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五运六气学习心得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五运六气心得
看中医书的时候,经常会惊讶天气对病症产生的影响,中医治病的实质是利用药物的不同属性来模拟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称为“处方”,从而达到内外一统,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这里并没有攻击西医的意思,但这种利用天地人和治病的方法,西医大概是望尘莫及的。

古人一直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实际就是要与天地同德,四时同序,所以了解天地的变化对于生老病死是有积极意义的。

天地周而复始,以年为单位,比如今年是壬辰年,明年是癸巳年,壬辰年的五运为木气太过,为阳木之年,是六十甲子的第二十九位年或土三组的第五位年,灾异特征属“风蝗”,为前明后暗且较为典型。

六气特征为“以风带湿”,表现为“前旱后涝中间乱,南交北替上下看”。

纵观今年时局,前半年南方旱,后半年北方涝,今天的六气运行是对去年水利建设的一个考验,遗憾的是过关的不多。

之于人体,应以防风为主,《内经》上说:“风气藏之,内不得通,外不得泄,百病之长也”,也就是说很多病都是因为风袭足太阳而引起的。

如果一个人懂得五运六气此消彼长的道理,基本可以趋吉避凶,颐享天年了。

中国古人是有大智慧的,尤其对于天人合一的理解更是出神入化,我有心去学习天地大同的道理,无奈才疏学浅,始终不得其法。

天干地支大都比较熟悉,老黄历上都有记载,但五运六气却是隐晦难懂,知道的人并不多,我第一次听说还是在中医基础课上,老师讲一位国医大师,曾根据五运六气预测自己活不过甲子年的秋季,后来果不其然,那节课我听得云里雾里,一大堆关于金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的理论让我如芒在刺,不得要领,后来机缘巧合,得遇高人传道授业解惑,方有茅塞顿开之感。

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相得益彰,是一种以立春作为一年开始的阴历纪年方法,早在公元前三千年,黄帝建国之时,就命大挠氏探查天地之气机,以辨五行。

五行最初来源于五方,代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配合二十八星宿,始作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也就是十二生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者按固定顺序互相搭配,组成干支纪年法,它是阴阳五行的另一种形式,阐明了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的道理。

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总说,在中医学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对人的影响。

中医界内有一句名言:“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简单来说,天有五运,地有六气,地之五行与天之六气相配,是三阴三阳之六气与天之六气的结合。

三阴三阳对应人体六条经脉: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天之六气包括风、寒、热、暑、湿、燥、火,这种配属的方法最早来源于《素问——运气七篇大论》,是古人对于五运六气最初的理解。

这些东西听起来很抽象,我初看时不知所云,其实古人是讲实证的,今人的认知水平若达不到那个高度,刨根问底只会误入歧途,所以建议死记硬背下来。

天干化五运,分别是甲、己化土运;乙、庚化金运;丙、辛化水运;丁、壬化木运;戊、癸化火运。

地支化六气,其中子、午属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丑、未属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寅、申属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卯、酉属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戊属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巳、亥属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

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所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五运六气有关,不可能单一存在,必定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比如现在是重阳节前后,深秋时节,金为五运,阳明燥金,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气候干燥,疾病变化以肺病为主。

我一个朋友的奶奶半年前得了肺癌,当时就预感熬不过秋季,前几天她告诉我,奶奶已经去世了。

可见古人的认知都是历朝历代的真知灼见,不能因为中医停滞不前就认为它是落后腐朽的歪门邪道,根本原因还是现代人追求利益,已经没有古人那种求知若渴,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了。

学习中医时老师一再强调,“上工在于临证察机,使药要和,勿失气宜”,意思是说要做一个好的医生,要懂得辨证,而且还要懂得观天相四时的变化,从而为人体创造一个天时地利的空间,所以中医博大精深,在于它能够包罗万象,不拘一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