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ing,含油轴承

Bearing,含油轴承
Bearing,含油轴承

目录Contents

第五章 磁铁(Magnet) . . . . . . . . . . . . . . . . . 1

§5.1 永磁材料(Permanent Magnet Material). . . . . . 1 5.1.1 永磁材料的特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剩磁Br 、矫顽力Hcb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内禀矫顽力Hc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回复磁导率μ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最大磁能积 (BH)max . . . . . . . . . . . . . . . . . . 2

5 磁感应温度系数αb 、居里点Tc . . . . . . . . . . 2

6 各向同性輿各向异性 . . . . . . . . . . . . . . . . . . 2 5.1.2 永磁鐵氧體(Ferrite Magnet) . . . . . . . . . . . . . 3 1 鐵氧體的特點(Features of Ferrite) . . . . . . . . . 3 2 濕(Wet)壓成型與干 (Dry)壓成型. . . . . . . . . . 3 3 鋇(Ba)鐵氧體和鍶 (Sr)鐵氧體 . . . . . . . . . . . 4

4 粘接鐵氧體―橡膠磁鐵(Rubber Magnet) . . . 4

5 溫度特性、低溫不可逆去磁 . . . . . . . . . . . . . 5 5.1.3 釹鐵硼(NdFe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1.4 鋁鎳鈷(AlNiCo)及稀土鈷(Rare Earth Co) . .

6 5.1.5 国內外電機用永磁材料磁性能 . . . . . . . . . . 6 §5.2 永磁電機對磁鐵的性能要求 . . . . . . . . . . . . 9 §5.3 磁鐵結構設計(Structure Design) . . . . . . . . 11 5.3.1 基本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5.3.2 直流馬達磁铁结构設計 . . . . . . . . . . . . . . . . 12 5.3.2.1 基本结构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5.3.2.2 主要尺寸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12 5.3.3 永磁同步电机磁铁结构設計 . . . . . . . . . . . 15 5.3.3.1 磁路结构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5.3.3.2 主要尺寸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16 5.3.4 JEI 常用磁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5.4 磁鐵裝配 (Magnet Fixing) . . . . . . . . . . . . . 19 5.4.1 彈弓固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5.4.2 膠粘劑固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5.4.3 橡膠磁鐵的裝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5.4.4 同步電機磁鐵裝配 . . . . . . . . . . . . . . . . . . . 20 §5.5 充磁(Magnetiz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20 5.5.1 充磁的基本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5.5.2 充磁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5.5.3 充磁夾具(Tooling) . . . . . . . . . . . . . . . . . . . . 24

第六章 軸承 (Bearing) . . . . . . . . . . . . . . . . . . . 37

§6.1 杯士(Bushi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6.1.1 概述(Introduc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6.1.2 杯士的工作特性(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 38 6.1.2.1 滑動特性(Sliding Properties) . . . . . . . . . . . . 38

6.1.2.2 摩擦系數(Friction Coefficient) . . . . . . . . . . . 38

6.1.2.3 工作溫度(Working Temp) . . . . . . . . . . . . . . . 39

6.1.2.4 負載特性(Load Properties) . . . . . . . . . . . . . . 39 6.1.2.5 杯士壽命(Bushing life) . . . . . . . . . . . . . . . . . 40 6.1.3 杯士潤滑(Lubrication for Bushing) . . . . . . . . 40 6.1.3.1 流体潤滑(liquid Lubrication) . . . . . . . . . . . 40 6.1.3.2 邊界潤滑(Boundary Lubrication) . . . . . . . . . 42 6.1.3.3 混合潤滑(Mixing Lubrication) . . . . . . . . . . . 43 6.1.3.4 摩擦特性曲線(stribeck curve) . . . . . . . . . . . . 43 6.1.4 杯士油(Bushing Oils) . . . . . . . . . . . . . . . . . . . . 44 6.1.5 盃士入油(Oil Impregnation) . . . . . . . . . . . . . . 47 6.1.6 盃士設計(Bushing Design) . . . . . . . . . . . . . . . 49 6.1.6.1 盃士的基本結構(Configuration) . . . . . . . . . 49 6.1.6.2 主要尺寸參數 (Dimensional Parameters) . . . 50 6.1.7 盃士的磨損(Wear)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6.1.8 盃士裝配(Assembly) . . . . . . . . . . . . . . . . . . . . 57 §6.2 波盃令(Ball Bearing) . . . . . . . . . . . . . . . . . . . 60 6.2.1 波盃令型號识别(Grade Identification) . . . . . . 60 6.2.2 波盃令外形結構及主要尺寸 . . . . . . . . . . . . . 61 6.2.3 波盃令精度(Precision) . . . . . . . . . . . . . . . . . . 64 6.2.4 波盃令游隙(Play)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6.2.5 波盃令工作特性(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 . 65 6.2.5.1 負載能力(Load Capacity) . . . . . . . . . . . . . . 65 6.2.5.2 速度特性(Speed Characteristic) . . . . . . . . .. . 65 6.2.5.3 摩擦特性(Friction Characteristic) . . . . . . .. 65 6.2.5.4 調心性(Self-Align Capacity) . . . . . . . . . . . . 66 6.2.5.5 振動(Vibration) 和噪聲(Noise) . . . . . . . . . . 67 6.2.5.6 壽命(Lif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 6.2.6 波盃令潤滑(Lubrication) . . . . . . . . . . . . . . . . . 67 6.2.7 波盃令失效形式(Failure Mode) . . . . . . . . . . . 69 6.2.8 波盃令裝配(Assembly) . . . . . . . . . . . . . . . . . 69 §6.3 盃士與波盃令對比 (Comparison) . . . . . . . . . 70

第六章軸承 (Bearing)

軸承是一種通用性機械零件,廣泛應用于各類旋轉機械。在马达中,軸承被用來支承電樞/轉子,保持電樞/轉子的準確位置,並承受由轉軸(Shaft)傳來的力。

軸承的種類很多,按其摩擦的性質,主要分為滾動軸承(Rolling Bearing)和滑動軸承(Sliding Bearing)兩大類。若按受力方向夕可分為:承受徑向力的向心軸承(也稱徑向軸承Journal Bearing);承受軸向力的推力軸承(也稱止推軸承Thrust Bearing);同時承受這兩種力的軸承稱為向心推力軸承(亦稱徑向止推軸承Radial Thrust Bearing)。在微马达中,主要使用滑動軸承類多孔質金屬含油軸承(即杯士Bushing)以及滾動軸承類的兩面帶密封圈或防尘蓋的深溝球軸承(即波杯令Ball Bearing)。

§6.1 杯士 (Bushing)

6.1.1 概述(Introduction)

利用粉末冶金方法生產的燒結金屬是一種多孔質材料,用它制成的滑動軸承稱為多孔質金屬軸承(Porosus Metal Bearing),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杯士(Bushing)。浸透潤滑油(Lubri cant)的多孔質軸承稱為含油軸承(Oil-impregnated Bearing)。材料的孔隙率(Porosity)越高,油越多,但強度低。當軸頸(Journal)在杯士中旋轉時,因摩擦而生熱,油和杯士材料受熱膨脹,把油擠出孔隙,同时因轉軸旋轉产生抽真空现象把油吸出,此外还有孔隙对潤滑油的毛细作用,能使轉軸与杯士接触面之间形成一层运动状态的油膜,起连续潤滑作用。

6.1.1.1 杯士的種類(Type)

按材料成份,杯士可分為銅基杯士(Sintered Bronze Bearing) 和鐵基杯士(Sintered Iron Bearing);按外形分類,又分為千秋(Self Align)杯士、直身(Sleeve)杯士、击緣(Flange)杯士和豬嘴杯士(Hub Bushing);按來源分,有采購杯士和內部制造杯士;采購杯士中,按杯士油分類,又有BD、BR、BS、BT、BZ 、FD、FR、FS、FT 、FZ 杯士等等,详见6.1.6.3.1。

6.1.1.2 銅杯士與鐵杯士(Sintered Bronze or Sintered Iron)

燒結金屬的多孔質構造雖與材料種類有關,但主要取決于金屬粉末的晶粒粗細及紋理;用來制造杯士的青銅和鐵都可以達到同樣的多孔質構造。實驗顯示,銅杯士與鐵杯士适應于相同的應用,因而從經濟上考慮應首選鐵杯士,尤其是体積較大消耗材料較多的杯士,例如AC馬達杯士及#600以上的DC馬達杯士。但鐵杯士承載能力稍低,且鐵容易生銹,相比之下銅杯士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典型的銅杯士與鐵杯士性能對比見表6-1。

表6-1銅杯士與鐵杯士

6.1.1.3 石墨添加劑(Graphite Additive)

銅基或鐵基粉末加入少量石墨Graphite(最多2%),可以增強杯士的耐磨性,並吸收杯士噪聲;在缺油情況下,石墨的自潤滑性對壽命很長的馬達更具有現實意義。但石墨的加入使杯士強度有所降低,並且,如果石墨含量過多(超過2%),在50?C以上溫度,且杯士與軸頸間隙較大時,杯士油與石墨有可能會粘合硬化成漿糊狀(有點象水泥特性那樣),溫度越高,這種粘合糊狀就越硬,影響杯士的滑動特性。

6.1.2 杯士的工作特性(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6.1.2.1 滑動特性(Sliding Properties)

含油杯士具有良好的滑動特性以及在緊急情況下的短時無油運轉能力,由其特定的材料構造所決定。通過油孔為其提供足夠的潤滑油,這樣的杯士已證明能滿足長時間的連續運行或間隙運行。同時含油杯士可有較高的滑動速度,能夠確保象攪拌器、打漿機、吸塵器以及類似的高速旋轉機械可靠工作。而燒結金屬的孔隙構造,給予杯士以优良的吸聲性能,因此含油杯士也适應于要求滑動運轉的靜音設備及其它器械。

為了達到最有效的滑動特性,必頇謹慎選擇潤滑油品牌以适應每一不同的工作,這與簨擇杯士的牌號及轉軸的材料一樣重要。

6.1.2.2 摩擦系數(Friction Coefficient)

根據Ringsolorff-Werke公司提供的資料,杯士的摩擦系數輿載荷大小以及軸頸的滑動速度有關,見圖6-1。通常,載荷大或滑動速度高時摩擦系數較小。

6.1.2.3 工作溫度(Working Temp)

杯士的允許溫度范圍決定于所浸入的杯士油的牌號及品質。例如,如果油的粘度與杯士溫度不相配,溫度升高後油變得更稀沿軸項蠕動,甚至從杯士端面溢出,而油被流失溫度更加升高,最后會因材料的疲勞使杯士過早地失效。但是,如果在工作溫度條件下油太綢太粘(Stiff) 將引起附加摩擦,對靈敏及精密設備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

6.1.2.4 負載特性(Load Properties)

杯士的工作期限取決于單位面積載荷與軸頸線速度的乘積PV (the product of bearing load and sliding velocity)。表6-2是推荐的PV 允許值,圖6-2 顯示了不同PV 值下單位面積的載荷 與軸頸線速度的關系,而圖6-3 顯示了不同內徑的杯士單位面積載荷與轉軸轉速的關系。

2

圖6-2 載荷P 與速度V 的關

圖6-3 載荷P 與轉軸直径d 及轉速n 的關系

6.1.2.5 杯士壽命(Life)

含油杯士的壽命取決于杯士油的消耗率,通常是將消耗含油量的40% 所需的時間視為杯士壽命。這是因為含油量消耗了40% 以后,杯士的磨損加劇性能降低;考慮到溫度的影響,通常認為杯士油的工作溫度不超過80?C。圖6-4是表示溫度對杯士壽命的影響的一個例子。

