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防控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防控
银离子敷料
具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均有良好抑制效 果。
泡沫敷料
能够提供良好的保湿效果,减少皮肤干燥引起的 细菌定植。
新型消毒剂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醇类消毒剂
具有快速杀菌、低刺激性等特点,适用于皮肤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
新型季铵盐类消毒剂
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均有良好杀灭作用,且具有长效抗菌效果。
紫外线消毒技术
案例二
某肿瘤医院出现多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调查发现与导管置管操作不规范和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有关。
国际先进经验分享
美国
强调手卫生和无菌操作,使用抗菌涂层 导管和定期更换导管等措施来降低感染 风险。
VS
欧洲
建立导管相关感染监测系统,通过加强培 训和患者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 的认识和执行力。
严格掌握置管指征
01
只有当患者病情需要时才考虑置 管,如无法经口进食、严重休克 、严重创伤等。
02
置管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血管 条件、预计置管时间等因素,选 择合适的置管方式。
置管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操作前应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穿戴 无菌手套、口罩和手术衣。
导管和所有相关物品应在使用前进行 无菌处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中无菌 。
并发症增多
感染可引发多种并发症, 如脓毒血症、心内膜炎等 ,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增加治疗费用
由于感染需要额外的治疗 和护理,患者的医疗费用 将显著增加。
对医疗资源的消耗
医疗人力
为处理感染,需要增加医护人员 的工作量,消耗更多人力资源。
医疗设备
使用额外的诊断和监测设备,以及 额外的药物和医疗用品。
病房床位
感染患者需要隔离治疗,占用宝贵 的病房床位资源。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二、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着装符合要求。

I、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五、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锁骨下静脉。

六、患痒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七、应当定期更换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八、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九、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十、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卜一、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

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十二、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十三、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参考:卫生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2023年2月国家卫健委针对医疗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和关键点,明确行业改进方向提出3个领域涵盖10个重大疾病的医疗质量改进目标,其中“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0大目标之一。

国家卫健委于2023年3月17日印发"血流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年版)”的通知,重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血流感染问题,以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1CatheterAssociatedInfection,简称VCA1)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1)。

患者局部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渗出等炎症表现,血流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现发热(>38。

C)、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

血流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国OCRBS1的危害及疾病负担CRBS1死亡率明显升高,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显示留置导管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或导管细菌定植患者。

Id1F<0.009Aff1UXBff1,/⅛O,O55现f 粉皿侬的IIBmCfi)CRBS1分布科室多,成为常见院内感染之一,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类型败血症占20%o 我国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布在ICU,胃肠外科、急诊急救等科室;一项美国全国范围监测研究显示院内血流感染分布在ICU 、内科、普外科等科室。

CRBS1的危险因素导管类型:双腔导管和多腔导管感染率较单腔导管明显升高。

插管部位: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较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 高。

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超过2周,导管相关感染明显升高。

患者因素:患者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低蛋白血症、因化联血*幽 导f 包他睢摘BSI疗所致粒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定期更换导管及敷料
定期更换导管
根据导管类型和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导管更换计划。一般情况下,每7-10天更 换一次导管,以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导管插入部位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情况下,每2-3天更换一次 敷料,或在变湿、污染时及时更换。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以减少局部感染和皮 肤损伤的风险。
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及时处理导管堵塞问题。
静脉血栓预防
鼓励患者活动,避免长时间卧 床,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处理策略
针对不同并发症类型,采取相 应的处理措施,如拔管、抗生
素治疗等。
康复期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教育患者
了解导管留置的必要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 法,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疏导
分类
根据导管插入部位不同,可分为 颈内静脉导管、锁骨下静脉导管 、股静脉导管等。
使用场景及优势
优势:中心静脉导管具有以下优 势
可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 标,指导临床治疗。
使用场景: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用 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诊科 等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患者的场 所。
提供快速、有效的输液和输血途 径。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 患者焦虑和恐惧情绪。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管理,提供家庭支持和 关爱,促进患者康复。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01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管维护不佳等原
因,容易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堵塞与血栓形成
跨学科合作与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与导管维护意识,降低并发症发 生率。
THANKS 感谢观看

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了怎么办?

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了怎么办?

