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李尤河

摘 要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农村的市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其市场体系仍很不健全,机制很不完善。因此,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其机制,必须从实际出发,抓好几个环节:建立社会化大流通体系;培育和建立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开放性农村大市场;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体系等。

关键词 农村 市场体系 改革 完善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农村的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市场体系很不健全,市场机制很不完善,流通渠道不畅等,这不仅严重地制约和影响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严重地制约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因此,大力加强农村的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只有大力培育农村市场,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体制,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要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建立社会化的大流通体系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村经济主体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趋势,生产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的供给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这种状况与大中小城市人口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形成的大市场出现了新的矛盾。它们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桥梁和纽带,以致影响了农副产品、工业品顺畅流通。另外,农业的连年增长虽然使农产品的供求总量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供求结构的矛盾却日益突出,卖难买难,不是造成了产品短缺就是造成了产品积压,由此导致了不正常的市场波动和频率。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是要解决好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多少和由谁生产的问题。这就要求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建立农村市场体系的高度出发,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来组织社会化的大流通体系,只有建立社会化的大流通体系,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社会化流通体系与之相适应;而社会化的大流通体系的组织与完善,又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的发展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但同时,当市场的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也就扩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组织和完善社会化大流通体系,除了要克服体制性障碍,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人为地干涉市场运行外,重要的是做好如下工

作:一是在深化国有商业、集体合作商业改革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多渠道的流通,尤其是要组织广大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广大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市场,是搞活流通、繁荣市场的重要力量,是形成多种渠道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民间购销组织有639.2万个,从业人员达1398.8万人;在农副产品商品零售额中,农民商业组织所占比重已达1/3。这充分显示了农民参与流通的巨大潜力。二是积极发展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根据市场的需要,大力发展各种流通型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经营,通过合同契约、经济利益共享或资产参与等形式,建立各种贸工农、贸工畜、贸工渔、贸工村等一体化经营方式,使生产、加工、销售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打破区域、行业、部门和所有制形式的界限,又有利于提高农副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水平,减少中间利益损失和经营风险。三是建立国内外贸易统一的流通体制。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一个统一、高效、流畅的国内市场,并逐步伸向国际市场,发展国际贸易。我国有些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可以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和地区农业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创汇农业、外向型农业,参与国际市场和跨国经营。同时,也可以有目的地利用国际市场,进口价格相对低廉的农产品,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以此来实现国际资源的转换,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其他与周边国家接壤的地区,要大力发展边境贸易。通过上述改革,形成多种渠道结合、多种经营方式结合、国内外贸易结合的大流通体系,以建立起高效、畅通、可调控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

二、培育和建立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开放性的农村大市场

农村市场是我国农副产品流通的基础和基本形式。全国农村消费支出总额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主要靠农村市场保证供给、满足需要。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商品经济,需要有一个高效、健全、流畅、开放的农村市场,作为交换所,成为联接产销、集散物资、传递信息的桥梁和纽带。农村改革实质性进展,不在于我们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已经放开了多少种商品的管理,而在于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和市场组织制度的完善程度。正因如此,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就成了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起完整的农村市场结构体系和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平抑物价,保证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1.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所谓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不同市场类型形成的市场结构体系。农村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农产品市场,而且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即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房地产等各种市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这两类市场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都是社会主义农村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都是按商品经济原则来组织进入市场和运行的。如果市场结构不完整,生产要素市场残缺不全,生产要素不能有效地流动和重组,农户和农村集体企业在选择生产要素投入方面就会受到很大限制。这样势必会破坏农村经济运行的统一性,并会直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均衡。二是由不同市场形式组织的市场组织体系。要发展城乡农贸市场、各类专业市场、现货批发市场、期货批发市场在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城乡农贸市场、各种农产品市场和工业消费品市场是农村的初级市场,而批

发市场则是社会化市场,具有集散物资、平衡供需、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多种功能,它对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起关键和决定作用。因此,在发展各种市场的同时,必须有计划地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既要有重点地发展一批跨地区、辐射力强的农副产品、工业品和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又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交易规模、商品流向、交通条件等建立不同类型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批发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要从发展现货批发市场入手,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发展远期合同,促进合同转让,逐步发展期货市场。

2.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市场是通过自身的机制即供求、价格、竞争、信贷、利率等机制来发挥对生产和流通的调节作用的。其中供求关系是市场的物质内容,价格是市场的核心要素,竞争是市场的基本特征。供求、价格、竞争作为市场的主要机制及其运行过程,有自己内在的规律,即市场经济规律。当前,我国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调节作用还受到很大限制,这不仅存在市场体系不健全、发育程度不高的问题,而且在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方面也存在大量非经济因素和扭曲状况。而理顺价格则是完善市场体制的首要问题,只有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才能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价格信息和导向。因此,必须花大力气理顺工农产品之间和各种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切实解决工农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继续解决和农产品内部的比价不合理的问题。改革以来,国家较多地采取调高农产品价格的办法是必要的,但也要看到,行政性调价存在的内在缺陷,使它不能改变价格形成机制,因而无法实现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同时还容易造成轮番提价,比价复归。根本出路在于:除少数重要农产品目前尚需国家实行购销调存外,其余农副产品应全部放开由市场调节,使价格在市场上通过供求关系在竞争中形成,做到价格形成市场化。

3.加强市场组织建设是建立和培育市场体系的组织保障。市场作为流通过程需要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建立必要的流通组织机构。为了加快建立培育农村市场体系,必须把自发成长过程和自觉地有组织地培育过程结合起来,加强市场组织建设,建立必要的商业机构、金融机构。只有在流通组织建设基础上,地方各级政府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要特别注重发展市场中介组织,这是培育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市场中介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服务、沟通、公证和监督作用。

4.建立和完善市场法规。市场体系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市场的组织建设,而且取决于是否具备良好的市场秩序。而良好的市场秩序的形成,是以完备的市场法规为前提的,只有有了健全完善的市场法规,才能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转。近年来流通领域中出现的无证经营、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等,就是市场秩序混乱的表现。为了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就必须加强市场法规建设,加强工商、税务、物价等方面的管理,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建立正常的市场进入退出、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保证公平竞争、公平交易,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市场体系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三、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体系

为了保证实现农产品由市场调节运行,协调、约束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并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的管理,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职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