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二章 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段注:诘 诎,屈曲也。所谓画成其物,并不统一。
(1)象形
象形与其他的区别:
象形与指事的区别:象形以形体来表现事物,而指事则以符号表示 或标志、指点形体某一部分。
会意字与合体象形的区别:(1)复合象形有一部分不是字,而会意 字的每一部分都是字;(2)象形的整体象形,而会意字两部分各 成体。
也,指事象事,其义一也。……其事非加点画以指其 处之谓也。……本末非人事,谓之会意,而步屮屮则 为人事,采驭舂暴,莫非事也,谓之指事”,就混淆 了指事和会意。
他还说:“事与形较,则事虚而形实,事与意 较,则事实而意虚,故班固次象事于形意之间也”, 这种观点对段玉裁、王筠等人的影响很大。如王筠说: “山有山形,水有水形,惟其为物也,互是何物有形 哉?只是指事。”
· 二说:郑众《周礼 保氏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 谐声”。 《说文解字叙》之许慎说,则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 借”。许慎之说来源于刘歆,其师承关系如下:刘歆—郑兴—郑众—贾 微—贾逵—许慎。 4、六书次序
六书次序说法不一,我们取名用许慎,次序则班固,即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郑樵《通志》:“六书以象形为本,形不可 象,则属诸事,事不可指,则属诸意,意不可会,则属诸声,声则无不 谐矣。五不足而假借生焉。”“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象形、指事皆独 体也;会意、形声皆合体也。四者为经,造字之本也,。转注、假借二 者为纬,用字之法也。”
之。”(注:虫书即鸟书,“以书幡信,首象鸟形”;符者,竹而 中剖之,字形半分;摹印,印章上所刻也,“摹印屈曲填密, 则秦玺文也”;署书,“汉高六年,萧何所定,以题苍龙白虎 二阙”,则是题匾一类文字;殳书,“书于殳也,殳体入觚, 随其势而书之”,则是在葫芦上书写也。)
晋代卫桓《四体书势》:“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 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
元人没有较大贡献。至清代,文字研究大为兴盛,除段玉 裁、王筠、桂馥、朱骏声四大家之外,尚有不下百家。四大家 墨守《说文》,虽对六书解释不一,但力证《说文》之说,作 出贡献极大。
敢于向《说文》挑战的是孙诒让,他以金文证《说文》,著 有《名原》,从此开始,金、石、甲文字学大兴,如吴大澄、 王国维等就是大家。
(3)会意
A、即形会意:它所用的可以是同类形体,但位置不能变动,变
动就成了另外一字,有强烈地象形色彩,这一类会意字很多是 用同样的形体构成,是最原始的会意字。
B、合形会意。如臭、顷、妇、奴、令
(4)形声
•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 A、形声起源
• 一是由于某些象形、会意由于演变难于辨认,故加简 单声符而便于读;二是由于同类事物太多,为了相互 区别,亦加声符。如木,本为树,但具体树木太多, 就只好加声符如松、柏、杉等。
古代汉语 文字
一、文和字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构造与“六书” 四、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 文字章节的部分内容取材于马建东先生课件。特此说明 并致谢。
一 解说文和字
• 文和字
在古代,文和字是有区别的。《说文解字叙》: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后形声相 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 (jin去声)多也。”可以看出,文字是有区别的,以 时间而论,文比字要早;从结构看,独体为文,合体 为字。文亦指初文,即“依类象形”,单独画成为文, “形声相益”为字。
5、隶书
有秦隶和汉隶两种。隶wk.baidu.com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飞 跃。
《说文解字叙》:“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
