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起源 西周教育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21——前16/17——前11——前771—前770—前476—前256/前221

前221

581

1271

第一章中国古代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的时间跨度,从远古(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到鸦片战争(1840)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两种社会形态共十几个朝代将近四千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的演进,教育逐渐地发展、丰富、积淀和日益完善。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学习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制度发展的状况、重要问题、突出人物及其思想与贡献、重要教育举措等。

本章主要围绕七个大的专题展开:

1.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

2.西周的教育制度(官学制度的建立)

3.私学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春秋战国)

4.两汉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模式的形成

5.隋唐时期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6.书院的发展(唐后期——清1898、1901)

7.科举制的发展(隋607-1905)

一、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

(一)教育的起源

这是教育史与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探讨教育在什么情况

下产生。对此中外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看法: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美国教育家桑代克。

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按照他的看法,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的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史学家孟禄。

他批判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它没有解释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教育的发生都是“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教育形式和方法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的这一结论从本质上讲,认为教育起源是人类的类本能,而非文化和社会。至于人类的类本能与动物类本能的区别是什么,他未曾涉及。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它在批判生物起源论与心理起源论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形成。源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的理论。

他们认为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延续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向年轻一代传授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就是在这种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前苏联和中国。

在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学界较为普遍的观点是: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适应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二)学校的产生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最初的教育融合在生产生活之中没有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没有专门的机构的人员。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才产生了学校。

传说中学校的萌芽:“成均”和“庠”。(P9)

“成均”:原始社会氏族部落联盟时期,凡宗教仪式和公众集会,必有音乐。音乐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显贵者重视音乐修养,他们的子弟均受乐教。乐师掌管音乐事务,日常演奏之地亦为实施乐教之地,这个场所称之为成均,……被认为是古代学校的萌芽。

“庠”:孟轲说:“庠者,养也”。养老的场所,兼为教育场所。成均或痒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展多种活动的机构,兼为教育场所,虽然不是正式学校,但被认为是学校的萌芽。

一般认为,学校的正式产生是在奴隶制国家的夏、商、西周。

前21世纪——前16世纪——前11世纪——前771年-前770——前256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奴隶制的形成期)(…发展期)(…全盛期)瓦解

根据夏代文物考证,在当时有很多的陶制品中已有图象文字的出现。文字的发展使夏代进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文明社会,开始了我们常说的五千年的文明史。

夏朝的学校:

“序”(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序,起初是习射的场所,后来发展成议政、养老、祭祀场所,也是教育奴隶主子弟的场所)

“校”,本是养马、驯马的场所,后来成为军事训练、习武的场所(乡学)。

(夏朝教育机构与政治行政机构结合,有国都学校和地方学校,有等

级层次)

商朝的学校(P14):

“学”(左学、右学,分别为小学和大学),

“瞽宗”(中国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进行礼乐教育的学校,大学)

“庠”(养老的场所),

“序”(习射、礼乐)

在夏、商教育的基础上,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已有了一套完备的制度。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官学制度的建立)

(一)“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

1.释义

也叫做(P17):奴隶制建立国家政权机构,设官分职,从事管理。为管理的需要,制定典章制度,于是就用文字把这些典章制度记录下来,汇集成书,由官员掌握,这种现象历史上将其称为“学术官守”。

2.历史原因:

(1)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当时的书很少,而且一本书的加工成本非常高。用刀,漆作笔,竹条、木板当纸。首先将竹木等原料加工,去除水分,“汗青”。用刀在竹木上刻字,刻好后用漆上色,然后将竹片,木板用丝线或牛皮条串起来。可见当时做一本书不仅程序复杂,而且十分昂贵,只有官府才具有制作书本的财力和人力。这些书册,仅有孤本,没有复制副本刊布民间,民间仅知书名而未见其书,所以学术都在官府,有职官专守。士人如果要学习,要知道历代典章制度,只有到官府去求学。

(2)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六艺中的礼、乐、射、御都是重要的学科,学习这些知识技能,不仅要有教师的讲解,还要有器物设备。这些器物,不是一人一家所能拥有的,即使是官府,也不是各级都能齐备的。《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闾共祭器,旅共丧器,党共射器,州共宾器,乡共吉凶礼乐之器”,可见礼乐之器,乡官始能备齐,不入乡校根本无法学礼。所以要习六艺,只有在官府的人才有条件。

(3)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在宗法制条件下,父死子继子承父业,形成了家有世业,家业世世代代相传,称为畴人,父子相继世世为官,称为畴官。

由于学术官守,为官之人,学有专守,不传他人,只教儿子,造成了专门的学术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