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 本隧道的设置,长度主要考虑平交口预留管线埋深、平交口布局等因素。结构形式结合地形和地质情况布置。由于受龙华路互通占地规模的控制,该段路线采用下沉式立交隧道,隧道共长为530m,其中敞开段410m,暗埋段120m,属短隧道。龙华路隧道(FaK1+600~FaK2+130):采用U型槽+暗埋段+U型槽形式,并在地势最低点设置泵房一处。U型槽敞开段共计410m,暗埋段长120m。下穿通道内轮廓单孔净宽8.70m,限界净高4.5m,按照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标准设计,设计时速40km/h。

(1)主体结构分段划分如下:

隧道U型槽段:FaK1+600~FaK1+800(200m);

隧道暗埋段: FaK1+800~FaK1+920(120m);

隧道U型槽段:FaK1+920~FaK2+130(210m);

(2)隧道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即开挖至基坑底后顺做底、侧墙及顶板和其它结构。基坑由深至浅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止水帷幕形式进行支护开挖。下穿隧道主基坑长530m,宽19.1~20.9m(泵房处25.2m),深3.7~8.4m(泵房处12.3m);两端放坡开挖段长度总计115m,基坑深0.5~3.7m。

1.2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2)设计速度:40km/h。

(3)车道宽度:双向四车道,单向两车道宽2×3.50=7.00m。

(4)车道净高:建筑限界净高为4.5m。

(5)设计年限: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隧道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6)路面设计荷载:路面结构轴载标准为BZZ-100。

(7)抗震基本烈度为7度,按8度采取构造措施。

(8)结构防水等级:二级。

(9)结构抗渗等级:P8级。

二、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1 自然地理与水文气象

2.1.1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长江江心洲左汊北岸,南濒长江,北倚老山,自然地势低洼,属长江漫滩地貌单元,主要覆盖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场区地势较平坦,此次勘探孔孔口高程为6.91~10.80m。

2.1.2 气候、气象

南京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侯区,由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形制约,小气候特征明显,冬夏长,而春秋短,夏季酷热,冬季寒冷,为江苏夏季高温中心,具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等特征。据多年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5.3℃,一月份平均温度1.9℃,极端最低气温-16.9℃(1955年),七月份平均温度28.2℃,极端最高气温43℃(1934 年),最热月平均温度28.1℃,最冷月平均温度-2.1℃。年平均降雨117d,降雨量1106.5mm,最大平均湿度81%,雨量多集中在6~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年际中6月下旬至7月中旬阴雨天气多,是本地区梅雨季节,无霜期237d。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m,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东风,最大风速19.8m/s。

2.2 水文地质

(1)地表水

场地沿线无地表水。

(2)地下水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可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微承压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

①孔隙潜水

场区潜水含水岩性主要由①层填土、②层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砂薄层组成,埋深浅,

②微承压水

场区微承压水含水岩性主要由②-2d层粉砂、细砂、②-2d-e卵石土、②-4d 层粉砂、细砂及④-4e层卵石土组成,其沉积物多呈二元或多元结构,夹粉质黏土透镜体或薄层,沉积物颗粒上细下粗,层顶埋深9.80~40.90m。勘察期间,测得微承压水水位埋深为3.80~4.00m,标高5.92~6.03m。

2)基岩裂隙水

场区基岩裂隙水为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岩性由⑥-2 层、⑥-3 层、⑥-3a、⑥-3b层白垩系浦口组的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粉砂岩等组成,裂隙呈紧闭状,多泥质充填,透水性弱、富水性差,水量贫乏,层顶埋深7.80~49.50m,厚度大,本次未揭穿。

(3)环境水腐蚀性评价

本场地气候分区属于湿润区,基础位于有地下水的弱透水层中,环境类型属II类。根据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拟建场地及其附近无明显污染源影响场地地下水土环境,场地雨量较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

2.3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相关规定:拟建高架及隧道所在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桥梁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隧道参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

按《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根据土层剪切波速测试成果及勘探孔资料表明,龙华路隧道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高架桥场地类别按最不利考虑为Ⅲ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场地内填土厚度较大,浅部发育②-2b层淤泥质粉质黏土、②-2b-c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②-4a-b层淤泥质黏土,属于软弱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场地内基岩风化层厚度变化较大,按不利因素考虑,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强烈地震时软土易发生沉陷,本场地软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均大于90m/s,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条文说明第5.7.11条,本场地可不考虑震陷影响。

2.4基坑周边条件

(1)建筑物:邻近本地道的建筑物多为中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期间可根据建筑物保护要求、拆迁情况,制定基坑施工专项方案。

(2)文物及地下构筑物:勘察期间在本地道范围内未发现文物,勘察期间主要发现地下构筑物为地铁10号线、地下给排水管、通信、电力、煤气等管线,部分管线横穿本地道。

(3)基坑在FaK1+550~FaK1+700位于地铁10号线结构之上,基坑底埋深与地铁10号线结构顶面距离逐渐缩小。

三、施工方案

3.1围护结构划分

(1)区段一:Fak1+600~Fak1+675(75m)、Fak2+070~Fak2+130(60m)(隧道敞开段)

本段基坑开挖深度为0.9~1.7m,属浅基坑,选用施工效率高,造价较低的放坡开挖。

(2)区段二: Fak1+675~Fak1+725(50m)、Fak2+020~Fak2+070(50m)(隧道敞开段)

本段基坑深 1.5~3.5m,选用格栅式水泥土重力式挡墙作支护结构,墙厚3.7m、4.2m。

(3)区段三:Fak1+725~Fak1+775(50m)、Fak1+945~Fak2+020(75m)(隧道敞开段)

本段基坑深3.5~7.0m,采用φ600@800钻孔灌注桩加止水帷幕+一道混凝土支撑的支护结构形式。

(4)区段四: Fak1+775~Fak1+800(25m)、Fak1+920~Fak1+945(25m)(隧道敞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