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足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首足矣》
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速读的方法。
2发掘所选唐诗所蕴涵的人性美和人文关怀。
3领悟本文质朴的语言,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视角。
教学重点:通过速读领悟文章的内涵。
文章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教学难点:文章形式和内涵的统一。
教学过程:1.速读全文,回答问题
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来复述十首诗的作者、题目和内容。
它们分别是:
二、快速阅读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给学生3分钟时间,要求用每分钟500字速度阅读)。
三、集体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比赛形式来授课。
第一轮比赛是自选代表说出十首唐诗的题目。第二轮,教师指定人到黑板上写出每首诗的作者。第三轮为小组每个成员背一首诗。累计成绩为该组总分,最后各组派最优秀的“高手”说出最喜欢哪首诗,并阐明原因。所得分为附加分。
这两段是作者着墨的重点,《游子吟》中所蕴涵的崇高人性美与报道中丧失人性的恶性相对照,更显出人性的珍贵与伟大。
接下来的9首,作者边录边析。无论是《清明》中的绵绵人情,《静夜思》中的乡恋之情,还是《登鹳雀楼》、《乐游原。中对人生的追求和彻悟,以及另外几首诗中对落花的怜惜、对野草的赞美、对劳动者挥洒汗水的关切……无不源于人世间最朴素、最纯真、最美好的人性。文中,作者从诗的意蕴展开联想,联想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丑陋行为,与诗歌中的真善美进行鲜明的对照,从而激发读者去恶趋善,对人性美“产生出一种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因为十首唐诗比较浅显,大多同学小学时候已知道。所以在课堂上无须过多时间来分析。教师只作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如此安排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使他们在理解中掌握知识,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能力。
四、小结
附带表扬学生的参与精神
五、作业布置
1、得分较低的三组学生抄写唐诗两遍。
2、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学生默写的作者)
孟郊的《游子吟》
杜牧的《清明》
李白的《静夜思》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孟浩然的《春晓》
李绅的《悯农》
李白的《朝发白帝城》
贺之章的《回乡偶书》
可以选部分同学进行比赛,看谁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
2.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香港“最受欢迎唐诗选举”展开话题。唐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成千上万首唐诗中选出的10首,可谓名篇精品。为什么这10首会受到欢迎,原因何在?由此引出下文。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分析课文
2、分析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分析《游子吟》
学生在上节课已谈过对此诗的理解,让他们对照文本,从而感受新颖之处。
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它从母亲为即将离家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行动中,透露出母亲的无限慈爱。提出小草般的儿女怎能报答春日般的慈母养育之恩的疑问,引起天下儿女的共鸣,拨动了天下儿女敬爱慈母的心弦!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是全文结尾,点明“十首足矣”的道理——这10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沉湎于物欲的人们发出呼唤:读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不必太多,“十首足矣”。文章的结尾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又有着使人掩倦而回味无穷的意蕴。
教学目的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十首唐诗
2、提高诗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3、掌握速读技巧
教学重点
对十首唐诗有新的理解和感受,并能举一反三,扩展到其他诗篇。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行文特色,能够结合现实来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安排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导入
2、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文章语言质朴,思想深邃,视角独特,不落俗套。
贯穿十首诗的红线是对纯真人性的眷恋向往,散而有序。
文章选材详略得当,文中对《游子吟》的意境的分析和挖掘具体详尽,对其余九首的分析较为简略。
另外,对十首唐诗的全文印录,并不使人感到多此一举,因为它们既是作者联想感悟的基础,又使读者在读诗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不苛求他们分析到位,有自己的一点感悟就可以了。
四、写作特点
1、选材典型、立意新颖
2、由生活的事例为例,将大众化的理解提升到自己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真挚、朴实、强烈。
3、多用不带标点的长句来增强感情色彩,多用反问句。
五、作者
刘心武当代著名作家,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班主任》,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二、简析其他九首
指出其思想意义
《清明》绵绵人情;《静夜思》乡恋之情;《登鹳雀楼》对人生的追求;《乐游原》对人生的彻悟《春晓》对落花的怜惜;《赋得古原送别》对野草的赞美;《悯农》对劳动者挥洒汗水的关切《朝发白帝城》对大自然的想往;《回乡偶书》对人世间最朴素的、最纯真的人情的渴望。
三、知识拓展
请同学列举其他的体现真善美的唐诗,并作简单分析。
4体会刘心武的散文特色
用质朴的语言表现纯正的人生,不浮华,不矫情,形式与内涵的高度统一。
5.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最喜欢哪几首诗,并说说为什么。
6作业布置
读刘心武的小说,领会他的写作风格
教后记:
本文脉络清晰,学生易学易懂,这十首唐诗对学生来说也通俗易懂,文章主旨明确,因此教学内容掌握较好。
第四册第三单元《十首足矣》教案(两教时)
3、点评十首唐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也许很早时候我们就听到过这样的格言警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今天,
作家刘心武又一次告诉我们读诗能陶冶情操,读诗能提高修养,不管工作有忙,不管赚钱有多重要,我们应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不必太多,十首足矣!
哪十首?让我们一起走进《十首足矣》。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依次引录10首唐诗,评析其中所蕴涵的人性美。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10首唐诗的意境,最为推崇的是名列榜首的孟郊的《游子吟》。因为诗中所歌颂的已不是单纯的狭义的母爱,而是诗中所蕴涵的对纯真人性的眷念与向往,并呼吁人们“保留一段热肠一片温情,不能见利而忘义,不能丧失良知”。“慈母”这一诗歌意想所承载的思想内涵经过作者的阐释,显得更形象、更博大、更具体。第3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报上所载的“一些令人难堪令人恶心乃至令人发指的报道”,从独特的视角做出假设——如果这些恶人读过一点唐诗,“引发出哪怕些微的感到与审美愉悦”,人性就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言辞中对唐诗所能产生的陶冶、教化作用予以充分的肯定。
寸草:小草。三春晖:春天的太阳,比喻父母的恩惠。
文本:诗中所歌颂的已不是单纯的狭义的母爱,而是诗中所蕴含的对纯真人性的眷念与向往,并呼吁人们“保留段热肠一片温情,不能见利而忘义,不能丧失良知”。“慈母”这一诗歌意象所承载的思想内涵经过作者的阐释,显得更形象、更博大、更具体。
诗中蕴含着崇高的人性美,在下段中报道了想发横财的教练将幼童绑架后弄死再索财,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唐诗的陶冶、教化作用。
回乡《回乡偶书》对人世间最朴素的渴望
六、分析同步练习
七、小结
八、作业布置
背诵十首诗
板书
十首足矣
读品悟
游子《游子吟》慈母象征所有外在因素
《清明》温馨的人性对美好
旅途《Fra Baidu bibliotek夜思》乡土人情莱坞人性
《登鹳雀楼》对人生的追求平共处和
《乐游原》对人生的彻悟青良知
《春晓》对落花的怜惜的呼唤
《赋得古原送别》对野草的赞美
《悯农》对劳动者挥洒汗水的关切
《朝发白帝城》对大自然的想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