圖6-4 杯士壽命(示例)

6.1.3 杯士潤滑(Lubrication)

杯士潤滑主要有三種潤滑狀態,即流体潤滑(liquid Lubrication)、混合潤滑(Mixing Lubrication) 和邊界潤滑(Boundary Lubrication)。

6.1.3.1 流体潤滑(liquid Lubrication)

流体潤滑有動壓潤滑與靜壓之分。

流体動壓潤滑(Liquid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是在一定條件下,靠摩擦面的相互運動,用粘性流体將兩摩擦面完全隔開,由流体的動壓力(即流体膜的內壓力)支承載荷(Load),將摩擦面之間的固体摩擦變成流体內摩擦。

流体靜壓潤滑(Liquid Hydrostatic Lubrication) 是靠泵或其它外界壓力將加壓后的流体送入兩摩擦表面之間,利用流体靜壓力來支承載荷。這種潤滑狀態因結構原因在微馬達中不便采用。

動壓潤滑與靜壓潤滑油膜壓力產生的原理不同但功能相同,統稱之為流体潤滑,也稱完全潤滑(Perfect Lubrication)或厚油膜(Thick-film)。

6.1.3.1.1 流体動壓潤滑原理

轉軸靜止時,軸頸與杯士孔在最下方直接接觸,如圖6-5(a)所示。

轉軸剛開始旋轉時,杯士孔內還沒有形成壓力油膜,轉軸有逆轉向向上爬行趨勢,如圖6-5(b)所示。

正常運轉中,由于表面摩擦溫度升高,杯士油從油孔流出,由摩擦表面的相對運動所產生的擠壓效應與楔效應,使油膜內產生足夠的壓力,由油膜壓力支承轉動的軸,使轉軸與杯士完全分開。此時,轉軸具有順轉向向上爬行的趨勢,見圖6-5(c)。

流体動壓潤滑兩摩擦面不直接接觸,表面相互滑動時只在流体分子間發生摩擦,其潤滑性能完全取決于流体的粘性,而與摩擦表面的材料無關;其主要特點是摩擦系

(a) 靜止時Rest (b) 剛開始旋轉時Start (no oil) (c) 正常運轉中Run

圖6-5 流体動壓潤滑

6.1.3.1.2 油膜壓力的產生

現代潤滑理論是從雷諾(Osborne Reynolds) 的收斂油楔(Converging Film) 論述開始的。雷 諾認為:油進入圖6-5(c)所示的收斂的狹窄通道,其流速增加,由于油具有粘性(Viscosity ), 油膜內產生的壓力可以舉起轉動的軸,使轉軸與軸承完全分開。那么,油膜是如何產生壓力來支承載荷(Load) 的呢? 1 擠壓效應(Squeezing Effect)

如圖6-6 所示,兩平行平面之間夾有一層油膜,當上表面以速度V 向下運動時,油膜 受擠壓,油膜兩端破裂,被擠壓的流体從兩表面之間的縫隙中流出,這時,由于壁面摩擦阻力的存在,流体中就產生壓力,直至油膜內壓力與外載荷平衡時,上表面才停止向下運動。這種被擠壓的油膜叫做擠壓膜,靠擠壓作用產生承載能力的現象稱為擠壓效應。在擠壓膜與上下表面的接觸處油層的流速為零,油膜厚度方向中心處流速最大,在X 方向壓力按拋物線分布。擠壓效應是形成油膜壓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往复運動的潤滑表面及受沖擊載荷的軸承中,擠壓效應具有重要意義。

圖6-6 擠壓效應

圖6-7 楔效應

2 楔效應(V edgy Effect)

如圖6-7 所示,成一定夾角的兩相對運動平面之間形成收斂油楔,下表面沿力方向以

速度V 運動,在進口大、出口小的條件下,油膜沿物体運動方向逐漸變薄,由于流体的內摩擦,各流層的流速按線性分布。由于流体是不可壓縮和連續的,則在油膜內必定產生一定的壓力,沿X方向形成壓力楔度dp/dx以減少入口潤滑油的流入,增大潤滑油的出口流量,從而保持流過各截面的流量相等。在油膜壓力為P ma x處dp/dx=0。油膜內形成的總壓力

∫P(x)dx支承處載荷。這種靠油膜的形狀產生壓力的效應稱為動壓效應或叫著楔效應。

顯然,杯士中油膜的內壓力主要是由楔效應和擠壓效應共同引起的。事實上,潤滑油流入楔形通道產生楔效應外,也必然受到擠壓作用產生齊壓效應。

6.1.3.1.3 流体動壓潤滑的條件

杯士在工作中要實現流体動壓潤滑,必頇滿足兩個條件

a)有充分的油量供應,使其相對滑動表面之間能形成連續的收斂油楔;

b)油膜最小厚度應保證工作表面上的微击体不發生直接接觸;

為了防止杯士在工作中由于溫度過高、材料表面硬化及變形而導致流体潤滑膜的破坏,宜給出PV的极限值,工作中P V值不應超過此极限值。圖6-8給出了流体動壓潤滑的安全區域圖。當然,並不是安全區外的杯Array士就不可使用,在杯士壽命相對碳精壽命而

言不存在問題的條件下,潤滑並不一定要達

到流体動壓狀態。

6.1.3.2 邊界潤滑(Boundary Lubrication)

流体動壓潤滑是杯士潤滑的理想狀

況,但它受到油的粘度、轉速、負載等

多方面的影響與限制,當油膜壓力不足

以支承載荷,或因負載變化等因素影響

使油膜破裂時,摩擦面直接接觸,即處

于邊界潤滑狀況。

6.1.3.2.1 邊界潤滑原理

靠潤滑劑的有机极性化合物吸附在金屬表面或與金屬表面反應生成固体潤滑膜而達到潤滑效果,這種潤滑狀態稱為邊界潤滑。相應地,因极性分子吸附在金屬表面形成的潤滑膜叫吸附膜,因化學反應生成的潤滑膜叫反慹膜,吸附膜與反應膜統稱為邊界膜。潤滑劑的邊界潤滑性能稱為潤滑性或油性(Oiliness)

邊界潤滑狀態下,杯士的潤滑性能主要取決于邊界膜的性質,同時與金屬材料有關,但與潤滑油的粘度無關。邊界潤滑遵循以下規則:

a) 潤滑表示的摩擦系數低于無潤滑表面的磨擦系數;

b)潤滑劑分子的极性越強、分子越長,則摩擦系數越低。因此有些波杯令(Ball Bearing)采用脂潤滑比用礦物油潤滑更能降低摩擦系數;

c) 對同一對摩擦表面來說,無油時摩擦系數大的金屬表面,加油潤滑后其摩擦系數也大。

6.1.3.2.2 影響邊界膜潤滑性能的因素

1溫度

各種吸附膜的吸附強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達到一定溫度后,將失向、散亂以至脫離金屬面,喪失潤滑性能。引起吸附膜脫吸的溫度稱為臨界溫度。

與吸附膜相反,反應膜頇在一定溫度下方能形成,該溫度稱為反應溫度。

2邊界膜厚度

极性分子越長,吸附膜越厚,摩擦系數越低;並且,吸附膜上可以再吸附极性分子,形成第二層、第三層吸附膜,摩擦系數隨吸附分子的層數增加而減小;三層膜的摩擦系數比單層膜約減小50%,但隨著層數增加,其影響越小且吸附強度越低。

3极性分的濃度

各種不同的极性分子在金屬表面的吸附都有一個最大值,稱為飽和吸附量。在達到飽和吸附量之前,摩擦系數隨极性分子的濃度增加而減小,隨著吸附量的增加。濃度對摩擦系數的影響越來越小,但潤滑劑酸值增大,易于氧化變並腐蝕金屬表面。

6.1.3.2.3 提高邊界潤滑性能的方法

合理選擇金屬材料和潤滑劑、降低摩擦表面粗糙度,可以有效提高邊界膜的強度;而在潤滑劑中添加一定量的油性添加劑(Oily Additives)或极壓添加劑(Extreme-Pressure Additives)可以

顯著地提高邊界膜的潤滑性能。

數?很大,可以認為不可作為杯士潤滑使用;

含有油性添加劑的礦物油(曲線I I)在較低的溫

度范圍內摩擦系數?較小,但到一定溫度(臨

界溫度)后吸附膜脫落,摩擦系數增大;含有

极壓添加劑的礦物油(曲線III)在低溫階段摩擦

系數較大,到達一定溫度(反應溫度)后能形

成良好的反應膜,摩擦系數迅速降低;既含油

性添加劑又含极壓添加劑的潤滑油(曲線IV),

若臨界溫度接近反應溫度,則在极大溫度范

圍內均有較好的潤滑性能。

6.1.3.3 混合潤滑(Mixing Lubrication)

當油膜的厚度較薄時,局部表面的輪廓頂部可能穿透潤滑膜而直接接觸,形成邊界潤滑,而在其它區域仍處于流体潤滑狀態。邊界潤滑和流体潤滑同時存在的狀態稱為混合潤滑,又稱不完全潤滑(Imperfect Lubrication)或薄油膜(Thin-film)。混合潤滑的特性是流体潤滑與邊界潤滑兩種特性的綜合反映。

微馬達的杯士潤滑,由于杯士間隙很小,加之轉軸的扰度(彎枝)以及兩端杯士的對中偏差,難以形成足夠的油膜厚度達到流体動壓潤滑狀態,因而杯士通常的潤滑狀態就是混合潤滑。

6.1.3.4 摩擦特性曲線—斯特里拜克曲線(stribeck curve)

表示粘性力的潤滑油粘度與滑動速度的乘積ηV 與載荷P 之比,稱為薩默菲尔德數

(sommerfeld Number),也稱載荷系數(load Coefficient)。它表明了油的粘性力所引起的動壓效應, 是

表征承載能力的重要特征參數。

摩擦系數?隨薩默尔德數ηV/P 的變化曲線稱為斯特里拜克曲線(stribeck curve),也稱摩擦特性曲線,見圖6-10。Stribeck 曲線說明了各種潤滑狀態下摩擦系數的變化特征。

在邊界潤滑區(I ),摩擦系數開始几乎不

變,然后隨ηV/P 值增大而下降,轉入混合潤滑區(II)。在混合潤滑區,摩擦系數繼續隨ηV/P 值增大而線性下降,然后又變為上升;當近似成為線性上升時,進入流体動壓潤滑區(III )。

6.1.3.5 各種潤滑狀態的特性對比

潤滑膜厚度h 與兩摩擦面的表面輪廓算朮平均偏差Ra 之和的比,稱為膜厚比,即

∧2

1a a R R h +=

. . . . . . . . . . . . . . . . . . . (6-1)

不同潤滑狀態的特性對比見表6-3。

表6-3 潤滑狀態的特性對比

6.1.4 杯士油(Bushing Oils)

凡能降低摩擦阻力的介質都可稱為潤滑劑(Lubricant),因此,潤滑劑可以是氣体、液体、半液体和固体。在液体潤滑劑中應用最廣泛的是潤滑油(Lubricating Oils),包括礦物油(Mi neral Oils)、植物油(Vegetable Oils)、合成油(Synthetic Oils)等,廣義的潤滑油還包括半液体的脂(Grease)。 油的粘度相對較低,允許的工作速度高,脂的粘度大內摩擦阻力大,允許的工作速度相對較低,但承載能力大。波杯令(Ball Bearings)可以使用油潤滑也可以采用脂潤滑,但由多孔 質燒結金屬制成的杯士,只能采用油潤滑。

6.1.4.1 杯士油的作用(Functions)

