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
成语故事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成语故事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省启东中学 蔡金华摘要:成语脱胎于古汉语,和文言文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成语故事来辅助 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成语故事,有效组 织学生展开课文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故事脉络的梳理,鼓 励学生使用成语概括人物形象,让学生围绕成语故事和所 学课文的内容展开随堂练笔活动。
这些教学方法都能巧妙 地将成语和文言文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成语故事应用方法成语是一种浓缩了经典智慧的语言形式,学者赵海 玲曾经在研究中提出:“成语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但同时 也是一种能辅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工具,有助于展开语 法教学、修辞教学、艺术审美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活动。
”不 少成语都源于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合理 地运用成语推动文言文教学,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多彩,让学生不再觉得文言文学习枯燥、乏味,进而提高学生 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_、引用成语故事,组织课文探究教育家于潇认为:“导人新课好比定音定调,如果定 准了,可以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高中语 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成语故事导入文言文教学,组织 学生围绕相关主题积极展开课文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根 据课文的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用具有丰富情 节和趣味性的成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继而提出问题,将学生带入文章探索之中。
《劝学》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了解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 是一篇系统介绍学习理论和方法的文章,学生在阅读后要 了解作者的论述方式,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为了促使 学生能围绕这方面内容积极展开探究活动,教师利用和课文相关的成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可以将成语“青出于 蓝而胜于蓝”作为引子,先为学生介绍这个成语的出处,介 绍其暗含的语义。
接着让学生将其作为切入点来展开课 文探究。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课文中有哪些展现了与 “青出于蓝”相似的内容?作者为何要选择“青出于蓝”这 样的例子?想要论述什么内容?除此之外,课文中还阐述 了哪些内容?学生很快发现,作者还介绍了冰寒于水、直 木可“輮”为车轮等内容,其意思是一致的,这些都意味着 要在人世客观事物规律的基础上展开学习,将学到的规 律性知识运用到改变客观世界中去。
文言文中的成语运用及解析
文言文中的成语运用及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它以古文化为基础,包含了丰富的成语。
成语作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也在文言文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本文将从文言文中常见的成语入手,探讨其运用及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文言文中常见的成语之一:“以卵击石”。
这个成语出自《荀子·劝学》一文,原文是“鸡鸣而起,既替群雌,又振翼而鸣,曰‘击鸣’。
鸣者,必以卵击石也。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只小鸟用卵去击打坚硬的石头,暗喻力量悬殊,自取灭亡。
在文言文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力量薄弱者冒险挑战强者,结果必然是自取灭亡。
例如《史记·平准书》中就有一句“以卵击石,虽众不敌寡,虽强不胜弱。
”这句话描绘了楚国的力量薄弱,不敌秦国的强大,最终导致了楚国的灭亡。
其次,我们来看看另一个常见的成语:“守株待兔”。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运》一文,原文是“有农者有庄稼者,有庄稼者有兔者。
农者之田多,兔者之窟寡。
农者之视田,见兔而忘其田;兔者之视窟,见农而忘其窟。
农者守株待兔,兔者守穴待农。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农夫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树而死,兔子守在洞口等待农夫掉入洞中的情景。
在文言文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盲目等待机遇而不主动努力,结果必然是一无所获。
例如《庄子·天运》中就有一句“故守株之人,不知天之所与,不知穴之所在。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守株待兔的人无知无识,不知道机遇的到来和自己的定位,最终导致了一事无成。
再次,我们来看看另一个常见的成语:“杯弓蛇影”。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一》一文,原文是“齐人有善射者,过其门而不入,曰‘吾闻其声而知其人也’。
其弟子曰‘杯弓蛇影’。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昏暗的环境中,看到杯子的倒影,却误以为是蛇的形状。
在文言文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因为过于敏感和多疑,而产生了无端的猜疑和恐惧。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顾:顾影自怜(转头看)、三顾茅庐(造访)、不屈不挠(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心满意足(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游手好闲(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需)。
相:相机行事(辨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彼此)。