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了怎么办?
【答】导管感染后的处理:导管感染后怎样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比较保守的处理方法就是一旦出现导管感染,立即拔除导管并给予抗菌治疗,直至感染完全控制后才能重新插入新导管,但是透析患者都需要持续性的透析治疗,根据情况来选择拔管或药物抗菌治疗。

血液净化患者临时导管感染以出口处感染、导管内感染为主要形式。

首先,对于出口处感染患者,除了要对其局部皮肤组织进行消毒外,还要均匀涂抹一层百多邦软膏;管内感染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和拔除导管并立即把导管端部取下做血培养检查,改用其他部位建立血管通路以维持血液透析治疗。

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给药,直到体温正常、血培养结果为阴性。

临时性导管中股静脉置管部位感染率高于颈静脉处,可能与股静脉解剖位置有关,股静脉靠近会阴及肛门部位,局部经常潮湿,且被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机会多,也容易发生感染。

尽量选择颈内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解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解读
❖ 实施成效: 2004年,密西根州的103个ICU参加了CLABSI的研究,18个月
后感染率由7.7降至1.4/千导管日,之后的3年依然保持在这 个水平。 该项目从2004年-2009年,因感染率降低挽救了1830位患者 的生命,减少了140700个住院日,节省了2.7亿美元的医疗 费用。
三、其他:
01 定义
控制 05
02 评估
改进 04
03分析
预防措施
❖ Use of Corporate Six Sigma Performance-Improvement Strategies to Reduc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 Surgical ICU. J Am Coll Surg,2005,201(3):349-357.
CLABSI
增加医疗费用
完全可以预防
Part
02
预防措施
2011年美国CDC指南CRBSI预防中,加入维护的Bundle
集束化管理:
手卫生 最大无菌屏障 洗必泰消毒皮肤 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 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
要性
日常维护(Bundle):
擦拭接口(洗必泰-酒精或 酒精,>15秒)
使用抗菌导管 含洗必泰的贴膜 抗菌剂封管 洗必泰洗澡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 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录
1 概况 2 预防措施 3 管理方法
Part
01
概况
定义: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LABSI):
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有感染的临床表现, 血培养至少可获得1个阳性的结果, 导管半定量细菌培养或导管定量培养阳性, 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和抗菌谱相同, 除血管内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液感染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解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解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透析导管主要的并发症
•据报道发生率为0.5-5/1000导管日 •影响导管使用寿命 •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寿命 血流感染20%出现严重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关节炎 骨髓炎、硬膜外脓肿和败血症 •增加医疗费用
不同透析通路的患者菌血症发生率
•动静脉内瘘 0.2次/100患者.月 •移植物内瘘 0.5次/100患者.月 •带袖套导管 5.0次/100患者.月 •无袖套导管 8.5次/100患者.月 (数据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1. 避免复用肝素帽,建议使用带碘伏的一 次性肝素帽; 2. 若无碘伏帽,可消毒复用或使用透析管 路端帽; 3. 血透操作人员戴口罩及洁净手套,必要 时戴无菌手套; 4. 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纱布 或透气薄膜覆盖,禁用塑料薄膜; 5. 建议使用纯肝素封管,并严格遵守三步 封管法
CVC留置导管的管理
出口处感染的治疗
•多数可缓解 加强局部消毒护理 局部或口服抗生素治疗 •可进展为隧道感染和血液感染 •严重或治疗困难者拔除 •带涤纶套导管反复感染者在病情控制的 情况下可更换、隧道重建
涤纶套拖出
•一般不能再回纳如隧道 涤纶套已被污染 可能已存在隧道感染、营养不良 •应更换导管、并重新做隧道
隧道口肉芽组织的处理
•可经导管注射敏感抗生素并封管 •疗程至少2-3周 •拔管指征: 感染症状严重超过72h不能缓解 持续4周感染不能治愈 真菌感染 •对于其它血管通路建立困难的可尝试原 位更换导管 •对于反复感染患者可预防性抗生素封管
血流感染的其它治疗要点
•首次应用抗生素前留取外周血、导管血 培养 •外周血抽血时机为寒战或发热刚开始时 •上机后抽血常规意义较小 •培养结果出来前可经验性应用抗生素 门诊病人可用二代头孢 住院病人可用光谱抗生素 再发病人可参考以前培养结果 即使血培养阳性,也应排除其它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新版专家讲座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新版专家讲座
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破 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 4.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 指留置血管内装置患者出现菌血症, 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最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 染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它明确血行感染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新版
第8页
病死率
• 4.病死率: 病原菌种类与病死率有一定相关 性 8.2,金%黄。色凝葡固萄酶球阴菌性20引葡09发萄.08C球R菌BS所I死致亡CR率B高SI达死 亡率较低,约为0.7%。真菌所致导管相关 感染死亡率国内外尚无统计数据。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新版
第9页
CRBSI诊疗
• 临床表现
• CRBSI临床表现常包含发烧、寒颤或置管部位
