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理论思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人居环境建设是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 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与实践。本期特设此专栏,刊发他们关于山地人居环境建设、城镇化发展的一组文章,希望 能引起更多的规划工作者对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关注,共同为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规 划 师 PLANNERS
对历史上人类建筑活动较为完整的理 解,使对建筑活动的认识能从过去、现 在和未来的历史尺度上正确把握和探索 发展方向。
( 2 )人居环境科学:环境是以人或 事物为中心的一定空间范围和地域。对 人的生活环境的理解,不仅要从“广义 的建筑观”去理解环境,还要进一步发 展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焦点的人居环境 科学。①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要以人 为本。尤其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时期, 探索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科学构成关 系,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是 人居环境研究的本质;②自然是人居环 境的基础,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具体的 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的 自然背景,生态环境更是包括人在内的 一切生物安身立命之所。
源自文库
1 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
1993 年,我国建筑学界以吴良镛教 授为首的老一辈学者,提出了建立“人 居环境科学”的主张[ 1 ] 。人居环境建设 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随即在全 国范围展开,并逐步深入人心。在人居 环境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建设系统 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学基金组织对学科理 论研究的开展和人才队伍成长,给予了 有力的支持,起到了积极的支持和促进 作用。在国际上,人居环境研究,一直 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联合国自 1945 年 成立以来,对人类居住的环境问题做了 大量的工作,如:1972 年,斯德哥尔摩,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发表“人类环境宣 言”;1976 年,温哥华,联合国第一次 “人类住区”大会发表“人类住区温哥华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西部发展面 临大好机遇,城乡建设工作得到大幅推 进。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山地区域,小 城镇数量多,形态各异,促成地方经济 的发展方式丰富多彩。因而城镇体系的 结构有其特殊性,发展城镇化的模式也 不一样。目前,西部经济发展的骤然性 和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跨越性,使得西部 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经验积累和研究储备 明显不够。必需的理论研究跟进和实践 探索引导,迫在眉睫。
3 对山地人居环境学术建设的 思考
山地人居环境学研究,是我国建筑 学界当前“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整体框
赵万民:关于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理论思考
2003 年第 6 期 第 19 卷 61
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人居环境 科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是围绕城 乡发展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是 一项浩大的工程。它目前的工作重点放 在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根据 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做一些专题性 的探讨,同时兼顾对基本理论、基础性 工作与学术框架的探索上。因此,“山地 人居环境学”的研究目标,主要集中在 3 个方面:①建立山地人居环境学的理 论框架,使其成为我国整体“人居环境 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指导山 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②拓展 和深化山地人居环境建设实践工作领 域,为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基础性工作; 同时,也是支撑和反馈理论建设的重要 内容,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推进山地城市 化的工作服务;③针对西部地区人才匮 乏,山地城乡建设需要理论研究与实际 工作人才的情况,从研究、实践和管理 三方面建设人才队伍。
吴良镛教授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的主 要思想,借鉴了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 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出 发,认识城市乡村建设中人与生存环境 的关系,从而探索和建设符合人类聚居
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环境。吴良镛先生关 于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广 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等 著作中。这一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对于引导我国建筑事业理论和实践的前 进,意义十分重大。
关于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理论思考
□ 赵万民
(重庆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 / 3 ,居于山地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1 / 2 。我国山地的大部分 位于西部地区。面对目前西部经济发展的骤然性和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跨越性,必需的理论研究跟进和实践探索引导迫在眉睫。建议: 建构山地人居环境学的理论框架,加强基础性工作的实践,加强研究性人才队伍的建设。 [ 关键词] 人居环境科学;山地;理论 [文章编号] 1 0 0 6 - 0 0 2 2 ( 2 0 0 3 ) 0 6 - 0 0 6 0 - 0 3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C
“凡是学科的发展,学术思想的发展 都离不开代表人物,作为理论的倡导者 和推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吴先生的贡献 是最大的、突出的。”[4]
2 关于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理论 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 / 3,居于山地的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1 / 2。我国山 地的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东、西部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 展和城市化水平呈现出很大反差。中央