于: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与:与人为善(同意)、与日俱增(随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谣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托)、因利乘便(凭借,依托)、因材施教(按照)。
通假字1.同声旁的形声字通假。
如:①春华秋实:“华”通“花”,开花;②夫唱妇随:“唱”通“倡”,提倡;③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上。
2。
同(近)音形异字通假。
如:①矢口否定:“矢”通“誓”,立誓;②流言蜚语:“蜚”通“飞”,无按照;③秀外惠中:“惠”通“慧”,伶俐。
3.形声字与它的声旁字通假。
如:①拨乱终归:“反”通“返”,返回;②励精图治:“励”通“厉”,振作;③一暴十寒:“暴”通“曝”,晒。
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
如:①不经之谈:经,常理,在这个成语中是“合常理”的意思(以下只指出活用意思);②萍水相逢:期,“约定”;③密云不雨:雨,“下雨”。
以上都是加了副词“不”而使原来的名词用作动词。
又如:①如覆薄冰:覆,“踩”;②衣锦还乡:衣,穿;③经天纬地:经、纬,计划。
以上都是带有宾语,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使动(意动)的.用作使动的如:①汗马功劳:汗,“使……出汗”;②损人利己:利,“使……得利”。
用作意动的如:①自相鱼肉:鱼肉,“以……当鱼肉”;②幕天度地:幕,“以……为幕”,席,“以……为席”;2.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厚积薄发的文言文
厚积薄发的文言文摘要:一、文言文的概述二、厚积薄发的意义三、文言文的特点四、如何学习文言文五、总结正文:【一、文言文的概述】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语言魅力。
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古代先哲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后来的史书、诗词、散文等,文言文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二、厚积薄发的意义】“厚积薄发”这一成语出自《左传》,意味着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强大的力量。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厚积薄发尤为重要。
学习文言文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通过阅读大量的古代文献,了解古代的典章制度、风土人情,才能真正领悟文言文的内涵。
【三、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简洁明了,用字精炼,含义丰富;二是形式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三是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文言文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四、如何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掌握常用字词和句式,这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二是阅读经典文献,通过阅读史书、诗词、散文等,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三是学会古文翻译,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四是学习古代文化,了解古代的典章制度、风土人情,为理解文言文提供背景知识。
【五、总结】厚积薄发的文言文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古代先哲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学习文言文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只有通过阅读大量的古代文献,了解古代的典章制度、风土人情,才能真正领悟文言文的内涵。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关于刻苦学习的成语文言文
对于勤苦学习的成语文言文【篇一:对于勤苦学习的成语文言文】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废寝忘食、秉烛达旦笃学好古、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奋斗图强、持之以恒、忘餐废寝、废寝忘食. 勤学不倦、韦编三绝、闻鸡起舞全神贯注、全神贯注、谨小慎微、全神贯注、废寝忘食、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滴水穿石、废寝忘食博学多才豁然爽朗学而不厌博学强记不耻下问废寝忘食顺序渐进举一反三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水到渠成手不释书书声琅琅程门立雪穿壁引光春诵夏弦念书破万卷念书三到念书三余耳闻则诵古为今用囫囵吞枣开卷有利榜上无名扬长避短取精用弘然荻念书举一反三入主出奴三余念书囫囵吞枣书声琅琅熟能生巧似懂非懂万世师表文行出处不耻下问,勤学苦练,熟能生巧,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勤学,笃信勤学,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笃学好古,顿学累功,闭户念书,刺股念书,映雪念书,映月念书,据鞍念书,折节念书,囊萤照书,忘餐废寝顿学累功闭户念书只需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不愧放学、不愧放学、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博学洽闻、刺股念书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胸无点墨才学兼优、村校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笃实勤学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勤学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勤学、断织劝学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东施效颦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勤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教课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敏而勤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德才兼备、诠才末学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勤学苦练、受骗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才高八斗学贯中西、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学浅才疏、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爬山、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之困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学书不可,学剑不可、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问渊博学无常师、学无止境、放学上达、新学小生、学致使用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幼学壮行、牙牙学语、才华横溢、教课相长、够不?