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共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共4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且能灵活运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在交流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数学思考
1.渗透辨证唯物注意思想。
问题解决
教会学生能灵活运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如何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难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基础知识梳理
1 / 16
教材知识全扫描
1.全等三角形:
1.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
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表示:
△ABC≌△DEF
教材P3一句话:
2.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高、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ASA,AAS,SSS,HL(直角三角形)
特别提醒: “有两个角和一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正确吗?由于没有“对应”二字,结论不一定正确,这是因为:假设这条边是两角的夹边,则根据角边
角可知正确;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一边是两角的夹边,而与另一个三角形相等的边是其中
一等角的对边,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二次备课
SSA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例子在教材P10.
4.尺规作图:(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材P7_8):步骤
(2)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教材P19):步骤
3.角平分线的性质:
⑴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角平分线的判定:教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⑶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二、经验与提示
1.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
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个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③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④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⑤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⑥全等三角形中的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
2.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3 / 16
(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
(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4.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1)中点定义;
(2)等式的性质;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4)借助中间线段(即要证a=b,只需证a=c,c=b即可)。随着知识深化,今后还有其它方法。
5.证明角相等的方法:
(1)对顶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4)角的平分线定义;
二次备课
(5)等式的性质;
(6)垂直的定义;
(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8)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和。随着知识的深化,今后还有其它的方法。
6.证垂直的常用方法
(1)证明两直线的夹角等于90°;
(2)证明邻补角相等;
(3)若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也必须垂直另一条。
(5)证明此角所在的三角形与已知直角三角形全等;
(6)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7.全等三角形中几个重要结论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三、典型例题
题型一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角度和边的长度问题
例1(基础题)已知△ABC≌△DEF,且∠A=52°,∠B=71°31′,DE=8.5 cm,求∠F的大小
与AB的长.
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出∠C的度数,根据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角相等、对应
边相等,即可求出∠F的大小和AB的长.
解: 在△ABC中,∠A+∠B+∠C=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C=180°-(∠A+∠B)=180°-(52°+71°31′)=56°29′.
二次备课∵△ABC≌△DEF,DE=8.5 cm,
∴∠F=∠C=56°29′,AB=DE=8.5 cm.
小结:本题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题,要求∠F和AB,可先找
∠F的对应角∠C和AB的对应边D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值.
题型二利用全等变换解决几何问题
5 / 16
例2 (提高题)如图所示,图中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 方向平移得到△DEF.如果AB=8 cm,BE=4 cm,DH=3 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即时练习如图1所示,长方形ABCD沿DE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BA边上,得点C′,使
二次备课
∠C′EB=40°,求∠EDC′的度数.
链接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