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北魏就曾实行过

历史上北魏就曾实行过

历史上北魏就曾实行过“一国两制”。

邓小平同志在谈“一国两制”时指出:“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的确,我国历史上北魏就曾实行过“一国两制”。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贵族。鲜卑族拓跋部居住漠北时,还是一个小部落,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该部从拓跋力微时强大起来,取得部落联盟世袭大酋长的地位。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始置百官,后又建都盛乐(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公元376年,前秦击代,拓跋什翼犍战败逃跑,被其子所杀,诸部离散,代国遂灭亡。十年以后,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纠合旧部,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河)即代王位。同年,拓跋珪改国号为魏。魏攻灭匈奴独孤部,又灭掉后燕。公元398年,拓跋珪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即皇帝位。拓跋珪即魏道武帝。因曹魏在前,故史称拓跋魏为后魏。后魏强盛时拥有冀、鲁、晋、陇诸省之全部及苏、豫、陕诸省北部和辽省之西部等地,占据北方大部分土地,所以又称北魏。

北魏的胜利主要是依靠鲜卑诸部落大人对外掠夺,对内镇压。但诸部落大人不懂得在一个国家里服从一个皇帝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经常叛乱,总想回到北方故都盛乐去过游牧生活。拓跋珪为了巩固皇权,必须稳定军事力量,遂实行“颁赐群臣将士各有差”的新政策。新政策根据从征将士战功大小分享虏获品。鲜卑诸部将士从战争中分享的虏获品,要比游牧所得高很多,所以他们不再留恋昔日的生活方式,形成坚强的好战集团。从389年到451年,北魏俘虏人口百余万。俘虏被分配给鲜卑诸部各级将士。俘虏为鲜卑诸部将士织绫锦、盖房屋、种蔬菜、牧牛羊,成为奴隶。北魏在鲜卑族内部和故地上实行奴隶制度。

北魏占领中原以后,拓跋珪敏锐地感觉到,无论人口、文化,还是生产方式,鲜卑族都比不上汉族。于是,他没有采取武力高压政策强迫汉族退回到奴隶社会,而是让中原封建制度继续存在,凡汉族士大夫“诸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赐见”,广听意见,尽量采用。他任用汉族文人作官,建立封建的政治机构。平城四郊种田人大多来自中原,拓跋珪采取“计口授田”的封建生产方式。这样,北魏实行了“一国两制”的政策。

“一国两制”的政策在北魏实行了约一个世纪。封建制度的优越性在与奴隶制度的和平竞赛中日益明显,终于导致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经过孝文帝改革,成为一个强盛、统一的封建国家。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 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 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 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 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 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 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 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 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 第6任后羿(妻嫦娥) 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2任子外丙 第3任子仲壬 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第29任子太丁(文丁) 第30任子帝乙 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 BC12世纪—BC771年共37王立国879年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 第3任康王姬钊 第4任昭王姬瑕 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第6任共王姬翳扈 第7任懿王姬囏 第8任孝王姬辟方 第9任夷王姬燮 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执政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 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影响[Word文档]

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影响[Word文档] 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影响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 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影响 一、佛教影响下的北魏书法 (一)龙门石窟与造像题记。龙门石窟的开凿时间约在魏孝文皇帝迁都洛阳的前几年,后一直延续到北宋时期,规模宏大。石窟中皆是当时贵族或民间的佛教信众筹集善款为祈福平安所造的佛龛,而在造像之后,为了记录造像时间、造像者身份、造像名称、祈愿内容等一系列史实资料,多会刊刻题记,由于北魏时期的墨迹已经不可见,这种佛龛题记时所刊刻的“造像记”便成了研究北魏书法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也是我们研究北魏佛教书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将其与北魏同时期的墓志铭书法相比较,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窥探北魏书法艺术的全貌。龙门石窟内的造像记约有三千六百余品,品类甚多,但北魏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并未被人重视,直到清代黄易极力推崇龙门造像记,并从数千碑刻题记中选出四品,即《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魏灵藏》。后来,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又列出了“二十品”的篇目,即“龙门二十品”,虽然龙门石窟历经了几个朝代凿刻的,但其所选“二十品”却皆是刻凿于北魏时期,其中十九品藏于古阳洞,刻凿时间最早的在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77-499),最晚的在公元520年,主要集中在宣武皇帝时期(公元483-515)。由此,“二十品”成为了魏碑书法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二十品”之名也逐渐广为人知。