不够再加点【篇二:对于勤苦学习的成语文言文】自古道:成人不自在,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自在不可人。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文言文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文言文篇一:勤奋好学成语文言文原文如下:精勤求精,劳苦功高。
——《礼记·学记》又曰:勤能补拙。
——《荀子劝学》翻译:勤奋努力才能技艺高超。
勤奋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例如,“精勤求精,劳苦功高”意为勤奋努力才能技艺高超。
还有“勤能补拙”这句话,意思是勤奋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
这些成语和名言警句都强调了勤奋好学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除了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勤奋好学的精神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弘扬和应用。
在现代教育中,勤奋好学的学生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评价。
在工作中,勤奋好学的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表现和更高的绩效。
因此,勤奋好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外,勤奋好学还可以带来许多实际的好处。
通过勤奋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同时,勤奋好学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自信心和毅力,让我们更加坚韧和坚定。
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和能力,值得我们去弘扬和培养。
篇二:勤奋好学成语文言文示例如下:原文:勤勖好学,谓之君子。
——《礼记·中庸》拓展:勤勖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著名的成语。
它用现代汉语表达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叫做君子。
这个成语强调了学习和努力对于成为君子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君子的美德。
在《礼记·中庸》中,这句话被记载为“勤勖好学,谓之君子”。
这句话中的“勤勖”指的是勤奋努力,而“好学”则指的是善于学习。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强调了一个人勤奋努力、善于学习的品质,这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
在古代,君子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也代表了一种社会地位。
如果一个人能够勤奋努力地学习,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够在社会中有很高的地位,成为众人的榜样。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 …
鱼 ” 学 生只 要略 一 思考 , , 问题 就 可迎 刃 而解 了。 如 实词 又
“ ”文 言 文 中一般 解释 为“ 味” 比今 义“ 闻 的 气味” 臭 , 气 , 难
范 围大 些 , 生 易 受定 式思 维 的 影响 , 学 望文 生 义 ; 借 助 但
惊” 意 思 , 动 ” 使 … … 动” “ 邦 定 国 ” “ ” 的 “ 即“ ;安 的 安
成语 “ 臭未 干 ” 乳 来帮 忙 , 答案 也 就 出来 了。 除 此之 外 , 一词 多义 现 象在 成语 中也 是俯 拾 即是 , 比
虫: 口
是 “ …… 安” “ ” 使 … …定 ” 使 , 定 是“ 。
不 分胜 负( 失败 )
2通假 字 。 语 中也 有通 假 字 , : 乱反 正( )图 . 成 如 拨 返 、 穷 匕见 ( )一暴 十 寒( ) 等。 现 、 曝 等
三 、 系成 语 学 习文 言句 法 联
故— — 故 步 自封( 与新 相对 ) 非 亲非 故( 明 友 ) 老
1成语 中的宾 语前 置现 象 ∥‘ . 岁不 我与 ”“ 、 时不我 待
昔” 。 等
备— — 德 才兼 备 ( 具备 , 有 ) 关怀备 至( 到 , ) 具 周 尽
戒备森 严 ( 防备 )
当 — 势 不 可 当( 挡 ) 首 当其 冲( — 抵 对着 , 对 ) 面 安步 当车 ( 当作 ) 负— — 负 隅 顽抗 ( 仗 , 依 凭借 ) 忘 恩 负义 ( 弃 ) 背
积 极 的审美 愿 望 , 发 学生 创造 性思 维 , 激 培养 学 生正 确 的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文言文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文言文篇一:标题:勤奋好学的成语文言文正文:勤奋好学,古已有之。
《论语》中曰:“君子不器。
”《礼记》中曰:“学不可以已。
”皆强调了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而成语“勤奋好学”更是广为人知,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刻苦,不放弃学习,具有好学的精神。
成语“勤奋好学”中,“勤”指勤劳,努力,而“奋”则指振奋,奋发,努力向上。
因此,“勤奋好学”意为勤奋努力,奋发向上。
勤奋好学的人,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专注于学习和知识的积累。
他们会认真阅读书籍,研究知识,勤奋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勤奋好学的人,通常会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他们会不断地挑战自己,尝试新的领域,不断地探索和学习。
勤奋好学的人,通常会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和事业充满热情和动力。
