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水竹居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竹居图》
《水竹居图》元倪瓒纸本设色 1343年
作纵55.5 厘米横28.2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画讲究格调,即画里表现出来的气韵和精神。

古人以“逸、神、妙、能”四格论画(宋代黄休复《益
州名画录》),逸品尚意境,神品重学养,妙品求灵
气,能品讲趣味,而逸格最难得!逸,是一种尘世无
染的洁净与清气,出尘脱俗!由此标准来看,画能成
为逸品者寥寥无几,而倪瓒的画可称逸品之首!!!
而今天咱们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这幅画就是倪瓒
的重要代表作品《水竹居图》。

这件国宝现在收藏在
国家博物馆(就是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大家都知道
国博以收藏青铜器为最!!!如司母戊大方鼎、四羊
方尊、虢季子白盘等。

书画文物能拿的出手的可以说
就是这幅《水竹居图》了,可谓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
之宝。

问题来了,这幅画为何有这么高的评价呢?好
在什么地方呢?倪瓒又是何许人呢?他是怎么创作出
这幅画的呢?咱们简要的聊一聊。

图1
先看一下这幅画
此图是青绿设色,描绘江南初秋的景色。

远岫平
林,山前溪水渚坡,坡上杂树几株,树后茅屋竹林。

一片幽静、清爽、安逸的气氛。

青山、绿水、茅屋、
小桥、修竹、茂林,这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追求和向往
的美好的山水田园啊。

国画山水画中为表现景物有三种透视方法,即高远、平远、深远。

(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
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此图取“平远”之法,结构紧凑,寓变化于平淡之中,节奏分明。

图中以“披麻皴”表现山石结构,有较多五代董源、巨然笔墨,并以青绿敷染,是倪瓒早期的山水面貌,虽与其中后期所绘萧散简远的水墨渔村秋日平远山水,如《渔庄秋霁图》,略有区别,但此《水竹居图》中“一水两岸”,即由近坡、中水、远丘
组成的“三段式”构图、所写物象、图上晋韵小楷长题及荒寒幽冷之意境则与之一脉相承。

这幅画画法谨严,用笔圆润浑厚,笔墨有传承有创新。

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山水佳作。

这幅画创作于1343年,是其中年作品,作者时年四十三岁,倪瓒的绘画作品传世的有50多幅,但早期的画很少能看到,而现存的《水竹居图》是倪瓒有年款作品中最早的一幅设色山水画②。

《水竹居图》对研究倪瓒早期的绘画和书法有重要价值,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倪瓒并非凭借写生或记忆绘制此图,而是根据友人的叙述,描绘出了这一幅坡石、树木、茅屋的初秋景色,并想象着在此隐居,与琴诗为伴的理想生活。