(二)龙门二十品。龙门佛像造像记的主要目的是铭记功德、传诵佛法,所以为了便于阅读、传播,“龙门二十品”皆用的是正书书写,称“正书”而非楷书,是因为在许多品造像中,其字的用笔并非纯粹的楷书,在捺笔和横笔结尾处,依然残有隶书向楷书发展过渡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当代刘涛先生认 为其“体兼隶楷”?,而在清代的书论中,也并未以“楷”、“隶”相称,而是引用宋人“正书”一说,笔者亦同;分析“龙门二十品”各造像记的书作风格可以发现,虽然二十件书作的风格迥异,但是却依旧有其共性的特点:从单字点画的细节来看,横画多是向右上方倾斜,起收笔多为方笔,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价“二十品”,认为:“《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将其与同时期北魏元氏墓志铭作比较可发现,元氏墓志由于是为皇家墓葬所作,书丹之人皆是毕恭毕敬、谨小慎微,所以其风格自然也就精美新妍;反观“龙门二十品”在行字间却并没有过多的法则作为束缚,风格更显粗犷,率真不做作,没有法则的拘束,初看乱头粗服,细看却拙而不丑,内含骨力。从刻工方面来讲,以元氏墓志为代表的北魏墓志铭,刻工多是择其优者,刀法细致入微,结体斜画紧结。而各造像记中除了《始平公》、《孙秋生》等少数几品记有书者刊款外,其他各品造像记的书者皆无从考据。从几品题记中所刻写的三角点和横竖笔画起笔时方头的痕迹可以看出,这些题记文字显然是由工匠直接凿刻而未经书家书丹产生的,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刊刻之人应该多为当时民间信奉佛教的无名工匠,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书法训练,其书刻多是从经验中而来,所以才没有规矩约束,但其字却并未因“随性”而无规矩,相反,由于没有过多的拘束,其体式自然多变,结体因势赋形,稚拙返璞的意境内含其中,虽然无法推测其是有意还是无意,但这种意境正契合了佛教“空无圆融”之境。 二、北魏佛教造像书法的影响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一、中国古代皇帝概况: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

南北朝北朝皇帝列表,北朝历代皇帝介绍

南北朝北朝皇帝列表,北朝历代皇帝介绍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更新学习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 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北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86年2月20日—409年11月6日在位24年。 拓跋珪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什

翼犍被自己的庶长子拓跋寔君杀死,代国大乱,前秦军乘机进入国都云中,代国灭亡,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明元帝拓跋嗣409年11月10日—423年12月24日在位14年。 他是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其生母刘贵人在拓跋嗣被立为太子之前,即按北魏后宫旧例,被道武帝赐死,拓跋嗣知道后悲伤不已,因而被道武帝怒斥出宫。409年10月,道武帝拓跋珪为其子拓跋绍所杀,拓跋嗣在宫中卫士的拥戴下杀了拓跋绍,于同年即位,改年号“永

兴”。太宗泰常八年(423年),拓跋嗣进攻宋国得胜回来,此役称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战争,北魏获得胜利,攻占虎牢关,辟地三百里,并进逼刘宋领土。因攻战劳顿成疾而终,享年32岁。太宗拓跋嗣虽英年早逝,但上承开国君主拓跋珪武功建国,后有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和大破柔然,媲美前秦符坚统一北方和汉武帝大破匈奴的功勋。因此拓跋嗣在北魏开国历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枢纽地位。 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423年—452年在位30年。 拓跋焘,字佛狸,鲜卑族,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北魏世祖,太武皇帝。423年、滑台等地,统一了中国北方。兵伐漠北高原,大破柔然,后者成为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果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指挥灵活。或分道并进,轻骑奔袭,或诱敌出城,设伏围歼,因而多获胜利。

北魏的官制

本文是对俞鹿年先生《北魏职官制度考》的摘抄概括版,着重于北魏前期(孝文帝改制之前),后期略有涉猎。总结比较仓促,后半篇属官未能补全,在地方管制,尤其军镇方面,因耐心耗尽,故而极为简单。 北魏官制 对北魏的简单介绍 北魏是承“十六国”之后,拓跋族所建立的一个王朝。拓跋族为鲜卑一支,起源于今黑龙江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在今嫩江流域。(1980年7月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发现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太武帝派中书郎李敞来此祭祖,与史书相合,基本可以确定。)在此地区生活约一百年。 至东汉末年,又南迁到匈奴故地阴山一代,与内蒙古草原各部落相结合,成为部落结合体,发展程度达到奴隶制阶段。 西晋时期,拓跋结合体的统治区域,南部已经到达山西北部。拓跋力微与晋和好。拓跋力微之孙拓跋猗卢曾受封“代王”。“为代王,置官署,食代、常山二郡。”两郡大致在今河北地区。 代国后为前秦所灭。前秦败亡后,什翼犍之孙拓跋珪,