他们相信自己能够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勤奋好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和精神,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这种品质和精神,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篇二:勤奋好学,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和句子,下面列举几个:1. 刻苦钻研: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肯下功夫,不怕艰苦,不怕困难,致力于学习研究。
2. 孜孜不倦: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没有满足的时候。
3. 好学深思:形容一个人好学,善于思考问题,有深刻的见解和领悟。
4. 乐学励志:形容一个人对学习充满热情,以励志为动力,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 敬业乐群: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与同事和谐相处,共同实现团队目标。
这些成语和句子,都表达了勤奋好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也是现代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
3运用成语学文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附ppt)
词类活用
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救死扶伤 量入为出 道不拾遗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沉鱼落雁(使……沉,使……落) 闭月羞花(使……闭,使……羞) 倾城倾国(使……倾,使……倾)
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第一类,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抱残守缺、避重就轻、飞短流长 扶强抑弱、扶危济困、改邪归正 好高鹜远、怙恶不悛 第二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正本清源(使……正、使……清)独善其身(使……善)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不耻下问(以……为耻)、不远千里(以……为远) 3、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 寡廉鲜(少)耻 • 家徒(只有)四壁 • 尸位素(白)餐 • 不学无术(本领) • 如释(放下)重负 • 不速(邀请)之客 • 不期(约定)而遇 • 文(掩饰)过饰非 • 出类拔(超出)萃 • 蔚为大观(景象) • 寄(依附)人篱下
文言虚词
“以”的用法 • (1)以貌取人:介词,凭。 • (2)拭目以待:连词,而。 • (3)自以为是:动词,认为。 • (4)物以类聚:介词,按照。 • (5)以理服人:介词,用。 • (6)以辞害意:介词,因为。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 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 不急之务(事务,事情) 除恶务尽(必须)
一词多义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 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于: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
欲取姑与(给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 三顾茅庐(拜访) 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 疾恶如仇(痛恨) 疾风知劲草(强,猛)
一词多义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学习文言知识的金钥匙
综上所述,古汉语的各个知识点,都不乏 成语用例。成语具有、易于记忆、便于提 取等特点,易于引起简洁精辟、信息量大 学生的兴趣,因而在帮助学生记忆和使用 文言词语意义和语法规则时,作为一种互 相印证、拓展补充的教学辅助手段,具有 无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 不但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 成语的理解,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1.省略句 一驴拉车,不前。鞭之,仍不前;再鞭 之,乃卧地。一学者见状,附驴耳曰:“ 再不好好拉车,让你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即起,狂奔。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省略句
一驴拉车,( )不前。( )鞭之, ( )仍不前;( )再鞭之,( ) 乃卧地。一学者见状,附驴耳曰:“再不好好拉 车,让你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即起 ,( )狂奔。
(以……为耻;认为……对的,认为……错的)
光宗耀祖 正本清源 (使……光耀;使……正,使……清)
三、借助成语理解词类活用
(3)动词中形容词的活用
量入为出 救死扶伤 道不拾遗 劳民伤财 闭月羞花 众口铄金 既来之则安之
四、借助成语来掌握一词多义
如:道:道不拾遗(道路) 坐而论道(道理、规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方法) 说长道短(说) 又如: 兵:短兵相接斩木为兵(兵器) 兵强马壮(军队) 草木皆兵损兵折将(士兵) 纸上谈兵(兵法)
五、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虚词
而:哀而不伤 (连词表转折,却) 不胫而走 (连词表承接,就) 侧目而视 侃侃而谈 (连词,表修饰) 具体而微 (连词,表并列) 引而不发 (连词表转折,却)
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词类活用
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却较少出现,因此是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
我们不妨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文言现象。
一、名词用如动词:1) 否定词未、非、无、亡、不等后面一般是要加动词的,如果其后是名词,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不毛之地未雨绸缪不情之请不人不鬼不稂不莠兵不血刃不衫不履(2)古代不可能两个名词连用,也不可能出现名词和代词连用的情况,这种条件下,名词必须活用为动词。
晨钟暮鼓衣锦还乡绳之以法春风风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春华秋实夏雨雨人衣冠禽兽祸国殃民草菅人命3)所字结构(所+动词),因此所+名词,名词必须活用为动词。
所善无所事事君子所耻(4)能愿动词能、愿、欲、可、当+动词,其后若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不可名状非能水也当仁不让二、名词作状语含有这种用法的成语很多。
1) 方位名词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很容易作状语。
