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司马迁与史记》课件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的故事,又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司马迁似乎很喜欢 在逼真的场景、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他的故事,由书中人物自 己直接行动以表现自己,使读者几乎忘记了叙述者的存在。如 《李将军列传》中的一个场景: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司马迁说: "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 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 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 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 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 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 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 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 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 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 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 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 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史记的文学性 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二、人物形象塑造 三、语言艺术
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 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 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 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置场景 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但是,所谓客观叙述,并不 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 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 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 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种含而不露的褒贬, 是经由文学的感染来传达的。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 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记》 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 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 整的交待,此后其事迹不清,大概卒于武帝末 年。
《史记》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开始写作, 到征和二年(前91)左右基本完成。
史记的体例Fra Baidu bibliotek
《史记》原名"史太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 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 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 传记文学。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 的历史,全书共103篇,五十多万字。 全书共130篇:
12本纪(记载从黄帝起到汉武帝时的历代大事,基本为编年式的): 8书(记各种典章制度): 10表(用简明的表格,概括排列错综复杂的史实;书,记述政治, 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制度或重大事项): 30世家(记述贵族诸侯的活动及事迹): 70列传(分别记载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史记》以本纪和列传为主体,各体互相配合;这种体例成为以 后纪传体历史著作的典范。
写作过程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司马谈去世。临终前, 把著述历史的未竟之业作为一项遗愿嘱托给司马迁。元 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他孜 孜不倦地阅读国家藏书,研究各种史料,潜心于著史, 并参与了《太初历》的制定工作。 受宫刑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 刑更为痛苦。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 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 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 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 得生命的最高实现。这也正是一位学者对君主的淫威和 残酷的命运所能采取的反抗形式。
司马迁与《史记》
1.李陵事件: 2. 太史令之职 3.写作过程 4. 史记的体例 5.史记的文学性 6.史记的思想性 7. 留给后人的思考
李陵事件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 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 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 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 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 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 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 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李陵投 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 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 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如信陵君的传是由 亲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流游等故事构成的; 廉颇和蔺相如的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 故事构成的;孙武的传主体是吴宫教战的故事;孙膑的 传包含教田忌赌马、马陵道破杀庞涓等故事……。这种 情况非常普遍,不胜枚举。众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构成 了《史记》文学性的基础。虽然先秦历史著作中也包含 有故事成分,但同《史记》相比,不但数量少得多,而 且除了《战国策》中少数几个故事,也显得简陋得多。 以后的历史著作,也不再有《史记》那样的情况,这是 《史记》在中国众多的史籍中特别具有文学魅力的原因 之一。
太史令之职
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 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 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 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 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 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 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 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 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 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 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司 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 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