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检查意义
是临床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是临床医师 必须掌握的诊断技能。 1. 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的价值。
2. 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规律是诊断心肌 梗死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3. 可协助临床诊断对房、室肥大、心肌供血不 足、心包疾病、药物影响作用及电解质紊乱等 做出正确的诊断。
正常心电图
﹤ 3.5mv(F)或 ﹤ 4.0mv(M) RaVL﹤1.2mv, RI﹤1.5mv,RI+SIII ﹤ 2.5mv ; RaVF﹤2.0mv。
反映右室导联的R波正常值:RV1﹤1.0mv,V1的
R/S﹤1, RV1+SV5 ﹤ 1.05mv; RaVR﹤0.5mv。
QRS低电压
肢导低电压:肢导每个QRS正向波及负向波振幅
左室高电压表现:RV5(或RV6)﹥2.5mv,RV5+SV1﹥ 4.0(男)3.5(女)mv ,RI﹥1.5mv,Ravl﹥1.2mv,
RI+SIII﹥2.5mv,RavF﹥2.0mv;电轴左偏;
ST段改变:以R波为主导联中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同 时伴有ST段下移﹥0.05mv。
左室肥大心电图
2.心室肥大
右室肥大
心电图诊断标准: 1.V1导联R/S>1,呈R型或RS型,重度右室肥大时,V1呈 QR型;V5导联R/S≤1或S波比正常加深;aVR导联以R波为 主,R/Q或者R/S≥1. 2.RV1+SV5﹥1.05mv(重症﹥1.2mv) ,RavR﹥0.5mv。 3.电轴右偏≥+90° 4.常同时伴有右胸导联(V1、V2)ST段压低及T波倒置,传统上 称右室肥大伴劳损,属继发性ST-T改变。 一般来说阳性指标越多,则诊断可靠性越高。
双侧心室肥厚
l.只出现一侧肥厚心电图改变。 2.近似正常心电图。 3.出现两侧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
左、右室肥大心电图
第四节 心肌缺血及ST-T异常改变。
Myocardial ischemia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 心肌缺血的基本图形。
掌握: 典型心绞痛及变异性心绞痛心电图特点。
心肌的某一部分发生缺血时将影响心室复极
相 加(绝对值)﹤0.5m。 加(绝对值)﹤0.9mv。
胸导低电压:胸导每个QRS正向波及负向波振幅
相
意 义:见于1%正常人,肥胖、肺气肿、心包积液、
胸腔积液、扩心病。
第三节心房心室肥大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 心房、心室肥大的临床意义。 掌握: 心房、心室肥大心电图特点。
右房肥大 心电图特点:1.高而尖的P波 P波幅度≥0.25mv(肢导); 2.V1导联P波直立时 ≥ 0.15mv 3.P波电轴右移超过75°。 常见于肺心病。故称肺性P波。
90 °~ 110° >
左偏;左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
轻度右偏;右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
110° 显著右偏:-90 ° ~ -180 °通常称极度右
偏,近来称不确定电轴可属正常;亦可见于某些病理 情况,如肺心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
一、心电图的测量
心电图横坐标用以检测各波段的时程,一般 采用25mm/s,每一横格为0.04s; 心电图纵坐标代表电压,即0.1mv。
的正常进行,从而产生ST-T向量的改变。
复极与传导无关,只与心肌温度、压力、
代谢有关;
正常心室复极心外膜完成早于心内膜,可
看作是从心外膜到心内膜的顺序。
心肌缺血示意图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
(一)心内膜下心肌供血不足:
复极较正常更推迟,因最后无与之抗衡的
心电向量,故心内膜(终末部)复极十分突出, 致T波幅度增加高大T波。
心室复极开始的一短暂时间, 正常在等电位线上,亦可有轻
QRS波群终点至 T波起始
度偏移。
ST段下移:
所有导联均﹤0.05mv;
ST段上抬: V1~V3﹤0.3mv,其他导联 ﹤0.1mv。
ST段测量
ST段上移
ST段下移
5. T波
代表心室复极波。
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 向一致。I、II、V4~V6↑、 aVR↓; 振幅: 心室快速复极时的 电位改变,呈不对称 光滑波。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ECG表现:与R波同向的 高大T波。 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时:V1-V5导联出现高大 的T波,见右图
下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时,II、III、aVF导联出 现高大的正向T波。