(1)广义建筑学:① 20 世纪 80 年 代初,我国的城乡建设事业历经了文革 浩劫后刚刚复苏,百废待兴时,“广义建 筑学”理论的提出,将我国的建筑学推 向科学的高度和广度,使建筑学科逐步 得到广泛的理解,从而有了健康的发展; ②科学地研究建筑,需要“对整个建筑 事业有一个综合的认识,从建筑事业整 体上来认识建筑”,促使从众多要素来 研究建筑,使建筑学从狭隘的个体与形 态走向综合与环境研究;③从单纯的“房 子”概念走向“聚落”的概念,增进了
宣言”;1987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 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 年, 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发表“21 世纪议程”;1996 年,伊斯 坦布尔,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会 议发表“伊斯坦布尔宣言”;1999 年,中 国北京第 20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北京 宪章》提出“建筑学的未来”,向世界建 筑学界阐述关于人居环境学思想;2001 年 6 月,纽约,联合国“伊斯坦布尔 +5” 会议检阅 1996 年“人居二”会议五年 后《人居议程》的执行情况,讨论未来 优先考虑的问题等。
我国西南地区,是山地聚居比较集 中的地区。因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地域条 件相对便利,长期以来,集中了一批从 事山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研究的专业 人员,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并取得了 一定成果。近年,还围绕山地人居环境 的建设实践,做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形 成以山地为特色的研究内容,融入全国 对人居环境建设和研究工作的主流中, 从而逐步建立理论体系,从理论和实践 两方面深化工作,培养人才,以引导山 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做出相应的工 作。
山地人居环境建设是人类建筑史学 上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今天看来,古代 的城市和建筑,不仅当时就具有科学智 慧的生态环境选择、以及高品质的空间 美学构成和工程技术设计,而且,它们 的历史过程和文化遗存所传递的山地人 居环境思想,也对后世城市和建筑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近代城市规划 和建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如霍华德“田 园城市”思想和盖迪斯“生态城市”思 想等,从本质上反映出人类聚居对环境 的追求和对形式美感的向往,这与现代 一些城市、建筑的环境无秩序和文化肤 浅大相径庭。在我国,传统的人文思想 崇尚接近自然和“天人合一”,这与人类 选择优美山水环境聚居的历史渊源有 关。这种山地思想不仅反映在后世的建 筑和园林上,也反映在城市建设上。战 国时期的《管子·乘马》篇有关山地条 件下城市营建思想的规制,就与《考工 记》中于平地上方正格局建城思想的规 制互补,成为我国古代城市营建体系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我国的巴蜀、 云贵、闽浙、两广、湘鄂以及三峡地区 等,有大量早期人类聚居的山地城市和 城镇,其中不少城市( 镇) 从历史形成到 现代,跨越 2000 ~3000 年,聚居生活 延续不断。今天,我国山地城市建设和 发展,从数量和质量上,在世界范围都 具有较大影响力。如重庆、香港、青岛 等现代山地都市,在城市建设以及文化 形态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研究价值。而 诸多山地中小城市( 镇) 的发生、发展过 程,也都是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的丰 富材料。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 (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 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 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加 以研究,其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 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更好 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山地 人居环境构成,更有其特殊性。一方面, 从聚居环境的综合角度看,因地形起伏、 气候多变、生态敏感、文化差异、工程 技术复杂等综合因素,形成了人与聚居 环境间的特殊依赖关系;另一方面,从 建筑学的空间形态看,人居环境的本体 构成,是城市、建筑、地景三位一体的 物质形态关系,山地环境所特有的三维 空间形态,更反映出城市、建筑和地景 间不可分割的物质内容和空间本质。当 前,就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学术研究和 影响而言,比较全国建筑学界在平地形 态下繁荣的理论研究与活跃的实践创 作,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进一步探索 和把握山地城市( 建筑) 与生态环境、生 活形态、工程技术、地域文化、专业人 才教育等多方面的个性与差异,从山地 人居环境学角度,提出专门课题研究和 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广义建筑学是以建筑学为核心的展 扩,而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人居环境有关 方面的关系,涉及多学科构成。
从哲学的层面看,吴良镛教授在广 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研究 中,寻找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多 学科角度、从世界宏观发展、从中国实 际情况、从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等方面, 认识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法。这种融贯的 综合研究方法的探索,甚为重要:①从 还原论到整体论,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整体思考,综合集成;②从系统论到复 杂的巨系统;③从单学科到多学科的交 叉、融会。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the Study of Human Settlement in Mountainous Region/ZHAO Wanmin
[Abstract] China is a mountainous country, with mountainous areas taking up 2/3 of the national total area. The population living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accounts for 1/2 tha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China. Most of the mountainous areas are locat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country. Facing the abrup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peedy urbaniz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country, we are in urgent need of necessary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e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a theoretical structure for the science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be established for the mountainous area, the practical fundamental work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training of research workers be enhanced. [Key words]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 Mountainous region; Theory
