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袁世凯的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袁世凯的评认识

摘要:袁世凯是何许人也?在中国的历史上对袁世凯的评价是褒贬不一,只因为有这样的结果,原因复杂。他主张教育兴国,又盗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复辟帝制;他曾驻使朝鲜,不辱使命,在朝鲜期间极力维护清王朝与朝鲜宗藩关系,又出卖中国,签署《二十一条》。本文就从之下几个方面对袁世凯的平生进行分析。

关键字:袁世凯帝制教育窃国贼

袁世凯(1859.9.16—1916.6.6),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生于咸丰九年(1859)八月二十日,河南项城县人。在中国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十岁顽童,恐怕大都知道袁世凯。有人说他是一代枭雄,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也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有人说他是卖国贼;还有人说他是爱国英雄,有人说他是卖友求荣的的小人等等。为何对一个人的评价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几个人。历史极为复杂,评价历史人物,很难用一个框框来简单地评其一生是非功过,也不能仅仅简单地根据他的动机如何,而应该根据他的所作所为是否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进步而定,我们只有事实求是地对历史人物从事活动的事实活动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得到或者基本上得到符合实际的论断。原因复杂,这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兴办新式教育的楷模

1905年,由袁世凯领衔,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两江总督周馥等奏请廷停止科举考试,推广西式学校,得到批准。清政府谕令从1906年起停止所有乡试、会试和各省岁试。这样,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为新式学校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袁世凯后来经常与其子女谈起这件事,认为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事情,并说自己从小就痛恨科举制度。袁世凯还积极兴办新式学校,通过组建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筹措办学经费和培师资等措施,使得他管辖下的直隶省(今河北省)的新式教育发展迅速。他建立了以“北洋六镇”为首的现代化陆军及“保定陆军学堂”“军医学堂”等一大批军事院校;创办北京、天津两市的现代化警察部队,使民国初北京、天津两市的治安曾享誉全世界;他还是百年名校山东大学的建校元老,于1901年上书光绪帝,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即现在的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袁世凯还积极响应清政府遣派留学生出国留学号召,在他任内,积极派遣留学生出国。为解决对新式军官迫切需求,在筹建和扩编北洋新军期间,他从自己每月薪金中取三分之一(200两)奖学金,来资助由北洋所创办新式军事学堂中学生。学有所用,是大多数出洋留学生的愿望。如能回国得以重用,几乎没有留学生愿意不回国的,这与国家的贫富无关。袁世凯也认识到:日本明治初年,重用出洋回国学生,遂有今日富强之效。所以他主张重用归国之士,使他们能学有所用。在他任驻朝鲜总督之时,就把早年留学美国的唐绍仪收在幕下,且不断重用。后来,袁世凯回国被提拔后,唐还在袁手下主管对外事务,特别是有关筑路交涉。

袁世凯处于一个民族危机日渐加深,西方思想已在中国广泛传播新时代。作为新洋务派代表人,他的教育思想与洋务运动时期的其他督抚相比,具有新时代的开拓精神。他积极参与废除科举制度,大力倡导官吏出国游历,开创了前无古人的新事业。他借助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积极推动留学教育措施,使直隶的教育成为当时全国楷模。他的教育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清末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型,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末留学热潮出现及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不可忽视袁世凯在中国教育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2年2月,袁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采用军事威胁和谈判相结合的反革命两手,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1913年3月,袁派人在上海暗杀宋教仁,又向帝国主义乞求借款,发动反革命内战,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镇压了国民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

袁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一方面竭力破坏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加紧专制独裁统治的建立;另一方面大肆出卖国家的主权,极力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为复辟帝制积极作准备。袁世凯强迫国会改变先订宪法、后选总统的立法程序,1913年10月6日先进行正式大总统的选举。当天,被袁世凯所收买的便衣军警、地痞流氓数千人,打着“公民团”的旗帜包围了国会,高喊“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总统,你们就休想出院”,在会场外面捣乱。议员们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忍饥挨饿,连选三次,最后屈服于袁世凯的武力,将袁世凯捧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11月4日,袁世凯过河拆桥,下令解散国民党,收缴438名国民党议员的证书、证章,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而名存实亡。1914年1月10日,正式下令解散了国会。2月,袁世凯授意成立的“约法会议”,草草炮制出一个“字字皆袁氏手定”的所谓《中华民国约法》,于5月1日公布施行,以取代《临时约法》。新《约法》规定,“大总统总揽统治权”,凡一切内政、外交、军事、制定宪法和官制、任免大权,统由袁世凯独揽。12月,“约法会议”通过《总统选举法》修正案,规定大总统无限期连任,大总统的继承人由大总统推荐。这样,袁世凯不仅可以终身独揽统治权,而且还可以传之子孙。袁世凯的头上除了剩下一块“中华民国”的空招牌以外,其他一切已和专制皇帝没有区别。

三、驻使朝鲜

袁世凯数度驻守朝鲜凡十二年,在越来越困难的境地中,他有胆有识,有智有勇,竭力维护了大中国的利益。袁世凯在朝鲜期间,时常出入朝鲜宫廷,并且让朝鲜高宗按照藩国礼仪迎接上国钦差,明确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他还防止朝鲜向外国借款、阻挠朝鲜向西方国家派驻公使,李鸿章于1890年2月给袁世凯写了“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的确,袁世凯在朝鲜的十二年虽然由于其年轻气盛而采取一些过激、粗暴的手段,但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正是在朝鲜半岛的杯俎折冲,使这个并无科举功名的职业军人成为十八世纪黄昏中国政坛上的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世人盖谓“小站练兵”使袁世凯崭露头角,其实不辱使命的驻外经历才是他走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视野的根本原因。

四、签署二十一条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袁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二十一条要求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袁世凯不敢立即表示接受。消息一经传开,反日舆论沸腾。欧美列强对日本损害他们在华的侵略权益一致不满,纷纷给予抨击。正式谈判于1915年2月2日开始。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引诱于前,以武力威胁于后,企图使袁世凯政府全盘接受。中国人民反日爱国斗争日趋高涨,日本见事态严重,便一面宣布第五项为希望条件,属于劝告性质;一面提出新案,内容与原要求一至四项基本相同,仅将若干条文改用换文方式。5月7日日本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应允。袁世凯指望欧美列强干涉落空,又怕得罪日本,皇帝做不成,便以中国无力抵御外侮为理由,于5月9日递交复文表示除第五项各条容日后协商外,全部接受日本的要求。5月25日在北京签订了所谓“中日条约”和“换文”。

袁世凯曾因“能事”、“超群”,一度被誉为“大清国当代最重要的人物”、“一个具有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