(二)心外膜下心肌缺血(透壁性心肌缺血) 引起心肌复极顺序逆转,出现与正常方向
相反的T向量,出现倒置T波。
I、II、V4~V6>1/10R
或>0.1mv。
6. Q-T间期
正常0.32″~0.44″
QRS 波群的起点至 T 波 终末。
心率快Q-T短,反之越长
7. U波
在T波后0.02~0.04″出现。
其方向大体与T波一致;
V3明显;
U波增高见于低血钾;
U波倒置见于心梗、冠心病。
电压:反映左室导联的R波正常值:RV5﹤2.5mv, RV5+SV1
心肌缺血时T波改变外还可以或同时有ST段改
变。
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异常,出现“过度极化”
有关。
左室肥大伴心肌缺血
右图改变见于: 1.冠心病; 2.心肌炎; 3.心肌病;
4.各种器质
性心脏病。
二、心绞痛
(一)典型心绞痛
面向缺血部位的导联一时性ST段水平下移或垂直 下移≧0.1mv。 和(或)T波倒置;
或持续性ST段水平下移或垂直下移≧0.05mv。和 (或)T波倒置、低平、双向。
(二)变异性心绞痛
选择性导联出现暂时性ST段斜性上升伴有高耸T波, 对应导联ST段下移; 疼痛消失后ST-T恢复正常;
疼痛无诱因且剧烈,多伴心律失常;
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目测法:
若Ⅰ、Ⅲ导联的QRS主波均为正向波,
可推断电轴不偏,若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 Ⅲ导联主波为正向波,则电轴右偏;若Ⅲ导联
出现较深的负向波, Ⅰ导联主波为正向波则电
轴左偏。
平均心电轴简单目测法
正常心电轴及其偏移
心电轴的临床意义
-30 °~
+90°
正常;
-30 °~ -90°
胸导示意图
常用胸导联 1--V1 2—V2 3—V3
4—V4
5 –V5 6—V6
各胸前导联部位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 V3:位于V2与V4两点连线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相交处;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
特殊导联
向右前向量突出增大: RV1(或V3R)R/S≧1
RV1+SV5﹥1.05mv(重症﹥1.2mv) ,RavR﹥0.5mv;
电轴右偏;
ST-T改变:V1~V3导联T波双向倒置,ST段压低。
3.心室肥大
双侧心室肥大 双侧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并不是简单的把左右心室 肥大的异常表现相加,心电图可出现下列情况: 1.大致正常心电图:由于双侧心室电压同时增高,增 加的除极向量方向相反互相抵消。 2.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只表现出一侧心室肥大,而 另一侧心室肥大的图形被掩盖。 3.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既表现右室肥大的心电图特 征(如V1导联R波为主,电轴右偏),又存在左室 肥大的某些征象(如V5导联R波振幅增高)
(1)食道导联:将金属探查电极置于食管内的导联。 (2)腔内导联:将顶端带有电极的导管经静脉插入心房 或心室。 (3)希氏束电图导联:采用带多电极的心导管,经静脉
插至右心房三尖瓣附近,可记录房室束兴奋过程。
第二节 心电轴及相关知识
1.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心电轴。 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 合,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 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 2.测定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目测Ⅰ、Ⅲ导 联QRS波群主波方向,估测电轴是否发生 了偏移。
相当于激动通过房室结及房室 束的总时间。 正常0.12~0.20秒。 ≧ 0.21秒:见于I°AVB; ﹤0.12秒:见于预激综合征、交 界性心律。
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 除极开始的时间。
QRS波群波形特点
代表全部心室的除极波。
正常人V1到V5导联,
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低;
V1、V2多呈rS型,R/S ﹤ 1,多无Q
2.V1导联P波高大双向,上下振幅超过正常范围。 异常高大又增宽的双峰P波,见于风心及某些先心病。
二、心室肥大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左Baidu Nhomakorabea肥大
多见于高血压患者 ,并因心肌供血不足等引起。
心电图表现: ①RV5(或RV6)﹥2.5mv,RV5+SV1﹥ 4.0(男)
