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热药辛凉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名:甘菊花(白菊花),滁菊、药菊;杭菊 (黄菊花)怀菊、家菊、九月菊。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入药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 采集炮制:寒露开放,霜降前后摘取。 种类: 入药有黄菊花、白菊花、野菊花。 白菊花味甘,平肝、清肝明目多用 黄菊花疏散风热力强,外感风热多用。 野菊花清热解毒力强,外科痈肿疮毒多用。 《日用本草》:“花大而香者为甘菊,花小而黄者 为黄菊,花小而气恶者为野菊。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目赤昏花(多用白菊花) 菊花为眼科常用药,入肝经,善清肝经风热,故无论 火邪或风热所致的眼疾,均可应用。 肝经风热所致者——常与蝉蜕、木贼配伍。 肝火上攻所致——常与夏枯草、栀子配伍。 肝肾阴虚,眼目昏花——白菊花配枸杞、熟地。 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多用白菊花) (高血压早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桑叶《神农本草经》
桑
药材桑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桑叶
要点:清肺止咳,炙桑叶可润肺止咳。清 肝明目,治头晕目眩。 命名:桑之叶入药而名。 别名:霜桑叶、冬桑叶、老桑叶、白桑叶。 桑叶有降血压、利尿、降低血糖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用量用法:3~6g,煎服,宜后下。 使用注意:有退乳的副作用,哺乳期妇女不能 多用。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 者不宜用。 药物成分:含挥发油。 药理实验: 1、兴奋中枢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 进汗腺分泌,使机体散热增加,故有发汗解热 作用。 2、兴奋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增加消化液分泌, 制止肠内异常发酵,有制腐作用。
菊花《本经》
白菊花
黄菊 花
药材菊花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菊花《本经》
菊花是百花中的君子,和竹、梅、兰并驾齐驱, 是高雅和坚贞的象征。菊花不仅可供人欣赏, 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河南也是菊花盛产 之地,有名的四大怀药之一,怀菊花。 要点:清肝明目,眼科要药。 命名:菊本作蘜从鞠。鞠——穷也。 《月令》:九月,菊有黄花,华事此而穷尽也。
单用其叶—薄荷叶,偏于发汗解表 单用其茎—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处方用名:南薄荷——主产于我国南方。
苏薄荷——产于江苏苏州,Fra Baidu bibliotek道地药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味:辛凉 归经:肺、肝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分析: 辛以发散
入肺经走肌表—疏散风热,透发麻疹 凉以清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根据产地而命名:
河南怀庆(怀菊)河南四大怀药之一
安徽亳县(亳菊)最佳
白菊花
安徽滁县(滁菊)常用,较优
(甘菊花)
四川(川菊)较次
浙江杭州(杭菊)—黄菊花
性味:辛、甘、苦、微寒。
归经:肺、肝。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味辛能散 性寒清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薄荷《新修本草》
薄荷
药材薄 荷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薄荷《新修本草》
要点:清利头目,利咽喉,透疹。 命名:原名菝苛,薄荷为其之音讹。 别名:南薄荷、薄苛、升阳菜 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茎叶入药。 产地:我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产者为佳。 采集炮制:收获期因地而异,一年可采收2-3次。
牛蒡子《名医别录》
牛蒡子
药材牛蒡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牛蒡子《名医别录》
要点:为疏散风热、解毒要药,喉科要药。善 治热毒壅盛证。 别名:牛蒡、牛子、大力子、鼠粘子 本品辛苦寒,入肺胃经,能散能泄,能升能降, 既可疏散风热,透疹利咽,用治风热表证,麻 疹不透,咽喉肿痛;又能清热解毒以消肿,用 治痈肿疮毒,痄腮等证。因性滑利,能滑肠通 便,故上述诸证兼大便秘结者用之尤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定义:性味辛凉,以疏散风热为主要作用,治疗 风热表证的药物,称发散风热药。 性能特点: 性味:辛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 归经:肺 功效:疏散风热、发汗作用较缓和。 适应证: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 赤、舌苔薄黄、脉浮数。 另:某些药物具有清头目、利咽喉、宣肺止咳、 透疹等作用,故还可用治风热目疾、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以及风热咳嗽。 本节重点药物:薄荷、蝉蜕、菊花、柴胡、葛根