杯士油的主要作用是減小杯士與軸頸的摩擦,減少杯士的磨損,這是人人皆知的。但是,對于大多數微馬達來說,杯士的壽命與碳精相比並不存在問題,而油膜吸收及減小噪聲和振動,比減少磨損更為重要。此外,油膜還具有對金屬表面的保護作用,防止杯士及軸頸的銹蝕與腐蝕,降低摩擦熱等功能。

6.1.4.2 杯士油類型(Type)

杯士油通常是礦物油及合成油。

礦物油是從石油原油中提煉出汽油煤油后的渣油中提煉出來經過精制而成的。它基本上是由碳氫化合物組成,但有數以千計的不同種類的結構變化及分子重量,同時還含有几種量少但很重要的氮、氧和硫等元素的衍生物。

礦物油根据其生產工藝不同,可分為餾分油、殘渣油、調合油三種類型。

餾分油是利用降低壓力使油料沸點降低的原理提煉出來的減壓渣油,經溶劑或酸碱精制而成,一般含瀝青質和膠質較少,极性分子少,粘度低,油性差。

殘渣油是減壓渣油經丙烷脫瀝青、溶劑脫蜡等過程精制而成的高粘度油,生產工藝較复雜,成本較高。

調合油是將餾分油和殘渣油按各種不同比例調合而成的潤滑油,調合比例不同,得到的粘度、凝點等性能也不同。通常只選用品種與用途相同的油互相摻配以改變粘度。如果將含有不同添加劑的油互相摻配,應保證添加劑無化學反應。

合成潤滑油是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成的具有特定結構和性能的潤滑油。由于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能滿足一般礦物油難以滿足的要求。合成油通常具有很高的粘度指數及很大的工作溫度范圍,允許工作溫度可達-60?C~+150?C,間歇工作最高可達200?C,而礦物油允許工作溫度一般為-30?C~120?C。

6.1.4.3 杯士油的特性(Properties)

6.1.4.3.1 粘度(Viscosity)

粘度是指流体分子間受外力作用而產生相對運動時所發生的內摩擦阻力。它反映了流体的流動阻力,表現為流体的粘糊程度,是評价和選擇潤滑油的主要指標。

根据馬達轉速、負載大小、以及杯士間隙大小、工作溫度等條件選用杯士油時,首先應考慮油的粘度是否合适。粘度小承載能力低,容易形成邊界潤滑加速杯士磨損;粘度大油膜承載能力大,但內阻大,滲透性差,散熱差,會使溫度升高,粘度降低,因而靠粘度提高承載能力受到限制。

粘度有絕對粘度(Absolute Viscosity)和相對粘度(Relative Viscosity,也稱條件粘度)之分。絕對粘度又有動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和運動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相對粘度因各國采用的單位(Unit)不同,又分恩氏粘度(Degrees Engler),雷氏粘度(Redwood No.1 Seconds)和賽氏粘度(Saybolt Universal Seconds)。國內及独联体地區、德國等習慣使用恩氏粘度?Et,英國使用雷氏粘度,美國用賽氏粘度。

1動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

流体中有兩層面積為1cm2、相距1cm的平行流体面,以1cm/s的相對速度運動時,其阻力為1dyne(達因),則稱流体的動力粘度為1P(泊)。動力粘度簡稱絕對粘度或粘度,它直接反映了流体內摩擦力的大小。

在國際單位制(SI)中,動力粘度的單位是帕?秒(Pa?s)或牛頓?秒/米2(N?s/m2);而在厘米克秒制 (CGS) 中單位是泊(P),使用更多的是厘泊(cP)。換算公式為:

1cP = 0.01P =0.001Pa.s ........................................................... (6-2) 溫度為 t°C 時的動力粘度通常用符號ηt表示。

2 運動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

很多粘度計不能直接測量動力粘度, 而是測量動力粘度 ηt 與流體密度p 的比值,即 流體運動粘度Vt 。在JEI 圖紙規格中所標明的潤滑油的粘度即為運動粘度。

在國際單位制(SI) 中,運動粘度的單位為 m 2/s; 在 CGS 單位制中,運動粘度的單位是 cm 2/s, 稱為沱(St),但最常用的是厘沱(cSt) 即 mm 2/s 。換算公式為 :

1cSt = 10-2 St = 10-6 m 2/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3 恩氏粘度(Degrees Engler)

恩氏粘度是指在一定溫度下200ml 流體從恩氏溫度計中全部流出所需的時間(秒) 與 200ml 20?C 時的蒸餾水從恩氏溫度計中全部流出所需的時間(秒) 之比。通用的測定溫度為 20?C ,50?C 和100?C ,故常用的恩氏粘度為 ?E 20, ?E 50 和 ?E 100。

6.1.4.3.2 粘度指數(viscosity Index)

潤滑油的粘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當溫度升高時粘度降低,溫度降低時粘度增大。潤滑油粘度隨溫度而改變的程度與標準潤滑油變化程度相比較的相對值即為粘度指數(VI 值),它是評价潤滑油粘溫特性的最常用的方法。潤滑油的粘度指數高,表示它的粘度隨溫度變化小,粘溫特性良好; 反之,粘溫特性差。

確定粘度指數的方法是將被詴油與兩種標準油進行對照。兩種標準油的粘度指數分冸規定為100 和0,並且使它們在100?C 時的運動粘度V100 與待測油的V100 相等,再根據 它 們在40?C 時的運動粘度V40,按式 (6-4) 計算。

VI=

H

L U L -- X 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式中L , H 和U 分冸為0VI 標准油,100 VI 標準油和被詴油的V40 值。

6.1.4.3.3 閃點(Flash Point)

在特定的閃點測詴條件下,潤滑油經加熱蒸發出的油蒸氣在油面上與空氣混合,在與火燄接觸時產生短暫閃火的最低溫度叫閃點。閃點是各類油品安全使用和貯存運輸的重要指標,使用中的工作溫度或貯存運輸時的溫度一般應低于閃點20?C ~30?C 。閃點在 45?C 及以下的油品即為易燃品。

閃點的高低還表示油的蒸發性大小,閃點高的油蒸發性小。

6.1.4.3.4 凝固點(Pour Point)

在特定的凝固點測詴條件下,將潤滑油冷卻到失去流動性(將油面傾斜45?,一分鐘內保持不流動) 的最高溫度叫凝固點,簡稱凝點。

凝固點表示了潤滑油的低溫流動性,凝固點的高低影響馬達的低溫起動性能。

6.1.4.4 添加劑(Additive)

為了適應潤滑要求及改良潤滑性能而在潤滑油中加入的某些有機物,稱為潤滑油添加劑。添加劑可以賦予潤滑油新的特性,或使之提高所需要的特性,當然,它也僅僅只是適當提高某些性能而已,不可能將精制程度差的油變成優質油。

添加劑并不是可以任意使用的,當使用添加劑提高某一性能時,可能會對其它性能造成不利影響;並且,幾乎所有的盃士油在煉制時制造商已使用了添加劑調節其性能。

潤滑油添加劑種類繁多,如抗氧化劑、防銹劑、降凝劑、抗泡劑、粘度指數改進劑、油性添加劑、極壓抗磨劑等等,根據它們的主要功能,可歸納為三種類型:

1油性添加劑(Oily Additives)

油性添加劑用來提高潤滑油的油性,它的分子的一端是極強的基因,同時具有直鏈烴基。它能吸附在金屬表面上增加吸附膜的厚度及強度,降低摩擦系數,在較低溫度下使用很有效。典型的油性添加劑有油酸、鲸油、硫化棉子油等等。

2 極壓添加(Extreme-Pressure Additives)

極壓添加劑中的硫、燐、氯等元素的有機化合物,在高溫條件下分解出活性元素,能與金屬表面發生反應形成潤滑性能良好的金屬化合物膜,提高潤滑油的抗膠合能力及盃士的承載能力。典型的極壓添加劑有磷酸胺、亚磷酸正丁酯、二卞基二硫化物等等。

3 粘度指數改進劑

粘度指數改進劑也叫增粘劑,是一些能改良潤滑油粘著性和內聚性的聚合物,其特性是低溫時凝聚力大,分子收縮成球形,在高溫時動能增加而凝聚力減小分子膨脹成線狀,加入到潤滑油中,使溫度升高時油的粘度高于基礎油粘度,溫度低時油的粘度接近基礎油粘度,從而改善粘溫特性。典型的增粘劑有高分子聚异丁烯、聚甲基丙烯酸酯等等。

6.1.4.4.4 JEI 盃士油添加劑

目前,JEI 在盃士油中使用的添加劑有兩種,一種是抗磨添加劑Prolong (Anti-Friction Metal Treatment Concentrate), 另一種是防腐劑 (Corrosi on Inhibitor) AT-1。抗磨添加劑屬于極壓劑,物料編號為RMOLAFMT001,粘度 V40=13.9cSt,V100=2.86cSt; 閃點160?C,凝固點-30?C,主

要用于SHC626 油中,適用于鐵盃士及銅盃士。防腐劑AT-1 物料編號為RMBNPDAT-1,溶

點(Melting Point)95?C~97?C,沸點(Boiling Point) 204?C,它不仅仅用于盃士,也用于插頭、碳精片、含銅碳精、電樞等銅及銅合金防腐,是一種金屬緩蝕劑。

6.1.4.5 JEI 常用盃士油見表 6-4

6.1.5 盃士入油(Oil Impregnation)

6.1.5.1 干盃士入油

採購的干盃士及JEI 自制盃需入油後才可使用。盃士入油是在盃士入油機內真空狀態下將盃士浸入油中一定時間(約18 分鐘)。通常入滿油後需甩油一定時間去掉一部分油,防 止因油太多污染換向器。 1 含添加劑的盃士油的配制

盃士油: 抗磨添加劑 = 95 : 5 (By Vol.)

示例 : 5 公升油 = 4750 ml 盃士油 + 250 ml 抗磨添加劑

盃士油: AT-1 粉 = 1 公升 : 1.5 克

示例 : 5 公升油 = 4750 ml 油 + 250 ml 抗磨添加劑 + 7.5 克 AT-1 粉 2 AT-1 粉的混合

首先按比例預備好盃士油和 AT-1 粉,將 AT-1 粉完全溶于酒精中(7.5 克 AT-1 粉約需 30ml 酒精),再把溶有AT-1 的酒精溶液加入盃士油中,用攪拌機攪拌10 分種。 3 目前JEI 盃士入油及甩油時間見表 6-5

6.1.5.2 含油盃士減油(Oil reduction for oiled bushing)

為了防止因盃士油太多流入換向器表面,因而將电刷蓋端的盃士在除油機中減掉一部分油,這種方式在JEI 馬達生產中使用了多年。然而,減掉油的盃士對盃士的使用壽命 及馬達噪聲會有一定影響。

6.1.5.3 含油量(Oil Content Percentage)

含油量是指盃士油的含量佔總體積的百分比,當盃士注滿油,且表面無油時,含油量與盃士孔隙率 (Porosity) 相等。JEI 盃士的孔隙率通常為 (20±2%)。

含油量的測量: 通常是取20pcs 已入油的盃士在電子磅上稱重為G1,將這些盃士放入水 中稱其重量為G2,(也可在特冸裝置中稱出在水中的浮力G1-G2),在除油機中將油除盡後稱 其重量為G3,則含油量:

C =

2

/)21(1/)31(ρρG G G G --X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式中, ρ1為盃士油的比重, ρ2 為水的比重。