红内肿膜、炎,硬骨结髓、炎或和有其脓2它液0迁0渗9徙.出0性8。感还染有症医状院。取因得为性其心缺
乏特异性和敏感性, 所以不能以此为依据建立诊疗。
• 有研究显示, 存在导管相关感染时, 局部炎症表现 却不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CRBSI主要病 原菌, 该菌极少引发感染局部或全身征象。若置管 部位有显著炎症表现, 尤其是当患者同时伴有发烧 或严重全身性感染等临床表现时, 应考虑CRBSI系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引发。
/银化磺胺嘧啶涂层导20管09;.0(8 2)米诺环素/利福平
涂层导管;(3)铂/银涂层导管;(4)银套管导 管等不一样特征导管。 • 年前多项研究显示抗生素涂层导管能够降低 CRBSI发生,降低血行感染所致死亡率,从疾病 预防层面看,节约了抗感染治疗费用。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涂层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
所以不能以此为依据建立诊断。 • 有研究显示,存在导管相关感染时,局部炎症表现却不
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CRBSI的主要病原菌,该菌 很少引起感染的局部或全身征象。若置管部位有明显的炎 症表现,特别是当患者同时伴有发热或严重全身性感染等 临床表现时,应考虑CRBSI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革兰阴 性杆菌引起。 • 在缺少实验室检查依据时,具有血行感染临床表现的患 者,若拔除可疑导管后体温恢复正常,仅能作为CRBSI的 间接证据。
下静脉导管置入点细菌定植发生更早,增加了
CRBSI的风险。常用深静脉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 CRBSI危险性为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右侧颈内静脉的细菌定植发生率低于左侧(31% 比53%),锁骨下静脉细菌定植发生率右侧高于 左侧(27%比15%)。由此,危重患者锁骨下静 脉穿刺点的选择更具有优势 。
精选版课件ppt
16
• 3.拟诊:具备下述任一项,不能除外导管为感染 的来源:(1)具有导管相关的严重感染表现,在
拔除导管和适当抗生2素00治9.疗08后症状消退;(2)菌
血症或真菌血症患者,有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 等临床表现且至少有一个血培养阳性(导管血或
外周血均可),其结果为皮肤共生菌(例如:类白 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
• 3.深静脉穿刺点选择:深静脉穿刺点选择的安全 性研究主要涉及穿刺部位的细菌菌落数和易感性, 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导管留置时间长短与并发 症等方面。
精选版课件ppt
22
• 1)穿刺部位的细菌密度与感染:多项相关研究显 示,股静脉导管的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远高于颈
内和锁骨下静脉,并2且00股9.静08脉和颈内静脉较锁骨
• 1护.专理业人队员伍不与足培、训人2:0员0缺9流.0乏动8 置等管均和可护增理加经CR验B、SI 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经严格培训和主动教 育,强化标准化的无菌操作等干预措施可 显著降低CRBS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112,476)
0
88 90 92 94
96 98 00
02 04 06 08
第4页,共56页。
2008年日本透析年度报告
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
血液透析中心4072个,2008年新增22个,增加0.5%
血液透析机111,690台,2008年新增3120台,增加2.9%
ESRD患者282,662人,2008年新增7503人
血症和高铁蛋白血症等。
第25页,共56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治进展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定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背景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流行病学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表现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
膜炎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不仅增加透析患者死亡率,同时带 来高额的医疗费用。
Marr K, Krekland, Seefon D, et al. Ann Intern Med,1997.
第17页,共56页。
感染率
流行病学
CRI感染率一般以次数/每100导管天数或次 数/每1000导管天数来表示。
美国每年大约有5万~10万病人发生CRI,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治进展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定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背景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流行病学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表现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
第1页,共56页。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定义
Beathard GA. J Am Soc Nephrol, 1999,10:1045-1049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BSI)定义预防与控制管理规程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BSI)定义预防与控制管理规程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BSI)定义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战和(或)低血压等),血培养至少可获得1个阳性的结果,(>15CFU/导管尖段5cm)或导管定量培养阳性(>103CFU/导管段),并且与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和抗菌谱相同,除血管内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液感染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BSI)预防与控制管理规程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2010】187号)要求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临床系统。

