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战结束至冷战爆发前苏联对华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期,美苏通过雅尔塔体制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 国民党军队到达大连港要求登陆时,遭到苏军以“大连根
围。在欧洲,苏联把东欧纳入了自己的战略轨道。在亚洲, 据苏中协定是一个商港”的借口加以拒绝。之后,不得不转
它取得了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和外蒙古的势力范围。1945 年 到葫芦岛和营口登陆,却发现这两地早已被共产党武装所
东北并迅速发展提供方便,而对国民党打着恢复主权的
二战后,苏联占领了大片东欧领土,并且在这些土地
48
“合法”旗号进入设置障碍。正是因为苏联的支持,到 1946 上建立了亲苏联的人民民主政权,将整个东欧纳入了自己
收稿日期:201 0- 04- 1 7 作者简介张国军(1 978-),男,内蒙古赤峰人,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关系、双语教学研究。
受东北问题”进行谈判。国民党政府以许多地区存在非政 战略方针的组成部分,即让中共放弃武装而参加国民政
府的中国军队,运输政府军队困难为由,向苏联表示让其 府。与这一方针相适应,苏联怕影响与国民党关系;在毛泽
延期撤军的意向。苏联对此表示同意。11 月 30 日,苏联和 东赴重庆谈判期间对中共采取了疏远和冷漠的态度,以促
f ollowi ng poli ci es t o Chi na: Pr eser ve t he Yalt a Syst em and don't suppor t t he Communi st Par t y of Chi na t o car r y out an
ar med st r uggle; Si t on t he f ence when deali ng wi t h Nor t heast er n Issue; Suppor t t he U.S. t o medi at e bet ween t he
ZHANG Guo- jun
(Beijing Youth Politics College,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 act: Fr om t he end of t he Wor ld War Ⅱ t o t he Begi nni ng of t he Cold War , t he Sovi et Uni on conduct t he
参考文献: [1 ]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99. [2]吴东之.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 1 91 1 —1 949)[M].郑州:河
南人民出版社,1 990. [3] 方连庆等.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 [4]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1 945—1 949)[M].北京:世界知识
国民党政府在长春达成协议:一、苏军协助国民党军队空 使中共让步。
运长春、沈阳两地;二、其他地方由国民党组织警察;三、苏
在重庆谈判中,中共尽了最大的诚意并作了必要的让
军延至 1946 年 1 月 3 日撤完 (原定 1945 年 12 月 3 日撤 步,国共双方达成了“双十协定”。美国派马歇尔来华进行
完)。据美国外交文件记载,在长春谈判中,东北苏军司令 国共两党的调停是落实“双十协定”的一项重大举动。马歇
还向国民党代表表示,保证解除东北非国民党控制的中国 尔调停方针是:约束国民党大打内战,避免把美国卷入战
军队的武装。12 月 9 日,双方达成延至 1946 年 2 月 3 日全 争;大力援助国民党,通过政治手段将共产党统一到国民
军队退出大城市,交还已接收的政权。
个形势的话,那就是马歇尔将军,马歇尔是仅有的几个既
当然,苏联在中国东北问题上也给予了中共一定的支 是政治家又是军人中的一个。
持。因条约的限制及美国的因素,苏联的这一支持是以一
二、苏联采取上述对华政策的原因
种隐蔽的形式进行的。它的做法是为中共领导的武装进入
(一)苏联整体外交战略的需要
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指示来制定方针政策。但是,遵义会议 以后,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共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 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反对将苏联的经验神圣 化,反对过分依赖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要求进行了坚决抵 制,因而引起了斯大林和苏共其他领导人对中共的怀疑和 不信任,以致得出毛泽东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的结论。斯大林认为,真正的马克 思主义者来自于工人阶级,并且按苏联的模式,首先领导 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夺取城市政权,最后建立无产阶 级专政。至于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共,依据中国的国情,走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的道路,那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 义道路,充其量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的革 命,更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苏联对中共和中国革命道路 的片面认识使其在战后初期处理同中共关系时表现的谨 慎而矛盾。
8 月 14 日,莫洛托夫、王世杰分别代表苏中政府在《中苏友 控制。国民党部队只能无奈地转到华北的秦皇岛登陆,从
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大连、旅顺口、长春铁路等协定上签 陆路进入东北。苏联的这些做法固然是为其在东北的利
字。同时,双方政府还互换了关于外蒙古问题的照会,苏联 益,但的确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共的帮助和合作,它使国
部撤离东北的协议。苏军参加对日作战不久,苏联鉴于八 政府内,实现全国和平。苏联在 1945 年 12 月苏、美、英三
路军单个部队已经到达东北,于 9 月 14 日请朱德总司令 国莫斯科外长会议上明确表示支持马歇尔的调停。斯大林
命令各部队退出红军占领之地区。11 月,苏联又要求中共 在会见贝尔纳斯时曾说:“如果有什么人能解决 (中国)这
Communi st Par t y of Chi na and Kuo Mi n Tang. It 's si gni f i cant t o analyze t he r easons of t hese poli ci es.