《水竹居图》轴是为友人高进道隐士所作。

高进道何许人也?从中可得知,高进道所隐居的水竹居在玉山,与同时期顾瑛的玉山草堂为邻。

顾瑛是元代声名显赫的文学家,因其轻财好客,风流豪爽,广集名士诗人,声伎之盛,当时远近闻名。

高进道的水竹居虽为“僦居”,却同样也是文人高土游宴聚会场所,顾瑛的座上宾陈基、杨维桢、释良琦等人也都常常在水竹居推杯换盏,诗书唱和。

在《水竹居图》轴完成后不久,倪瓒就去拜访了位于苏州城东的水竹居实地,并诗赠高进道:“我爱高隐士,移家水竹边。

白云行镜里,翠雨落阶前。

独坐敷书席,相过趁钓船。

何当重来此,为醉酒如川。

”这首诗以及自题中的诗均载于《清泌阁全集》中。

看一幅古代国画名画的价值,看看有多少名人题跋和印章就知道了。

这句话说得很有一些道理。

左上另有元释良琦诗题。

本幅、诗塘、裱边有文徵明、董其昌、弘历、梁诗正、董邦达、蒋溥等题跋七则,项子京等收藏鉴赏印四十六方。

【名人题跋】
图右上倪瓒自题:“至正三年,癸未岁八月望日,进道过余林下,为言僦居苏州城东有水竹之胜。

因想像图此,并赋诗其上云:‘僦得城东二亩居,水光竹色照琴书。

晨起开轩惊宿鸟,诗成洗研没游鱼。

’倪瓒题。

” 下钤朱文方印“倪元镇氏”。

此图于清乾隆时录入《石渠宝笈》,流传有绪。

图中上清乾隆题诗:“疏林淡墨倪迂法,宝笈常收纪有诗。

设色苍然宜水竹,雄浑笔合薄黄痴。

乾隆御题。

”下钤朱文方印“乾隆宸翰”、白文方印“几暇临池”。

图左上元释良琦(一)题诗:“好在云林一老迂,画图寄到玉山居。

向来王谢(二)元同调,宜向城东共读书。

龙门良琦。

”下钤白文方印“释良琦印”。

玉池为乾隆题:“懒性从来水竹居。

”下钤朱文方印“乾隆宸翰”、白文方印“落纸云烟”。

右侧明文征明题诗:“不见倪迂二百年,风流文雅至今传。

东城水竹知何处?抚卷令人思惘然!征明。

”下钤白文方印“文征明印”、朱文方印“征仲”。

左裱上方清梁诗正(三)题诗:“寒山钟殷秋山晓,东皋露净供清眺。

荇藻溶溶漾曲池,筼簹飒飒鸣长篠。

迂翁渲染景色真,二亩幽居隐林杪。

杜陵千载思悠然,白沙翠竹江村绕。

臣梁诗正敬题。

”下钤白文方印“臣梁诗正”、朱文方印“朝朝染翰”。

左裱下方清董邦达题诗:“少陵多懒性,雅与倪迂合。

为问瀼西堂,何如清秘閤。

幽棲足佳胜,水竹洗氛杂。

拟开白云窗,占此青藓榻。

云林开别派,青翠满尺幅,岂独湛清华?兼看归浑穆。

妙墨启夙心,奇观醒尘目。

披图缅高风,爽气挹初沐。

臣董邦达敬题。

”下钤朱白文连珠方印“臣”、“邦达”。

右裱上方明董其昌题:“顾谨中(四)题云林书有云:‘云林书法宗欧阳询(五),特为精妙。

晚年画胜,于佳书之时,故其书非一种。

’此设色山水生平不多见,余得之吴孝甫画友赵文度(六),借观赏叹不置,曰:“迂翁妙笔皆具于此!董其昌题。

”下钤白文方印“董其昌印”、“太史氏”。

右裱下方蒋溥(七)题诗:“金飚林际发,绿叶间红紫。

萧椮数竿竹,澄泓一溪水。

此景谁与摹?位置宜高士。

亭子隔尘埃,幽径着芒履。

旷然豁吟襟,契赏有微旨。

平生水竹缘,伊人想尺咫。

臣蒋溥敬题。

”下钤白文方印“臣蒋溥”、朱文方印“笔霑恩雨”。

【鉴藏印章】
图上部从右至左:白文圆印“乾隆鉴赏”(弘历)、朱文葫芦形印“子京”(项元汴)、朱文连珠方印“墨”、“林”(项元汴)、朱文方印“石渠宝笈”(弘历)、朱文圆印“石渠定鉴”(弘历)、白文方印“宝笈重编”(弘历)、白文方印“乐寿堂鉴藏宝”(弘历)、朱文方印“子京父印”(项元汴)、朱文圆印“乾隆御览之宝”(弘历)、朱文方印“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弘历)、朱文方印“墨林秘玩”(项元汴)、朱文方印“三希堂精鉴玺”(弘历)、白文方印“宜子孙”(弘历)。

图下部从右至左:朱文方印“子子孙孙其永保之”、朱文方印“项子京家珍藏”(项元汴)、朱文方印“项元汴印”(项元汴)、白文方印“项墨林鉴赏章”(项元汴)、朱文方印“吴郡沈氏恒吉图书印”(沈恒吉(八))。

玉池处由右至左:朱文方印“天籁阁”(项元汴)、白文方印“墨林山人”(项元汴)、朱文方印“清白贻谋”、白文方印“李守之印”。

左裱下方:白文方印“王廷珸印”(王廷珸(九))、白文方印“如此至宝存岂多”(孙毓汶)(十)、朱文方印“迟盦所藏”(孙毓汶)。

注释:
(一)释良琦,生卒不详,字元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幼年出家,深究佛理,并通儒学。