左顾右盼上蹿下跳前怕狼后怕虎南辕北辙东张西望上蹿下跳乌鹊南飞尘泥下漏南来北往南征北战南辕北辙东摇西摆东张西望东奔西走东倒西歪东拉西扯内忧外患东、西、南、北四字均为方位名词,在上述成语中可译为“向东、向西、向南、向北”或是“从东、从西、从南、从北”,表示动作发生的方位或趋势。
2)时间名词日、月、年、夜、朝、夕等很容易作状语。
日积月累衣锦夜行蒸蒸日上日理万机日削月割江河日下夜不归宿朝花夕拾朝三暮四3)动词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就是要做状语,表示状态、手段、方法等。
(主语+名词+谓语动词)蚕食鲸吞口诛笔伐草行露宿车载斗量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蜂拥而来抱头鼠窜狼吞虎咽刀耕火种口讲指画管窥蠡测管窥筐举拳打脚踢手拉肩扛木雕泥塑灰飞烟灭耳闻目睹道听途说街谈巷议内忧外患草行露宿里应外合路见不平路不拾遗虎口拔牙虎口逃生火中取栗纸上谈兵露宿风餐草行露宿街谈巷议锦上添花其它的成语中的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晨钟暮鼓(敲钟)(击鼓)耳提面命(当面)江河日下(向下流)密云不雨(下雨)衣锦还乡(穿)莫名其妙(说出)沐猴而冠(戴帽)心猿(像猴子跳)意马(像马奔跑)础润而雨(下雨) 沐猴而冠(戴帽子)绳(作准绳来处治)之以法衣(穿)锦夜行尸(占据)位素餐衣冠(穿衣服戴帽子)禽兽当头棒(用棒子打)喝不蔓(蔓延)不枝(分枝)兵不血(沾上血)刃不毛(生长植物)之地裹足不前(前进) 酒(装酒)囊饭(盛饭)袋一鼓(击鼓)作气栉(梳头发)风沐雨不胫(长着小腿)而走先礼(讲礼貌)后兵(动武) 不翼(长着翅膀)而飞不情(近乎人情)之请春风风(吹,比喻教化)人十年树(种植)木,百年树(培养)人2.名词用作状语白驹过隙(像白驹)蚕(像蚕)食鲸(像鲸)吞车载斗量(用车)(用斗)虎踞龙盘(像老虎)(向长龙)江河日下(一天天)鳞次栉比(像鱼鳞)(像梳子齿)龙飞凤舞(像龙)(像凤)犬牙交错(像犬牙)风餐露宿(在风中)(在露水中)斗折蛇行——斗、蛇: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分别作“折”“行”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状态。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作者:袁堂芹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0年第05期摘要:学生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不失为一条捷径。
关键词:成语;文言文;钥匙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0 -01大家喜闻乐见的成语同文言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成语就是从古文中精炼出来的。
例如:守株待兔、分崩离析、游刃有余、揭竿而起、深谋远虑、脱颖而出…即使是现代化成语也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着古文的语法、语义特点。
因此,结合成语学古文不失为一条方便之路。
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习。
一、巧借成语学习古文句法。
1.省略句式。
例如:现代成语中有:不以(之)为然、不以(之)为意、风行(于)一时、束之(于)高阁、鹤立(于)鸡群、逐鹿(于)中原、不见(于)经传。
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融亦以(之)为然、摄书置(于)床上(《肥水之战》)、而范雎以(之)为忧(《六国论》)2.倒装句式。
例如:现代成语中有:唯命是从(唯从命)、时不我待(时不待我)、夜以继日(以夜继日)、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持之以恒(以恒持之)、嗤之以鼻(以鼻嗤之)、相濡以沫(以沫相濡)、含糊其辞(其辞含糊)。
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孜孜焉唯进修是急(《问说》);何陋之有?(《陋室铭》);渺渺兮予怀(《赤壁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3.互文句法。
例如:现代成语中有:心狠手辣、嘘寒问暖、革故鼎新、不即不离。
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背盟败约、厚韩亲魏(《六国论》);追亡逐北、因利乘便(《过秦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二、巧借成语理解古文虚词。
1.虚词“之”的用法。
(1)作代词用。
例如:现代成语中有:取而代之、有则改之、取之不尽。
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之:代词,它)(《活板》);桓侯故使人问之(之:代词,他)(《扁鹊见蔡桓公》)(2)作助词用,译成“的”。
五年级语文技巧如何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五年级语文技巧如何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古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充满了丰富的成语和典故。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一、背诵常用成语和典故了解和背诵常见的成语和典故是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基础。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逐渐积累一些常用的成语,如“井底之蛙”、“画饼充饥”等,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同时,背诵一些经典的典故故事,如《白蛇传》、《孟母三迁》等,也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典故。
二、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字词用法古代文言文中的字词用法经常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理解这些用法是重要的一步。
同学们可以注意一些常见的古代词语,如“吾”、“汝”等,了解其与现代汉语中的代词的关系。
同时,注意古代文言文中的词组和固定搭配的使用方式,如“倚门卖笑”、“沐猴而冠”等,这些固定搭配的含义在古代文言文中往往不同于字面意思。
三、辅助阅读注释和参考资料在阅读古代文言文时,同学们可以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来理解其中的成语和典故。
注释可以解释古代文言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结构,帮助同学们理解文意。
参考资料可以提供详细的解释和背景知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理解程度和阅读能力的注释和参考资料,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
