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篇一:碳和碳的氧化物 .doc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氧气的性质中已经知道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而且与氢气的性质很相似,因此也进一步稳固、补充和深化了氧气、氢气性质的认识。而且通过学习了解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等的内容打下根底。

二、本单元内容特点:

(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2)氧气、氢气仅就其单质本身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研究,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化合物。而本章还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的含氧酸等。因此,从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

三、与老教材相比

第一节与第二节合并为课题1,木炭等无定形碳一笔带过,没有放在与金刚石并列的位置上,将C60作为正文出现。第三节与第五节合并为课题3,加强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照。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学反响中能量的改变均放到了第七单元。醋酸没作专门的介绍,但对其酸性还是要了解的。

所以本单元内容外表看好象少了,但从整本书看却没少,要求也没降。

[知识结构透视]

金刚石碳的单质石墨碳的化学性质

C60 实验室制法

性质

碳的氧化物用途

[单元目标聚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动性,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

质差异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3.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响原理、仪器装置和收集方法,并懂得其中的道理,

会动手制二氧化碳。

5.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会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响方程式,认识一氧化

碳在冶金工业上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比拟,学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

用途的思维方法。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及上网查询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对碳和氢气相似性质的比拟,学习联想、比照、归纳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

方法。

4.通过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演

绎、迁移的能力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5.通过对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氢气的比拟,学习比照的方法,学会从分子组成的差异理

解物质性质的差异。

6.通过对一氧化碳和氢气从组成、可燃性、复原性的比照,以及实验装置的衍变讨论,发

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实验装置的设计能力。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对生活中常用物质的分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及对生活现象的探究欲望。

2.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增强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

[重点难点扫描]

1、重点

(1)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难点

(1)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响,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响

(2)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间的相互联系

(3)研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

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知性质,由性质知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要使学生建立:“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式。

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一定根底,所以已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技能。

[实验活动分析]

本单元共有实验九个,活动与探究一个,调查与研究一个,家庭小实验两个。

几个实验的建议:

木炭复原氧化铜:该实验建议老师们将实验的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进行比拟,让学生自己归纳装置的异同,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在比拟中得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如实验结束时,应该如何操作。也可以与“氢气复原氧化台铜〞〔课本第93页出现过〕的反响方程式比拟,以便于归纳碳的复原性。另外做该实验时要注意木炭与氧化铜的比例应控制在约1:10的比例,从理论上看,其比例应为12:160,考虑到有一局部木炭与试管中的氧气反响,会有一局部一氧化碳生成,故提高了木炭的量。为了节省时间及看到较明显的实验现象,可将木炭与氧化铜预先用水调成糊状,涂在试管内壁上晾干,但药品用量不能太少,否那么容易造成石灰水倒吸。

“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可让学生先预习P119的“家庭小实验〞和P113的习题5,上课时教师再补充学生想不到的反响,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再与全班同学交流。实验装置也尽可能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与其他组同学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验6-6]:我们认为书中采取的是一种平铺直叙的、类推的思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探究欲望,所以,我们将实验顺序进行了调整:先做第四个实验,然后请学生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假设猜测,再对自己的猜测进行实验验证,接着与醋酸、盐酸、硫酸类比。该实验中使用的小花,用白色平版卫生纸扎成小花,在较浓的紫色石蕊溶液中稍浸泡,取出晾干,但要提前三天做才会干。该实验现象明显,烘烤时不会将纸烧着,纸未干颜色就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