历住吴县龙门寺、嘉兴兴圣寺,活动于元后期,足迹不出浙东,与成廷珪、倪瓒等人交往密切。

(二)王谢,即王导与谢安。

王导,字茂弘,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书圣』王羲之叔父。

书法初师钟繇、卫瓘,以行、草见贵当世。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

善草书,有『谢草』之誉。

二人均为东晋名士,且书法名冠当时,故常并称为『王谢』。

(三)梁诗正(公元1697年- 公元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雍正年间进士,官
至东阁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壮。

书法师柳公权、赵孟、文征明。

与张照等奉命编撰《秘殿珠林》、《石渠宝笈》。

著有《矢音集》。

(四)顾谨中,即顾禄,生卒不详,初名天禄,字谨中,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工诗,擅书画,尤以隶书见长。

洪武初年(公元一三六八年),以太学生除太常典簿,迁蜀府教授。

著有《经进集》。

(五)欧阳询(公元557年- 公元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仕隋为太常博士,入唐擢为
给事中,唐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工书法,八体皆能,尤擅正、行。

著有《付善奴传授诀》、《用笔法》。

与裴矩等编撰《艺文类聚》一百卷。

(六)赵文度,即赵左。

(七)蒋溥(公元1708年- 公元1761年),字质甫,号恒轩,常熟(今江苏常熟)人。

雍正年间进士,乾隆年间官至东阁大学士,兼管户部事,深得乾隆信任。

工画,得其父蒋廷锡笔法。

卒谥文恪。

(八)沈恒吉(公元1409年- 公元1477年),一作名恒,字同斋,苏州(今江苏苏州)人,沈周之父。

山水师法杜琼。

(九)王廷珸〖清〗,字越石,鉴藏家。

(十)孙毓汶(公元1833年- 公元1899年),字莱山,亦作来衫,号迟盦,孙瑞珍之子
,孙照祖父,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

后入直军机、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权倾朝野,系孙氏家族成员入朝供职的顶峰。

孙毓汶多才多艺,最善鉴别书、画,工书法,喜爱收藏,留有(莱山真赏)、(迟盦所藏)、(迟盦真赏)、(迟盦藏真)、(迟盦审定)、(臣孙毓汶敬藏)等多方鉴赏印记。

此《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中绝大部分画作均为孙毓汶时期入藏。

通过这些题跋和印章,可以看出来这幅国宝级的名画可谓得到众多名家的赞赏和追捧。

这些留下题跋和印章的人都是倪云林的铁杆粉丝。

其中一个就是乾隆。

他的题跋和印章很多,还有诗赞。

其实他还写过另外一首诗,这首诗记录在另一幅国宝名画《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中。

古人将桐树喻为高洁、正直的象征,认为桐树能招来凤凰。

皇家园林圆明园有一处景观叫碧桐书院,是雍正登基之前的书房,乾隆小时候在这里生活了很久,这个碧桐书院就与倪云林有渊源。

“月转风回翠影翻,雨窗尤不厌清喧。

即声即色无声色,莫问倪家狮子园。

倪家狮子园:倪家,指元代倪云林之家。

相传他最好洁,庭前有桐树六株,天天派书童挑水去洗刷它们。

乾隆将此景题为碧桐书院,诗中提及倪家,正本于此,狮子园,指苏州的狮子林,元代天如禅师倡道的地方,倪云林曾隐居于此。

咱们看看绘画史怎么介绍倪瓒的:
倪瓒(1301-1374),字符镇,号云林、迂翁。

无锡人。

世居无锡祗陀里,多乔木,建堂名云林,因以云林自号。

家境富饶,曾筑清閟阁蓄古书画,内藏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

擅山水、竹石、枯木等,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元四家”之一。

他的绘画体现了元画“隐逸”的最高峰,而他的“逸笔草草”“聊以写胸中逸气”,也最能道出元代绘画的精神。

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

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云林生于无锡。

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父早丧.弟兄三人,同父异母的长兄倪文光和二哥倪子英都是道教上层人物,(元为统治和稳定十分重视道教,成吉思汗曾见丘处机)资雄乡里,生活优裕。

