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9年“五四”运动时,激于爱国义愤,在《京报》上揭露曹 汝霖、陆宗舆、章宗样的卖国罪行,触怒了段棋瑞政府。报纸 因而被封· 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1920年下半年,段棋瑞政府倒台,邵回到北京,恢复《京 报》,并与徐宝璜一起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在北大成 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 1923年,又在北平平民大学新闻系讲授同一课程。 1924年,在北平政法大学讲授新闻采访以及报纸经营问题。
1925年,孙中山北上准备召开国民会议,邵在《京报》 上刊登孙中山在北上途中的照片,冠以“全国景仰之孙中山 先生”标题。同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三· 一八”惨案发生后,邵积极支持反帝反军 阀斗争,前此,他支持冯玉祥的国民军和郭松林倒戈反奉系 军阀的行动,因而遭到奉系军阀的忌恨。 1926年4月26日凌晨,年仅40岁的著名报人、《京报》创办 人邵飘萍被军阀张作霖父子杀害于北京天桥。毛泽东对邵飘 萍的评价:“还有邵飘萍。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 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 想和优良品质的人。一九二六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著名新闻工作者,是中国 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 邵飘萍被人称为“新闻全才”。北京大官本 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 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如他夜探总 理府,虚访美使馆,独家新闻总是被他抢到。邵 飘萍风流倜傥,慷慨豪爽,善于言辞,广泛交游, 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 谈得来。他重交情,讲排场,经常在酒楼饭馆宴 请宾客,以期从客人的谈话中捕捉信息。
Baidu Nhomakorabea
全文共86字,却用了6个“极”字,把“登极”和 “极刑”相连,预言“登极”之日,也是“置诸极 刑”之时。短小精悍,用语犀利,给民众以希望。 他在上海主持三报笔政,坚决支持蔡锷反袁护国的 壮举,猛烈抨击袁世凯的罪恶行径。写下了一系列 犀利、精辟的文章,如:《吾民不得不去袁氏之理 由》、《同迫退位》、《十五省劝退》、《呜呼袁 世凯》等,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十五分钟。仅据《时 事新报》的不完全统计,他就发表了社论36篇、时 评134篇。他高举反袁大旗,为扫除专制、重建共 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邵飘萍之名遂誉满全国。
邵飘萍与袁世凯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回 国。他于当月下旬匆忙返回祖国,参加反袁护国斗 争。“为《申报》、《时事新报》、《时报》执 笔。”发表了著名的时评《预吊登极》: “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呜呼! 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极 矣!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时日,各处反对之声势, 再接再厉。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 记者是以预吊!”
邵飘萍与毛泽东
毛泽东当年曾多次拜访邵飘萍,并得到过慷慨资助。 1919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邵飘萍此时已被 迫第二次亡命日本),还在已被封闭的《京报》馆 内住了一个多月。在新闻研究会学习的半年,恐怕 是毛泽东在北大期间获益最大的,在他的身上我们 依稀还能看到一些邵飘萍的影响。所以北京一别虽 然再无见面的机缘,但毛泽东终生都忘不了邵飘萍。 1949年后,他不承认是胡适的学生,说胡吹牛。又 说自己其实是邵飘萍的学生。直到去世前二年的 1974年,年近80岁的毛泽东还提到了邵飘萍。
邵飘萍传记
1925年底,邵飘萍对起兵倒戈的奉系旧部郭松龄的 支持,最让张作霖耿耿于怀。当邵飘萍知道郭松龄 有倒戈反张之意时,他便抓紧在冯玉祥、郭松龄之 间穿针引线,支持他们签立密约,联合起来反对张 作霖。倒戈开始后,《京报》上发表了大量历数张 作霖罪状,声援郭冯两位将军的新闻、评论,甚至 还发过一大张两整版的《京报特刊》,以厚厚的铜 版纸精印左右时局的人物照片,为倒戈造势,引得 京城民论沸腾。
