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里头遗址看华夏早期国家的特质(作者:许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二里头遗址看华夏早期国家的特质

许 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710)

Abstract:Erlit ou culture as the first str ong central culture,most of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Central p lains area had come int o the phase of true state1Elit ou Site,the biggest settle ment in East A sia,appeared the character of cap ital as state power center,such as the hugeness of the cap ital and the cl ose gather of peo2 p le,the designing of the cap ital layout and the monopolizati on of large-scale buildings,br onzes and jade ar2 ticles,which appeared the cl ose centralizati on of the state power,the differentiati on of s ociety and the inner p r ofessi on divis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instituti on,that was the character of the early state1 Key words:the Elit ou Site;the East A sia;the early state;character

摘要:二里头文化作为东亚地区首次出现的强势核心文化,多数学者相信中原地区至此已迈入了真正的国家阶段。二里头遗址这一当时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所显现出的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都邑的特征,比如都邑的庞大化与人口的高度集中,都邑布局的规划性以及大型礼仪建筑与青铜、玉礼器的独占,表现出高度的集权、社会阶层分化和行政机构内部专业分工,这正是早期国家所应有的特征。

关键词:二里头遗址;东亚地区;早期国家;特征

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无法说清楚二里头文化是如何在公元前20世纪的前半叶崛起于中原的。但无论如何,作为东亚地区首次出现的强势核心文化,它的登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其都邑中心的庞大化与复杂化,二是其大范围的文化辐射①。这二者在东亚地区都是史无前例的,尽管对于华夏国家形成的上限问题尚存争议②。

早期国家有无明确的地域界限或政治疆域,如有,能否在考古学上辨识出来,也是聚讼纷纭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早期国家社会一般表现为特有的都市聚落形态,其中城市是最重要的部分”③。如果可以通过聚落的层级来确认国家的存在的话,那么较低的层级在国家社会之前即已存在,而国家与前国家社会的区别应主要在于有无金字塔的塔尖———即城市中心或曰都邑。

二里头遗址这一当时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所显现出的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都邑的特征,正随着新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进展而被不断地认识。从以下几个侧面观察到的现象,有助于我们把握其所代表的早期国家的特质。

一、都邑的庞大化与人口的高度集中

近年的勘察结果表明,二里头遗址的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遗址现存范围的东、南、西缘大体接近于原始边缘,惟其北部遭到现洛河河床的切割破坏④。据现有资料分析,其北缘最大可能位于现洛河河床内,估计原聚落面积应在400万平方米左右。从聚落形态的演变过程看,二里头遗址所在的洛阳盆地在史前时期一直属人口密集分布区,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最大的遗址的面积仅60余万平方米⑤,这与二里头遗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学者认为这一超大型聚落的出现本身即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⑥。

已有学者对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时期的人口进行了估算。如宋镇豪推测当时人口为31000人左右(遗址面积以300万平方米计)⑦;王妙发推测当时人口为22500人~28000人(遗址面

93

中原文物 2006年第3期

积以375万平方米计)⑧;王建华估算二里头时代人均占地面积为148平方米/人,可推算二里头遗址当时人口约20300人(遗址面积以300万平方米计)。⑨

古代人口问题极为复杂,每人所持推算标准也不尽相同,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学者以不同的方法对二里头遗址当时人口数所作推算,并无太大的差异。如是,则二里头都邑当时的人口至少应在20000人以上。

人口如此高度集中于中心聚落(都邑)及近畿地区,在东亚地区尚属首见。人口的增长是社会复杂化与国家出现的重要契机,而人口集中的程度应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社会的成熟度。

二、都邑布局的规划性

近年二里头遗址的一系列发现,表明这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遗址的中心区位于遗址的东南部至中部一带。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包括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祭祀活动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组成。遗址西部和北部区域则仅见小型地面式和半地穴式房基及小型墓葬,应为一般居住活动区。

它的中心区有作为城市之“骨架”的纵横交错的道路网。宫殿区围以方正规矩的城垣,宫城略呈纵长方形,面积逾10万平方米。这是迄今所知东亚地区最早的宫城遗存。宫城、大型建筑以及道路都有统一的方向。宫城内已发现两组有明确的中轴线的大型建筑基址群⑩。

最早的一批城市,都是作为早期国家之权力中心而出现的,属于政治性城市,有学者称其为“王权城市” λϖ。我们认为,规划性是政治性城市最重要的标志,它构成东亚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认为,以往对二里头遗址是否属于城市遗存的疑问,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长期以来从这处遗址的考古材料中看不出王都所应有的规划性。二里头都邑规划性的判明,对于探索东亚城市与国家的源流具有重要的标尺性意义。就目前的认识而言,延续了三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王朝都城的营建规制,是发端于二里头遗址的。二里头遗址的聚落形态与陶寺、新砦等史前时代末期超大型围垣或环壕聚落间有着飞跃性的、划时代的变化,而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及其后的中国古代王朝都城的面貌更为接近。其明确的规划性昭示了国家权力中心的特质 λω。

三、大型礼仪建筑与青铜、玉礼器的独占

在二里头遗址宫城内目前已发现两组有明确中轴线的大型建筑基址群。这两组大型基址群分别以1号、2号两座大型基址为中心纵向布列。1号、2号基址的面积分别约为10000平方米和4200余平方米 λξ;近年揭露的二里头文化早期的3号基址的面积也不小于4500平方米。如此规模的大型建筑基址为东亚地区所首见,在二里头时代也仅见于二里头遗址。其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封闭式结构以及土木建筑的技术工艺等,都与后世中国古代宫室营建规制一脉相承。建筑基址形制和规模的不同应反映了功能的不同。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以南,应是官营手工业区。在这一带新发现的一处围垣设施,很可能将南部的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全部围起。二里头遗址的铸铜作坊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且长期使用。综合已有的资料,在二里头时代能够铸造青铜礼器的作坊仅此一处,其礼器产品的使用范围也主要限于二里头都邑的贵族。据初步统计,在已发掘的500余座二里头文化墓葬中,出土青铜器和玉器(或仅其中之一种)的中型墓葬仅20余座,其中除3座外,均发现于二里头遗址 λψ。这些作为礼仪用器的容器(以酒器为主)、武器和乐器成组出现,构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青铜礼乐文明。有证据表明,在二里头都邑衰微后,这处在当时惟一能够制作礼器的铸铜作坊应被迁于郑州商城,在其后的二里岗时代,当时国家的统治者仍然保持着对青铜礼器的独占。这种对关涉国家命脉的礼仪建筑与铜、玉礼器的绝对占有,显现了早期国家权力中心的惟一性。

此外,二里头遗址墓葬所表现出的高度的社会阶层分化,远程输入品所表现出的对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等,也都对探明二里头国家的特质有所助益。上述现象表明,二里头遗址所代表的社会拥有高度集权的组织管理体系,存在一个内部专业分工的行政机构。而这正是早期国家所应有的特征。

① 许宏:《略论二里头时代》,《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

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

文明研究中心:《中国文明起源研(下转第51页)

04文明探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