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_教案新部编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武陵春》教案

沈朝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词人生平,理解并背诵这首词,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学习词的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在读词时的作用,结合背景,理解词的内容,体味词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人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析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难点:学习词的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在这样一个初秋的季节,我又想起了这样一首不老的词调:“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此时此刻,在满月的西楼上,或许正伫立着这样一位女子,她有满腹的才华与柔情,她有满腔的哀怨与感伤,但她也有做人杰的壮志豪情。她温婉细腻的文字中总是透着一种摄人心魄的情愫。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进这位女子,走近李清照,走近她的《武陵春》。

二、揭示本课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生平,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理解并背诵这首词,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2、学习词的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诵读时要注意语速、语气、重音、停顿。

2、体会本词诵读情感。读中注意语速放慢、语气沉重、重音停顿时要拖长。

四、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自己对本词的理解,自由朗读。

2、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情感?

引导学生找准关键字词:愁。

(板书:关键字词)你从哪句话中看到了“愁”字?

“载不动许多愁”

3、全班同学带着愁绪,齐读全词,学生思考:词人的愁体现在那些地方?

五、赏析,细品全词。

上阕: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问:刚才同学们找到了“愁”的感情基调,那么词人的愁到底体现在词中的哪些地方呢?

预设:“欲语泪先流”。

2.问:什么叫做“欲语泪先流”?

预设:痛苦到了极点。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如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3.问:既然是痛苦到了极点,为什么不嚎啕大哭?

预设:嚎啕大哭是伤心的表现,就如同孩子的悲伤,哭过就好了,而“欲语泪先流”却是痛苦到了极点,痛苦到了不能用语言形容的境地。

4.问:那么你生活中有没有“欲语泪先流”的时候?

预设:受委屈的时候等

5.问:词人为什么会“欲语泪先流”?

预设:物是人非事事休

6.问:“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什么物是?什么人非?

预设:物:事物,景物,物件是:如此,引申为不变

非:跟过去不同,这里指离开,离去(板书:——体悟情感)

物是人非:所有的事物景物都没有变,只是人却不在了。

联系背景:曾经的神仙眷侣如今阴阳相隔。

师补:李清照生平背景。(花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联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所以,我们要深入理解词人的内心情感,一定离不开“知人论世”

(板书:知人论世——体悟情感)

[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事事休”中所体现出来的心境:伤感,绝望。

(读词,重点强调“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1.问:除此之外,还有没哪些地方体现出来李清照的“愁”?

预设:“倦梳头”。

2.问:为什么“倦梳头”就能体现出她的愁绪?

预设:联系《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精心打扮后才去望江楼等爱人。而这里,李清照已经失去了“悦已者”,所以无心打扮了,没有生活的情趣,无快乐可言。依然可以读出她的愁。

师:这“倦梳头”中“倦”字怎样理解?它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预设:倦,厌倦、倦怠。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现实充满失望。

3.问:“日晚倦梳头”,“日晚”即已日上三竿,那词人一大清早起床在干什么?预设:发呆,看花。看“风住尘香花已尽”之景。

4.问:那么,我们想象一下,词人看到的“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景象是一片什么样的景象?(板书:想象画面——描绘意境)

预设:联系:“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字:尽。(一种尘埃落定后满眼狼藉的伤感)

狂风已经过去了,树叶仍在颤抖,昨日灿烂的春花已被大风打得七零八落,满地落英缤纷,扬起的尘土里飘浮着花的芬芳。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5.问:在未尽、未散之时,芳菲满眼,花艳掠目,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写,

可为何词人却偏偏选择在已尽、已散之后的满目狼藉来写呢?

预设:因为她“愁”

6.问:问什么她心中的愁要用这样的景色来体现呢?

预设: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像的选择应该为情感服务的。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在我们的上阕,可谓是句句无愁,句句都是愁。(齐读一遍,背一遍上阕,教师强调,注意语速、语调、情感等细节。)

下阕:

1.师:古代文人墨客往往都喜欢寄情于山水排解自己心中的愁苦,那李清照在如此愁苦的时候是否也想过去寄情山水呢?

预设:想过去,却最终没有去。

2.问:为何没去?是不想去吗?

预设:不是,想去。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联系:《如梦令》早期作品的清丽活泼,与晚期的哀婉凄凉形成对比。

3.问:载不动?是船载不动,还是人载不动?

预设:船、人

4.问:我们想一想,这一艘舴艋舟上要承载哪些愁?

预设: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知己难觅、韶华已逝、红颜已老、珍藏的文物丧失殆尽……由此可以看出愁之多,愁之沉,愁之重。

5.问:“愁”摸得着吗?看得见吗?闻得到吗?

预设:愁是不可直接感知的,它是抽象的东西。

6.问:那么这个抽象的“愁”,历代文人又是怎样来表现“愁”的呢?

联系: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小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如今作者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