生平事迹
1886年10月11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 生于浙江省东阳市。 邵飘萍故居1902年中秀才 1906年秋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在校期间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开始为《申报》撰 稿,被聘为该报特约通讯员。 1909年毕业后。回金华任中学教员。 1912年到杭州与杭辛斋合作主办《汉民日报》, 任主编,经常在报上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 行,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和卖国罪行,加以抨击。
汤修慧
汤修慧不但全力协助飘萍料理馆务,还帮他 搞好新闻学的教学,亲自带学生实习。邵飘 萍在遇害以前,经常外出避难,关心他的人 曾问他:“你出走后,这个京报馆、通讯社 怎么办呢?”飘萍说:“这个不用忧虑,修 慧自能料理。”1926年邵飘萍被反动军阀杀 害,汤修慧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于1928年恢 复出版了《京报》。
主持《京报》的工作,当然会遭到当局的痛恨,他们继续迫害汤修慧主 持的《京报》。1929年10月3日南京政府电令北平《京报》再度停刊, 北平军政当局立刻将京报馆查封,并传讯了汤修慧。过了一段时间后, 汤修慧四出奔走,《京报》才又复刊。这时期,汤修慧活跃在新闻战线 上,足迹遍及太原、泰山等地。她注重第一手材料,亲自做采访工作, 社务大多委托潘公弼办理。汤修慧也是个社会活动家,为了办好《京 报》,她寻求过国民党上层孙科、胡汉民等人的支持。1931年9月20日, 汤修慧勇敢的报道了“九· 一八”事变。1937年7月28日,《京报》出版 最后一期,随后即停刊,结束了它19年的历程。抗战胜利后,汤修慧回 北京,短暂地续办过一段时间,但因负债累累,只好将报馆抵押出去, 《京报》又一次停刊,并再也没有恢复过。1986年3月,一代女报人汤 修慧病逝于老《京报》馆内,享年96岁,与丈夫同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 公墓。
邵飘萍与《京报》
1918年10月5日,他辞去《申报》驻京记者之职, 创办了著名的《京报》,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 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中明确的提出了他 的办报宗旨,“必从政治教育入手。树不拔之基, 乃万年之计,治本之策。......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 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京报》一开 始只有他和潘公弼两个人,无党无派,不以特殊的 权力集团为后盾,主张言论自由,自我定位是民众 发表意见的媒介。很快就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声 望倾动一时。
民国9年回国复办《京报》,任社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在北方新闻界中最早和党组织发生联系,为“亢慕义斋”校 订马列译著。民国11年,免费发行《纪念马克思特刊》、 《列宁特刊》,利用特殊职业条件,常将情报提供给党组织。 在办报之余,致力于教育事业,曾应聘为北京平民大学和政 法大学教授及务本女子大学校长。民国14年春,经李大钊、 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运动中,多次发表 署名评论,又联合同仁拒登英日广告,发起募捐,救恤难胞。 “三· 一八”惨案后,直书奉军暴行,《京报》成了讨伐段 祺瑞的舆论阵地。民国15年4月20日,遭张翰举出卖而被捕。 26日,被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天桥, 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亲 自批文追认其为革命烈士。著有《新闻学总论》、《实际应 用新闻学》等。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及原务 本女子大学校长。
已被郭松龄搞得焦头烂额的张作霖汇款30万元,想 堵住他的嘴。30万元,这个数字比袁世凯收买梁启 超还多出10万,开创了军阀收买舆论界的新纪录。 然而,邵飘萍却并不买账,他高调回应:“这种钱 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于是,张作霖“乃有飘 萍必死之心矣”。 1926年4月,张作霖的先头部队,张宗昌率领的直 鲁联军开进北京。邵飘萍遭友出卖被捕,“严刑讯 问,胫骨为断”,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 名枪杀于北京天桥,年仅40岁。
