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ppt课件43语文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度开创于隋唐,唐朝时分秀才、明经、进士等 八科,主要考诗、赋或儒家经典。这种考试制度和选拔 人才的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依据门第、身份得官的九 品中正制相比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可是,到了明代,只 设进士一科,而且变为主要考八股文,八股文的特点是, 题目限于四书五经以内的文句,考生作文章阐释经义的 时候,只能依照题目的意思,摹仿古人的语气。“代圣 人立言”,不许自我发挥,更不能联系当前政事,只能 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以朱熹的注疏为准绳,文章格式 有非常刻板的规定,一篇里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

变得放荡不羁。至此,吴敬梓的人生道路发生 了重大转折。他由激愤变为任达放诞,“迩来
愤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酣。老伶少蛮共卧
起,放达不羁如痴憨”。他以阮籍、嵇康为榜
样,追慕建安文人的风雅,反抗虚伪的礼教,
表现出慷慨任气、放诞不羁的人生态度。由于
他挥霍放荡和乐于助人,致使父亲死时留下的
财产消耗殆尽,逐步落入贫困交加的境地,因
创 作
士林,人物原型多为周围的亲 友、相识相知者。如杜慎卿、
来自百度文库
马纯上、虞育德、庄绍光、迟
衡山、牛布衣等等。杜少卿则
是作者的自况。
同治版《儒林外史》
内容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除了楔子写元明易代 时王冕的故事外,正文从明宪宗成化(1465~14 87)末年写到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为止。 其实,小说展示的是18世纪清代中叶的社会风俗画.
的学风;要求以礼乐兵农作为强国富民
之道;反对空言无益的八股举业,提倡
以儒家的“六艺”作为教育内容,培养
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时代思潮在他思想
上打下了鲜明的烙印,六朝故都南京的
山水名胜,引发着追慕魏晋文人的情感,
他进一步突破了“名教”的束缚,发展
了恣情任性的狂放性格。
作 者 介 绍
吴敬梓曾想走科举荣身之路。可是,他以弱冠 之年考取秀才之后,始终不能博得一第。29岁时, 去滁州参加科考,因为他的狂放行为被禀报到试 官那里,终以“文章大好人大怪”而落第。沉重 的打击,使他对科举制度的怀疑加深了。36岁时, 曾被荐举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他参加了地方 一级的考试,但到了要赴京应试时,却以病辞。 几经波折,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了深刻认识, 再不应乡试,也放弃了“诸生籍”,不愿再走科 举仕进的道路,
第七第节 七 讲
• 18世纪中叶的《儒林外 史》是我国古代中最杰出 的代表作,标志着我国古 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 阶段。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 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

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 自号文木老人。


科举世家、名门望族的高贵出身。 曾祖弟兄五人四进士,其曾祖父吴国
对是顺治十五年探花——祖辈两进士,其
中一榜眼;“五十年中,家门鼎盛”。敬
梓乃长房长子。
吴敬梓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他的少年时代,父母在世

的时候,过了几年安逸的读书生活 第二阶段,吴敬梓的父亲去世,族人欺

他两代单传,纷纷来侵夺祖产。亲族的恶行, 使他看清了封建家族伦常道德的虚伪,并从此
3、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如:匡超人、牛浦郎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二、官绅形象
科举是求取功名的桥梁,少数幸运者一旦功成 名就,就要用无厌的贪求来攫取财富,压榨百姓。
他们出仕多为贪官污吏,如王惠; 处乡则多是土豪劣绅,如严贡生、严监生;
而王仁、王德的行径则充分暴露了这些“代圣 人立言”的道学儒生的虚伪。
而也招来了庸夫俗子的非议。“田庐尽卖,乡
里传为子弟戒”。

第三阶段,在他33岁时,变卖了全椒

的祖产,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 在南京,他结识了许多文人学者乃至科

技专家以及普通市民,扩大了自己的眼 界,增长了见识。特别是他接触了代表

当时进步思潮的颜(元)李(恭)学派 的学者。他们反对理学空谈,倡导务实
最后一回:“神宗帝下诏 旌贤,刘尚书奉旨承祭” 以 “幽榜”回映“楔子”。
《儒林外史》通过对儒林文士生活和精神状态的现实主义 描写,绘制出一轴色彩斑斓的士林人物长卷。它以功名富贵 和文行出处为中心,站在俯视整个封建文化的高度,对科举 制度统治下的儒林群像和儒林心态作了深刻的剖析,既是一 部儒林丑史,又是一部儒林痛史。不仅如此,作者还提出了 儒林群体的命运这一历史的课题,孜孜不倦地探求儒林的真 正出路。

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程晋
的 创 作
芳《怀人诗》十八首之十六,同前 卷二)《儒林外史》主要是在移家
南京之后写作的,大约在乾隆十四
年(1749)49岁时已基本完
稿。此后数年,他还在不断修改,
但主要精力已转向学术研究。


林 外
• 2、取材。
史 》 的
• 《儒林外史》所写人物,大都 实有其人。吴敬梓取材于现实
吴敬梓生活的最后几年常从南京到扬州访友求助, 常诵“人生只合扬州死”的诗句。不幸言中,乾 隆十九年(1754) 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在扬州与 朋友欢聚之后,溘然而逝。 “涂殡匆匆谁料理?可怜犹 剩典衣钱!” 极其悲惨地 结束了他坎坷磊落的一生。


林 外
• 1、时间。

• “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
王冕
第一回楔子以王冕作为“隐括全 文”的“名流”。作者借王冕之口 痛斥八股科举制度导致知识分子一 味追逐功名富贵,从而“把那文行 出处都看轻了”,使“一代文人有 厄”。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一部分(2-30)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31-46)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部分(46-55) “市井奇人”的发现
这样,作者就把科场批判与官场批判、政 治批判结合起来,有力说明科举培养出的不是贪 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既在更深层次上揭露科 举制度的腐败,又提高了全书的思想价值。
贪官污吏:贪婪成性、敲
因此小说的思想内容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 制度的严峻批判;二是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
首先是通过三类否定性的人物形象,全面批判了科举制度弊端和功名富贵观念。
一、儒生形象
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腐蚀和毒害:
1、热衷功名、可怜可叹的腐儒: 如:二进(周进、范进)
2、迷信八股、笃守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 如:马纯上(二先生)、王玉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