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春天,趁机恢复了代国。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自称魏王,建元登国。396年七月即皇帝位,改元皇始。八月,初建台省,置百官,正式建立了北魏政权。 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定都平城;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一般以建都平城时期并上溯到北魏立国之初,为北魏前期,迁都洛阳之后为北魏后期。 对北魏官制的总体介绍 而职官制度,也大致能以前后期划分为例,而分为两种时期。 皇始至孝文帝改革,职官制度中依旧保留了很多部落时期的残余,特征为胡汉杂糅,而未定型。 孝文帝亲政的太和十五年至太和之末,是官制改革时期。主要是汉化程度已经较深,且同一了北方,经济也逐渐以封建经济为主,民族隔阂也逐渐泯灭,职官制度改革的条件成熟。从世宗宣武帝承明初到孝武帝永熙末,可视为后期,特征为完全汉化,且已定型化。 北魏改革之后的官制,基本为北齐所继承(是否有所损益,我也没有查这方面的资料)。不过据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可知,北魏、北齐一脉的官制,为唐朝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原始社会--北魏)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原始社会: 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1965年发现) 中国是文明古国,较早出现人类活动的迹象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1)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2)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发展较快(3)缓慢进化 北京人会打制石器(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重大进步),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8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面貌与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可以捕捉水生动物制造装饰品制作骨针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面部之间的区别 北京人的头部和前额低平,眉骨宽大,鼻子宽扁,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没有明显的下颌,保留一些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前额丰满,眉骨趋向薄、平,上下颌骨,由前凸而后缩,嘴部明显后缩,以形成现代人那样的下颌,和前鼻棘,面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早期人类的定居地,成为聚落 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成为氏族 距今约7000多年河姆渡聚落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黑陶 距今约6000多年半坡聚落陕西西安半坡村半坡聚落的种植和饲养:种植:粟、白菜、芥(gai)菜等饲养:猪、狗定居:半地穴式红陶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他们还经常去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使用磨制石器(精细,方便,提高生活质量)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的不同在于:1.时间不同 2.制作方法不同 3.劳动效用不同 距今约四五千年大汶口原始居民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出现。 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差别 距今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黄、尧、舜时期(出现了交换现象,有了集市)炎帝“神农氏”: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仓颉:造字,历法,算术,音乐嫘祖:养蚕抽丝阪泉之野炎帝(败) vs 黄帝(胜)尧禅让舜 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王朝更替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尧,舜,帝窖)

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南朝有出现哪些皇帝?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南朝-宋(420-479) 武帝刘裕(363-422)420年称帝在位3年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小时家贫。后因战功逐渐成为东晋的权臣,420年,他迫晋恭帝禅让,建立南朝*宋,在位3年死,时年60岁。 少帝(406-424) 422年即位在位3年少帝刘义符,刘裕长子,即位3年,被杀,时年19岁。 文帝(407-453) 424年即位在位30年文帝刘义隆,刘裕第三子,他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453年,他被太子所杀,时年47岁。 孝武帝(430-464) 453年即位在位12年孝武帝刘骏,文帝第三子,残暴昏君。死于464年,时年35岁。 前废帝(449-465) 464年即位在位6个月前废帝刘子业,孝武帝长子,暴君一个,嗜杀乱伦,在位6个月被杀,时年17岁。 明帝(439-472) 465年即位在位8年明帝刘彧,文帝第十一子,残暴昏庸之君,在位8年,死时34岁。

后废帝(463-477) 472年即位在位5年后废帝刘昱,明帝长子,淫暴无比,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被萧道成杀死,死时15岁。历代王朝中,没有像南北朝时宋朝的前废帝,明帝,后废帝这三个皇帝这样,闺门无礼,乱伦淫秽,手足相残,几近禽兽。 顺帝(469-480) 477年即位在位3年顺帝刘准,明帝第三子,在位3年后退位,480年被杀,时年12岁。 南朝-齐(479-502) 高帝(427-482) 479年称帝在位4年高帝萧道成。南朝*宋的宰相,后废顺帝自立,建立南朝*齐,在位4年,时年56岁。 武帝(440-493) 482年即位在位11年武帝萧赜,高帝长子,死于493年,时年54岁。 郁林王(473-494) 493年即位在位1年郁林王萧昭业,武帝长孙。在位1年被杀。时年22岁。 海陵王(480-494) 494年即位在4个月海陵王萧昭文,郁林王弟,在位4个月被杀,时年15岁。 明帝(452-498) 494年即位在5年明帝萧鸾,高帝侄,即位后大杀手足,南齐国衰,死于498年,时年47岁。 东昏侯(483-501) 498年即位在3年东昏侯萧宝卷,明帝第二子,他残忍凶暴,嗜杀成性,挥金如土,被萧衍杀死,时年19岁。和帝(488-502) 501年即位在1年和帝萧宝融,明帝第八子,在位1年,被萧衍所杀,南齐亡。