有种种特权,既无劳役租税之苦,又无官场倾轧之累,反而有额外的生财之道。

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极为舒适,无忧无虑,倪昭奎又为他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为家庭教师,清高傲气洁身自好,成为一个有洁癖如带仙气的大画家。

(王真人,真人:指古代道家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觉醒,觉悟的人称之为真人。


元天历三年(1330)到至正十一年(1351)的20年内,是倪瓒绘画创作的成熟期。

倪瓒广泛交际,友人多为和尚、道士或诗人、画家。

(张伯雨、杨维桢、黄公望)他作的诗作多半也是和这类人酬唱之作。

他的至交张伯雨是有名的道士,倪瓒曾为其精心绘制了《梧竹秀石图》。

另一位他所推崇的名画家黄公望亦是当时新道教全真教中名人,道学深邃,比他年长32岁。

黄公望曾花10年时间,替倪瓒画《江山胜揽图》卷,长二丈五尺余,是黄氏浅绛山水中的杰作之一,画卷题款为至正戊子(1348);那时倪瓒48岁。

此时,他开始信仰道教(全真教),养成了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这种思想也反映到他的画上,作品呈现出苍凉古朴、静穆萧疏的意向。

从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里,倪瓒漫游太湖四周。

他行踪飘泊无定,足迹遍及江阴、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一带,以诗画自娱。

这时期,也是倪瓒绘画的鼎盛期。

他对太湖清幽秀丽的山光水色,细心观察,领会其特点,加以集中、提炼、概括,创造了新的构图形式,新的笔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作品个性鲜明,笔墨奇峭简拔,近景一脉土坡,傍植树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两座,中间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远处淡淡的山脉,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此种
格调,前所未有。

这一阶段,倪瓒创作了《松林亭子图》(1354)、《渔庄秋霁图》(1355)、《怪石丛篁图》(1360)、《汀树遥岑图》(1363)、《江上秋色图》(1368)、《虞山林壑图》(1371)等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十八日(10月25日),其妻蒋氏病死,倪瓒受到很大的打击。

长子早丧,次子不孝,生活越觉孤苦无依,内心烦恼苦闷,无所适从。

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

明洪武五年(1372)五月二十七日(6月28日)作《题彦真屋》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表示不愿做官。

他在画上题诗书款只写甲子纪年,不用洪武纪年。

明洪武七年(1374),倪瓒在江阴长泾借寓姻戚邹氏家,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疾,便到契友名医夏颧家就医,夏筑停云轩以居之。

倪瓒一病不起,于阴历十一月十一日(12月14日)死于夏府,享年74岁。

他的遗体埋葬在江阴习里,后改葬在无锡芙蓉山麓的祖坟,周南老撰墓志铭。

据史料记载倪云林用的文房四宝专门有人照顾,而且每天都要清洗好几遍,就连门前的两颗树都有专人负责看管,不过由于每天洗的太勤快,导致这两颗树夭折。

有一些关于他爱干净的小故事(明《尧山堂外纪》卷七十七)
这么洁癖的人他家的厕所自然不一般,他家的厕所下面有木格,中间塞满鹅毛。

大便落下,鹅毛就飘起来覆盖了,一点臭味都没有。

㦋壕吧。

倪云林洁癖的让朋友苦笑不得一天,朋友徐氏来其家做客,,晚上过夜这个倪云林十分不放心,以至于失眠,半夜的时候,听到徐氏咳嗽了一声,可把倪云林着急坏了,一宿都睡的不塌实,第二天起来赶紧让仆人寻找痰在哪里,仆人找遍了屋里屋外都没找见,于是找了个树叶替代,倪云林连看都不看,让仆人把把这树叶仍到三里外,总算是放心下来了,徐氏见次赶紧到别,或许当时正流行非典呢。

当时有一个朋友带着一个亲属子侄来拜访他,他非常高兴地出来迎接,结果当他看到这位徐姓朋友的子侄时便怒了,抽了朋友一耳光!徐姓朋友晕头转向不知何故,他怒说了一句话:"你怎能带这么丑陋粗俗之人来见我啊!"。