规 划 师 PLANNERS
对历史上人类建筑活动较为完整的理 解,使对建筑活动的认识能从过去、现 在和未来的历史尺度上正确把握和探索 发展方向。
( 2 )人居环境科学:环境是以人或 事物为中心的一定空间范围和地域。对 人的生活环境的理解,不仅要从“广义 的建筑观”去理解环境,还要进一步发 展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焦点的人居环境 科学。①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要以人 为本。尤其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时期, 探索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科学构成关 系,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是 人居环境研究的本质;②自然是人居环 境的基础,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具体的 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的 自然背景,生态环境更是包括人在内的 一切生物安身立命之所。
源自文库
1 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
1993 年,我国建筑学界以吴良镛教 授为首的老一辈学者,提出了建立“人 居环境科学”的主张[ 1 ] 。人居环境建设 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随即在全 国范围展开,并逐步深入人心。在人居 环境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建设系统 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学基金组织对学科理 论研究的开展和人才队伍成长,给予了 有力的支持,起到了积极的支持和促进 作用。在国际上,人居环境研究,一直 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联合国自 1945 年 成立以来,对人类居住的环境问题做了 大量的工作,如:1972 年,斯德哥尔摩,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发表“人类环境宣 言”;1976 年,温哥华,联合国第一次 “人类住区”大会发表“人类住区温哥华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西部发展面 临大好机遇,城乡建设工作得到大幅推 进。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山地区域,小 城镇数量多,形态各异,促成地方经济 的发展方式丰富多彩。因而城镇体系的 结构有其特殊性,发展城镇化的模式也 不一样。目前,西部经济发展的骤然性 和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跨越性,使得西部 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经验积累和研究储备 明显不够。必需的理论研究跟进和实践 探索引导,迫在眉睫。
3 对山地人居环境学术建设的 思考
山地人居环境学研究,是我国建筑 学界当前“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整体框
赵万民:关于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理论思考
2003 年第 6 期 第 19 卷 61
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人居环境 科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是围绕城 乡发展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是 一项浩大的工程。它目前的工作重点放 在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根据 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做一些专题性 的探讨,同时兼顾对基本理论、基础性 工作与学术框架的探索上。因此,“山地 人居环境学”的研究目标,主要集中在 3 个方面:①建立山地人居环境学的理 论框架,使其成为我国整体“人居环境 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指导山 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②拓展 和深化山地人居环境建设实践工作领 域,为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基础性工作; 同时,也是支撑和反馈理论建设的重要 内容,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推进山地城市 化的工作服务;③针对西部地区人才匮 乏,山地城乡建设需要理论研究与实际 工作人才的情况,从研究、实践和管理 三方面建设人才队伍。
吴良镛教授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的主 要思想,借鉴了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 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出 发,认识城市乡村建设中人与生存环境 的关系,从而探索和建设符合人类聚居
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环境。吴良镛先生关 于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广 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等 著作中。这一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对于引导我国建筑事业理论和实践的前 进,意义十分重大。
关于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理论思考
□ 赵万民
(重庆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 / 3 ,居于山地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1 / 2 。我国山地的大部分 位于西部地区。面对目前西部经济发展的骤然性和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跨越性,必需的理论研究跟进和实践探索引导迫在眉睫。建议: 建构山地人居环境学的理论框架,加强基础性工作的实践,加强研究性人才队伍的建设。 [ 关键词] 人居环境科学;山地;理论 [文章编号] 1 0 0 6 - 0 0 2 2 ( 2 0 0 3 ) 0 6 - 0 0 6 0 - 0 3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C
“凡是学科的发展,学术思想的发展 都离不开代表人物,作为理论的倡导者 和推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吴先生的贡献 是最大的、突出的。”[4]
2 关于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理论 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 / 3,居于山地的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1 / 2。我国山 地的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东、西部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 展和城市化水平呈现出很大反差。中央
(1)广义建筑学:① 20 世纪 80 年 代初,我国的城乡建设事业历经了文革 浩劫后刚刚复苏,百废待兴时,“广义建 筑学”理论的提出,将我国的建筑学推 向科学的高度和广度,使建筑学科逐步 得到广泛的理解,从而有了健康的发展; ②科学地研究建筑,需要“对整个建筑 事业有一个综合的认识,从建筑事业整 体上来认识建筑”,促使从众多要素来 研究建筑,使建筑学从狭隘的个体与形 态走向综合与环境研究;③从单纯的“房 子”概念走向“聚落”的概念,增进了