北魏诗歌发展浅谈

北魏诗歌发展浅谈 摘要:自东晋以后,南北政权持续对峙,在文学方面南方文风极盛,对落后的北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北朝文人在在南北交流过程中也逐渐成长壮大起来,其中北魏经历了由萧条到复苏的转型,是北朝文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北朝文学历来不大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北朝文学的研究,也颇薄弱,甚至萧条。对当时的文人创作大多一笔带过至于北魏一百余年的诗歌,更鲜有人注意,我们应当看到北魏诗歌在北朝文学中的地位,它是我们了解北魏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在这里我们对北魏诗歌的发展做一些论述。 关键词:北魏;萧条期;复苏期;南风北进;风雅大盛 魏晋南北朝又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我国文学大发展的时代,但是其中的北朝文学历来不大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北朝文学的研究,也颇薄弱,甚至萧条。作为“中古文学”研究开山的刘师培的《中古文学史》,就没有只字论及北朝以后的文学著作虽然也有把北朝文学作为专门的专著来加以论述,但都主要是对《梁鼓角横吹曲》为中心的北朝民歌表示兴趣,对文人创作则一笔带过至于北魏一百余年的诗歌,更鲜有人注意,北魏的诗歌是我国诗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魏近两百年的历程中,经历了由萧条到复兴。有当时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北魏前期的萧条 从鲜卑拓跋氏进兵中原到魏孝文帝前的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北魏的诗赋创作确实呈现出一种彻底的萧条状态,历来史学家也都众口一辞,说这一时期是“文章殄灭”(《魏书》卷八十五《文苑卷》)、“文章道尽”(《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北史》卷八十三《文苑传序》中列举当时的名士:许谦、崔宏、宏子浩、高允、高闾、游雅等。真正算得上诗赋作家的寥寥无几。从现存史料看,北魏初年的文人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留居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文人,这些人中比较有名的是崔浩和高允,被称为“使北朝荒芜的文坛出现转机,堪称北朝文学的先驱”;另一部分是太武帝统一北方后由关中、凉州等地入为魏的文人如张湛、宗钦、段承根等 北魏前期文学的萧条不振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这一时期的严酷险恶的政治环境。本来经过西晋末年长期混战,文人“迫于仓促,牵于战争,体物缘情,则寂寥于世”,北魏入据中原,拓跋氏对汉族士人心中还是充满了强烈的猜疑和深深的隔阂,经常造成鲜卑武人对汉族士人的无情杀戮,如崔浩的“国史之狱”,不但导致了河清崔氏一门的诛族的惨剧,又带来了崔氏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这些实际上代表了当时中原地区文化学术水平的家族的灭门

试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试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太平山学校单云龙 北魏太和年间发生了一件令人注目的历史事件,这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是一次无论对当时还是对以后的历史都发生了深刻影响的大事,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北方各族人民大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它顺应了北魏社会的客观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重大的进步作用和积极的意义。史学界对孝文帝改革虽然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孝文帝实行革新政策,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复兴等作出了贡献,应给予肯定。 太和改革是北魏统治阶级以孝文帝和冯太后为首的改革集团进行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俸禄制的推行,进一步完善了官吏的管理体系,促使北魏政权得到巩固和加强。其推行的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均田制的推行,实际上并不能达到平均土地,因为大族地主除隐占土地外,还依赖拥有的大量奴婢和耕牛获得授田,但均田制这一土地制度在当时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不仅对豪强大族无限制地兼并土地起到了一些抑制作用,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可以得到土地,而且由于实行按劳动力授田,并且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对土地享有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因此能够大大调动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而使封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这种农业化的进程,是当时社会经济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向。均田制在土地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对以后齐、周、隋、唐的土地制度都有重大影响。 三长制的推行,不仅改变宗主督护制下“民多隐冒”的严重局面提供了条件,而且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并进一步解决赋役不均的问题,改变了原有的政治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三长制的实行,建立健全县以下三级基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1页 年号 庙号 姓名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 位 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 备注 汉(前赵)世系 永凤 高祖 刘渊 304 7 新兴县凶奴人,呼韩邪单之后,曹魏时改姓刘,祖父为南凶奴单于, 父刘豹为凶奴左部帅 西晋太康末为北部都尉,后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受晋封为汉光乡侯, 后起兵反晋,304年称汉王,308年十月称帝,迁都平阳 光兴、嘉平、建元、麟嘉 烈宗 刘聪 310 9 刘渊第四子 刘渊死,太子刘和即位,刘聪杀兄夺位,311年,派刘曜攻破洛阳,俘晋怀 帝,316年,派刘曜破长安,俘晋愍帝,灭西晋 汉昌 隐皇帝 刘粲 318 1 刘聪子 以皇太子总摄朝政,318年七月即帝位,九月,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靳准所 杀。 光初 刘曜 318 12 刘渊侄,少孤,由刘渊收养 靳准杀刘粲夺帝位,曜率兵攻准,被太保呼延晏等拥立为帝,进军平阳,