6.1.5.4 盃士入油工序代號

目前 JEI 盃士入油工序代號如下 : 27—入 DR 202 油

54—入 Floil 947 油, 入滿不甩油 55—入 SHC 626 + Addative, 入滿不甩油 64—入 Floil 947 + AT1

65—入 SHC 626 + Addative + AT1

84—入 Floil 947

85—入 SHC 626 + Addative 86—入 SHC 630 87—入 Formblin M30

88—入CLY 2100 89—入 SHC 626 80—外購含油盃士減油

6.1.6 盃士設計(Bushing Design)

6.1.6.1 盃士的基本結構(General Configuration) 1

直身盃士也稱柱形盃士(Cylindrical Bearings),典型結構如圖6-11所示。直身盃士裝配後,底面與膠蓋或鐵殼接觸,正面要與介子接觸,因此盃士的兩個端面都要求有較好的垂直度,並且需要有較大的盃士間隙(Bushing running clearance)來調節馬達兩端盃士不同心的影響。

2 千秋盃士(Self Align Bushings)

千秋盃士也稱盃球形盃士(Spherical Bushing),典型結構如圖6-12所示。千秋盃士裝進盃士室(Bushing Shell)後,在一定力矩下可以擺動,因而具有自調心功能,可以有效調節馬達兩端的盃士同心度。

3 击緣盃士(Flanger Bushings)

典型結構如圖6-13 所示,裝配後击緣邊與鐵殼或膠蓋接觸,底面懸空,可以承受較 大

4 豬嘴盃士(Hub Bushings)

豬嘴盃士也稱Hal strup-SM 盃士,典型結構如圖6-14所示,裝配時直接將盃士打米(Riveted) 固定在无豬嘴的鐵殼底孔上。

6.1.6.2 主要尺寸參數 (Major Dimensional Parameters)

6.1.6.2.1 尺寸精度(Dimensional Precision)

微馬達盃士的尺寸精度(Preci sion)除了影響潤滑外,還與馬達噪聲、振動以及馬達性能密切相關,因此,微馬達對盃士的尺寸精度非常苛刻。例如,盃士孔精度,在大批量的自動壓制成型條件下,通常只能做到7級精度,可以滿足一般機械傳動要求,但微馬達要求其達到5級精度甚至更高,這需要特冸的精密模具,有些甚至需要附加工序才能達到要求。

JEI盃士寬度尺寸B及外徑尺寸D的公差約為6級精度;內徑尺寸A,AC盃士為5級精度。DC 盃士約4.5級, 通常的尺寸公差範圍見表6-6。

表 6-6 DC 盃士常用公差

6.1.6.2.2 寬徑積B·A

內徑A、寬度B以及盃士的基本材料是互相關聯的,設計時应参照供應商資料或有關材料手冊,根據負載大小、轉速、工作條件等選用盃士材料,確定其壓縮强度ρm (Compressive Strength),再根據載荷P的大小確定BA的範圍:

BA>P/ρm ..................................................................... (6-6)

6.1.6.2.3 寬徑比 B/A

由多孔質燒結金屬制成的盃士是采用自動壓制(Automatic Presses)成型的,其油孔分布

不均勻,通常是中間大兩端小,故盃士寬度不宜過小;而為了保證密度均勻以及制造方便,寬度也不宜過大,因此需確定一個合適的寬徑比。對于千秋盃士,寬度受球形直径D所限,一般B/D=0.55~0.75,推薦選用B/D=2/3; 其它盃士B/A值一般不宜超過2/1,推薦選用1/1。

6.1.6.2.4壁厚S (Wall Thickness)

在內徑A和寬度B一定的前提下,盃士的壁厚決定了供油量的多少,即決定了盃士的使用壽命。因此,壽命長的馬達宜使用外徑大的盃士,壽命短的馬達使用外徑小的盃士。但是,壁厚太小承受振動、衝擊時強度不夠,因此最小壁厚一般不宜小于0.3倍內徑值。

6.1.6.2.5壓入過盈量(Interference)

直身盃士壓入盃士座 (鐵殼或鐵蓋盃士孔) 為過盈配合(Press-Fitted),過盈量的大小應確保盃士不會有松動,但也不能引起盃士孔收縮量過大; 雖然裝配時使用盃士針整形 (Sizing Bushing),但過大的收縮量被整形後會造成油孔閉塞。

微马达盃士壓入過盈量的選擇尚無合適的計算公式計算或推薦值供參攷,主要要依靠經驗類比以及詴驗驗證,基本原則是:負載大、盃士寬度小、壁厚、盃士材料彈性大、盃士座剛度小可取較大值,反則反之。

JEI 常用DC 盃士壓入過盈量見表6-7。

表 6-7 JEI-DC 盃士壓入過盈量

6.1.6.2.6 盃士間隙(Bushing Clearance)

盃士間隙與盃士油的粘度、載荷與軸頸速度的乘積PV值、馬達長度、轉軸直徑及彎枝等因素相關,內孔在φ10mm以下的盃士,一般至少應有3μm以上的間隙,否則馬達不順的可能性會增大。如果要求有更小的間隙,在保證轉軸彎枝及兩盃士同心度的條件下,轉軸外徑及盃士內徑也要求有更小的公差。

盃士間隙與馬達振動、噪聲、运转不順以及盃士溫度等密切相關。減小間隙通常可以使噪聲減小,但過小的間隙會使摩擦增大溫度升高,而且輕微的馬達不順都會導致性能不穩定。

不同的盃士供應商所推薦的盃士間隙不一致,有些甚至會有較大的差冸,但總的原則是:重負載、高粘度盃士油,大的PV值,兩端盃士對中不良,兩端盃士距離大,轉軸變枝大,長的直身盃士等要求有較大的盃士間隙;要求低噪聲、低振動、高精度平稳運轉等要求較小的間隙。

JEI–DC 馬達常用的盃士間隙見表6-8.

表 6-8 JEI–DC盃士間隙

6.1.6.2.7特别结构(Special Configuration)

1 双盃士(Tw o Bushings) 与空心盃士(Hollow ed Bushing)

寬度過大的盃士(例如B/A>2.5)其寬度更應該稱為長度。這種盃士在其長度方向上受力不均勻,制造及檢驗也較為困難,品質難以保證。但因裝配結構及承載能力需要使用長盃士時,建議直身盃士最好一分為二,做成双盃士结构,如圖6-15所示。击緣盃士或豬嘴盃士內部挖空,做成空心盃士结构,如圖6-16所示。

圖6-15 双盃士圖6-16 空心盃士

2 盃士嘴(Cylindrical Spigot)

千秋盃士的一端可以做成豬嘴形(Cylindrical Spigot),如圖6-17 所示。這個盃士嘴主要是作為一個定距環(Distance Ring)連接轉軸軸肩到盃士球身的距離,并不能增加盃士的徑向或軸向承載能力。因此,盃士嘴一般不宜做為支承面使用。

圖6-17 盃士嘴圖6-18 端面油墊圖6-19沙漏形內孔

3 端面油墊(Oil-Cushion)

微馬達的盃士端面通常用作電樞/轉子的軸向限位,有些還需承受較大的軸向力 (例如電鑽馬達),采用如圖6-18所示所示端面開槽的盃士可以有效提高盃士的軸向承載能力,同時也可減小端面摩擦阻力。圖中的徑向槽幫助形成油墊,圓圈槽防止盃士油被甩出。

4 外圓厘士(Knurling)

寬度大壁薄的直身盃士及击緣盃士,

為了防止盃士內孔收縮量過大以及油孔變

形,裝配時壓入過盈量要小,但過盈量小

會影響裝配的可靠性,這種情況下采用外

圓面有厘士的盃士,可以獲得滿意的結果。

厘士與盃士室(Bushing Chamber) 可以有較大

的過盈使盃士裝配牢固可靠,而又不致引

起內孔過大的收縮。

5 沙漏形內孔(Hourglass Bore)

盃士的內孔不是圓柱形而是做成如

圖6-19所示沙漏形,用來改良直身盃士或

击緣盃士的對中性不良,這對彎枝較大的

細小鐵枝的長馬達更具意義。沙漏的弧面

彎曲程度與馬達兩端的盃士同心度及彎枝

大小有關。若彎曲程度過大,會使盃士與

軸頸的實際接觸面積減小,加速盃士的疲

勞與磨損;此外,沙漏形內孔容易造成盃

士油從兩端流失。

6 其它結構(Other)

圖6-20所示,由于模具及制造工藝方

面的原因,千秋盃球面中部應為圓柱面;盃

士中間不應有凹進或击出的止推圈或橫向

的定位孔; 內外倒角宜為45?角,盡可能避

免銳稜(Sharp Edges)及小角度倒角。

6.1.6.3 JEI 盃士

6.1.6.3.1 JEI 盃士代号

1 DC马达内部制造盃士

2 0 0 0 1 –

3 0 2 8 5 (示例)

盃士入油工序代號,详见6.1.5.4

盃士的零件编号为302 (或202)

顺序号

马达系列代号: 例如2?#200

2 DC马达采购盃士

CP SB F D 6 3 1 / 1 / 8 5 (示例)

盃士入油工序代號,详见6.1.5.4

供应商代号

盃士外形代号:

0?千秋盃士,1?直身盃士,2?击緣盃士,4?豬嘴盃士

盃士内径代号:

1?1.5,2?2.0,3?3.17,4?4.0,5?2.3

6?6.3,7?2.337,8?8.0,9?5.0

马达系列代号:

例如6?#600,9?#900

盃士油代号:

B?I EL Fluid (Berrierta)C?CR-100 (Wacker)

D?干盃士(Dry) L?L-465 (Anderol)

P?P2A090 (Permawick) R?947P (Floil)

S?SHC626 (Mobil) T?SHC630 (Mobil)

W?DR202 Z?#1 (Mobil)

盃士材料代号:

B?燒結青銅(Sintered Bronze),F?燒結鐵(Sintered Iron)

燒結金屬(S intered metal B earing)

采購零件(P urchase C omponent)

3 AC马达盃士

C P S P 5 8 C 0 3 0 3 (示例)

顺序号

盃士的零件编号: SP/SN马达?C03, U马达?C02

马达型号:例如 SP58,SP61,UN54

CP?采購盃士,WP?内部制造盃士

6.1.6.3.2 JEI 盃士主要尺寸

直身盃士结构形式见圖6-21 至圖6-26 ,主要尺寸参数见表見表6-9,表6-10。

千秋盃士结构形式见圖6-27 至圖6-30 ,主要尺寸参数见表見表6-11,表6-12。

击緣盃士结构形式见圖6-31 至圖6-34 ,主要尺寸参数见表見表6-13。

豬嘴盃士结构形式见圖6-35 至圖6-40 ,主要尺寸参数见表見表6-14。

表6-9 JEI-DC直身盃士主要尺寸参数

表6-10 JEI-AC直身盃士主要尺寸参数

表6-11 JEI-DC千秋盃士主要尺寸参数

表4-12 JEI-AC千秋盃士主要尺寸参数

表6-13 JEI 击緣盃士主要尺寸参数

表6-14 JEI 豬嘴盃士主要尺寸参数

6.1.7 盃士的磨損(Wear)

磨損是指相互作用的固體表面在相對運動中,接觸表面層的材料發生損耗或轉移的過程。磨損可分為磨粒磨損、疲勞磨損、粘著磨損以及化學腐蝕磨損、流體衝蝕磨損等五種基本類型,盃士磨損主要是前三種。

6.1.

7.1 磨粒磨損(Granule Wear)

在摩擦過程中,由于外界硬顆粒或摩擦表面上堅硬的微击體引起表面材料脫落的現象稱為磨粒磨損,盃士的干磨擦及邊界摩擦的磨損大多屬於這種情況。

磨粒磨損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盃士材料中游離的堅硬粒子引起表面材料脫落; 二是粗糙堅硬的軸頸表面在盃士面上運動引起表層材料脫落。要減小磨粒磨損,軸頸應有很高的光潔度、適當的硬度,用于制造盃士的材料粉未要精細,盃士油中無游離顆粒雜質等。

6.1.