宣言”;1987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 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 年, 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发表“21 世纪议程”;1996 年,伊斯 坦布尔,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会 议发表“伊斯坦布尔宣言”;1999 年,中 国北京第 20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北京 宪章》提出“建筑学的未来”,向世界建 筑学界阐述关于人居环境学思想;2001 年 6 月,纽约,联合国“伊斯坦布尔 +5” 会议检阅 1996 年“人居二”会议五年 后《人居议程》的执行情况,讨论未来 优先考虑的问题等。
我国西南地区,是山地聚居比较集 中的地区。因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地域条 件相对便利,长期以来,集中了一批从 事山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研究的专业 人员,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并取得了 一定成果。近年,还围绕山地人居环境 的建设实践,做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形 成以山地为特色的研究内容,融入全国 对人居环境建设和研究工作的主流中, 从而逐步建立理论体系,从理论和实践 两方面深化工作,培养人才,以引导山 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做出相应的工 作。
山地人居环境建设是人类建筑史学 上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今天看来,古代 的城市和建筑,不仅当时就具有科学智 慧的生态环境选择、以及高品质的空间 美学构成和工程技术设计,而且,它们 的历史过程和文化遗存所传递的山地人 居环境思想,也对后世城市和建筑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近代城市规划 和建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如霍华德“田 园城市”思想和盖迪斯“生态城市”思 想等,从本质上反映出人类聚居对环境 的追求和对形式美感的向往,这与现代 一些城市、建筑的环境无秩序和文化肤 浅大相径庭。在我国,传统的人文思想 崇尚接近自然和“天人合一”,这与人类 选择优美山水环境聚居的历史渊源有 关。这种山地思想不仅反映在后世的建 筑和园林上,也反映在城市建设上。战 国时期的《管子·乘马》篇有关山地条 件下城市营建思想的规制,就与《考工 记》中于平地上方正格局建城思想的规 制互补,成为我国古代城市营建体系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我国的巴蜀、 云贵、闽浙、两广、湘鄂以及三峡地区 等,有大量早期人类聚居的山地城市和 城镇,其中不少城市( 镇) 从历史形成到 现代,跨越 2000 ~3000 年,聚居生活 延续不断。今天,我国山地城市建设和 发展,从数量和质量上,在世界范围都 具有较大影响力。如重庆、香港、青岛 等现代山地都市,在城市建设以及文化 形态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研究价值。而 诸多山地中小城市( 镇) 的发生、发展过 程,也都是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的丰 富材料。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 (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 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 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加 以研究,其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 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更好 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山地 人居环境构成,更有其特殊性。一方面, 从聚居环境的综合角度看,因地形起伏、 气候多变、生态敏感、文化差异、工程 技术复杂等综合因素,形成了人与聚居 环境间的特殊依赖关系;另一方面,从 建筑学的空间形态看,人居环境的本体 构成,是城市、建筑、地景三位一体的 物质形态关系,山地环境所特有的三维 空间形态,更反映出城市、建筑和地景 间不可分割的物质内容和空间本质。当 前,就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学术研究和 影响而言,比较全国建筑学界在平地形 态下繁荣的理论研究与活跃的实践创 作,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进一步探索 和把握山地城市( 建筑) 与生态环境、生 活形态、工程技术、地域文化、专业人 才教育等多方面的个性与差异,从山地 人居环境学角度,提出专门课题研究和 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广义建筑学是以建筑学为核心的展 扩,而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人居环境有关 方面的关系,涉及多学科构成。
从哲学的层面看,吴良镛教授在广 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研究 中,寻找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多 学科角度、从世界宏观发展、从中国实 际情况、从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等方面, 认识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法。这种融贯的 综合研究方法的探索,甚为重要:①从 还原论到整体论,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整体思考,综合集成;②从系统论到复 杂的巨系统;③从单学科到多学科的交 叉、融会。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the Study of Human Settlement in Mountainous Region/ZHAO Wanmin
[Abstract] China is a mountainous country, with mountainous areas taking up 2/3 of the national total area. The population living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accounts for 1/2 tha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China. Most of the mountainous areas are locat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country. Facing the abrup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peedy urbaniz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country, we are in urgent need of necessary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e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a theoretical structure for the science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be established for the mountainous area, the practical fundamental work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training of research workers be enhanced. [Key words]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 Mountainous region;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