尽杀靳氏,迁都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后被石靳所杀成汉世系 建兴、晏平、王衡太宗李雄304313161氏族人,李特子,巴西容渠 人 301年,其父李特在绵竹率流民起义反晋,李特战死,李雄继为帅,304年取成 都,城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成汉,或称前蜀 玉衡戾太 子 李班33447147李雄之兄,李荡子被李雄立为太子,334年六月即位,十月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杀,在位不及半年 玉衡、玉 恒幽公 哀皇 帝 李期33522425李雄第四子李越杀李班后,被拥立为帝,帝暴戾骄虐,大臣多不自安,338年四月,汉王李 寿拥兵矫太后令,废李期为邛都县公,自立为帝 汉兴中宗李寿33839644李特弟李骧 汉兴、太 和、嘉宁 李势5李寿长子347年三月晋征西将军恒温攻成都,李势降,361年死于建康 前凉世系 2页

5北魏前期历史与崔浩“国史之狱”

北魏前期历史与崔浩“国史之狱”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北魏太武帝朝最重要的汉族谋臣崔浩被处死,一大批出仕北魏政权的汉族文人被杀,这是北魏前期牵涉到民族问题的重要政治事件,研究者亦颇为注意。关于这次事件的原由,《魏书》卷三五《崔浩传》说:(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清河崔氏无远近,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族。初,郄标等立石铭刊《国记》,浩尽述国事,备而不典。而石铭显在衢路,往来行者咸以为言,事遂闻发。有司按验浩,取秘书郎吏及长历生数百人意状。浩伏受赇,其秘书郎吏已下尽死。关于“备而不典”的“不典”,一般理解为“不雅正”,并进而解释为崔浩主持编写的当代史,暴露了鲜卑族统治者引以为耻的内幕,因而被杀,或进而寻求相关的证据。不过,“不典”之“典”亦可理解为“典籍”,也就是说,崔浩奉命主持修撰北魏当代史《国记》,又称《国书》,记录北魏史实,极为详尽,但一些说法缺乏历史根据,却把这样一部史书刻于石碑之上,立于大道之旁,引发强烈的反对意见。经过审讯,崔浩承认曾有收受贿赂的行为。但处理却相当严厉,崔浩姻亲“尽夷其族”,“其秘书郎吏已下尽死”。这一事件概称为“国史之狱”。绝大多数研究者相信,只有从北魏历史特别是北魏统治民族鲜卑拓跋部汉化进程为背景,才能把握“国史之狱”的真实原因。因此,我们首先讲述拓跋鲜卑的源起、北魏前期统治的特征、汉化过程中的曲折反复,最后再疏解“国史之狱”相关史实。 一、鲜卑拓跋部的兴起与北魏创立 嘎仙洞外景北魏前期的历史,与鲜卑拓跋部早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种种因素,密不可分。拓跋部兴起的历史,虽经众多学者探求,特别是田余庆先生《拓跋史探》一书的阐幽发微《拓跋史探》,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仍难说十分清晰。 根据《魏书》首卷《序纪》,鲜卑拓跋氏乃华夏始祖黄帝血缘后裔,早先曾居于“大鲜卑山”,黄帝之后七十二代孙有位名叫推寅的首领,鲜卑语意为“钻研”,率族人向南迁于方圆千里、雾气弥漫而且低洼潮湿的“大泽”。推寅第八代孙名诘汾者,因神人告谕,奉父命率族人从“大泽”继续南迁,历经险阻,遇如牛之“神兽”引导,抵达“匈奴故地”。诘汾之父因为主谋从大泽南迁匈奴故地,也被族人称为“推寅”。有学者试图通过考古学的证据,说明鲜卑拓跋部确实是从呼伦贝尔即所谓“大泽”迁于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的。20世纪80年代初,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处的嘎仙洞内,发现北魏太武帝时祭祀远祖“先可汗”与“先可敦”的铭文,这里属于大兴安岭北段,与《魏书》的记录可以印证,更令不少学者认为《序纪》所述为信史。但仍有学者坚信,这些证据还不能证明鲜卑拓跋部的确切渊源。这一迁徙的传说,究竟属于拓跋部本身的历史,还是鲜卑族众的集体记忆,难以确证。 鲜卑并非单一的血缘族群,而是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众多部族的民族。据《三国志》记载,鲜卑属于先秦“东胡”的一支,东汉初始与中原政权发生接触。随着匈奴衰弱,鲜卑逐渐从东北“鲜卑山”漫布于大漠草原,至东汉中后期,称为鲜卑