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 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 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隶。又以八体 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山东潍坊古董商人范维卿收到一些 龙骨,到北京找到他的老主顾—— 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鉴赏,王懿 荣认为是古代卜骨。从此,甲骨文 终于被发现了。
王懿荣
(王懿荣发现的甲骨文、1900年发现的敦煌写经、随后发现 的汉晋简牍、内阁大库档案等一起成为我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 大发现。)甲骨文发现后,收藏也开始了,其中王懿荣、王襄、 刘鹗、罗振玉、端方等为其中大家。但是外国人的染指也开始 了,英国传教士库寿龄、美国宣教士方法敛、德国人威尔茨、 卫礼贤,日本人西村博、三井源右卫门、林泰辅等是其中的盗 窃者,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牧师明义士,在收购甲骨文 骨片时,开始常被老百姓用假物欺骗,后来潜心研究,成为一 代甲骨文研究大师1917年已经藏有50000片,仅1937年存在于他 任职的齐鲁大学内的就有8000多片 ,可惜于日战时期下落不明。
列举说“侧山为 ”,“倒人为匕”。——以形体说转注不全 面。 B、以义训说转注: 1、互训说——以段玉裁为代表。段玉裁在这一问题上,将戴东原 的说法具体化了。《说文解字注》:“转注,犹言互训也。注 者,灌也,数字展转,互相为训”。 2、引申说——以朱骏声为代表 《说文通训定声》:“窃以为转注者,即一字而推广其意,非合数 字而雷同其训”,认为引申即转注,认为许慎的说法有误,应 “体不改造,引意相授,考老是也”。 我们当作如下认识:所谓转注就是指同一偏旁部首、读音相同或相 近,意义上有共同点的一组字。一个字无所谓转注。
3、六书概说
· 最早有关六书的说法,在战国时候,《周礼 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 国子以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五曰六书。”六书是汉字造字中的 主要手段。六书说法之成体系,始于西汉末年。说法有两种:
· 一说:汉班固《汉书 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 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 也”。
“篆籀之间”,后来刘铁云《铁云藏龟》 使甲骨文得以刊布流传引人注意;真正涉 足这一学科的是清末朴学大师孙诒让,他 写出了《契文举例》则是第一部考释甲骨 文的著作。罗振玉作为收藏大家,认为孙 诒让还是“未能洞悉奥隐、”毫无可采之 处,最后写出了《殷商贞卜文字考》。王 国维《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 考》,通过甲骨文对《史记》等作了重要 考证。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中造诣最深, 他编成《卜辞通纂》和《殷契粹编》。此 四人即有名的董彦堂、罗雪堂、王观堂和 郭鼎堂“甲骨四堂”。
1928年,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在广州成 立,10月,以傅斯年为所长的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其第一件 事就是去安阳调查,而董作宾是当时前往调查的人。
董作宾(1895-1963),字彦堂,号 平庐,河南南阳人,1922年师从国学大师 王国维,是我国甲骨学和考古学的主要奠 基人之一。
自从甲骨文被发现,王懿荣认为在
都是因为概念没有划分清楚。其二,都是以字 义辩字,而未能以字形辨字。
指事古人有三种叫法:指事、象事、处事。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信是也。” 王筠曰:“合谊即合意之正解,说文用谊,今人用义。会意者,合
二字之义以成一义,不作会悟解也。” 段玉裁曰:‘“指 与 指麾同,谓指向也。” 许慎说法正确,但用例不对。凡止者,都有行动之义,故为动戈义。 人言为信,恐更不可信。或云人言为形声,言在元部,信在真 部,可通。 会意所从的字,一般是象形,其区别只在一个是纯单体,有附加, 但绝不成字,会意则二部分都是字,所以象形为物类之状,会 意则类物之情。
-迹,。 5、隶变、楷变以后,失去原形,难以判断,但约定俗
成下来,往往造成误解。
6、有时形旁也表音。 7、省声常有,尤其令人容易混淆。如家,从豕省声,
哭从狱省声。省声简化了汉字,但却令人难于识字。 以上诸种,都是我们难于正确判断形声字的所在。