四、阅读篇章和名篇散文通过阅读古代文言文的篇章和名篇散文,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古代文言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通过具体的语境和情节,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成语和典故。
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篇章和名篇散文进行阅读,如《红楼梦》中的一些章节、陆游的散文等,这些作品中的成语和典故的使用方式和含义往往更加丰富。
五、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成语和典故需要通过实际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习题和练习,从中练习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成语和典故的意义。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张永旺摘要: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能够从有关的成语入手,不仅会加快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把难得的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关键词:成语解词释义文言语法文言句法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迅速掌握文言词句特点总是会有一定的难度。
而成语是从历史的长河中发展而来,它脱胎于古代汉语。
许多成语至今依然保留着古汉语的某些语法特点,如果我们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能够从相关的成语入手,不仅会加快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把难得的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联系成语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借助成语解词释义古代汉语很多实词,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大多数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等等,因与现代汉语的解释不同,学生不好理解,也不容易记住;但如果能巧妙借助成语,问题就简单多了。
如文言实词“池”,文言文中一般作“护城河”解释,因与今义“池塘”相去较远,学生不易记牢;但如果我们举出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学生只要略一思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又如实词“臭”,文言文中一般解释为“气味”,比今义“难闻的气味”范围大些,学生易受定式思维的影响,望文生义;但借助成语“乳臭未干”来帮忙,答案也就出来了。
除此之外,一词多义现象在成语中也是俯拾即是,比如: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 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当——势不可当(抵挡) 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 忘恩负义(背弃) 不分胜负(失败)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 非亲非故(老朋友) 明知故犯(故意)顾——顾影自怜(回头看) 三顾茅庐(拜访) 奋不顾身(考虑)疾——讳疾忌医(疾病) 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举——举足轻重(抬起) 选贤举能(推荐) 举国上下(全)二、借助成语学习文言语法1.词类活用。
成语文言文
成语文言文
摘要:
1.成语和文言文的关系
2.成语的重要性
3.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4.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5.结论
正文:
成语和文言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语,通常是由多个汉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韵味。
而文言文则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言文中,成语的使用非常普遍,它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同时也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韵味。
成语在汉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们不仅是汉语中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成语也是汉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学习文言文是掌握成语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运用它们。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阅读古代经典文献,学习古代汉语语法和词汇,以及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等。
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们通常用于表达一些特定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韵味。
在现代汉语中,成语的使用已经
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总的来说,成语和文言文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同时也是汉语表达的重要手段。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本文主要谈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
关于熟练运用成语学习文言文,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很多不理解的问题,比如如何熟练地用文言文说。
今天小樱就来说说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1、名词作状语“狼奔豕突”中“狼”意为像狼一样,“豕”意为像猪一样,都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他们的状语。
“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江河日下”中的“日”则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