(一)导管置管时预防要点(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巾(单);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有内向外一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

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在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个人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导管置管后预防要点(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定期检查导管
定期检查导管有无异常,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防止感染扩散。
培训医护人员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 高其导管维护和管理技能 ,确保导管的正确使用和 维护。
0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诊 断与治疗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导管培养 结果。当患者出现与导管相关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局部红肿等,且导管 培养阳性时,即可诊断为导管相关感染。
药物选择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感染病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 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在拔除导管后,一般需要连续治疗7-14天,直至感染得到控制。
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和导管培养结果。在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应得到明显改善或 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导管培养阴性,表明感染 得到有效控制。
建立置管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定期对 置管操作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置管 技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监 测和评估。
建立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及时上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例,以便及 时采取防控措施。
THANKS
置管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无菌操作
在整个置管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导管、连接器和注射器的无菌状态。
减少人员流动
在置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正确置管方法
采用正确的置管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皮肤和血管的损伤,从而引发感染。
置管后的维护与管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20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20
送检方法
临床医生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按保留导管与否分别采取不同的送检方法。
保留导管: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好标记,另外的一套则从导管中心采获,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 不保留导管: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rki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
第七章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条款
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 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隧道感染: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皮下囊感染: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锁骨下静脉穿刺作为置管常用部位
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 预防与控制
主 要 内 容
一、中央导管相关术语与定义 二、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三、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 四、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及标 本送检方法 五、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控 制
术语和定义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 是指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7.5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 拔除PVC,暂时保留PICC、CVC、PORT,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心静脉导管被广泛使用于临床实践中,便于血液透析、长期输液和药物输入,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也时常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增加医疗费用。

目前,CLABSI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科学的有效干预对于减少感染率至关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现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

三、研究内容
1、文献综述:对于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分析,总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检测方法、发病机制、病原菌的种类以及影响因素等。

2、研究设计: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一家大型医院的住院患者,收集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病例资料,统计感染率和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感染风险的影响程度。

4、结果与讨论:总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现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借鉴。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诊疗水平,降低治疗风险,同时也有助于医疗机构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治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治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治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器械,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重症监护患者。

然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VC-BSI)是医院感染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治疗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针对CVC-BSI的防治问题,本文将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有效的防治策略。

1. CVC-BSI的发生原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 技术操作不规范:CVC插管时未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操作者疏忽或缺乏相关技术知识等。

- 导管留置时间过长:长时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需要使用导管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早期拔除。

- 患者相关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等,这些因素可增加感染的发生概率。

- 医疗环境因素:包括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不彻底、手卫生不规范等。

2. CVC-BSI的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CVC-BSI的发生,以下措施非常关键:-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换药等操作时,操作者要进行彻底的手卫生,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并且使用无菌的器械和材料。

- 定期更换导管:将导管留置时间限制在临床所需范围内,并根据需要考虑早期拔除。

同时,在更换导管时,要进行适当的感染防控操作。

- 规范使用抗生素:在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CVC-BSI的情况下,应由专业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并严格控制使用的时间和剂量。

- 提高医护人员的培训水平: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知识更新与技能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3. CVC-BSI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已经发生CVC-BSI,及时有效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及时拔除导管:在发现感染症状或病原体定植时,应立即拔除导管,减少感染的扩散和严重程度。

