物的感情倾向:是褒、 是贬还是中性; 第四步:由果寻因,问个为什么。为什么褒为什么贬 ?若是中性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五步:抓关键词语,明确材料从哪个角度说明道理。 (关键词语往往是重复词语) 第六步:联系现实确定基本立意,反向推想,此立意 能否用本材料作为最佳论据,如果不能则进一步改进立意, 前添后补,加入限定词,以期最佳。
重点讲解: 三、抓关键词句,分析基本立意 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它往往 会重复。我们在区分这些关键性语句时,更要注意联合复 句、偏正复句或联合句群、偏正句群的辨识。
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 成一学者。”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 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 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纯金。” 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 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这里第一个材料谈的是积累要长期坚持;第二个谈的是积累大有价 值,绝不会徒耗时光和精力;第三个谈的是多积广积出成就。三个 材料都有自己的个性,但反复出现的关键词都是“积累”。所以它 们的共性是“积累”,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立意:治学要注意积累。
此材料叙述的对象有两个:大树和甲虫。依据句③中“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 棵大树”和句⑤两个关键性语句,可推断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树。历经 400年遭受摧残却顽强成长为大树的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死 的甲虫面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我们不能忽 视微小的错误,要防微杜渐。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
第一步:看材料涉及到哪些人或事物:老鹰、乌鸦、山羊,牧羊人、 牧羊人的孩子。 第二步:材料的原作者把哪个人或事物作为主体了:乌鸦。 第三步:作者对主体人物或事物的感情倾向:中性。 第四步:由果寻因,为什么是中性:通过牧羊人的话,否定乌鸦不 顾自身实际盲目模仿;又借孩子之口肯定乌鸦不安于现状勇于求变。 第五步:抓关键词语,明确材料从哪个角度说明道理。本则材料中 “模仿”是关键词语,据此可判断本材料说理的角度是“如何学习 别人的长处”。 ①盲目模仿不可取;②切不可好高骛远;③选择 适合自己的方式;④找准自己的位置;⑤做事要量力而行;⑥人贵 有自知自明等。从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啊!”的角度入手,可考 虑:①勇于尝试,精神可嘉;②要敢于创新等 第六步:联系现实,揣摩材料的针对性,确定立意。本则材料归纳 为“重视实际情况”,也能说“要敢于创新”,反向推断,是否能 以此为最佳论据,似乎两者都有些以偏概全,于是添加限定,最简 单的做法就是把两个道理加起来,确立“既要学习他人长处又要联 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即为最佳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