3.5(女)mv ,RI﹥1.5mv,RavL﹥1.2mv,RI+SIII﹥2.5mv, RavF﹥2.0mv;②电轴左偏;③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双 向或倒置。当QRS波群电压增高同时伴有ST-T改变者,传统上 称左室肥大伴劳损。此类改变也多为继发性,也可同时伴有心 肌缺血。 在符合上述一项或几项QRS电压增高标准的基础上,符合其他阳 性指标之一,一般可成立左室肥大的诊断。符合条件者越多, 诊断成立的可能性越大。
波,但可呈QS形;V5、V6多呈qRs、qR或R
波形, R/S>1;
I、II、III导联一般主波向上。
QRS波群命名示意图
Q波:除aVR外其他导联出现Q波 宽度﹤0.04″; 振幅﹤同一导联R波1/4。
V1一般无Q波,但可呈QS波。
J点: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
之交接点。
4.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终了到
心电图详解
Electricardiogram(E C G )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功能室 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程红
第一节心电图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 解: 心电图各波段、波形特点,心电轴的 概念及检测。 掌 握: 心电图正常值,心电轴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的概念:心脏每次机械性收缩之前先 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电激动可经人体组 织传到体表,因电流的强弱与方向不断的变 动,各体表的电位也不断的变动,用心电图 机从体表连续记录每个心动周期所产生电位 曲线叫心电图。
肢体导联(limb leads):6个
双极肢体导联:I、II、III,反映两点间 的电位差变化;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ugmented leads):包括aVR aVL aVF。 肢体导联电极主要放置于右臂(R)、左臂(L)、左腿 (F),连接此三点即成为所谓的Einthoven三角。
胸前导联(precardial leads):6个 也是单极导联,包括V1~V6。 必要时如怀疑后侧壁心梗时加做V7~V9, 小儿或右心病变时加做V3R~V6R。
2. 左房肥大
心电特点:1.P波时间延长。P波时间≥ 0.12″;P波常呈双峰,双 峰间距≥0.04″, V1明显; 2.PR段缩短,P波时间与PR段时间
之比>1.6;
3. V1的Ptfv1(绝对值)≥0.04mmS。
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二尖瓣型P波。
3. 双心房肥大
1.P波增宽>0.12S,其振幅≥0.25MV;
正常心电图
正常窦性心率
心率:是指一分钟内心脏搏动次数 测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距的秒数, 然后被60除,即可求得。 即:
心率=60/P—P(R—R)间距(次/分)。 例如 R-R 间距为 0.8s 时,则心率为 60/0.8 =
75次/分。 若心率不齐是则可采用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 来进行测算。
心电图的测量
心电图的测量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1. P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时 电位变化。
P波形态及方向:钝圆形,有时可有轻度切迹,在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P波时间(宽度)﹤0.12秒; P波电压(波幅)﹤0.25mv , ﹤0.2mv(胸导)
2. P-R间期
心肌局部的电激动通过心脏的特殊 传导系统按一定的顺序扩展到整个心脏, 产生除极、复极过程,随着每个心动周 期而产生周期性的电位变化。因此心脏 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出现的电位变 化顺序有密切关系。 传导系统包括: 窦房结、结间束(前、中、后结间 束)、房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 束支、浦肯野纤维。
心脏传导系统
心电图导联体系
定义:在人体不同的部位放置电极,
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 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 接方法称心电图导联。电极位置和连 接方法不同,可组成不同的导联。目 前广泛采用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 常规12导联体系。
(一)常规心电图导联:standard l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