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与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成就人生,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学艺术。那么,应该如何科学把握这门教学艺术呢?跑道上,同学们像离弦之箭飞弛着;篮球场上,队员们兴奋地欢蹦跳跃着;足球场上,小伙子们尽情挥洒着汗水和欢乐……体育老师看到这些场面一定会很高兴,而且一定希望学生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尽显自我。但现实却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多大热情,甚至有个别学生逃课。难道体育课没有吸引力吗?我们发现,艺术的运用表扬和批评,可以激励学生上好体育课。适时的表扬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个性;健康的个性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体育课上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是学生乐于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体育课是中学必修课,它的功能不仅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和体育教师注重的仅是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竞技项目的训练等,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空间,导致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于是,体育教师就高声批评学生,强制学生做体育课上的“标准动作”,恰恰让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强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用试验证明了表扬和批评对学习和工作最能发生鼓舞作用。方法如下:用100名左右智力相当、文化程度比较接近的试验者作为对象,将被试者分为4个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赞扬和奖励;第二组为受批评组,抓住一点问题,就点名批评;第三组为忽视组,对他们的学习不论好差、错对,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只是静观其他两组受批评与受表扬;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单独学习,既不知道自己的成绩好坏,也不知道其他组的情况,不给他们提供任何外来信息。实验结果是:受表扬组的成绩连续上升稳居第一,受批评组第二,受忽视组第三,控制组成绩最差。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表扬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批评也有一定的激励效果。因为表扬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而批评能抑制其消极因素,从而会使处于上进的学生更加追求上进,使处于后进的学生不断改变其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也是“抓两头、带中间”这一实践规律的具体运用。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表现优劣得不到及时的表扬和批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学习热情也会逐步减弱,既不利于学生本人的进步,也不利于集体的进步。如果表扬与批评不遵循规律,不能很好地控制频率,不分时间与场合,掌握不好分寸,往往会产生适得而反的效果。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扬与批评都是落实教育目的的有效手段。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能使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刻苦勤奋地学习,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沿着健康的道路成长。尤其是批评,更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精神萎靡不振,进而消极抵触,自暴自弃,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进步。因此,有必要谈谈教师批评的艺术。
一、巧用眼神勤于身教
用间接、含蓄的语言行为方式对学生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甚至可以不通过语言传递,而直接通过眼神的传递或用教师自身良好行为的感化等方式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眼睛,传情达意是构成教育艺术情境的使者。”眼睛,明察秋毫,是分辨真、善、美的显微镜,如果只需一个眼神就可以制止的行为,又何必大发雷霆,使师生双方产生隔阂呢?课堂上,有位女生正在
吃泡泡糖,老师没有有意叫她站起来回答问题,更没有叫她站在同学们的面前吐出来,而是用眼神告诉她,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师生目光相持了半分钟之久,她只好红着脸将泡泡糖悄悄吐了出来,从学生的眼神中,老师也读懂了,“千万不要说给同学们听,千万为我保密。”老师会意地笑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课堂上,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眼神这一无声的艺术,去传达我们教育者的心意,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教师的良好行为,是无声的命令,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无声行为也会产生批评的艺术魅力。例如,上课铃响,老师走进教室时,看到教室讲台上洒满了粉笔头,还有学生喝完冰冻果汁的塑料袋扔在地上。这时,老师并没有用语言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亲自拾起来,放进了废纸篓里。受老师的感染,同时看到有几位同学随手将自己身旁的废纸拾了起来。老师的这种良好行为的隐性批评艺术,给学生以美的形象,不正是这种批评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吗?较之电击雷鸣式的训斥,效果肯定强百倍。
二、宽容关爱促使悔悟
批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谴责。老师在课堂上运用批评时,要有意识地宽容学生,促使学生产生内疚感,形成自我谴责,才能产生悔改的意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学生越是感觉老师的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对自己有好处,就越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由开始的认同过渡到反思,发展到自我批评,最后显现悔改的表现。
例如,有一次上课时,全班只有一位同学没有朗读课文,我走近看时,发现该同学在一张纸条上匆忙地写着什么,铺开一看,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Dear Zhang ,上次我送你的笔好用吗?如果不好就扔了,下次我买两支一样的,你我一人一支。”旁边还画着一颗心,当然心上还斜插着一支箭。怎么办,是批评?还是让其自生自灭?我正思忖之际,突然,有位调皮的同学在一旁喊着:“老师,念给我们大家听听吧!”一些同学也立刻附和。我转念一想,说:“好啊!我念,李扬同学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李扬同学满腹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我却批评说道:“李扬同学不惜花费课上的时间来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这难道不是一种自相矛盾吗?”这种委婉的责备让所有的同学沉默而受教育。同时我也看到了李扬同学感激的眼神。试想,如果当时我如实读出了纸条上的内容并加以严厉批评,说不定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取笑产生逆反,因此而自卑、自我封闭…….所以说是宽容让批评如此有魅力。
批评作为一门艺术,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老师说什么,而是取决于老师怎么说(形式)和在什么场合说(时机)。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不能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
有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随手关上门后,感觉手上粘乎乎的,发觉自己的手触到了门上粘着的一口浓痰,气得我差点跳了起来。正想拿出老师的威严,严厉训斥学生,但转念又想,批评谁?怎么批评?以下的课堂教学怎么进行?我克制着,平静片刻后,正准备说“请将痰吐在门上的同学举手”。但突然改变了主意说“请没有吐痰的同学举手”。我发现全班很多同学都很快地举起了自己的手,只有一位同学才慢慢地举起了手,我心中已有八九分的把握,但该同学性格倔犟,如果当面询问或指责,他可能不服,甚至会直接反驳、顶撞。如果采取“高压政策”,则会出现更加僵持的局面。我压住胸中的怒火,较为平静地开始了上课。下课铃响后,由于下一节课是课外活动,我于是布置全班同学进行大扫除,并强调说:“我相信吐痰的同学是不小心吐在门上的,希望下课后该同学将门擦洗干净。”大扫除完毕后,我发现门和教室里特别干净而明亮。我于是问道:“是谁将门擦洗得这么干净?”被我怀疑的那位同学主动站起来说:“是我擦洗的,但不是我故意吐的。”我说:“是谁吐的不重要,门擦洗得这么干净就应当值得表扬。”事后,这位同学主动向我认了错、道了歉。也许是宽容的力量所在,或许是我的言行大度感染了学生。
三、风趣幽默借题发挥
教师批评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当众把学生斥责一顿,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往往会招致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如果用幽默来代替对学生的直接批评和斥责,则会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