历代皇帝列表

历代皇帝列表 写在前面:本文系微信公号读史小编根据中国官方历史资料整理而成。对于中国的历史,目前是有争议的,按照西方的考古计史,只承认中国从商朝后期开始,之前是否有国家存在,是存疑的。另外,夏、商、周诸王在位与否及年限有诸多争议,本文仅供参考。 一、上古时代(没有权威的在位时间记录) 1、炎帝神农氏 2、黄帝轩辕氏 3、少昊金天氏 4、颛顼高阳氏 5、帝喾高辛氏 6、帝挚高辛氏 7、唐尧放勋 8、虞舜重华 二、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约400余年姒姓,历17王 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13年 5、帝相 28年--(后羿篡位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18年 10、帝泄16年 11、不降59年 12、帝扃21年 13、胤甲21年 14、帝孔甲 31年 15、帝皋11年

17、履癸53年 三、商:约公元前17世纪-约前1046年约600余年子姓,历32王建都:殷(今河南安阳) 1、子(商)汤13年 2、太乙 1年 3、外丙 3年 4、仲壬 4年 5、太甲 23年 6、沃丁 29年 7、太庚 25年 8、小甲 36年 9、雍己 12年 10、太戊 57年 11、仲丁 11年 12、外壬 15年 13、河亶甲 9年 14、祖乙 19年 15、祖辛 16年 16、沃甲 25年 17、祖丁 32年 18、南庚 25年 19、阳甲 7年 20、盘庚 28年 21、小辛 21年 22、小乙 21年 23、武丁 59年 24、祖庚 7年 26、祖甲 33年 27、廪辛 6年 28、康丁 8年 29、武乙 35年 30、太丁 13年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人民版选修1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人民版选修1 背景北魏统一北方 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 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魏统治者开 始参照汉族的 封建政权的统 治方式 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从而成为以后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基础与思想基础。 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冯太后掌权 促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 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对他后来推行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 孝文帝学习汉 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 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 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政权的基层统 治方式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赋税 制度上“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 重,苦不堪言, 影响:导致各 地人民起义不 断。严重威胁 着北魏统治, 社会改革迫在 眉睫 民族矛盾激化原因: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高压政策 时 间 471---499 目 的 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过程及内容前 期 时间:471---490 主持:冯太后 重点:建新制。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有力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 措 施 制定官 吏俸禄 制整顿 吏治 为澄清吏 治,巩固统 治 国家征收统一筹集按 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 许官吏自筹,制定严惩 贪赃办法 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 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 恢复和发展 推行均 田制 为了缓和 社会矛盾, 发展农业 生产,增加 国家收入 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 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 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 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 回 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 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 的封建化,推动着鲜卑族经济 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设立三 长制 为配合均 田制的推 行,强化对 地方的控 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 制。邻长、里长、党长 合称三长,直属州郡, 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 征发徭役和兵役 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 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推行新 的租调 制 与均田制 相适应,保 证税收 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 缴纳粟二石,帛或布一 匹 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 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 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北魏历史《北魏史》完整详实的叙述了北魏从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

北魏历史《北魏史》完整详实的叙述了北魏从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北魏史。《北魏史》完整详实的叙述了北魏从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 对北魏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进行阐述。展示出北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书名,《北魏史》。作者,杜士铎等编。ISBN,9787537830034。页数,474。定价,元。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0。 内容介绍。《北魏史》完整详实的叙述了北魏从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 对北魏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进行阐述。展示出北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作品目录。导论一。北魏在中国历

史上的地位二。 北魏史分期与木书编写体制上编拓跋魏国家的创建和疆土的扩展第一章早期的拓跋氏社会第一节鲜卑拓跋部的起源与迁徙一。两汉时代北方民族格局的演变二。鲜卑拓跋部的起源三。拓跋鲜卑的两次大迁徙第二节魏晋时期拓跋氏的壮大及其通南夏一。神元帝力微的王业初基二。北魏历史三部的开拓与桓帝援晋第三节晋末十六国时期的代国一。 穆帝猗卢的代国二。昭成帝什翼犍代国的盛衰三。拓跋部的早期国家及其性质第二章道武帝拓跋珪创建北魏第—节登国年间拓跋珪复国建魏的努力一。北魏政权的建立二。北魏政权的壮大第二节皇始。天兴年间的进兵中原一。对后燕的战争二。北魏国家第一次大规模的建设三。讨高车与争河东第三节天赐年间道武帝的昏乱一。公孙表第一次出使江南二。四等爵的制定与试行“辨宗党”三。 道武帝晚年的昏乱四。对拓跋珪的