类似这样名词作状语的成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蚕食鲸吞”、“南征北战”、“成败论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词作动词“春华秋实”中的“华”和“实”分别作“开花”和“结果实”解。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是说: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报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动用法“完璧归赵”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译为“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
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类似这样使动用法的成语还有:“祸国殃民”、“沉鱼落燕”、“来之不易”、“敬而远之”、“既来之,则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宁人”、“去伪存真”、“大快人心”、“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富国强兵”、“精兵简政”等。
4、意动用法“不耻下问”讲的是“不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厚今薄古”译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类似这样意动用法的成语还有:“鱼肉百姓”、“不远万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高中语文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
高中语文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高中语文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词义许多成语源自文言文,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把握了许多成语,可利用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例1:“收天下之兵”中的“兵”。
我们可借助成语“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说明为“兵器”之意。
例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专门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例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句中的“薄”,可利用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推知“芳不得薄兮”的“薄”作“接近”解。
)识别实词使用正误的方法1.吃透词义一是要吃透词的差不多意义,还要吃透词的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二是要吃透词义的轻重、范畴和侧重点的差别;三是要吃透实词不同意项的不同用法。
例如:终于有充足的时刻做早就打算做的情况了,却东摸摸西触触,有意无意的延宕,假如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反复显现这种情形,我们就有理由为他担忧了。
【解析】解答此题,先要吃准延宕的差不多意思,延宕确实是拖延,它还有引申义,犹疑不决,拿不定主意的意思,如哈姆雷特的延宕性格,用的确实是引申义。
句中用的是它的差不多意义,因此使用正确。
再如:这批游击队员,火速从边疆上撤下来了。
【解析】边疆是指处于国家边缘地带的疆土,范畴较大。
那个地点说游击队员撤出了边疆,陈述不清,应用边境。
事实上,词语使用错误,往往是因为对词义的轻重、范畴与侧重点把握不准。
又如:大学毕业差不多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舍弃专业学习。
【解析】解答此题,除了吃准其间的意思外,还要能吃准它不同的词义的不同用法。
其间,一是其中、那中间的意思;二是指某一点时刻。
前者,表示空间,单独做主语和宾语;后者表时刻,单独作状语,前面不能加修饰词。
由此看,句中的其间使用正确。
2.把准词性每一个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差不多上确定的。
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同学们都喜欢积累成语,并且有意识地将成语运用到日常的口语交流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确实既简洁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又使自己的语言增加了文采,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同学们将成语或者褒贬用错,或者X围用错,甚至望文生义,结果闹出了一些笑话。
究其根源,还是同学们没有掌握成语的正确意义。
可是,需要记忆的成语有千条之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为同学们点拨一点学习思路,提供一些知识信息。
这就是将常见容易误用成语同文言知识串联起来。
其实,学习在于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语文各知识点之间都有其勾通之处,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几个知识点勾连起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之效。
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好多都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实词意义弄清了,整个成语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当:安步当(当作)车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首当(承受)其冲螳臂当(dāng)(阻挡)车负:不负(辜负)众望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假:久假(借用)不归间:间(jiān)(空间)不容发(fà)及:爱屋及(到)乌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过犹不及(比得上)即:不即(接近)不离迁:见异思迁(改变)安土重迁(迁移)是:各行其是(正确)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速:不速(邀请)之客谢:敬谢(推辞)不敏易:不易(更改)之论行:各行(执行)其是致:格物致(得到)知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二、成语中的文言虚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这些虚词绝大多数也能从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弄清楚了,成语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了。
