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态课堂需要用心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生态课堂需要用心构建
发表时间:2013-03-12T14:41:00.983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艳梅
[导读] 语文“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王艳梅河北省武邑县武邑镇第二中学 053400
语文“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灵感的闪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
这种课以交融统一、和谐统一、共同融为一体,师生和谐于教材,体现的课堂环境,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切切实实在教学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和谐生态课堂。
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转传统语文课堂为语文“生态课堂”。
1、教学内容上。
传授基础知识与训练基本技能,是传统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
显然,这个传统具有合理的一面,生态课堂也不否定这一点,生态课堂并不否认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力学习的重要性。
但传统课堂让学生为“知识容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生态课堂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格养成重要个体因素,培养学生自主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教材的指引下进行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获取知识。
传统课堂把学生看做为“知识容器”,接受的知识是死的、生硬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呆板;而生态课堂把学生看做活生生的人,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学生主动的、多奇道、灵活多样的,获得的知识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发展的。
2、课堂结构与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的基本模式是“授——受”结构,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接受”方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的状态。
生态课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结构,学生学习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动手,培养学生积极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接受变为获取。
3、课堂主体构成。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与文本这两个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讲所谓的权威答案,学生只有接受的份,仅此,伤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表面上是对文本主体的尊重,而实际上恰恰是一种削弱,因为文本的意蕴本身是相当丰富而多元的。
生态课堂倡导三个主体之间的平等活动,组成学习内容。
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格价值观得以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学习训练为主线。
这样,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二、转语文课堂为发展性“生态课堂”。
1、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生态课堂就是体现这一点。
而教育改革必须从课堂变革开始,摒弃那种机械的课程设置、单一的课堂模式与僵硬的评价方式,语文生态课堂,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课堂,又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必然所在。
既从课堂教学出发,又从人的未来发展出发;既调动了教学,又尊重了人的自身发展。
2、生态课堂是语文发展性课堂。
随着语文课堂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在课堂上实践、探索,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前奏。
生态课堂是唤醒教师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用技能引导学生学习。
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为学生多言的、多样的教学形式;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现象为读、练、探、讨的教学方式;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传的现象为学生的学、探结合的自主学习方式;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唯一答案的现象为学生多样性的答案发展。
3、生态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课堂。
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发展同样是语文教学所不可推卸的责任。
古人云:“言,心声也。
”海德格尔也曾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
”因此,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而且具有一般工具所没有的人文性。
它是人的生命、意志、观念、想象的体现,是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三、转语文课堂为师生和谐的“生态课堂”。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树立人本思想,把广阔的课堂时空留给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展示的舞台。
还学生于课堂,给学生亲身学习的经历,有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感受,体会主动探求知识的喜悦,这就是师生和谐课堂,即“生态课堂”,突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导”,学生学习知识、长技能的舞台。
1、营造和谐宽松的“生态课堂”。
在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动”。
这最根本的就是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树立“以人为本”新观念。
教师要舍得放手、舍得感情投资。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人文意识,善于做教学上的有情人、有心人,以“情”动人,以“心”感人,这样,逐级学生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以学生“动”为载体“生态课堂”。
教师精心设计奇妙语言,使学生“心动”。
“心动”是指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探索知识答案、追寻奥妙的欲望。
让学生“心动”的关键是能够开启心灵大门的语言钥匙。
有了这把“开启心灵大门的语言钥匙”,就等于敲开了学生的心灵大门,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习功效。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善于“脑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善于开动脑筋,探求是学生认知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这就是说,通过动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获取的知识途径,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喜悦。
这样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自己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就属于学生自己展示的天地。
读写结合,使学生善于“手动”。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
重视朗读与说话训练,使学生善于“口动”。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必要手段。
古人有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器官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人体器官调动得越多,学习效率就越高,朗读是一种眼看、手到、脑思多感官参与的活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增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而且使人的精神人格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朗读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文本意识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作品本身的感染力,让学生主动地感知、探
索、创造和积累,这与现行的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3、构建学生学习为主体的“生态课堂”。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找到获取知识的秘诀。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课时,让阅读、探究学习,通过探究、讨论认识范仲淹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的句子,从而达到理解全文,完全自主学习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