入肺经(肺主皮毛)—疏散风热
味苦性寒入肝经—清泻肝经热邪—清肝明目 甘寒益阴入肝经—滋补肝阴
平抑肝阳 味苦性寒入肝经—清泻肝热 味苦性寒——清热泻火解毒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多用黄菊花)。 本品质轻气清升浮,微寒清热,长于疏散风热,故 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等, 常与桑叶相须为用,如桑菊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按语: 薄荷味辛主散,性凉清热,质轻升浮,能疏散 在上在表之风热。入肺经疏肌表之风热而透疹; 散上焦之风热而利咽;入肝经散肝经风热而明 目,行肝经气滞而解郁。故为疏散风热的要药, 疏肝解郁的佳品。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 咽喉肿痛、麻疹不透,肝郁气滞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入肝经疏散肝经风热以清利头目 清轻凉散
入肺经疏散肺经风热以利咽喉
味辛行气入肝经—行肝经气滞而疏肝解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病在卫分) 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故可治疗。常配 伍银花、连翘、牛蒡子,如银翘散。 2、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病因病理:风热之邪,犯于肝经,循经炎目,或 犯于肺经,内灼肺脏,上蒸咽喉。 薄荷辛凉入肺、肝二经,可疏散肝、肺二经风热, 清头目,利咽喉,以疗诸证。 风热上攻,目赤肿痛,多配合桑叶、菊花。 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桔梗、甘草、荆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病因病理:风热束表,疹出不畅。 本品质轻宣散,有宣毒透疹之功,可治麻疹透发不 畅,风疹瘙痒。方如透疹汤。常与荆芥、蝉蜕、牛 子配伍。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病因病理:情志不遂,肝气郁滞 薄荷具疏肝解郁之功,常与柴胡、白芍配伍,如逍 遥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入药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 采集炮制:寒露开放,霜降前后摘取。 种类: 入药有黄菊花、白菊花、野菊花。 白菊花味甘,平肝、清肝明目多用 黄菊花疏散风热力强,外感风热多用。 野菊花清热解毒力强,外科痈肿疮毒多用。 《日用本草》:“花大而香者为甘菊,花小而黄者 为黄菊,花小而气恶者为野菊。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目赤昏花(多用白菊花) 菊花为眼科常用药,入肝经,善清肝经风热,故无论 火邪或风热所致的眼疾,均可应用。 肝经风热所致者——常与蝉蜕、木贼配伍。 肝火上攻所致——常与夏枯草、栀子配伍。 肝肾阴虚,眼目昏花——白菊花配枸杞、熟地。 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多用白菊花) (高血压早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桑叶《神农本草经》
桑
药材桑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桑叶
要点:清肺止咳,炙桑叶可润肺止咳。清 肝明目,治头晕目眩。 命名:桑之叶入药而名。 别名:霜桑叶、冬桑叶、老桑叶、白桑叶。 桑叶有降血压、利尿、降低血糖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用量用法:3~6g,煎服,宜后下。 使用注意:有退乳的副作用,哺乳期妇女不能 多用。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 者不宜用。 药物成分:含挥发油。 药理实验: 1、兴奋中枢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 进汗腺分泌,使机体散热增加,故有发汗解热 作用。 2、兴奋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增加消化液分泌, 制止肠内异常发酵,有制腐作用。
菊花《本经》
白菊花
黄菊 花
药材菊花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菊花《本经》
菊花是百花中的君子,和竹、梅、兰并驾齐驱, 是高雅和坚贞的象征。菊花不仅可供人欣赏, 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河南也是菊花盛产 之地,有名的四大怀药之一,怀菊花。 要点:清肝明目,眼科要药。 命名:菊本作蘜从鞠。鞠——穷也。 《月令》:九月,菊有黄花,华事此而穷尽也。