而:哀而不伤(连词,表转折,却)不胫而走(连词,表承接,就)侧目而视(连词,表修饰)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具体而微(连词,表并列)引而不发(连词,表转折,却)何:百身何赎(疑问代词,怎么)乎:瞠乎其后(介词,相当于“于”,在)不亦乐乎(疑问语气词,吗)其:独善其身(代词,他的)三缄(jiān)其口(代词,他的)若:洞若观火(动词,像)所:无所不为(代词,……的事)无所不用其极(代词,……的事)无所不至(代词,……的地方)为:不以为然(以为,动词,认为)不足为训(动词,作为)人满为患(动词,是)为虎作伥(介词,替)以:不以为意(介词,把)道路以目(介词,用)相濡以沫(介词,用)以邻为壑(介词,把)因:陈陈相因(动词,沿袭)因人成事(介词,凭,靠)因噎废食(连词,因为)于:毕其功于一役(介词,在)人浮于事(介词,在)望其项背(代词,他)与:休戚与共(动词,给予)虚与委蛇(wēi yí)(连词,和)者:始作俑者(代词,……的人)之:安之若素(代词,代人或事)不刊之论(助词,的)城下之盟(助词,的)甘之如饴(yí)(代词,它)趋之若鹜(代词,它)三、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存在的几种词类活用现象同样存在于成语中,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同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勾连起来,在学习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6
方法与习惯
如何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
○赵谦翔
文言文难学,—个重要原因是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
有的同学说,如果让我去古代生活一两年,天天跟古人对话、用文言写作,我肯定能学好。
真正回到古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可供你学习文言的老师,那就是“成语”,因为成语被称为“活着的文言”。
把学习成语同学习文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由此典型例词重温文言词义、词法和句法,又可彻底弄清成语的含义,从而避免对成语望文生义、张冠李戴。
一、巧借成语辨词义
许多成语都含有古今异义词,这也正是造成被望文生义的重要原因,因此对词义进行辨析可以一举两得。
例如“正襟危4坐”中的“危”含义为“端正”
,它是由古代诗歌“危4楼高百尺”的“危”的含义“高耸的,直立的”引申而来的,与“危4
在旦夕”中“危”的“危险”这个现在常用义不同。
而“危4言耸听”中的“使感到恐惧”也不是现在的常用
167高一年级●2010●7、8合刊方法与习惯
义,它其实也是从“危”的本来义“高耸”引申来的:“高耸的”,则容易倾倒,倾倒的则是危险的、“使感到恐惧”的。
如此辨析自然可避免对“危”字的望文生义了。
再如“登峰造4极”中的“造”,由“登峰”的动宾关系可以推断“造极”也是动宾关系,“造”字的意思是“到”。
由此还可以联想到《五柳先生传》中的“造4饮则尽,期在必醉”与现代常用词“造4诣”中的“造”,都是“达到”之义。
次如“钟4灵毓秀”中的“钟”的含义与“古代乐器”(如“钟4鸣鼎食”)和现代常用义“计时器”(如“钟表”)大相径庭,是“集中,专注”之义,与现代常用词“钟4爱、钟4情”中“钟”的含义相同,也与杜甫《望岳》中的“造化钟4神秀”中的“钟”一模一样。
此外如“怒火中4烧”中的“中”并非“中间”之义,而是“内心”的意思,与“情动于中4”“外强中干4”的“中”同义,也与《诗经》中“行迈靡靡,中4心摇摇”中的“中心”同义。
再就是“不刊4之论”中的“刊”,并非现在常用的“刊4登”之义。
“刊”是形声字,“干”为声旁,“刂”为形旁,表“砍削”之义,由此引申为“订正、修改”之义,与现在常用的“刊4
谬补缺”中的“刊”含义相同。
二、巧借成语温词法
文言中存在大量词类活用现象,这是学习文言的难点和重点所在,而借助成语中存在着的大量词类活用现象温故知新,正是提高文言学习效率的一种短平快的好方法。
1.名词用作动词
兵不血4刃、洞烛4其奸:这两个成语中的加点词都是典型例子,
“血”解作“染血”,“烛”解作“照亮”(成语中还有“火光烛4天”
)。
下列成语中的加点词都是此类用法:未雨4绸缪、春风化4人、泥4古不化、衣冠44禽兽、衣4锦还乡、踌躇不前4、焚书坑4儒、秣4马厉兵、础润而雨4、月晕而风4、怒形4于色、狐死首4
丘。
2.形容词用作名词
168
方法与习惯
驾轻4就熟4、防微4杜渐4:这两个成语中的加点词都是典型例子,“轻、熟”解作“轻车、熟路”,“微、渐”解作“微小的事物或苗头,逐渐发展的过程”。
下列成语中的加点词都是此类用法:好高4骛远4、温故4知新4、披坚4执锐4、见异4思迁4、激浊4扬清4、避重4就轻4、摧枯4拉朽4、谨小4慎微4、恃强4凌弱4、养精4蓄锐4、居安4思危4。
3.名词作状语狼4奔豕4突、川4流不息:这两个成语中的加点词分别解作“像狼一样”“像猪一样”“像河流一样”,都是修饰“奔”“突”“不息”的状态的,作状语。
下列成语中的加点词都是此类用法:班门44弄斧、英雄辈4出、蚕4食鲸4吞、瓜4分豆4剖、风4起云4涌、虎4踞龙4盘、星4罗棋4布、面4誉背4毁、蜂4拥而至、谈笑风4生、粉4饰太平、涣然冰4释、柔肠寸4断、神4出鬼4没、
狐4疑不决。
4.名词意动
草菅44人命,安4贫乐4道:“草菅人命”中的加点词译为“当作草菅”,“安贫乐道”中的加点词分别译为“感到安适”“觉得快乐”,都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下列成语的加点词都是意动用法:幕4天席4地、妄自菲薄44、郑重44其事、恃才傲4物、礼尚4往来、安4之若素。
5.使动用法
这种用法具体可分为三种:
其一,动词使动用法,如“飞4鹰走4狗”中的“飞”和“走”,并非“飞禽走兽”中的“能飞的”与“会跑的”之义,而是“放(鹰)飞”“放(狗)跑”的意思,这里说的是打猎。
下列成语中加点词都是这种用法:惊4世骇4俗、闭4月羞4
花。
其二,名词使动用法,如“汗4牛充栋”中的“汗”义为“使(牛)出汗”。
下列成语中加点词都是这种用法:汗4马功劳、汗4青留名、胼4手胝足、祸4国殃4民。
169高一年级●2010●7、8合刊方法与习惯
其三,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曲4突徙薪”中的加点词解为“使(烟囱)弯曲”。
下列成语中加点词都是这种用法:涸4泽而渔、坚4壁清野、皓4首穷经、清4心寡欲、洁4身自好、荷枪实4弹、息事宁4人、独善4其身。
三、巧借成语明句式
成语大多是复杂文言短语或者缩写了的文言短句,因此许多文言特殊的句式都可以从中找到。
1.省略句
“出尔反尔”是一个省略了介词“乎”的成语,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落井下石”是个省略了主语的成语,“落井”的是一个人,“下石”的是另一个人。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
2.被动句
“宁为玉碎4,不为瓦全4”是一个没有语言标志的被动句,“碎”解作“被粉碎”,“全”解作“得到保全”;“受制于人”则是一个有介词“于”作标志的被动句。
3.介宾短语后置(又称为“状语后置”)
“授人以柄44”应当译为“以柄授人”;“相濡以沫44
”应当译为“以沫相濡”。
4.宾语前置
这种句法在成语中最为常见。
“时不我与(待)”属于否定句代词作宾语一类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前半句是以“之”为标志的宾语提前句,后半句是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提前句。
“惟利是图”是用“是”作标志的宾语提前句,此类常见的成语还有“惟你是问”“惟才是举”“马首是瞻”等。
利用成语学习文言文,效果颇佳。
其好处有三:一曰咬文嚼字,透析成语;二曰温故知新,落实文言;三曰融会训练,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