7.2 疲勞磨損(Fatigue Wear)

摩擦時表面有週期性的載荷作用,使接觸區產生很大的變形和壓力,并形成裂紋而損壞表面材料的現象稱為疲勞磨損,通常是周期性的超載或衝擊載荷情況下可能出現疲勞磨損現象。

疲勞磨損也包括兩種情況,非擴展性的磨損—點蝕(Pit Corrosion)和擴展性的磨損—剝層(Peeling)。

1 點蝕(Pit Corrosion)

盃士表面油孔邊緣或碰傷、腐蝕等其它痕蹟成為應力集中源,在交變應力作用下這些區域邊緣的材料首先發生疲勞而脫落,使表面形成麻點狀凹阬,稱為點蝕。新盃士剛開始工作時期,摩擦面實際接觸面積小,單位面積上壓力較大,可能產生點蝕現象;隨著接觸面擴大單位面積壓力降低,點蝕停止擴展,一般不會影響盃士正常工作,但脫落的材料會增大磨粒磨損。

2 剝層(Peeling)

盃士表面油孔分布不勻或含有雜物以及燒結時的晶格缺陷等,在交變應力作用下成为應力集中源而產生疲勞裂紋,隨著應力循環的繼續而擴大,并延伸到表面使表面材料剝落的現象稱為剝層。一般只有在週期性的交變衝擊應力較大,而盃士材料及潤滑選擇不當時才會出現剝層現象。

6.1.

7.3 粘著磨損(Adhesive Wear)

通常,摩擦表面的實際接觸面積只有名義面積的百分之一到萬分之一,因而接觸峰點的壓力很大,并可產生1000°C以上的瞬時溫度,使峰頂的接觸表面發生固相銲合,形成摩擦結點,這種現象稱為粘著(Adherence)。粘著結點具有很強的粘著力,當外力小于結點處的粘著力時,便發生咬死現象;外力大于粘著力時,結點被剪切斷裂,若剪切發生在粘結點分界面上,那麼只是發生摩擦而沒有發生磨損;若剪切斷裂發生在硬度及強度較低的盃士一方,此時鐵枝表面將粘附有盃士材料,這種現象稱為―材料轉移‖,如圖6-41所示。

結點剪切斷裂的部位不同,粘著磨損的程度不一樣,據此可將粘著摩損區分為: 塗

抹、擦傷、刮傷、膠合及咬死。

汽车轮毂轴承设计1

双列圆锥滚子汽车轮毂轴承的标准化设计[转载] 目前,轴承行业的设计部门所处的环境在发生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进步和变化非常快;二是市场对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的要求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企业如何应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各企业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产销量不断提高,从长远发展考虑,各制造商和用户对整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汽车轮毂轴承更是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例如不断地降低成本,高使用寿命,高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汽车能源效率等等。如图1所示为汽车行业对汽车轮毂轴承及其结构的要求。 国内的汽车轴承生产商在产品开发环节上多处于模仿设计(订货型设计),设计上缺乏自主设计要求,设计人员的随意性较大,在设计过程中缺乏产品系列标准化思想的指导,这样不可避免地就会在设计和管理环节上产生和累积一些问题。对保证系列产品的整体质量、设计管理和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是很不利的。 为满足越来越广泛的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在产品设计中“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得到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的重要途径。同时采用标准化零件,在不同规格或不同产品中都能提高部分零件或部件的通用程度,便于管理、维修,且能大大降低成本。从设计管理角度来讲,产品的结构设计决定产品的价值和生产效率,对产、销活动的影响很大,技术上和管理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对设计人员个体的技术和经验的依赖性非常大,所以产品设计工作掌握和管理起来难度较大。我们都会尽可能通过在管理上一些有效的方法措施来降低产品设计和管理的风险,其中标准化最为直接有效。 汽车轮毂轴承属于非标准轴承,并且轴承结构设计发展得非常快。汽车轮毂轴承可分为汽车轮毂球轴承和汽车轮毂圆锥滚子轴承两个大类,其中汽车轮毂球轴承的标准化程度比较高,汽车轮毂圆锥滚子轴承的标准化程度很低。对于汽车轮毂圆锥滚子轴承来说,轴承的外形尺寸及内部沟道结构等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化设计方法和标准,各个生产商相同外形尺寸的产品的内部结构相差很大,缺乏统一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支持。不仅国内、外的产品结构系列差别大,而且国外先进的汽车轴承生产商之间的产品结构系列相差也是比较大的,此系列轴承产品的结构设计、互换性、标准化及通用化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其标准化道路势在必行。 结构特点 对于汽车轮毂轴承系列产品来说,汽车轮毂轴承的特点是双列双内圈轴承结构,具有一定的接触角;可承受重负荷、冲击负荷,使用范围广;可施加预压来提高轴系刚性;适宜于背对背安装;安装时无须调

汽车前轮毂轴承适用车型对照表

汽车前轮毂轴承适用车型对照表 型号:DAC25520037 适用车型:富康,奇瑞QQ,吉利后轮,专用轴承。 型号:DAC25520042 适用车型:奔奔后轮。 型号:DAC25520043 适用车型:吉利,雪铁龙,标志。 型号:DAC25550043 适用车型:雷诺。 型号:DAC25600045 适用车型:标志307,凯旋。 型号:DAC27520045/43 适用车型:尼桑日产。型号:DAC27530043 型号:DAC28580042 适用车型:长安汽车,昌河汽车,佳宝前轮专用轴承。 型号:DAC28580044 适用车型:雨燕后轮专用轴承。 型号:DAC28610042 适用车型:丰田专用轴承。 型号:DAC29530037 适用车型:越翔后轮专用轴承型号:DAC30580042 型号:DAC30600337 适用车型:拉达,菲亚特前轮专用轴承。 型号:DAC30630042 适用车型:丰田汽车专用轴承。 型号:DAC30640042 适用车型:丰田汽车专用轴承。 型号:DAC30680045 适用车型:斯柯达汽车专用轴承 型号:DAC32550032 适用车型:沙拉本汽车专用轴承 型号:DAC32720045 适用车型:丰田姬先达用轴承 型号:DAC34640037 适用车型:拉达,欧宝,大众,大宇,乐丰,乐驰,前轮,专用轴承。 型号:DAC34660037 适用车型:本田雅阁,沃克斯,豪尔,赛宝前轮,专用。 型号:DAC3562W-S 适用车型:北斗星,哈飞,路宝,奔奔,爱迪尔前轮。 型号:DAC35620040 适用车型:奥扩王子前轮专用轴承。 型号: DAC35640037 适用车型:幸福使者,老夏利前轮专用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1定义 圆锥滚子轴承属于分离型轴承,轴承的内、外圈均具有锥行滚道。该类轴承按所装滚子的列数分为单列、双列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等不同的结构型式。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可以承受径向负荷和单一方向轴向负荷。当轴承承受径向负荷时,将会产生一个轴向分力,所以当需要另一个可承受反方向轴向力的轴承来加以平衡。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承受轴向负荷的能力取决于接触角,即外圈滚道角度,角度越大,轴向负荷能力也越大。圆锥滚子轴承中用量最多的是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在轿车的前轮轮毂中,用上了小尺寸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用在大型冷、热轧机等重型机器中。 2结构特点 圆锥滚子轴承的类型代号为30000[1],圆锥滚子轴承为分离型轴承。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在GB/T307.1-94《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公差》中所涉及到的尺寸范围内的圆锥滚子轴承外圈与内组件之间是百分之百可以通用互换使用的。 外圈的角度以及外滚道直径尺寸已与外形尺寸相同被标准化规定了。不允许在设计制造时更改。以致使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与内组件之间可在世界范围内通用互换。 圆锥滚子轴承主要用于承受以径向载荷为主的径向与轴向联合载荷。与角接触球轴承相比、承载能力大,极限转速低。圆锥滚子轴承能够承受一个方向的轴向载荷,能够限制轴或外壳一个方向的轴向位移。 3分类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有一个外圈,其内圈和一组锥形滚子由筐形保持架包罗成的一个内圈组件。外圈可以和内圈组件分离,按照ISO圆锥滚子轴承外形尺寸标准的规定,任何一个标准型号的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或内圈组件应能和同型号外圈或内圈组件实现国际性互换。即同型号的外圈除外部尺寸、公差需符合ISO492 (GB307)规定外,内圈组件的圆锥角、组件锥体直径等也必须符合互换的有关规定。[1]

含油轴承含油率测试仪

直读式含油轴承含油率测试仪全自动直读含油轴承件,粉末冶金制品,含油轴套等含油固体的密度,含油率!操作简单,数显直读,符合ASTM B311、B328、GB/T5163、JIS Z2505、JIS Z2506、MPIF Standard42、MPIF Standard45、GB/T4196、GB/T4123、GB/T5586、JB/T7780等标准 用于测试粉末冶金、含油轴承、粉末冶金上游工业、粉末冶金下游的电动工具、气动工具、缝纫机、运动器材、计算机风扇、一般风扇、汽机车零件、手工具工业、材料研究实验室.也用于测试测试硫化橡胶、迫紧油封、油环、O型环、D型环、V型环、迫紧、油封等视密度、体密度、湿密度、总体积、开孔体积、闭孔体积、总孔隙率、有效孔隙率、含油率等参数. 操作简便、快速、人性化、精度精准等优点。具有上下限功能,能判定待测物合格与否,并提示报警。 测量理论:含油轴承,即多孔质轴承(Porous Bearing),以金属粉末为主要原料,宝隆粉末冶金厂用粉末冶金法制作的烧结体,其本来就是多孔质的,而且具有在制造过程中可较自由调节孔隙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分布等技术上的优点。含油轴承在非运转状态,润滑油充满其孔隙,运转时,轴回转因摩擦而发热,轴瓦热膨胀使孔隙减小,于是,润滑油溢出,进入轴承间隙。含油轴承具有成本低、能吸振、噪声小、在较长工作时间内不用加润滑油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不易润滑或不允许油脏污的工作环境.所应求取的规范中合适的润滑条件必须将内部气孔隙充满润滑油且满足气孔隙的油渗透。如此才可让产品因长时间运转而所产生的热,藉由润滑油给予达到散热效果增长使用的期限。因此我们得知含油量的多寡在含油轴承和其它自行润滑结构性零件中是肩负着如此的重任 技术参数:

滚动轴承在汽车中的应用

滚 动 轴 承 在 汽 车 中 的 应 用 及 问 题 车辆31 夏华翅 2130105019

滚动轴承在汽车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汽车轴承泛指汽车各部位使用的各种通用和专用滚动轴承。汽车 轴承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通用轴承应用范围的扩大、专用轴承的发展以及轴承性能与寿命的提高。专用轴承的发展使汽车轴承在结构与功能上逐步形成了有别于通用轴承的一些特色。 关键词:汽车轴承设计维修保养 一、分类与安装部位 一辆汽车通常有约30种50套轴承安装在不同的转动部位。在实际中,一般按安装或使用部位对汽车轴承进行分类。 与汽车划分为发动机、传动系、转向系及空调系统相对应,按安装部位汽车轴承可首先划分为发动机轴承、传动系轴承、转向系轴承及空调机轴承等类轴承,继而可进一步细分至上述系统的各个部件乃至轴承的具体安装部位汽。由于汽车和轴承设计的多样化,不同汽车的同类部件常采用不同的部件结构和轴承结构。采用轴承安装部位图和相应的轴承型谱表可以更为详细和直观地表示轴承的安装部位,并可通过同时给出轴承型号、外形尺寸及其安装部位揭示部件与轴承内在联