单用其叶—薄荷叶,偏于发汗解表 单用其茎—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处方用名:南薄荷——主产于我国南方。
苏薄荷——产于江苏苏州,Fra Baidu bibliotek道地药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味:辛凉 归经:肺、肝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分析: 辛以发散
入肺经走肌表—疏散风热,透发麻疹 凉以清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根据产地而命名:
河南怀庆(怀菊)河南四大怀药之一
安徽亳县(亳菊)最佳
白菊花
安徽滁县(滁菊)常用,较优
(甘菊花)
四川(川菊)较次
浙江杭州(杭菊)—黄菊花
性味:辛、甘、苦、微寒。
归经:肺、肝。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味辛能散 性寒清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薄荷《新修本草》
薄荷
药材薄 荷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薄荷《新修本草》
要点:清利头目,利咽喉,透疹。 命名:原名菝苛,薄荷为其之音讹。 别名:南薄荷、薄苛、升阳菜 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茎叶入药。 产地:我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产者为佳。 采集炮制:收获期因地而异,一年可采收2-3次。
牛蒡子《名医别录》
牛蒡子
药材牛蒡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牛蒡子《名医别录》
要点:为疏散风热、解毒要药,喉科要药。善 治热毒壅盛证。 别名:牛蒡、牛子、大力子、鼠粘子 本品辛苦寒,入肺胃经,能散能泄,能升能降, 既可疏散风热,透疹利咽,用治风热表证,麻 疹不透,咽喉肿痛;又能清热解毒以消肿,用 治痈肿疮毒,痄腮等证。因性滑利,能滑肠通 便,故上述诸证兼大便秘结者用之尤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定义:性味辛凉,以疏散风热为主要作用,治疗 风热表证的药物,称发散风热药。 性能特点: 性味:辛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 归经:肺 功效:疏散风热、发汗作用较缓和。 适应证: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 赤、舌苔薄黄、脉浮数。 另:某些药物具有清头目、利咽喉、宣肺止咳、 透疹等作用,故还可用治风热目疾、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以及风热咳嗽。 本节重点药物:薄荷、蝉蜕、菊花、柴胡、葛根
入肺经(肺主皮毛)—疏散风热
味苦性寒入肝经—清泻肝经热邪—清肝明目 甘寒益阴入肝经—滋补肝阴
平抑肝阳 味苦性寒入肝经—清泻肝热 味苦性寒——清热泻火解毒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多用黄菊花)。 本品质轻气清升浮,微寒清热,长于疏散风热,故 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等, 常与桑叶相须为用,如桑菊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按语: 薄荷味辛主散,性凉清热,质轻升浮,能疏散 在上在表之风热。入肺经疏肌表之风热而透疹; 散上焦之风热而利咽;入肝经散肝经风热而明 目,行肝经气滞而解郁。故为疏散风热的要药, 疏肝解郁的佳品。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 咽喉肿痛、麻疹不透,肝郁气滞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入肝经疏散肝经风热以清利头目 清轻凉散
入肺经疏散肺经风热以利咽喉
味辛行气入肝经—行肝经气滞而疏肝解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病在卫分) 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故可治疗。常配 伍银花、连翘、牛蒡子,如银翘散。 2、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病因病理:风热之邪,犯于肝经,循经炎目,或 犯于肺经,内灼肺脏,上蒸咽喉。 薄荷辛凉入肺、肝二经,可疏散肝、肺二经风热, 清头目,利咽喉,以疗诸证。 风热上攻,目赤肿痛,多配合桑叶、菊花。 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桔梗、甘草、荆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病因病理:风热束表,疹出不畅。 本品质轻宣散,有宣毒透疹之功,可治麻疹透发不 畅,风疹瘙痒。方如透疹汤。常与荆芥、蝉蜕、牛 子配伍。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病因病理:情志不遂,肝气郁滞 薄荷具疏肝解郁之功,常与柴胡、白芍配伍,如逍 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