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炯明——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
陈炯明,被描绘成一个军阀,一个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背叛者,一个炮轰总统府的刽子手,其实这是又一位被湮没的辛亥元勋。
1925年,孙中山逝世的时候,陈炯明曾手撰一副挽联:
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1933年9月,陈炯明去世之时,香港《工商日报》评价道:
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
陈炯明于1878年生于广东海丰,原名捷,字赞之,又字竞存。
20岁的时候中了清朝的秀才,成为一个书生。
但当时的大清朝气运已尽,帝国的大厦正在倾覆之中,维新思想、革命风潮在广东正在流行。
受新思潮的影响,1906年,28岁的陈炯明到了广州,求学于广东法政学堂,成为第一届学院,两年后以“最优等生”的成绩毕业。
1909年毕业以后,陈炯明任广东谘议局议员,提出了《革除衙署积弊案》、《废除就地正法案》、《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禁绝一切赌博案》等提案。
这些提案显示出了陈炯明深受乌托邦思想的影响,“自治”也成为一生追求并践行的理想。
1909年,陈炯明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3月,他参加了黄花岗起义。
1913年,陈炯明参加二次革命失败,陈炯明流亡到新加坡,当时孙中山重组中华革命党,并且要求党员画押宣誓效忠孙中山个人,陈炯明第一次表现出了他对孙中山的不从,拒绝宣誓效忠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6年,陈炯明回到广东发动起义,参加讨袁的护法运动,任闽粤军总司令,占领了闽西南的漳州、汀州等地,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在这个不大的地盘上,陈炯明开始了他自治实验,那是中国一百年来最重要的乌托邦中的一个。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陈炯明流亡香港,结识了比自己小6岁的精神导师,就是信仰安那其主义的刘师复。安那其主义就是无政府主义,宗旨是无政府、无宗教、无家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老有所养、幼有所
依,百姓互助合作,没有贫穷,也没有剥削。
刘师复的描绘,和陈炯明的自治理念不谋而合,也成为漳州新政的根本思想。
在那位刘师复的影响下,陈炯明构筑了他的“自治”“联省”“联邦”三大步骤,他以后的政治生涯,都是围绕这三大步骤紧密相关,他与孙中山的决裂,也源于“自治还是革命”这一路线的冲突。
2008年的《国家历史》杂志比较集中地整理了陈炯明的施政内容:他建设了第一座钢筋水泥桥梁、第一条四车道石板马路、第一个现代公园、第一片城乡公路网、第一家银行,还建设了贫民工艺厂、迎宾大旅馆,在公园的门口,竖着高大的石碑,四面分别篆刻着“博爱、自有、平等、互助。”
陈炯明的一个大手笔,是在农村设立现代学堂,做到“一乡一校”。
他禁绝了私塾,设立师范学校、普通中学、工读学校、平民夜校、妇女家政讲习所。
1920年又增办了女子师范讲习所、女子工读学校,当年就设立半夜学校90余所。
报纸杂志也纷纷涌现,《闽星》半周刊和《闽星日刊》出现了,《闽南新报》、《闽锋周刊》、《军事日报》、《云中周刊》也先后创办,陈炯明在《闽星》发刊词里写,“思想一变就会打破旧生活、旧组织,直向进化线上,一起大努力,创造新生活、新组织,达到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的境地……”
陈炯明还大力延揽全国人才,帮他一起办教育,并在筹办大学。
192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发给华盛顿的一份报告中,称“陈氏……施行各种市政改革,他用的手段,近乎革命;但成效极佳,结果人民都感满意。这令中国人看到,事可办成,不必需要过度辛劳和重税。”
他还特别提到了漳州宽广的道路,良好的治安,公园、公共菜市场、屠宰场、河堤以及漳厦公路。
在陈炯明卓绝的努力之下,漳州成了全国的首善之区,闽南26县成为“模范小中国”,被时人誉为“闽南的苏俄”。
陈炯明也声名远播,成为中国的政治明星,也成为广东百姓的翘首盼望的救星。因此,陈炯明才能以弱胜强,一举荡平广东全境。
陈炯明走出漳州,进入广州,他的自治路线图到了第二步—“联省”,更大的蓝图已经展开,只待陈炯明大手描绘,但他遇到了孙中山。
陈炯明在全省92个县推行自治,到了1921年,全省各县推行民选县长、县议员完成,广东省议会通过《广东省宪法草案》,声明“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陈炯明还邀请陈独秀到广东主持教育全局,创立公办教育,实行免费教育,私立教育也大为发展。
1921年,陈炯明创立中国城市史上第一个建制市—广州市,并设了财政、公安、工务、教育、公用和卫生局长。
广州还开始筹办市政纪念图书馆、第一公园、公共儿童游戏场、公共体育场、美术学校,举行体育运动会,美术展览,安装马路电灯,还建筑了新式住宅小区。
每天有上千名清道夫打扫街道,疏通沟渠,还挨家挨户派发宣传卫生的小册子。
广东全省总商会成立了,广东经济调查局成立,股票交易所成立。
陈炯明还颁布了禁烟令,让广州数十年的烟、赌大害绝迹。
让人目不暇给的新政,让广东成为全国最开放、最民主的省份,陈炯明的治理天才,得到了全国的承认。
当时的人甚至将陈独秀、胡适、陈炯明并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三大领袖,陈炯明以他的健行,将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化为了现实。
孙中山进广州之前,先对陈炯明承诺,“粤事由陈君主持,中山回粤不过回复前日被逐之颜面。”
结果,到广州不久,孙中山就宣布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选举非常大总统。
醉心于地方自治的陈炯明,遇上了最顽强也最偏执的职业革命家,崇尚改良的士绅,遇上了暴力革命的鼻祖,安于一方的广东百姓又开始被折腾。
孙陈决裂的根本原因,在于孙主张集权,要武力北伐,统一中国,而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以南北和平的手段来谋求统一。
这个矛盾无法调和,于是重重疑案产生,陈炯明的战友邓铿之死,成为第一个疑案,历史学家汪荣祖认定,邓铿是被孙中山谋害。而陈炯明的造反,也是因为孙中山欲除掉陈炯明。
最大的谜案是陈炯明“炮轰总统府”,这个事件的真相正在浮现,所谓“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实际上粤军只虚开了三炮吓唬守军,而且事前通知了孙中山离开,反倒孙中山以海军大炮向广州城内乱轰,炸死无辜平民过百。
后来,孙中山贿赂地方军阀攻打广州,陈炯明避战而走。
从此,按照学者叶曙明新著《中国1927—谁主沉浮》中记载,广州百姓因军阀驻军,被盘剥重税,并因罢市抗议被火烧商埠,大批商人被屠杀,孙中山治下的广州,竟然百姓哀号,遭到全国舆论的讨伐。
历史的真相往往令人唏嘘,再回首,云遮断归途,这才一百年的功夫,已经有太多的历史被遮蔽,被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