系。 二、发展概况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轴承的设计、制造、试验及应用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从应用的角度考虑,可将汽车轴承的发展概括为主要是通用轴承的扩大应用、专用轴承的发展以及轴承性能与寿命的提高。 (一)通用轴承的扩大应用 汽车结构的改进、品种与规格的发展、性能与寿命的提高以及汽车设计、轴承设计的多样化导致了通用轴承应用范围的扩大。 迄今,在汽车中直接应用的通用轴承已覆盖通用轴承几乎所有的基本结构类型、越来越多的系列和越来越多的规格,而对直接应用的通用轴承的改进和发展则导致产生了一些新的通用轴承系列和专用轴承。(二)专用轴承的发展 在通用轴承的基础之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些汽车专用轴承具有传统滚动轴承所不具备的、与汽车应用联系紧密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在这些汽车专用轴承中,以轮毂轴承和离合器分离轴承结构与功能的扩展

轴承的润滑方式

轴承润滑的七种方式 1.油杯滴油润滑 通过油杯中的节油口向轴承滴油进行润滑的一种润滑方式.油杯滴油润滑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油。而且供油量可以由节油口进行调节,一般滴油量以每3~8秒一滴为宜,因为,过多的油量会引起轴承温升增加。缺点是对润滑油的粘度有一定要求,不能使用粘度大的润滑油,没有散热功能。油杯滴油润滑适用于低速轻载工作温度较低的场合。 2.油浴(浸油)润滑 把轴承部分浸入润滑油中,通过轴承运转后将油带入到轴承其它部分的一种润滑方式。油浴润滑是使用最为普遍而简便的润滑方式之一。 考虑到油浴润滑时的搅拌损耗及温升,对于水平轴,轴承部分侵入润滑油中的高度应有一定限制,一般将油面控制在轴承最下面滚动体的中心附近。油浴(浸油)润滑,润滑充分,但供油量不易调节,若油箱中没有过滤装置容易把杂质带入轴承内部损伤轴承,油浴(浸油)一般适用于低速或中速场合,在低转速轴承上使用较为普遍。 经验:可分离的加强肋可装在轴承座的底部以减少搅动和/或散热。静态油位应稍低于应用于水平轴的轴承最低滚动体的中心,对于垂直轴,静态油位应覆盖50%-80%的滚动体。如果使用油浴系统轴承的温度比较高可以改为使用滴漏方式,飞溅或循环油系统。 3.飞溅润滑 通过其它运转零件将油飞溅后带入轴承的一种润滑方式。 飞溅润滑供油量不易调节,润滑油面也不能太高,否则容易产生搅拌损耗及温升,还容易将油箱中的杂质带入轴承内部损伤轴承。 在飞溅润滑中,油通过装在轴上的旋转体(叶轮或“抛油环”)飞溅到轴承上,轴承不浸没在油中。 经验:在齿轮箱中,齿轮和轴承经常与作为抛油环的齿轮共用一台油箱。由于齿轮用油的粘度可能与轴承要求的不同,而且油中含来自齿轮的磨损微粒,可分离的润滑系统或方法可供改善轴承寿命。 4.循环油润滑 通过油泵将润滑油从油箱吸油后输送到轴承需要润滑的部位,然后从回油口返回油箱,经过滤后重新使用的一种润滑方式。 循环油润滑润滑充分、供油量容易控制、散热和除杂质能力强。循环油润滑适用于以散热或除杂质为目的的场合,以及高速高温、重载的场合,使用可靠性高。循环油润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润滑方式。但需要独立的供油系统,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供油系统由油泵、冷却器、过滤器、油箱、输油管道等组成。

JBT7051轴承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

JBT7051轴承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ICS 21.100.20 J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JB/T 70512006代替 JB/T 70511993滚动轴承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评定方法 Rolling bearing parts Methods for the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surface roughness 2006-05-06发布 2006-10-01实施中人和国展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 70512006 I 前言本标准代替JB/T 70511993《滚动轴承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评定方法》。本标准与JB/T 7051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增加了“参数符号”见第4章——删除了原标准中Rz评定参数并将原标准中评定参数符号Ry改为Rz1993年版的3.1、3.3本版的5.2、5.3 ——修改了钢球的评定参数符号增加了允许Ra、Rz两参数配合使用的条款1993年版的3.3本版的5.3 ——删除了原标准中允许用测量Rz代替Ra参数的条款1993年版的3.2 ——推荐了优先选用的评定参数见5.4 ——删除了对触针式轮廓仪附件的规定1993年版的5.1、5.2 ——增加了“触针式仪器的标称特性”并将原第6章中的内容融入了第8章1993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8章——增加了轮廓仪检验的其他规则和方法见9.4 ——删除了“用干涉仪测量套圈 年版的附录A。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沟道表面粗糙度的方法”1993 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万向集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素青、宣衡艳。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T 70511993。 JB/T 70512006 1 滚动轴承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评定方法 1 范围

润滑油脂的性能及其测试方法、参考标准

润滑剂(润滑油脂)的性能及其测试方法、参考标准 润滑剂(润滑油脂)的性能是润滑剂(润滑油脂)的组成及配制工艺的综合体现。润滑剂(润滑油脂)性能的测试不但在生产上和研究工作上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在生产部分、使用部门对润滑剂(润滑油脂)的选用和检验上也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理化性能试验、模拟试验、台架试验,是开发润滑剂(润滑油脂)新品必不可少的步骤: (1)在实验室评价润滑油脂的理化性能。试验方法必须有代表性、简单和快速。 (2)模拟试验。将润滑油脂润滑的特定机械部件在标准化的试验条件下(如温度、速度、载荷等)进行试验。所选用的试验条件尽量能模拟实际使用情况。 (3)台架试验。将内燃机油在选用的发动机上按标准化条件进行一定时间的运转后评定其性能。发动机台架试验的结果是判定内燃机油质量等级的依据,对于内燃机油特别重要。 在生产和销售中则以理化试验作为衡量产品性能的主要尺度。现对润滑剂(润滑油脂)性能及三个测试步骤的内容分述于下。 一、润滑油的性能 现代润滑油必备的基本性能,是要保证机械润滑的最低粘度;粘度随温度变化小的高粘度指数;优良的抗氧化性和耐热性;在便用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优良的抗磨损及润滑性;对氧化产物溶解能力强;对机械无腐蚀和锈蚀;在使用环境下的低挥发性;良好的抗乳化和抗泡性等。 二、理化性能试验 理化性能试验简单快速,具有代表性,现在常用的理化性能试验项目为: (1)粘度:是液体流动内摩擦阻力的量度,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最基本指标,

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的重要指标。馏分相同而化学组成不同的润滑油,其粘度不同。 动力粘度:动力粘度是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所加于流动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国际单位制中以帕.秒表示。在低温下测定的动力粘度,可以表征油品的低温启动性。 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国际单位中以米2/秒表示。 (2)粘度指数:是国际广泛采用的控制润滑油粘温性能的质量指标,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 (3)倾点和凝点:倾点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的最低温度,单位为℃;凝点是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至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单位为℃。倾点和凝点越低,油品的低温性越好。 (4)酸值:中和1克油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值,单位为毫克KOH/克。酸值是反应油品中所含有机酸的总量,油品氧化越严重,其酸值增值也越大,它是油品质量及其变质的重要指标。 (5)色度:是在规定条件下,油品的颜色最接近某一号标准色板的颜色时所侧得的结果。色度是用来初步鉴别油品精制深度,以及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程度的标志。 (6)闪点:开口闪点是用规定的开口杯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闪点,以℃表示。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加热,其油蒸气与周围空气形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发生闪火时的最低温度。通常闪点越高,油品的使用温度也越高。但闪点绝非高温使用极限。

轴承的分类及部分轴承型号参数

轴承 轴承分为两大类: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 一。、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 在液体润滑条件下,滑动表面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还可以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表面磨损,油膜还具有一定的吸振能力。但起动摩擦阻力较大。轴被轴承支承的部分称为轴颈,与轴颈相配的零件称为轴瓦。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而在其内表面上浇铸的减摩材料层称为轴承衬。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统称为滑动轴承材料。滑动轴承应用场合一般在低速重载工况条件下,或者是维护保养及加注润滑油困难的运转部位。 滑动轴承种类很多。 ①按能承受载荷的方向可分为径向(向心)滑动轴承和推力(轴向)滑动轴承两类。 ②按润滑剂种类可分为油润滑轴承、脂润滑轴承、水润滑轴承、气体轴承、固体润滑轴承、磁流体轴承和电磁轴承7类。 ③按润滑膜厚度可分为薄膜润滑轴承和厚膜润滑轴承两类。 ④按轴瓦材料可分为青铜轴承、铸铁轴承、塑料轴承、宝石轴承、粉末冶金轴承、自润滑轴承和含油轴承等。 ⑤按轴瓦结构可分为圆轴承、椭圆轴承、三油叶轴承、阶梯面轴承、可倾瓦轴承和箔轴承等。 二、滚动轴承 1、深沟球轴承 1深沟球轴承 深沟球轴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生产批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类轴承。它主要用一承受径向载荷,也可承受一定的轴向载荷。当轴承的径向游隙加大时,具有角接触轴承的功能,可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应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电机,水泵,农业机械,纺织机械等。 标记示例:滚动轴承6216 GB/T276-1994

注:1.GB/T276-1994仅给出轴承型号及尺寸,安装尺寸摘自GB/T5868-1986 2、圆柱滚子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的滚子通常由一个轴承套圈的两个挡边引导,保持架.滚子和引导套圈组成一组合件,可与另一个轴承套圈分离,属于可分离轴承。此种轴承安装,拆卸比较方便,尤其是当要求内.外圈与轴.壳体都是过盈配合时更显示优点。此类轴承一般只用于承受径向载荷,只有内.外圈均带挡边的单列轴承可承受较小的定常轴向载荷或较大的间歇轴向载荷。主要用于大型电机,机床主轴,车轴轴箱,柴油机曲轴以及汽车,托牢记的变箱等 3、调心球轴承 调心球轴承有两列钢球,内圈有两条滚道,外圈滚道为内球面形,具有自动调心的性能。可以自动补偿由于轴的绕曲和壳体变形产生的同轴度误差,适用于支承座孔不能保证严格同轴度的部件中。该中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在承受径向载荷的同时,亦可承受少量的轴向载荷,通常不用于承受纯轴向载荷,如承受纯轴向载荷,只有一列钢球受力。主要用在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鼓风机,造纸机,纺织机械,木工机械,桥式吊车走轮及传动轴上。 4、调心滚子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句有两列滚子,主要用于承受径向载荷,同时也能承受任一方向的轴向载荷。该种轴承径向载荷能力高,特别适用于重载或振动载荷下工作,但不能承受纯轴向载荷;调心性能良好,能补偿同轴承误差。主要用途:造纸机械、减速装置、铁路车辆车轴、轧钢机齿轮箱座、破碎机、各类产业用减速机等 5、滚针轴承 滚针轴承装有细而长的滚子(滚子长度为直径的3~10倍,直径一般不大于5mm),因此径向结构紧凑,其内径尺寸和载荷能力与其他类型轴承相同时,外径最小,特别适用与径向安装尺寸受限制的支承结构。根据使用场合不同,可选用无内圈的轴承或滚针和保持架组件,此时与轴承相配的轴颈表面和外壳孔表面直接作为轴承的内.外滚动表面,为保持载荷能力和运转性能与有套圈轴承相同,轴或外壳孔滚道表面的硬度.加工精度和表面和表面质量应与轴承套圈的滚道相仿。此种轴承仅能承受径向载荷。例如:万向节轴,液压泵,薄板轧机,凿岩机,机床齿轮箱,汽车以及拖拉机机变速箱等 6、角接触球轴承