评价第三章太武帝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第一节明元帝拓跋嗣巩固北魏政权一。起复旧官。加强统治集团的团结二。劝课农桑。整顿吏治。缓和阶级矛盾三。安抚内属官民。增强北魏实力四。对刘宋用兵。攻占青兖豫三州五。确立储君。保证皇权顺利交接第二节太武帝统一黄河流域一。北讨柔然。解除后顾之忧二。西征夏国。克定关中三。出兵和龙。攻灭北燕四。 消灭北凉。完成统一大业五。抗击刘宋进犯。巩固南部边疆六。对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建设的重视第四章北魏的兵制与疆域第—节北魏兵制一。武官名号与品级二。军队组织与系统三。兵役四。兵种与兵器第二节疆域与行政区划一。疆域二。武定行政区划中编北魏中期的社会改革与进步第五章文成。献文二帝安定社会与开边第一节文成帝与时休息。怀辑中外一。 兴安。太安。和平年间政治秩序的整顿二。经济政策的调整三。民族关系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一、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 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 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北魏时期的士族阶层及其写经风格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e5085490.html, 北魏时期的士族阶层及其写经风格特征 作者:刘淮 来源:《牡丹》2017年第27期 “写经,是我国一种民间风俗……以佛教信仰崇拜为心理基础,以寺院为集散中心的一种全社会的活动……表达自己对佛祖的虔诚和奉献,对社会所尽的功德。”写经,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上自王公下至百姓都可以接受来自经文的加持与洗礼。1900年,敦煌道士王圆菉在 带人清理莫高窟积沙时,偶然发现了现在编号为388号窟中的藏经洞。1909年起,我国开展 了敦煌藏经的研究,笔者就北魏士族写经部分做简要分析。自拓跋珪建立北魏后,鲜卑族逐渐汉化,门阀制度被沿用,加速了阶级的分化。然而,在这个动乱的年代,书法蔚然成风。其中,离乱与苦难使人们对人生产生了出离心,强烈的求生净土的愿念,使写经活动空前繁荣起来,逐渐形成官方与民间两个不同阶层的写经群体。本文就写经这一宗教艺术产物,分析北魏时期士族阶层写经的风格特征。 一、北魏士族阶层的写经团队组成部分 北魏由鲜卑族统治,宣武帝元恪笃信佛教。据《魏书·释老志》载:“世宗(宣武帝)笃好佛理,每年常于禁中亲讲经论。广集名僧,標明义旨。沙门条录为《内起居》焉。”在宣武帝的倡导下,佛教大为兴盛:“至延昌中,天下州郡僧尼寺,积有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所,徒侣逾众。”写经团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写经是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活动,目前重大数量的经卷集中出现于敦煌地区,其中北魏部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北魏控制敦煌地区有一个世纪之久(442-534),在这近百年时间中,产生并保存至今、有明确纪年的敦煌写卷共有五十件左右。通过对这些重要文献的研究分析,笔者发现北魏时期已经出现专门的写经团队:一是由王室贵族、文人士族、豪强、僧侣、官经生这些地主阶层领导的官方写经集团;二是来自民间的寒门经生、普通僧侣、佣书等贫民阶层自发组成的比较零散的写经群体。但无论身处何阶层,信众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积累功德——他们相信通过抄写经论可以摆脱现世的困顿不安,从而往生极乐世界。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家族所构成的一个特殊阶层。文人士大夫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引领时代的审美倾向。魏晋时期的士族阶层书风更为盛行,如王羲之等社会名流、书法大家就写过《妙法莲花经》《佛遗教经》等不少经文。因此,由贵族、士人领导,组成一个庞大的官经生集团,如东阳王元荣就大力倡导、支持写经活动;此外,也有被聘请专任写经的“博士”“写经师”“写经生”等,如“典经师令狐崇 哲”“官经生曹法寿”“经生张显昌”等专门从事抄经的官方抄手,以及刘广周、令狐礼太、张阿 胜等人也常出现于相关文献中。其中,作为写经大户的令狐氏在敦煌一带本身就是士族大族。据敦煌考古文献资料,人们可见令狐家族最早接触佛教的记载:“北凉马德惠石塔题记:令狐飒书。承阳二年岁在丙寅(426)次于鹑火十月五日,马德惠于酒泉西城立,为父母报恩。”敦煌写经活动中,官方都有一定分工:(官)经生、典经帅、校经道人等人各负责,而令狐礼太、令狐艺康、令狐永太等令狐家族成员占有据了绝对优势。