因为洁癖,他竟然单身大半辈子,某天终于看上个歌妓,于是带回家过夜,但是又担心歌妓不干净,于是让歌妓洗澡,洗完以后还是不放心,仔细检查后,还是觉得不干净,于是让去洗,结果折腾到了天亮,歌妓都洗感冒了!
又听说倪瓒喜欢喝茶,他自己用果泡的茶,名叫"清泉白石",若不是佳客是不给喝的。

有位客人想要见他,都相求了一个多月了,倪瓒看他心诚,就答应了。

客人丰神飘洒,倪瓒很是欣赏他,命人拿"清泉白石"来给
他喝。

客人因为口渴,两口就喝光了。

倪瓒便把杯盏收了,一直到后来也没有送出。

客人问他原因,他说:"碰上了'清泉白石',不细细地品,肯定不是雅士。

"
起义将领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派人送来绢和金币求画。

倪云林当场撕绢,说他不能为王门画师。

由此得罪了张士信,后来张要杀他,经人说情,就打一顿鞭子。

倪云林挨打时一声不吭。

后来有人问他:“打得痛,叫一声也好!”倪云林竟说:“一出声,便俗了,"。

因为洁癖成命,别人利用他的洁癖整他。

后来有人抓他去坐牢,以倪云林要求送饭狱卒举案齐眉,就打他,故意把他绑在粪桶的旁边,令他痛不欲生。

虽然生前洁癖的厉害,却是不洁而终。

关于他的死有两种说法,但都是不洁的下场。

临终前患痢疾,拉得满床都是,恶臭无比,无人敢靠近。

一说他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

估计可能是因其性格原因得罪人,故意造他的谣,污其洁名。

当然,这些都是趣闻野史不必当真!
一个人艺术作品的特色,往往从其为人处世甚至精神气质上可见一斑,因为艺术与行为气质一样,皆是一个人内心的外在体现,人品高则作品的格调高,处事静则其作品也会有一种静气!
倪云林的画作之逸气,望其人便可知一二。

据书记载其“眉清目秀丹口须髯”,吴越人皆称其为“神仙中人”“望之者视其为世外人”
“如古仙异人”,相貌如此,其好洁的精神气质犹如不食人间烟火般带有仙气。

倪云林的画有一种静气。

水无波而静,山无杂而静,树无风而静,亭无人而静,树木渴润松秀的端肃之静,山石突兀屹立的奇特之静,湖面清旷的辽阔之静,丘壑渐淡渐远的辽远之静。

虽然别的名画里也有这样的静,但,云林画中的静,是空灵幽寂、天人合一的静,是可明鉴天地万物的静。

古语云:“静心近道”。

其位列仙班的气质才能创作出这么无与伦比的作品来。

这也是这幅《水竹居图》
动乱之初,倪瓒还能够以“高士”自居,安坐清閟阁,忘怀尘俗,寄情书画。

但在这样愈发严峻的形势下,很快就招架不住了,他陆续变卖田产却依然无法应付政府强加的重税,为逃避官家索租,只能弃田宅逃遁,泛舟太湖之上,真正实现了其曾心神向往的隐逸生活;然而这种隐居却有说不出的悲苦,在其晚年的许多诗句中可以体味出其中的无奈。

倪瓒隐居太湖后,清閟阁的结局扑朔迷离,后人猜测或许就在倪瓒因不堪赋税而狼狈入狱后,一把火烧了这幢他的心血之所。

至正九年,尚有“八月十六日计筹山吕尊师访予萧闲馆,为言顾征君仲瑛玉山隐居之胜……”而隔年,至正十年( 1350),诗书中所见倪瓒则夏居常熟、冬至宜兴,踪迹多在苏、常一带,而清閟阁痕迹,就这样荡然无存了。

明《尧山堂外纪》卷七十七
【倪瓒】〔无锡人,署名曰东海瓒,或曰懒瓒,变姓名曰奚玄朗,字曰元镇,或曰玄映,别号五:曰荆蛮氏,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萧问仟卿,云林子。