(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转注的解释不一: A、以形体说转注: 裴雾齐《切韵考》:“考字左回,老字右转”,甚是可笑。 元人戴元侗《六书通》:“转注者,因文(形体)而转注之”,并
三、汉字构造与“六书”
1、前人对汉字的产生和起源不同说法: 神授说;结绳说;八卦说;仓颉说。
2、有关《说文》的几点内容:
许慎《说文》一书历来为各代学者所重,但也有问题,当时甲 文未出,根据的是经文等少数文字,所以康殷《文字源流浅说》 很有些驳议。但是其功太大,9353个汉字,错几个字本来就不 是什么大问题。唐人李阳冰想改《说文》。宋代《说文》研究 稍兴,郑樵第一个改正《说文》六书,也有人另搞一套,如王 安石《字说》二十卷,不承认有形声字,皆以会意释之。
从小篆到隶书,要注意两个现象:隶定和隶变 (一)隶定。
指从小篆到隶书,笔画没有减少,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定型。 如“永”。
(二)隶变。
1、省变。从小篆到隶定,中间有了简省。如“粥”。
2、讹变。
不是省略笔画,而是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如“服”
还如“奏、奉、秦、泰、春”。 再以后就有了草书、楷书、行书。
如:红:糸+工==红(即由糸mian和工两文形声相益 合成)
旗: yan+其===旗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钟鼎文 )→籀文(大篆 )→小篆→隶书 • 1、甲骨文 • 2、金文 • 3、籀文 • 4、小篆 • 5、隶书
1、甲骨文
• 甲骨文图片

殷周时期刻在龟甲或牛骨上的文字(大部分是卜
辞),主要出自河南安阳,亦称殷墟卜辞。后来在陕
孙诒让《与王子庄论假借书》云:“天下之事无穷,造字之初,苟 无假借一例,则将逐事而为之字,而字有不可胜造之数,此必 穷之数也。故依声而托以事焉。视之不必是其字,而言之则其 声也。闻之足以相喻,用之可以不尽。是假借者所以救造字之 穷而通其变,即以为造字之本,亦奚不可乎?”
假借大约有两类:
A、本无其字而假借。这是假借正例,即假借之始。 1、大部分虚词,无形可象,只好假借。如:之、何、其。 2、貌词中的大多数,如:犹豫、参差、玄黄、孟浪、望洋。 B、已有其字而假借(通假)。如逑——仇;燕——宴。
• B、形声字的构造
• 形声字一部分为形,即表意,一部分则表音。最简单 的是一形一音,但有些字由于原声符音变而难读,于 是再加声符,如昭—照—召—刀。
C、辨析形声字的困难
1、形声字的声符位置不固定:
(4)形声
2、同一部首有不同的写法,如忄-心、刀- (点刀) 3、有时将一个声符放在某一个角落,如 颖(顷声) 4、同一字,常有几个声符,便出现异体字。如 吟- ,
董作宾
甲骨文图片
甲骨文图片
返回
2、金文
。 也叫钟鼎文,亦叫铭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
3、籀文
也就是大篆。《说文》共收225个。相传,这种文字以古代 一部史书《史籀篇》而得名。
4、小篆
现代研究文字,以《说文》为经典著作。《说文》就是篆 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李斯等人写定的文字。由籀文 到小篆,是汉字划时代的时期,后来的汉字就以小篆为基础造 型。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指事字较少: A、标识指事:纯指事字,完全以某些符号来表示主观概念,如数词一、二、
三、四。 B、加识指事:这一类字,其中某一部分本身是象形,而加上去的东西都不
成字,整体又不象形。如天、本、朱、刀、刃、亦、甘。
(2)指事
指事与其他的区别:
与象形的区别在于其整体是否成形,成形则为象形。 孔广居曰:“愚以为事者人事也。指者,指此事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假借是用字之法,基本特点许氏说得非常清楚,只是举例有点怀疑。 令者 ,象人跪而受命也;长者,发长者,又作 ,象老者策杖也。在
文字学本身,说他们是假借则不通,因为令的本身是号令之意,为会意; 长就是长发的人,为象形,最多是引申意。但在另外一个问题上,在汉 代,令亦可作为县令之令,则为假借;长为县长之长,亦为假借。故在 此义上,称假借是对的。
西周原上又发现了这些东西,则主要是西周的。
• 甲骨文常识
甲骨文常识
19世纪末,河南安阳西北五里 的小屯村,经常有一些骨片出土 ,
这些骨头影响庄稼的收成,老百姓 常常捡起来扔掉。不知何时,这些 骨头被老百姓当作龙骨,宋沈括 《楚溪笔谈》、明李时珍《本草纲 目》说它主治小儿、妇科和男子虚 弱等各种症状,当地老百姓把它碾 成了粉末敷在伤口上当作刀尖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