“ 五四运动”时期,因《京报》屡屡发表揭露、批 评政府腐败的文章,被当时的安福系政府查封,邵 飘萍遭到全国通缉,被迫第二次亡命日本。 1920年曹锟、吴佩孚上台后,他才回国。9月17日, 《京报》复刊。他办报既重视外交、政治、经济、 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 也依靠社会力量,办了好多种附刊,形式多样,丰 富多彩。在《京报》的周围既有鲁迅、钱玄同、孙 伏园、黎锦熙等大学者,也有张友鸾、焦菊隐等当 时还没有名气的青年人,可谓人才济济。
承载中国报人光荣与梦想的报纸
邵飘萍创办的《京报》被后人称作“一张承 载中国报人光荣与梦想的报纸”。 1918年10月5日《京报》问世,报馆设在前门 外三眼井38号,后来又相继迁至小沙土园、魏 染胡同。 《京报》是一张对开四版的日报,较同时代其 他报纸的特点是新闻多、评论多、副刊多,其 创刊后很快就以消息灵通、内容丰富受到读 者的欢迎。
他始终坚持新闻自由的理想,继续《京报》的办报 宗旨,独立地表达公正的舆论,“勉力造成全国人 发表言论之机关”。揭露政治的腐败、黑暗,抨击 最高当局,为民众呐喊。坚定地捍卫言论自由的基 本原则,使北洋军阀望而生畏。 到1919年5月29日,全国好多地方(山东、河北、 河南、山西、浙江、东三省等)都设立了《京报》 代派处,成为一张全国性的大报。
1914年,袁世凯下令封闭《汉民日报》,邵被 捕,后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 并组织东京通讯社。 1915年, 外国报纸:透露日本政府向袁世凯 提出“二十一条”,邵立即向国内报道,予以揭露。 1916年春,回国担任《申报》、《时报》、 《时事新报》主笔,对袁世凯进行抨击。后任《申 报》驻北平特派员,在《申报》的叫北平特别通讯” 栏内大胆揭露北洋军间的丑行。 1918年7月,在北平创办新闻编译社。10月又 创办 《京报》。
邵飘萍-传奇:汤修慧代夫复刊《京报》
汤修慧(1892—1986),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女报 人。母亲早逝后,她与父亲相依为命,在浙江金华 开了一家照相馆度日。汤修慧在那里经常遇见风度 翩翩、一身儒雅的邵飘萍。汤修慧聪明灵秀,非常 能干,但没有接受过太多正规教育,邵飘萍就出面 劝说她的父亲,让她出去见见世面,并由他出资把 汤修慧送到了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深造。读书期间, 两人鸿雁传书,感情日增,终于在1912年结为连理。 汤修慧后来成为邵飘萍事业上最得力的同伴和助手, 在《京报》创立后,全力协助邵飘萍料理事务。
邵 飘 萍
简介
1886-1926) 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浙江东阳人。14岁 考中秀才,19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民国 元年(1912),与杭辛斋在杭州合办《汉民日报》,任 主编,被推为省报界公会干事长。民国2年8月,以“二 次革命”嫌疑罪被捕,《汉民日报》遭封。翌年营救出狱, 东渡日本,入法政学校组织东京通讯社。民国5年春回国, 主持《时事新报》笔政。继应聘为《申报》驻北京特派员, 并在京创办新闻编译社。民国7年10月,独资创办《京 报》,受聘为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导师。民国8年,到北 大“五三晚会”发表演说,疾呼“救亡图存,奋起抗争”! 因遭通缉,《京报》被查封。再次流亡日本,被聘为《朝 日新闻》社特约记者。在日期间,著书向国人介绍十月革 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系统考察和研究日本新闻事业。
汤修慧与邵飘萍结合,对邵飘萍来说,是得 到了亲密的助手,对汤修慧来说,则促使她 冲破传统的藩篱,成为一位独立的女性。新 婚期间,汤修慧就协助邵飘萍从事办报活动, 并经常为《妇女时报》等报刊撰写评论稿件。 1916年,邵飘萍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 1918年创办《京报》,这时汤修慧已经成为 邵飘萍的得力助手,她所写的关于教育、卫 生方面的评论辛辣有力,经常博得读者好评。
邵飘萍从此走上一条自资独立办报的艰辛道路。其 言论既不受外国通讯社的左右,又不受军阀操纵, 排除各种干扰,开创了20世纪中国独立的新闻事业。 他大书“铁肩辣手”四个大字(取自明朝因反对奸 臣严嵩被残杀的杨椒山的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 著文章”,将“妙”字改成了“辣”字)悬于报社 墙上,勉励同人。他主张新闻记者是“布衣之宰相, 无冕之王”,是“社会之公人,是居于统治者和被 统治者之外的第三者”,报纸应该监督政府,还应 该教育民众、唤醒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