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我们要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工作。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的终身保证,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建设工程是一个商品、产品,不可能实行更换或重做,没有合格质量的成本、进度管理再有成效也绝不是社会需要的产品,所以,为保证建设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贯穿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第一要务。我们应遵循客观、科学和高效的原则,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让国家、社会、人民放心。这是质量管理的目标。

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方案决策、勘察、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涉及建设、监理、勘察、设计、施工等责任主体,地质、天气、4M1E、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影响因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方案决策、设计阶段等环节,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单位等主体都是对工程实体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在某些情况下决定着工程的质量。施工阶段施工单位是工程质量的直接形成因素,但工程质量问题不只发生在施工阶段,也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问题。建设单位作为建设工程的投资人,是建设工程的重要责任主体,因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直接或间接导致工程出现问题的情况屡屡发生。因此,我们应对工程质量进行包括人、技术、管理、环境、社会等方面系统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管理方法主要有: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方法和质

量管理排列图、因果分析图、频数分布直方图等工具。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体系,是按程序运转的,运转的基本方式是PDCA循环,根据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或者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PDCA循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即P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项目质量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这一阶段的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这就是要有质量问题

意识和改善质量的意识,并用数据证明。

2)分析产生质量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3)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因素。

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因素制定对策,拟定改进质量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提出执行计划和预期效果。在进行这一步工作时,需要明确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计划、采取这些措施?为什么需要这样改进(Why)?

改进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何效果(What)?

改进措施在何处(哪些工序、哪个环节、哪个过程)进行(Where)?

计划和措施在何时执行和完成(When)?

由谁来执行(Who)?

用何种方法完成(How)?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所制定的计划,采取相应措施组织实施。在实施阶段,首先应做好进化、措施的交底和落实,包括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和物资落实。有关人员需要经过训练、考核,达到要求后才能参与实施。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计划得以实施。这是管理循环的第五步,即执行计划和采取措施。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将实施效果和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进一步查找问题。这是管理循环的第六步,即检查效果、发

现问题。

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即D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一阶段分两步,即管理循环的第七步和第八步。

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第六步检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文件、规程、作业标准以及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好的经验,巩固成绩,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第八步是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通过检查,找到效果尚不显著的问题所在,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的制定或完善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建设单位缺乏懂法律、善管理的技术人才,对工程项目的方案决策、功能定位不准,对设计单位选择不当等原因导致施工中图纸设计变更多、修改随意性大,使施工复杂化;其次,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提供原始资料不详细、技术指标不全、出图深度不够,导致工程项目未实施即存在质量问题和隐患;第三,建设单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利益驱使下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对施工、监理队伍考察不够、选择不当,参建各方的现场管理组织、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素质差;第四,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不规范,建设单位明示或者暗示施工、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监理人员技术水平低、腐败、弄虚作假的无能、无良行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组建不完善,管理机制不顺畅,家庭式管理模式落后、水平低,技术人员配备不全、执行力差,施工管理

不善等;第五,材料进场验收管理制度不严格造成的原材料不合格、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低成本竞争降低混凝土质量等导致的结构安全、质量隐患;第六,质量监督机构工作量大,监督模式没有切实改变,走形式验收不能发现问题、质量问题处理不当,监管不力,处罚力度不够,不能构成威慑力。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生产环节多、参与方多,影响质量形成的因素多等特点,不论是哪个主体出了问题,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质量缺陷、甚至重大质量事故的产生。工程项目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核心。提高工程质量应从方案决策、设计、招标、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对建设项目推行全过程的管理,特别是要抓住建设单位这个主导因素,对参建各方纳入诚信、处罚体系,强化责任、措施,多方监管,提高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工程项目建设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的组织者、使用者,应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规范建设程序,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选择信誉好、素质高、资质符合要求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队伍,聘用或委托有资质的技术人员或代理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对建设项目的方案决策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提出安全、功能、节约等具体、明确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