云林多用以题诗画,故尤著。


倪元镇本无锡大家,元季知天下将乱,尽散其家赀,唯逍遥吟讽,兼寓意于画图,过苏台,有《怀古诗》云:“望中烟草古长洲,不见当时麋鹿游。

满目越来溪上水,流将春梦过杭州。


倪元镇斥卖田宅,得钱数百缗。

会张伯雨至,念其贫且老,悉推与之,不留一缗。

每乘扁舟,飘然于五湖三泖间,有人赠诗云:“夜雨推蓬写松石,焚香何处独题诗。

”又云“鲍谢才情世不多,手封诗卷寄江波。

宅边东海鲸鱼窟,好看轻舟一钓蓑。

”盖道其实也。

(吴匏庵亦尝题其画曰:“黄金散与列仙儒,江上扁舟逐钓徒。

为语纷纷评画者,要知迂叟不为迂。

”)
杨廉夫耽好声色,每筵间,见歌儿舞女有缠足纤小者,则脱其鞋载盏行酒,谓之,“金莲杯。

”一日,与倪元镇会饮,廉夫脱妓人鞋传饮。

元镇怒,翻案而起。

廉夫亦色变,饮席遂散。

后二公竟不复面。

(云林性好洁,每盥头,易水数次,冠服著时,数十次振拂。

尝眷歌姬赵买儿,留宿别业中,心疑其不洁,俾之浴。

既登榻,以手自项至踵,且扪且嗅,扪至阴,有秽气,复俾浴,凡再三。

东方既白,不复作巫山之梦,徒赠以金。

赵或自谈,必至绝倒。


倪元镇所居,有清秘阁、云林堂,其清秘阁尤胜,前植碧梧,四周列以奇石,蓄古法书名画其中,客非佳流不得入。

尝有夷人入贡,道经无锡,闻元镇名,欲见之,以沉香百斤为贽。

元镇令人诒云:“适往惠山饮泉。

”翌日再至,又辞以“出探梅花”。

夷人徘徊其家,元镇密令开云林堂使登焉。

堂东设古玉器,西设古鼎彝尊垒。

观人方惊顾间,问其家人曰:“闻有清秘阁,可一得否?”家人曰:“此秘阁非人所易入。

且吾主已出,不可得也。

”其人望秘阁再拜而去。

倪元镇避乱,往来江湖,多寓琳宫梵刹。

一日,思归作诗云:“久客怀归思惘然,松间茆屋女萝牵。

三杯桃李春风酒,一榻菰蒲夜雨船。

鸿迹偶曾留雪渚,鹤情原只在芝田。

他乡未若还家乐,绿树年年叫杜鹃”。

洪武甲寅,元镇年六十八,秋七月始还乡里,时已无家,寓其姻邹惟高所。

是岁中秋,邹氏开宴赏月,元镇以脾泄戒饮,凄然弗乐,乃赋诗曰:“经旬卧病掩山扉,岩穴潜神似伏龟。

身世浮云度流水,生涯煮豆爨枯箕。

红蠡卷碧应无分,白发悲秋不自支。

莫负尊前今夜月,长吟桂影一伸眉。

”不久,竟以脾疾卒于邹氏。

(元镇寓邹氏日,邹塾师有婿曰金宣伯,一日来访,元镇闻宣伯儒者,倒屣迎之,见其言貌粗率,大怒,掌其颊。

宣伯愧忿,不见主人而去。

邹出,颇怪之。

元镇曰:“宣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吾斥去之矣。


初张士诚弟士信闻元镇善画,使人持绢,侑以重币,欲求其笔。

元镇怒曰:“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

”即裂去其绢。

士信深衔之。

一日,士信与诸文士游太湖,闻小舟中有异香,士信曰:“此必一胜流。

”急榜舟近之,乃元镇也。

士信大怒,即欲手刃之,诸人力为营救,然犹鞭元镇,元镇竟不吐一语。

后有人问之曰:“君被士信窘辱,而一语不发,何也?”元镇曰:“一说便俗。

”或谓元镇因香被执,囚于有司,每传食,命狱卒举案齐眉。

卒问其故,不答。

旁曰:“恐汝唾沫及饭耳。

”卒怒,锁之溺器侧,众虽为祈免,愤哽竟成脾泄。

今人以太祖按之厕中,谬也。


附注:国学宝典里顾元庆的《云林遗事》链接坏了,气人。

反正明人都是互相抄来抄去,找到这个版本的倪迂故事,权且一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