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深水港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山深水港简介
小洋山岛北由32.5公里的东海大桥与南汇芦潮港相连,南与大洋山隔海相望,东距嵊泗县城菜园镇39.2公里。
洋山深水港观光游览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由大观音山、小观音山和城子山3座山组成,故也有三山岛或三塔岛之称。景区共建有4座观景台,由长约2600米的游览栈道连接。每个观景台都各有特色。登临1号观景台,放眼望去,东方海面上连绵起伏的海岛宛若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这里还是观赏海上日出的绝佳位置。位于城子山顶137.4米的2号观景台是观赏东海大桥的最佳位置,您可以饱览整座大桥的雄姿,甚至看到对岸的南汇。站在景区最高点大观音山顶141.7米处的4号观景台可以纵览整个洋山深水港的繁忙景象,绵延10余里的集装箱码头尽收眼底。
景区是嵊泗列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在千米山路中,危崖夹峙,奇石相随,十步一景,五步一观,目不暇接。小洋山以“奇石”著称,“石龙”“姐妹石”“龟蛇石”等石景栩栩如生。其中首推“双龙卧伏”,当地人俗称雌雄“石龙”。长116米,腰围16米,双卧一体,头西尾东,龙鳞斑斑,造型之精巧、逼真,气势之雄伟、壮观,实为罕见。龙头上有2只小水潭,称为“龙眼睛”,潭内水清如镜,终年不干。龙尾处凹陷一洞,称石龙洞,深不可测。此景是嵊泗八景之一。
除自然景观外,岛上尚存多处明清摩崖石刻。有明代文人张文质和李揩所书的“鲲鹏化处”、“倚剑”、“海阔天空”等石刻,其字苍劲有力,如行云流水。尤其是“倚剑”两字,每字高3.8米,宽3.6米,两字内还嵌刻“中流砥柱”四字,每字高80厘米、宽60厘米。据有关专家验证,这是东南沿海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字径最大的一块摩崖石刻。“海阔天空”、“倚剑”已分别被列为市、县级保护文物。
小洋山岛历史悠久,自梁大同(公元545年)就有史书记载,是嵊泗列岛最早有史载的岛屿。自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大唐高僧鉴真六渡东瀛,遇风两次泊驻小洋山数月,并留下石刻真迹。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民族英雄戚继光驻岛练兵抗击倭寇。乾隆、嘉庆年间水师屡战闽盗蔡牵于此。顺治十五年(1658)九月,郑成功、张煌言在洋山会师北伐。1949年8月,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即将全面崩溃之际,蒋经国曾赴小洋山活动。现在岛上还遗留有许多解放后开凿的军事隧道,他们穿梭于山谷之间,个个相通,形成了庞大的网络,这给小洋山蒙上了一缕神秘色彩。
小洋山盛产海鲜,与大洋山同称'海蜇之乡',历史上曾盛产大黄鱼,是传统的张网作业地区。其中“大白虾”“海瓜子”“海蜇”“凤尾鱼”被称作洋山四宝。
大桥、深港、奇石、摩崖,古今在这里交汇,自然与人文在这里相得益彰。洋山深水港观光旅游区于2007年4月28日对外试运营,9月底正式向社会开放,游人络绎不绝,这里已经成为上海新的地标性旅游景点。
港口介绍
洋山保税港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5年11月底通过国家有关部委的联合验收,2005年12月10日正式启用。建设洋山深水港区是一项国家战略,是上海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加速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关键性举措之一。洋山
保税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载体。洋山保税港区由小洋山港口区域、陆上区域和连接洋山岛与陆地的东海大桥组成,已封关运作面积8.14平方公里,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区域合作建设,实行海关统一监管的特殊功能区域。
保税港区的小洋山港口区域,也是集装箱深水港码头作业区域,地处浙江省嵊泗县,位于杭州湾口东海海上的崎岖列岛,距南汇芦潮港27.5公里,离国际航线仅56海里,具备-15米以上的水深条件。目前封关2.14平方公里。
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岸线全长1600米,配备5个7-10万吨级的大型集装箱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220万TEU 。码头前沿水深-16米,可接纳8000TEU 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舶靠泊作业。港区水域面积316.7万平方米,陆域面积134万平方米,其中码头陆域堆场面积为86万平方米,平面箱位25386TEU。码头配置外伸距为65米,负荷量65t的集装箱桥吊共15台;堆场配置40.5t,60t的龙门起重机45台;港区设置集卡进场道口12道,出场道口7道。
大桥介绍
东海大桥工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东海大桥全线可分为约2.3公里的陆上段,海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约25.5公里的海上段,大乌龟至小洋山岛之间约3.5公里的港桥连接段,总长约为31公里。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大桥宽31.5米,分上、下行双幅桥面,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80公里。大桥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大桥的最大主航通孔,离海面净高达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可满足万吨级货轮的通航要求。
在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有的桥梁,主要是依黄浦江、苏州河而建,而东海大桥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外海跨海大桥。东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为洋山深水港年内建成开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东海大桥工程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全长约32.5公里,其中陆上段约3.7公里,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海上段约25.3公里,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约3.5公里。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设计荷载按集装箱重车密排进行校验,可抗12级台风、七级烈度地震,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东海大桥是上海市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通往洋山深水港的跨海长桥,它以'东海长虹'为创意理念,宛如我国东海上一道亮丽的彩虹。大桥色彩是大桥外观形象及展示桥梁个性的直接表现,采用白色、浅灰色作为大桥的主色调,使其与环境和谐统一。目前,世界上在外海已经建成的跨海大桥最长的也只有16公里,
而东海大桥建设总长32.5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