测量含油率的常用方法

测试含油污泥含油率常见的方法 (1)索氏抽提差量法[1] 步骤:准确称取已烘干、混合均匀的含油钻屑30g,滤纸包好,置于干燥的索氏提取器中,加入150ml溶剂(石油醚60~90℃),在90℃下加热回流萃取10h,将萃取后的钻屑烘干至恒重后称取质量,钻屑萃取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含油质量 采用索氏提取的萃取方法,用石油醚(60~90℃)为萃取剂对钻屑萃取10h,称量其萃取前后的质量差即可准确测得钻屑中的含油量,且试验使用的药品少、数据准确、标准偏差小(1.39%)、操作安全简便、数据重现性好,适于芳烃含量较高的含油钻屑的含油量的测定。 (2)共沸蒸馏法[2] 测量开始前要先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将含油污泥样品使用电动拨拌器拔拌2h左右,使样品中水分、油分和渣混合均匀,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共满蒸馏法测量含油污泥的含水率、含油率实验采用实验室普通的蒸馏装置在通风橱中进行。取一个无胶滤筒和一个半截无胶滤筒,其总质量为Mz0,将搅拌均匀的油泥样品8.00g置于无胶滤筒中,并另取半截滤筒置于开口处使其密封。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00ml甲苯,将圆底烧瓶放入TC-15型恒温电热套(恒温范围50°C-200°C)中,将实验装置如图3-2安装好。启动电热套,将温度调节到刻度125°C处,加热30min使溶剂温度恒定在125°C。之后每隔5min升高5°C直至150°C停止,使溶剂温度缓慢是为了防止在升温过程中由于升温过快而使共沸溶剂瀑沸进入冷凝管,从而影响实验精度。恒温电热套出于150°C状态下工作约6h,直至盛放滤筒的玻璃管内的溶剂为无色。 冷凝管下方的接收管中水和甲苯分层,可以根据管上的刻度直接读出水的体积。烧瓶中的试剂冷却后,将试剂转移至已知质量My0的烧杯中,在65°C温度下加热约5h直至烧杯恒重,现在烧杯质量My1即为烧杯和油泥中油品的质量总和。而滤简在105°C 温度下加热约2h直至滤筒恒重,现在滤筒质量Mz1为滤筒和油泥中渣的质量总和。My1- My0即为含油污泥样品中油品质量, Mz1- Mz0即为含油污泥样品中渣的质量。所以共沸蒸馏法不仅可以直接测量中含油污泥含水率、含油率、含渣率,还可以将含油污泥中油分、水分和渣直

测量含油率的常用方法

测量含油率的常用方法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测试含油污泥含油率常见的方法 (1)索氏抽提差量法[1] 步骤:准确称取已烘干、混合均匀的含油钻屑30g,滤纸包好,置于干燥的索氏提取器中,加入150ml溶剂(石油醚60~90℃),在90℃下加热回流萃取10h,将萃取后的钻屑烘干至恒重后称取质量,钻屑萃取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含油质量采用索氏提取的萃取方法,用石油醚(60~90℃)为萃取剂对钻屑萃取10h,称量其萃取前后的质量差即可准确测得钻屑中的含油量,且试验使用的药品少、数据准确、标准偏差小(1.39%)、操作安全简便、数据重现性好,适于芳烃含量较高的含油钻屑的含油量的测定。 (2)共沸蒸馏法[2] 测量开始前要先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将含油污泥样品使用电动拨拌器拔拌2h左右,使样品中水分、油分和渣混合均匀,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共满蒸馏法测量含油污泥的含水率、含油率实验采用实验室普通的蒸馏装置在通风橱中进行。取一个无胶滤筒和一个半截无胶滤筒,其总质量为M z0,将搅拌均匀的油泥样品8.00g 置于无胶滤筒中,并另取半截滤筒置于开口处使其密封。在圆底烧瓶中加入 200ml甲苯,将圆底烧瓶放入TC-15型恒温电热套(恒温范围50°C-200°C)中,将实验装置如图3-2安装好。启动电热套,将温度调节到刻度125°C处,加热30min使溶剂温度恒定在125°C。之后每隔5min升高5°C直至150°C停止,使溶剂温度缓慢是为了防止在升温过程中由于升温过快而使共沸溶剂瀑沸进入冷凝管,从而影响实验精度。恒温电热套出于150°C状态下工作约6h,直至盛放滤筒的玻璃管内的溶剂为无色。 冷凝管下方的接收管中水和甲苯分层,可以根据管上的刻度直接读出水的体积。烧瓶中的试剂冷却后,将试剂转移至已知质量M y0的烧杯中,在65°C温度下加热约5h直至烧杯恒重,现在烧杯质量M y1即为烧杯和油泥中油品的质量总和。而滤简在105°C温度下加热约2h直至滤筒恒重,现在滤筒质量M z1为滤筒和油泥中渣的质量总和。M y1-M y0即为含油污泥样品中油品质量,M z1-M z0即为含油污泥样品中渣的质量。所以共沸蒸馏法不仅可以直接测量中含油污泥含水率、含油率、含渣率,还可以将含油污泥中油分、水分和渣直接分离。 (3)红外分光光度法[3] 由于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并没有相应的含油污泥含油率的测定方法,因此本实验中含油污泥的含油率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参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测方法》(CJT221一2005)的红外分光光度法并参照相关文献的相关测定方案基础上改进得到。 (1)称取湿污泥样品重约w1(g)置于50mL烧杯中, (2)在烧瓶中加入50mL的四氯化碳作为提取液V,用锡箔纸封口后用28kHz的超声作用20min; (3)利用活化后的硅酸镁吸附柱将超声后提取液中的干扰物质和极性分子去除; (4)提取用移液管将1mL的提取液转移至100mL的容量瓶进行定容,因此稀释倍数为A(100倍);

含油轴承PV试验操作规程

含油轴承PV试验操作规程 1、试验目的 检查产品的寿命是否符合客户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铜基、铁基、铜铁基含油轴承的PV试验。 3、试验设备与工具 1、PV试验机 2、内径微分表(精度0.001) 3、外径微分尺(0.001) 4、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4.1检查设备的动转是否正常。 4.2检查所要进行试验的产品的外观、尺寸、型号是否符号委托试验单的要求。 4.3检查电机的芯轴是否安装到位。 4.4在试验前测试轴承的内径尺寸,并在PV值试验记录表上作好相应的质量记录。 4.5将轴承装配到位,并按照标准要求加砝码。 4.6插好测量温度用的探头。 4.7每次实验时操作台应干净。 5、实验过程 5.1打开电源开关先运行20秒,检查装配情况是否正常,确认设备及轴承装配无异常后,开始开机实验运作。 5.2实验员在0-5分钟内,注意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下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温度不应超过90度。 5.3实验员在5-10分钟内,注意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下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温度不应超过110度。 5.4实验员在10-15分钟内,注意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下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温度不应超过150度。 5.5实验员在15-20分钟内,注意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下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温度不应超过150度。 5.6实验员在20-25分钟内,注意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下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温度不应超过150度。 5.7实验员在25-30分钟内,注意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下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温度不应超过150度。 5.8实验员在30-35分钟内,注意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下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温度不应超过150度。 5.9实验35分钟为一个循环,取下砝码,取下实验后的含油轴承测量轴承内径尺寸,并算出轴承的磨损量,作好实验记灵。 6、实验结果的判定 6.1测量含油轴承的内径磨损量小于等于0.02MM,判定为合格。 6.2测量含油轴承的内径磨损量大于0.02MM,判定为不合格。 7、试验完毕后 试验结束后,实验员应做好设备的“6S”管理。 重庆合达科技有限公司 品质部 2014年8月23日

油中水含量测量方法

油中水含量测量方法 监测油品中含水浓度是油液状态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因素会引起水进入油中,例如来自设备自身的冷凝水或密封受损。 油中水存在的三种形态 理想情况下,水是保持溶解状态的,在油中分散成一个个分子。一旦油中水达到饱和,就会分散成微小的液滴,形成乳浊水,使油变得浑浊。随着水浓度的继续增加,最终以游离水的形式聚集在油中。一般来说,矿物油和PAO合成油的比重小于1.0,水的重量大于油的重量;因此,自由水会聚集在油箱底部。 油中水含量过高的后果 油中水的含量升高会导致油膜变化、氧化、加速磨损,甚至可能由于氢脆或气蚀导致轴承损坏。 油中水含量检测方法 测量油中水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在线传感器、卡尔·费舍尔滴定法、FluidScan、湿度检查。由于成本过高,在线传感器技术并不适用于所有领域。卡尔·菲舍尔滴定法由于操作条件苛刻,无法应用于现场。FluidScan采用红外方法,可以在几秒内检测百万分之一的水含量,符合卡尔·费歇尔滴定法的ASTM标准。FluidScan的总水量测量功能可以测量低至300ppm(溶解水和游离水)的汽轮机油,以及其它水含量大于1000ppm的油。这种快速检测方法使FluidScan成为现场监测水浓度的一个理想选择。

设置报警限值 在开发油品状态监测程序时,设置适当的水浓度报警限值是至关重要的。可与OEM协商确定适当的报警限值。如果可能,也可参考ASTM标准:ASTM D4378(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联合循环涡轮机在用油监测的标准方法)和ASTM D6224(标准实践在职监测润滑油的辅助动力装置设备),ASTM D7720(使用油液分析监测设备和润滑油状态时,评估确定报警限值的标准指南)。 根据温度和使用时间的长短,液压油、涡轮机油和其他工业用油可以容纳高达200ppm到600ppm的溶解水(0.02%到0.06%)。旧油可容纳的溶解水量是新油的三到四倍。这是因为石油氧化形成的极性副产物,会附着在水分子上使水保持溶解状态。曲轴箱油可容纳的溶解水量也比较高,应为它里面含有极性添加剂,可以使水保持溶解状态。汽轮机油的极性添加剂含量较少,往往饱和度较低,所以我们能很快看到自由水的形成。这就是为什么汽轮机油的报警限值较低,需要更密切地监测。

零部件图号编制规则

零部件图号编制规则 来源:原创发布时间:2012-3-23 作者:一汽青岛解放配件供应中心目次 一汽青岛解放配件供应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cd3047730.html,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1) 3 汽车产品总成零部件图号的编制概述 (1) 3.1整车(底盘)总成零部件图号的编制 (2) 3.2 驾驶室总成零部件图号的编制 (5) 3.3 发动机打包件图号的编制 (8) 3.4标准件图号的编制 (9) 3.5外购件图号的编制 (11) 3.6自制外购并存件图号的编制 (11) 3.7国外引进产品国产化图号的编制 (11) 3.8中间件图号的编制 (11) 汽车产品总成零部件图号编制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重汽豪泺(HOWO)牌、斯达-斯太尔牌、黄河牌和豪运牌汽车产品总成零部件图号编制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重汽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各类汽车产品(发动机部分除外,发动机部分总成零部件图号编制规则见QZZ 00030)。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ZZ 00020 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QZZ 00022 汽车产品明细表号编制规则 QZZ 00027 外购件的中间件编号规则 QZZ 00030 发动机产品明细表号和总成零部件图号编制规则 3 汽车产品总成零部件图号编制概述 根据现重汽公司汽车产品的设计、生产需要,汽车产品总成零部件图号的编制共分八个部份:①整车(底盘)总成零部件图号的编制,②驾驶室总成零部件图号的编制,③发动机总成零部件图号的编制(见QZZ 00030),④打包件图号的编制,⑤标准件图号的编制,⑥外购件图号的编制,⑦自制外购并存件图号的编制,⑧国外引进产品图号的编制。 3.1 整车(底盘)总成零部件图号的编制 整车(底盘)总成零部件图号共12位。编制方法及其含义如下: AZ □ □ □□ □□ □□□□ 流水号 整车(底盘)子组代号 货车主参数或客车类型代号 车辆品牌代号 货车或客车识别代号 图号标志 图号标志: 图号标志均用AZ 表示。 货车或客车识别代号: 9—货车(包括底盘) 8—客车(包括底盘) 车辆品牌系列代号:

Automotive Bearings(汽车轮毂轴承型号对照表)

重量Kg SKF FAG KOYO NT N SNR NSK BCA IRB OEM 1DAC124000183 ZZ 0.10 (C-00187) 2DAC20420030/29 2RS 0.17565592 J22539816 3DAC2050002060.18320104 Fiat Seat POLEEA 4DAC205000206A 0.191567045DAC2552002060.20617546A IR-8032 6DAC255200206/23 2RS 0.21VBF 2567057DAC25520037 2RS 0.31445539A 576467 FC 40570 S04IR-2220Fiat Renault 8DAC25520037ZZ 0.31FC12025 Peugeot 9 DAC25520042 2RS 0.34 DAC2552W-9 2RS AU050125BWD01 10DAC25520042 RZ 0.34A17080410DAC2552W-4CS25AU050311DAC25520043 2RS 0.35 DAC2552BW-1 FC 12180S04IR-2221Peugeot Renault 12DAC25550043 2RS 0.38BAH 0059FC12271IR-2222 Renault 13DAC25550045 2RS 0.40 DAC25553 FC 40858 S0314DAC255600206/29 2RS 0.29633272 633280(C0517) 15DAC25560032 ZZ 0.33BAH5000445979IR-8520 16DAC256200206 ZZ 0.30 17DAC256375206/34.2 2RS 0.53633340B 18DAC254650024/17AU1563 19DAC25720043 2RS 0.7020DAC27520045 2RS 0.3643200-50Y00 21DAC27520045/430.3522DAC27530043 RZ 0.3623DAC27600050 2RS 0.56DAC01WD07 DE0565 513071IR-865343210-61A01Nissan 24DAC27600050 ZZ 0.5627BWD01J 25DAC28580042 2RS 0.40DAC28582RK 28BWD03A 513055 昌河、松花江、长安之星 26DAC25680043ZZ 0.5527DAC286100420.5328006 DAC286142AW 28BWD01A IR-854990369-28006Toyota 28DAC28610042 2RS 0.53 DU2806ADDXA 对 应 型 号 Relative No.适用车型Automotive type

测量含油率的常用方法

测试含油污泥含油率常见的方法(1)索氏抽提差量法[1] 步骤:准确称取已烘干、混合均匀的含油钻屑30g,滤纸包好,置于干燥的索氏提取器中,加入150ml溶剂(石油醚60~90℃),在90℃下加热回流萃取10h,将萃取后的钻屑烘干至恒重后称取质量,钻屑萃取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含油质量 采用索氏提取的萃取方法,用石油醚(60~90℃)为萃取剂对钻屑萃取10h,称量其萃取前后的质量差即可准确测得钻屑中的含油量,且试验使用的药品少、数据准确、标准偏差小(1.39%)、操作安全简便、数据重现性好,适于芳烃含量较高的含油钻屑的含油量的测定。 (2)共沸蒸馏法[2] 测量开始前要先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将含油污泥样品使用电动拨拌器拔拌2h左右,使样品中水分、油分和渣混合均匀,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共满蒸馏法测量含油污泥的含水率、含油率实验采用实验室普通的蒸馏装置在通风橱中进行。取一个无胶滤筒和一个半截无胶滤筒,其总质量为M z0,将搅拌均匀的油泥样品8.00g置于无胶滤筒中,并另取半截滤筒置于开口处使其密封。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00ml甲苯,将圆底烧瓶放入TC-15型恒温电热套(恒温范围50°C-200°C)中,将实验装置如图3-2安装好。启动电热套,将温度调节到刻度125°C处,加热30min使溶剂温度恒定在125°C。之后每隔5min升高5°C直至150°C停止,使溶剂温度缓慢是为了防止在升温过程中由于升温过快而使共沸溶剂瀑沸进入冷凝管,从而影响实验精度。恒温电热套出于150°C状态下工作约6h,直至盛放滤筒的玻璃管内的溶剂为无色。 冷凝管下方的接收管中水和甲苯分层,可以根据管上的刻度直接读出水的体积。烧瓶中的试剂冷却后,将试剂转移至已知质量M y0的烧杯中,在65°C温度下加热约5h直至烧杯恒重,现在烧杯质量M y1即为烧杯和油泥中油品的质量总和。而滤简在105°C温度下加热约2h直至滤筒恒重,现在滤筒质量M z1为滤筒和油泥中渣的质量总和。M y1-M y0即为含油污泥样品中油品质量,M z1-M z0即为含油污泥样品中渣的质量。所以共沸蒸馏法不仅可以直接测量中含油污泥含水率、含油率、含渣率,还可以将含油污泥中油分、水分和渣直接分离。 (3)红外分光光度法[3] 由于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并没有相应的含油污泥含油率的测定方法,因此本实验中含油污泥的含油率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参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测方法》(CJT221一2005)的红外分光光度法并参照相关文献的相关测定方案基础上改进得到。

轮胎型号

1.轮胎型号 国际标准的轮胎规格,一般由六部分组成:轮胎宽度+轮胎断面扁平比(%)+轮胎类型代号+轮毂直径(英寸)+负荷指数+许用车速代号,其中扁平比为胎厚与胎宽的百分比。 轮胎宽度,是影响整车油耗表现的一个因素。轮胎越宽与地面接触面积越大,相应的就增加了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车辆的动能转化为摩擦热能而损失的能量会增加,如若行驶相同距离,宽胎更容易耗油。不过宽胎的抓地力要强,进而也获得更好的车身稳定性。 扁平比,是影响车辆对路面的反应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扁平比越低的车辆,胎壁越薄,且轮胎承受的压力亦越大,其路面的反应非常灵敏,从而能够迅速把路面的信号传递给驾驶者,更便于操控,多见于以性能操控见长的车型。扁平比越高,胎壁越厚,虽然拥有充裕的缓冲厚度,但对路面感觉较差,转弯时相对拖沓,多见于以舒适见长的车型。越野车的扁平比较高主要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路况。 轮胎类型代号,常见的表示有X高压胎,R,Z子午胎,—低压胎。子午胎,俗称“原子胎”,在高速行驶中不易聚热,当轮胎受到钉子或尖锐物穿破后,漏气缓慢,可继续行驶一段距离。 负荷指数是把一条轮胎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以代号的形式表示,来表征轮胎承受负荷的能力,数值越大,轮胎所能承受的负荷也越大。 许用车速表示对车辆速度的极限限制,超过可能引起爆胎,速度级别越高,轮胎设计及材料的要求也越高。

例:195/65R15 91V,其中195表示轮胎宽度为195mm;65表示轮胎断面高度与宽度的百分比为65%,即轮胎的扁平比;R代表单词radial,表示子午轮胎;15表示轮毂的直径为15英寸;91表示负荷系数;V表示轮胎的许用车速等级。 层级是指轮胎橡胶层内帘布的公称层数,是轮胎强度的重要指标。层级用中文标志,如12层级;用英文标志,如‘14p.R‘,即14层级。滚动方向,轮胎上的花纹对行驶中的排水防滑特别关键,常用箭头标志装配滚动方向。磨损极限标志为轮胎一侧用橡胶条、块标示轮胎的磨损极限,一旦轮胎磨损达到这一标志位置应及时更换,否则会因强度不够而中途爆胎。平衡标志用彩色橡胶制成标记形状,印在胎侧标示轮胎此处最轻,组装时应正对气门嘴,以保证整个轮胎的平衡性。帘布材料,一般表在层级之后,用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标示,如9.00-20N,7.50-20G,N标示尼龙G标示钢丝,M标示棉线,R表示人造丝。DOT标记标示通过美国和加拿大运输部门的认证。M和S是mud和snow的缩写,标示适合在冰雪和泥泞的道路上使用。 2.轮胎的品牌 国际品牌:米其林普利司通德国马牌固特异邓禄普横滨韩泰锦湖固铂倍耐力东洋 国内品牌:朝阳(好运威狮雅度)佳通万力三角玲珑JINGYU 正新(台湾)飞德勒(台湾) 其中高端的有米其林马牌固特异邓禄普 中高端的有普利司通横滨倍耐力 3.工程机械轮胎 大型工程机械轮胎轮毂直径在25~33英寸,中型工程轮胎为20~24英寸,小型轮胎为20英寸以下。工程机械轮胎规格代号举例: 14.00-24,单位为英寸,轮宽——轮辋(俗称轮圈,也是轮毂,是车轮周边安装轮胎的部件) 车轮总成:车轮螺栓,气门嘴,装饰罩,轮辐,轮辋,轮胎,平衡块;轮辋是车轮中固定安装轮胎的部件,轮毂是连接车轮和车轴的负责轮胎和车轴之间承受负荷的旋转组件。轮辐是支撑轮辋和轮毂的部分,三者属于同一系统。

轴承的分类及部分轴承型号参数

轴承分为两大类: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 ,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 在液体润滑条件下, 滑动表面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 还可以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表 面磨损,油膜还具有一定的吸振能力。但起动摩擦阻力较大。轴被轴承支承的部分称为轴颈, 与轴颈相配的零件称为轴瓦。 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而在其内表面上浇铸的减摩材料层 称为轴承衬。 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统称为滑动轴承材料。 滑动轴承应用场合一般在低速重载工 况条件下,或者是维护保养及加注润滑油困难的运转部位。 滑动轴承种类很多。 ① 按能承受载荷的方向可分为径向(向心)滑动轴承和推力(轴向)滑动轴承两类。 ②按润滑剂种类可分为油润滑轴承、脂润滑轴承、水润滑轴承、气体轴承、固体润滑轴承、 磁流体轴承和电磁轴承 7 类。 ③按润滑膜厚度可分为薄膜润滑轴承和厚膜润滑轴承两类。 ④按轴瓦材料可分为青铜轴承、铸铁轴承、塑料轴承、宝石轴承、粉末冶金轴承、自润滑轴 承和含油轴承等。 ⑤按轴瓦结构可分为圆轴承、 椭圆轴承、三油叶轴承、 阶梯面轴承、可倾瓦轴承和箔轴承等。 二、滚动轴承 1、深沟球轴承 1 深沟球轴承 深沟球轴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生产批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类轴承。它主要用一承 受径向载荷,也可承受一定的轴向载荷。当轴承的径向游隙加大时,具有角接触轴承的功能, 可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应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电机,水泵,农业机械,纺织机械等。 标记示例:滚动轴承 6216 GB/T276-1994 F a /C 0 e Y 当量动负荷 当量静负荷 0.014 0.19 2.30 0.028 0.22 1.99 0.056 0.26 1.71 0.084 0.28 1.55 0.11 0.30 1.45 取上列两式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0.17 0.34 1.31 0.28 0.38 1.15 0.42 0.42 1.04 0.56 0.44 1.00 轴承 型号 基本尺寸 /mm 安装尺寸 /mm 基本额定负荷 极限转速 / ( r/min ) d D B min d a min D a max r as max C r C 0r 脂润滑 油润滑 6204 20 47 14 1 26 41 1 9.88 6.18 14000 18000 轴 承 、滑动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