- 实施抗感染治疗: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生素的选用和调整,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对症支持治疗: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控制感染部位的炎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涤纶套导管的早期预防
•大面积铺巾 •穿无菌手术衣 •洗手戴手套或双层手套 •预防性抗生素 I 类切开不常规 导管更换时用 •早期辅料应感染发生率 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减少导管的更换、重置和被迫拔管 弊: 病原菌耐药 药物副作用 增加工作、经济负担 增加污染机会
CVC留置导管的管理
• 系包裹导管的隧道壁肉芽组织向外生长 所致 • 分泌物较多,容易继发感染 • 加强护理,增加消毒及更换透气辅料频 率 • 以无菌丝线套扎,有时需反复进行
隧道感染的治疗
•抗生素应用 •局部脓肿切开引流 •拔除导管,另选部位置管 由全身症状不能控制 病情迁延、反复发作 脓肿和涤纶套相通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
导管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及分类
•出口感染 •隧道感染 •导管腔内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 导管相关性败血症 导管相关性菌血症 •导管内细菌定植等
•导管出口处感染 2cm之内局部红肿、疼痛、脓性渗出 一般没有全身症状 •导管隧道感染 隧道表面皮肤红肿热痛、皮下脓肿 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可由出口处感染发展而来 可进展为导管相关性败血症
出口处感染的治疗
•多数可缓解 加强局部消毒护理 局部或口服抗生素治疗 •可进展为隧道感染和血液感染 •严重或治疗困难者拔除 •带涤纶套导管反复感染者在病情控制的 情况下可更换、隧道重建
涤纶套拖出
•一般不能再回纳如隧道 涤纶套已被污染 可能已存在隧道感染、营养不良 •应更换导管、并重新做隧道
隧道口肉芽组织的处理
1. 避免复用肝素帽,建议使用带碘伏的一 次性肝素帽; 2. 若无碘伏帽,可消毒复用或使用透析管 路端帽; 3. 血透操作人员戴口罩及洁净手套,必要 时戴无菌手套; 4. 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纱布 或透气薄膜覆盖,禁用塑料薄膜; 5. 建议使用纯肝素封管,并严格遵守三步 封管法
CVC留置导管的管理
6. 透析过程中,用透明巾敷盖导管与管路 连接处; 7. 定期(每2~4周)管腔内尿激酶溶栓; 8. 避免使用留置导管输血、输液或取血; 9. 导管动静脉夹子一旦夹闭,请勿轻易 打开; 10. 对永久性导管建议绘制透析静脉压及 动脉 压曲线; 11. 及时治疗鼻腔或其他部位致病菌感染; 12. 注意身体卫生,肛袋装贴导管淋浴。
导管感染的病原体
•包括细菌和真菌 以革兰氏阳性菌多见50-60% 以金葡菌感染最严重 •感染来自于 置管处皮肤 导管入口处 回流的血液或输液 血行播散
发病机理
• 内外相同,皮肤屏障被破坏 • 病原体在导管壁上粘附、定植,增强了 对机体免疫清除和抗菌药物的抵抗力 • 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的形成、血栓和疤 痕组织的包裹减弱了人体和药物对病原 体的清除和杀伤作用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透析过程中的寒战、发热 外周血培养和导管血培养均为阳性 部分患者透析间期体温正常 严重患者持续发热 •严重的可导致导管相关性败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甚至死亡 •如无临床表现,称之为导管内细菌定植 10-50%的中心静脉导管虽无感染的临床表现,但可 培养到导管内定植的细菌 是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10倍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原则 所有导管操作人员必须受过专业训练 置管时应有相对无菌环境,严格无菌操作 合理掌握置管指征,选择合适的、抗菌能力较强的 导管 每次透析认真检查导管局部情况、并更换辅料 日常导管操作按规范,应尽量减少污染机会 做好病人的宣教,加强自我监护和护理 尽可能减少长期透析病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时间
谢谢!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透析导管主要的并发症
•据报道发生率为0.5-5/1000导管日 •影响导管使用寿命 •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寿命 血流感染20%出现严重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关节炎 骨髓炎、硬膜外脓肿和败血症 •增加医疗费用
不同透析通路的患者菌血症发生率
•动静脉内瘘 0.2次/100患者.月 •移植物内瘘 0.5次/100患者.月 •带袖套导管 5.0次/100患者.月 •无袖套导管 8.5次/100患者.月 (数据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影响感染发生率的因素
•置管的部位、病原体的密度和种类 感染机会---锁骨下<颈部<大腿根部 •导管的材质和结构 带涤纶环<无涤纶环 硅胶导管和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导管 •患者体质 尿毒症毒素的蓄积、免疫功能受损、高龄 高铁负荷、大剂量促红素、贫血、低蛋白 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导管留置时间和使用频率 每日封管﹥每次透析封管 •医护人员的规范操作 •患者的自我护理:新病人﹥老病人
•可经导管注射敏感抗生素并封管 •疗程至少2-3周 •拔管指征: 感染症状严重超过72h不能缓解 持续4周感染不能治愈 真菌感染 •对于其它血管通路建立困难的可尝试原 位更换导管 •对于反复感染患者可预防性抗生素封管
血流感染的其它治疗要点
•首次应用抗生素前留取外周血、导管血 培养 •外周血抽血时机为寒战或发热刚开始时 •上机后抽血常规意义较小 •培养结果出来前可经验性应用抗生素 门诊病人可用二代头孢 住院病人可用光谱抗生素 再发病人可参考以前培养结果 即使血培养阳性,也应排除其它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