南北朝北朝皇帝列表

北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七月甲戌日]——409年11月6日[十月戊辰日])386年2月20日(正月戊申日)—409年11月6日在位24年。 拓跋珪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什翼犍被自己的庶长子拓跋寔君杀死,代国大乱,前秦军乘机进入国都云中,代国灭亡,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明元帝拓跋嗣(392——423年)409年11月10日(十月壬申)—423年12月24日(十一月己巳)在位14年。 他是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其生母刘贵人在拓跋嗣被立为太子之前,即按北魏后宫旧例,被道武帝赐死,拓跋嗣知道后悲伤不已,因而被道武帝怒斥出宫。409年10月,道武帝拓跋珪为其子拓跋绍所杀,拓跋嗣在宫中卫士的拥戴下杀了拓跋绍,于同年即位,改年号“永兴”。太宗泰常八年(423年),拓跋嗣进攻宋国得胜回来,此役称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战争,北魏获得胜利,攻占虎牢关,辟地三百里,并进逼刘宋领土。因攻战劳顿成疾而终,享年32岁。太宗拓跋嗣虽英年早逝,但上承开国君主拓跋珪武功建国,后有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和大破柔然,媲美前秦符坚统一北方和汉武帝大破匈奴的功勋。因此拓跋嗣在北魏开国历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枢纽地位。 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423年—452年在位30年。 拓跋焘,字佛狸,鲜卑族,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北魏世祖,太武皇帝。423年(北魏泰常八年)十一月即皇帝位。他重用汉世家大族崔浩等为谋臣,把握作战时机。他非常善于使用骑兵,并且开创了骑兵闪击战的雏形。 他从即位之初,便整治吏治,励精图治,先后攻灭北燕、北凉,讨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南朝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地,统一了中国北方。兵伐漠北高原,大破柔然,后者成为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果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指挥灵活。或分道并进,轻骑奔袭,或诱敌出城,设伏围歼,因而多获胜利。 427年(始光四年),魏军攻夏都统万城(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时,拓跋焘将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骑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诱固守之夏军脱离坚城,当夏军出城追逐时,

北魏历史研究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背景探究 摘要:名垂千古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事件,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魏王朝的封建化,使得北魏一时之间强大起来。然而,这一事件的背后又是多少人和事的努力而促成的呢?本文就分析一下孝文帝改革之前的北魏王朝的现实背景,主要从北魏建立之后的状况及封建化进程,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和王朝前期对孝文帝的影响这些方面来探讨改革的条件。 关键词:封建化、宗主督护、税制混乱、民族矛盾、文明冯太后、各地起义 一、北魏建立初期封建化进程 公元386年四月,少年气锐、志向远大的代国国王拓跋珪毅然诏告草原各部,将代国国号更改为魏,自称魏王,改元立国,北魏国建立。 拓跋珪在建立北魏和进取中原过程中,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便适应中原地区的需要,并促进鲜卑的封建化和向农业定居过渡。 首先,解散拓拔部的部落组织,改为划分土地定居下来,由游牧生活转入农业生活,即所谓“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从此,拓拔部人民大都居住在都城平城以及平城周围,由“八部帅”加以统辖,变作向政府纳贡服役的编户齐民。其次,又把被征服的汉族人民及其他各族人民数十万迁到平城,发给耕牛,“计口授田”,对他们进行封建剥削。再次,拓跋珪注意延揽人才,吸收汉族士人(如任用当时的名士崔宏),制定朝廷典章制度,按照周秦以降中原王朝的规模,建立北魏朝廷。在保存汉人原来的社会制度和采用汉人原有的租税制度的同时,拓跋氏与汉族世家豪强也逐渐相互交融结合。同时,还注意培养人才,通过设立太学,用儒家文化教育青年子弟,太学生多时达到3000人。 439年,北魏重新统一了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拓拔部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受到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随着黄河流域的重新统一,自拓跋珪时就已开始的封建化进程在拓拔焘统治时期出现了一个飞跃。 政治上,凸拓拔焘积极吸取汉族传统的统治经验和政治制度。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着力整顿吏治,多次下诏令严厉制止官吏的贪残行为,通过巡行察访了解官吏政绩,不称职者罢免,有恶行者处之以法,进一步修订律令,征用汉族人士崔浩、游雅、高允等先后三次更定律令,大量吸收中原汉族律令条文,使之更适合汉族情况。 经济上,拓拔焘也吸取了汉族统治阶级的传统政策,劝课农桑,崇尚节俭,按人口分配土地,使拓拔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思想文化上,拓拔焘倡导入学,崇尚文教,兴办学校,整理经籍,修编国史。拓拔焘采取的崇尚文教政策,使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很快地为拓拔部所熟悉和接受。随着学校的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