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治疗_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内静脉 临时管 永久管
7
2
4
1
1
0
0
1
1
0
0
0
0
1
0
1
13
6
股静脉
1 1 0 0
1 1 0 0 5
菌株合计 构成比%
19
67.85
11
45.83
6
25.00
1
4.17
1
4.17
5
20.83
2
8.33
1
4.17
1
4.17
1
4.17
24
100
我院流行病及微生物学
G+菌药敏试验结果
抗菌药物
万古霉素 庆大霉素 阿莫西林/棒酸 苯唑青霉素 克林霉素 阿奇霉素 利福平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头孢唑啉 头孢曲松 亚胺培南 利奈唑胺
少见的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鲍蔓不动杆菌等,放射性土壤 杆菌也有报道。
真菌感染在近年来有增加趋势。
病原菌的种类与病死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的死亡率最高,达8.2%。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所致的CRBSI的死 亡率最低,约为0.7% 。
真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更 高。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带有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寒颤 、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导管血或外周静脉 血分离出有意义的细菌,除导管外没有其他 明确的感染源。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表述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率有以下两种 方式:
0
0.00
11
100
0
0.00
11
100
6
10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 管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 或全身感染。
另一部位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 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引起CRBSI
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 菌繁殖,引起感染。
导管隧道感染(tunnel infection):
指来自导管出口部位2 cm以上,沿皮 下隧道导管路径的触痛、红斑和/或 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 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 出现寒颤、发热>38℃、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 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 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 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导管感染相关概念
导管细菌定植(cathetercolonization)
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 定量培养有微生物显著生长。
出口部位感染(exit-site infection):
分为临床定义和微生物学定义。 临床定义: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出口部位2 cm 内的
红斑.硬结和(或)触痛;可能伴有其他感染征象 或症状,例如发热或出口部位溢脓,伴或不伴 有血行感染。 微生物学定义: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中培养出 微生物,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拟诊(既不能确诊也不能排除导管相关感染)
具备下述任意一项: 具有导管相关的严重感染表现,在拔除导管和适当 抗生素
治疗后症状消退; 具有感染表现,仅有一个血培养阳 性(导管血或外周血均可)
,其结果为皮肤共生菌(如类白喉 菌、芽孢杆菌、丙酸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小球菌、念珠 菌等),但导管节段 培养阴性,且无其他引起血行感染的来源 可寻。
金黄色葡球菌(n=11) 表皮葡球菌(n=6)
敏感株数 敏感率(%) 敏感株数 敏感率(%)
11
100
6
100
9
81.8
3
50.0
11
100
0
0.00
11
100
0
0.00
10
90.9
3
50.0
7
63.6
1
16.6
11
100
2
33.3
10
90.9
1
16.6
9
81.8
2
33.3
11
100
0
0.00
11
100
发生感染的导管占总的导管数的百分比。 每1000导管留置日中发生的感染数。
流行病学
各种类型导管的血行感染发生率不同, 以千导管留置日统计,为(2.9-11.3)/ 1000导管日。
血液透析导管2.5-6.5 /1000导管日。 以导管感染发生率来计算,长期 管感染
率最高。
常见的致病菌
常见的致病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
临床诊断(导管极有可能为感染来源,但未达到确诊标准, 称为与导管有关的血行感染
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
具备下述任意一项: 具有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阴性,但导管头或导 管节段的
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除了导管 无其他感染来源可寻,并在拔 除导管48 h内未用新的抗生 素治疗,症状好转 ; 具有感染临床表现,且至少两个血培养阳性(其中 一个来自外周血) ,其结果为同一株皮肤共生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小球菌 类白喉 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念珠 菌等),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 ,且无其他引起血行感染的来源 可寻 。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诊断标准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导管培养阳性+ 外周血培养阳性 同种菌 导管血培养阳性+外周血培养养阳性 导管菌:外周血菌 ≥5:1 导管血培养阳性+外周血培养阳性 出结果:导管菌比外周血菌早2小时 外周血+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阳性,同种菌 感染临床表现+外周血培养阴性+导管血培养阴性+导管培养阳性 感染临床表现+外周血培养阳性+导管血培养阳性+导管培养阴性 感染临床表现+拔管后症状消失 感染表现+导管血或外周血培养阳性+导管培养阴性
我院流行病及微生物学
年份 2011
2012
临时导管例数(感染) 长期导管例数【本院】(感染)
92
(4) 6
【0】 (3)
136
(5) 20
【16】 (5)
2013年1-7月 166
(6) 31
【7】 (4)
百度文库
我院流行病及微生物学
我院流行病及微生物学
我院流行病及微生物学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病原菌
G+菌 金黄色葡球菌 表皮葡球菌 溶血性葡萄球菌 耳葡萄球菌 G-菌 大肠埃希氏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格高菲肠杆菌 液化沙雷氏菌 合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