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糖尿病62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62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诊治的6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62例诊断明确的肝

源性糖尿病患者给予治疗原发病及针对糖尿病治疗, 32予以休息、控制摄入量,护肝药物后,血糖水平在7.0mmol/L左右波动28例;6例以降糖药口服治疗,血糖水平在7.0mmol/L以下2例,4例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能控制血糖患者改用胰岛素治疗后,该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可;24例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血糖水平全部控制在于7.0mmol/L以下。结论肝硬化与糖尿病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治疗上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注意饮食调节,改善肝功能,根据血糖及时、适量的使用胰岛素治疗有效。积极治疗原发性肝病及严格控制血糖是主要治疗措施。【关键词】肝硬化糖尿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122-02

肝硬化患者占内科住院患者的4%左右,更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继发于肝实质损伤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hepatog enous diabetes,HD)[1],其属于2型糖尿病,但血糖特点与单纯的2型糖尿病有不同之处,临床诊疗亦有所不同。本文对2005 年8 月至2012年8月入院的272例肝硬化病例中的6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就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进一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62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男43例(69.4%),女19例(30.6%);年龄35-76岁,中位年龄52岁。62例患者在经入院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之前均有慢性肝病史;均否认糖尿病家族史;结合62例患者临床表现,行相关生化检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丙肝病毒、甲胎蛋白等)、影像学依据(肝脏彩超、CT等),均提示患者肝硬化肝功能损害。62

例患者中,病毒性性肝炎肝硬化38例(其中乙型肝炎36例,丙型肝炎2例),酒精性肝硬化16例,病因尚不能明确者6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6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有腹水、双下肢水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脾亢等肝硬化失代偿期表现,部分患者存在肝昏迷,部分患者有大量胸水。肝病前均无糖尿病病史,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症状不明显,均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空

腹血糖6.5~7.8mmol/L18例,7.8~11.1mmol/L31例,>11.1mmol/L13例。

1.3 诊断标准[2] ①肝硬化诊断标准:2000 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②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 血糖

≥11.1mmol/L。③肝源性糖尿病诊断标准:肝病发生在糖尿病之前或同时发生,无糖尿病既往史及家族史;肝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或组织学变化;肝功能和血糖、尿糖的好转或恶化相一致;排除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胰腺疾病所致的继发性糖尿病;排除利尿剂、降压药、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等药物引起的糖代谢紊乱。

1.4 肝功能分级每位患者均化验肝功能、血凝常规等常规检查,并进行Child-Pugh 分级,Child-Pugh A级患者共9例,Child-PughB级患者共27例,Child-Pugh C级患者共26例。

1.5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检查血糖情况进行分组,血糖稍升高的15例患者(空腹血糖为7.0mmol/L,餐后2h血糖为11.1mmol/L波动不大于0.5mmol/L,无出现明显不适者),注意休息,控制摄入总热量,适当体育锻炼,护肝药物治疗。血糖升高明显,伴或不伴明显糖尿病临床表现予以积极降糖治疗,消除症状,防

止和延缓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例予口服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治疗。其余44

例患者予胰岛素制剂治疗。治疗过程中随时根据肝功能、血糖情况调整治疗。

2 结果

15例予以休息、控制摄入量,护肝药物后,血糖水平在7.0 mmol/L左右波动13例;3例以降糖药口服治疗,血糖水平在7.0mmol/L以下2例,口服降糖药治

疗未能控制血糖患者改用胰岛素治疗后,该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可;44例予以胰岛

素控制血糖的患者血糖水平有40控制在于7.0mmol/L以下,4例因进食关系血糖

波动与8到10mmol/L之间。

3 讨论

肝源性糖尿病是以血糖水平升高、葡萄糖耐量水平减低为临床表现,继发于

体内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多发于肝病后5 年,糖尿病家族史少见,患

者多数有营养不良的表现,糖尿病口干、多饮、多尿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餐后

血糖增高,高胰岛素血症伴餐后胰岛素反应不良或反应延迟, 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

岛β细胞功能减退,糖尿病相关慢性并发症少见[3]。胰岛素抵抗是肝源性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征[4,5]。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胰岛素水平高于生活方式相关的糖

尿病患者,提示除了饮食过量、肥胖以及活动量减少,可能其他因素在肝病患者

的胰岛素抵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血糖是通过门静脉输送到肝脏,高胰岛素血

症可能是因为干细胞损伤或者是门静脉分流,肝硬化患者的胰岛素降解能力是降

低的。此外,在门体分流患者,虽然外周血存在高胰岛素血症,门静脉及肝静脉

的胰岛素水平是减少的。然而,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虽然没有严重的肝实质损

害及门体分流,仍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提示肝病患者存在肝细胞胰岛素抵抗,

尤其是在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其他因素[1]包括(1)肝细胞损害和肝功能

障碍;(2)肝炎病毒对胰腺的直接侵犯或免疫损害;(3)遗传、环境因素等。

另外,营养缺乏,低钾,长期摄入高糖饮食、输注高糖液体、使用利尿剂等可能

是肝源性糖尿病的促发因素。有学者研究发现胰腺细胞HBVDNA与糖耐量异常有关,HBVDNA可能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或造成编码胰岛素基因突变,使

胰岛β细胞不能分泌成熟的胰岛素。

迄今为止,没有权威的关于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的指南,因为大部分

肝硬化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每天足够的能量供应是要保证的。在药物治疗时要避

免低血糖的发生。双胍类和过氧化酶活化增生受体γ抗体兴奋剂是禁用的。格列

奈和磺脲类可以适量使用。如果口服降糖药物仍不能控制血糖,需要使用短效胰

岛素或快速起效的胰岛素类似物[6]。本院62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治疗体会:(1)Child-Pugh A级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首先进行饮食控制,如控制不佳,应尽早使

用胰岛素,部分患者经劝说无效,运用小剂量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起到减少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作用,明显控制患者餐后血糖,使用该药物时需注意到加重腹

胀的可能性,如仍控制欠佳,可加用短效降糖药物如瑞格列奈,如肝功能恶化时,停用降糖药物。血糖增高明显者,尽早使用胰岛素,因肝糖原储备障碍,血糖波

动大,不易掌握胰岛素用量外且胰岛素用量较一般糖尿病用量大,易发生低血糖,应用短效人胰岛素,密切监测血糖可防止其发生;(2)Child-PughB级、C级患

者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部分肝性脑病患者血糖水平一直较高,进食较少,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