Key wor ds: t he End of t he Wor ld War Ⅱ; t he Begi nni ng of t he Cold War ; Sovi et Uni on For ei gn Poli cy t owar d Chi na
(二)在中国东北问题上采取两面手法
认蒋介石的领导,参加蒋介石政府,解散中共的军队。1945
苏联在中国东北问题上一方面和蒋介石政府合作,帮 年 8 月,蒋介石在美国大使赫尔利的说服下三次电邀毛泽
其接受东北,另一方面给予中国共产党一定的援助。
东去重庆谈判时,斯大林连续给中共拍了两封电报,要毛
1945 年 10 月至 12 月,苏联与国民党政府就所谓“接 泽东赴重庆与蒋和谈。斯大林的电报是他确定的战后对华
(二)苏联担心在中国问题上与美国发生直接对抗 二战后,由于日本的战败和被占领,美国把中国确定 为它在亚洲发挥主导作用,遏制苏共的基地。出于这一政 策,美国大力支持蒋介石反对中共:借对日作战,接受受降 之名,派出大批军队在中国重要港口登陆,帮助蒋介石抢 夺人民的胜利果实;承认国民党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 府,并在国际上与之合作;美国在战后派出大量海空力量, 帮助蒋介石把军队从大西南、大西北调到华东、华北、东北 等地,以抢占战略要地,为内战做准备,支持蒋介石武力统 一中国,消灭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在中国问题上,美国 态度强硬,曾多次拒绝苏联劝其从中国撤军的建议,并且 无视苏联关于外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的提议。鉴于美国的 立场,苏联高估了美国卷入中国内战的可能性,害怕自身 被卷入其中。此外,经过二战之后,苏联综合国力受到了严 重削弱,它当时在远东的势力也相对薄弱,若与美国发生 冲突,显然不利于它的国家利益和安全战略。 (三) 苏联对中共的不信任以及对中国革命道路和前 途的片面认识 长期以来,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支部在许多问题上按
关键词:二战结束;冷战爆发;苏联对华政策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2- 2589 (201 0) 1 3- 0048- 02
一、二战结束至冷战爆发前苏联对华政策
年春,中共在东北的武装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事实上
(一)维护雅尔塔体制,不支持中共进行武装斗争
从苏军手中接受了不少日式武器。而同期,由美国运送的
49
(责任编辑 / 陈雅莉)
The ory Re s e a rc h
学 ★★ 理 ★★ 论
浅析二战结束至冷战爆发前苏联对华政策
张国军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 001 02)
摘 要:二战结束至冷战爆发前,苏联对华政策是:维护雅尔塔体制,不支持中共进行武装斗争;在东北问题上采取两面
手法;支持美国对国共调停。分析苏联的这些政策实施的原因有一定意义。
实现了沙皇时代俄国就策动外蒙古独立的愿望,恢复了在 民党军队进入东北的时间推迟了一个月左右。
中国的“租借地”和铁路使用权。作为妥协,苏联保证承认
(三)、支持美国对国共争端的调停
中国在满洲的主权并在中国内部事务中只支持蒋介石政
对日战争结束时,苏联为维护雅尔塔体制规定的远东
权,不支持中共进行武装斗争。
基本格局,表示赞成国共两党政治解决分歧,主张中共承
Zh e n g Zh iYa n J iu
☆政治研究☆
的战略轨道。此外,它还割占了日本的千岛群岛、库页岛南 部及其附近岛屿,取得了在中国东北的大量利益和外蒙古 的势力范围。维护这些胜利果实和雅尔塔体制确定的国际 格局成了苏联战后外交战略的核心内容。而这里的重中之 重是东欧问题。斯大林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把东欧国家 的安全与苏联的国家安全紧密相连。他认为希特勒德国之 所以能够越过东欧国家入侵苏联,是因为当时这些国家存 在着敌视苏联的政府。在他看来,苏联的安全与东欧各国 有直接的关系,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可以任意地去干涉东 欧各国事务,甚至可以去改变这些国家的政府。从共产党 情报局的建立到与铁托的矛盾冲突,直至出兵镇压东欧各 国不同意自己观点的政府及领导人,都是苏联这一外交战 略的表现。相反,根据雅尔塔协定,中国是美国的势力范 围。苏联所关心的是保证自己从中国所获得的利益及维持 中苏关系的现状以确保苏联东部地区的安全。苏联长期占 有这些利益,必须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而当时国民党政 府不仅得到美国支持,而且得到国际承认。因此,苏联只要 得到国民党政府的认可,其所获之利益便可确保,东部安 全便可维护。所以,苏联承认国民党政府合法性以至主张 其统一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出版社,1 995. [ 5] 张文正. 抗战胜利前后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苏联因素[ J ] . 四川师
范学院学报,2005,(5):94. [6] 王海燕.试论战后苏联对华政策演变[J]. 军事历史研究,2000,
(02):1 49.
Soviet Union Foreign Policy toward China from the End of the World War Ⅱ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d War
(四)苏联为实现远东的战略目标,采用两面手法,利 用中国抗衡美国。
苏联一方面为获得并确保其在中国的权益,防止国民 党投入美国怀抱,不得不与国民党合作。但是由于历史的 缘故,它又不能不对蒋介石存有戒心,依靠美国是蒋介石 的根本方针,而讨好苏联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若让国民党 控制中国,就等于向美国敞开了大门。这对苏联极为不利。 苏联需要以中共的力量加以牵制,保持一种均势。同时,苏 联对中共搞独立有所不满,对中共的力量也缺乏信心。但 中共毕竟受到苏联的长期支持,并始终与苏联保持着较好 的关系,又是苏联在远东、中国牵制美蒋的一支力量。因 此,苏联不能同中共完全决裂,不得不给中共一定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