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高考题浅析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应用问题读题能力的培养数学组:陈勇

摘要: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大批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型应用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学

生在解决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如何才能

有效地解实际应用题呢?笔者认为,加强读题能力的培养

是解题的关键,并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

方法。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最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它以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渗透于科学技术及实际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把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则是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于是中考中出现大量的应用问题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学生在解决应用问题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学生上课听得懂,可课外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时却不知如何下手;有的学生遇到不会做的实际应用问题时,只要教师对题目稍作分析,学生便茅塞顿开……由此可知许多学生并不是存在数学知识的缺陷,而在于不懂得如何分析题目,更不懂得如何才能把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致于无从下手。我认为解应用题困难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不懂得审题,在学生中存在“数学阅读能力的缺陷”。

因此,要提高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水平,就应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纯数学问题相比,数学应用题的文字叙述更加个

性化,更贴近生活,但其中的实际情景设置、语言表达形式、信息存储方式、数量关系都不同于常规训练中的例题。这对习惯于解常规题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面对一大堆“非数学”形式的语言描述,学生反而会感觉手足无措,头脑中一片茫然,从而放弃。如何把这些令学生头痛的应用题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呢?我认为读题时分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分清主次,去粗存精。

一道紧扣时代脉搏的应用题所包含的情景、数量关系等就像一篇内容丰富的短文,文字多是实际应用问题的一大特点,而很多学生一看到大量的文字叙述时,心中便望而却步,退避三舍,其实应用题的很多文字是介绍背景的,与解题没有多大关系,因此,要想解这类实际应用题,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然后进行粗略地阅读,使自己对题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评价,了解题目的情节梗概,并有目的地对题目做出分析、理清框架,分清主次。具体而言,当学生面对数学应用题时,应积极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⑴题目所涉及的情景是什么?

⑵已知条件有哪些?实际问题是什么?

⑶题目情景中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重要信息?

⑷阅读的同时养成“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学生自

己选用特定的符号删减掉那些次要条件,保留并突出重要条

件,如在句子下用“”标出重点句,用“…”标出关键

词,用“?”标明不明白处或异议处……“圈点勾画”能提

高对题目的理解、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能极大

地激发学生解题兴趣。对重点的字、词、句学生也可作批注,

记下闪过脑际的想法、见解、疑惑等。通过作批注,学生手

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索的好习惯,从

而将阅读进一步引向深入。

第二步:重点攻击,扫除障碍。

近几年的实际应用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如经济中的利润、利率;人与环境的关系;生产、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等,其中,必然出现一些令学生感到模棱两可的词语甚至并不熟悉的术语、生活俗语等。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就应像分析短文一样达到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即重点攻击、扫除题中障碍,对重点、有疑问的术语进行细细推敲,慢吞细嚼,阅读时不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理解,还要懂得挖掘其内涵和外延,而对陌生术语要克服畏惧心理,应纵观全文看是否有注释或诠释,考题通常会即时定义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对解题中关键的术语进行解释,学生就得有针对性地掌握其定义对象的本质属性和使用范围,达到重点攻破,而有些题中的一些陌生术语没有注释,只起一个“障眼法”的作用,出题者的本意是扰乱学生视线,因此,学生也没有必要耿耿于怀,绞尽脑汁想理解其意,其实这些没有注释的术语往往不影响解题,所以,学生想进一步深入应用题的时侯不要妄图“全线爆破”,而应选择“重点攻破”。

要想很好地完成这一步,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本定义、基本概念的教学而且也应加大对关键词语的讲解力度,如:比…多(少、快、慢)、增加到(了)、上升、下降、盈、亏、涨、跌、赚、赔、年利、月利、折扣、不足、不到、不大于、不小于、不超过等,把这些词讲清、讲透;另一方面,学生平时要注意走出校门,多接触社会,了解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多看报刊杂志,在实践中丰富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应用题

的实际背景,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

第三步:理清图象、表格信息。

数学的图象、表格是信息的良好载体,它能直观、形象、简洁明了地表达数据间的关系,能突出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因此,在各级考试中,试题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即既有文字又有图象或表格。而有的学生在阅读图象、表格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我认为对学生阅读图象、表格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教学中加强基本概念(特别是坐标系)的教学外,还要在方法上加以指导,培养学生养成“横看竖看、左思右想”的习惯。如遇到函数图象时,首先,学生要明确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数学量?单位是什么?其次,根据图象形状,结合数学知识,分析图象所展示的数学特性和规律: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对称性、特殊点(交点、边界点、最值点)等,并注意把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最后,学生要对同种类型的图象信息题进行收集、整理,要善于比较、总结,发现其异同,找出其规律,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第四步:数据重组,建立模型。

完成以上三个环节后,学生就对应用题从文字上达到了整体加局部理解,但是这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归根到底是一道数学题,评价的标准是求解它,这就要求学生在正式做题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即用数学的语言将题目的情景、已知、未知、求解在大脑中进行再现,将问题简单化,尽量将问题转化成一个比较熟悉而又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符号表示出来,需要的时候,可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列表、试算,并运用实验、联想、逻辑推理等方法发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这些数量关系用掌握的数学知识符号表示出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题目也变得形象化、直观化,并进一步找出符合题意的数学模型,是函数型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