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7-12-18T12:08:17.5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作者:周彤魏毓蔓[导读] 当前,中心静脉导管逐步在临床领域广泛应用,主要用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胃肠外营养的支持、输液以及血液净化治疗。(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一科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中心静脉导管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其作用愈发凸显,然而,围绕其产生的穿刺技术与导管感染问题,依旧成为制约其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将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护理干预当前,中心静脉导管逐步在临床领域广泛应用,主要用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胃肠外营养的支持、输液以及血液净化治疗。围绕中心静脉导管的穿刺技术与导管材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然而,中心静脉置管依旧成为菌血症的重要发病原因,其甚至达到医院内菌血

症发病率的80%左右,因此,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成为是中心静脉置管环节中最为普遍的并发症,其对于患者的危害也更为严重,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并就其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做一探讨。1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1.1穿刺部位的选择

一般而言,患者的锁骨下静脉要优于股静脉,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位于锁骨下的静脉其感染率,要远远低于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的感染率达到6.4%。由于距离患者的发际较近,颈静脉置管具有很高的感染机率,而且由于其靠近口咽分泌区,患者接受穿刺的部位较为开放,很容易被一些分泌物感染,造成严重的后果;由于颈部的晃动幅度较大,容易引起敷料的脱落和错位,进而破坏穿刺部位的无菌处理,从而引发穿刺口的污染[1]。最后,股静脉靠近会阴部位,很容易接触到患者的排泄物,从而引发较为严重的感染,也是加重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1.2导管留置时间

中心静脉插管发生感染的问题与置管的留置时间息息相关,一般情况下,留置的时间越长,其出现感染甚至导管败血症的机率越高,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留置时间在7天以内的感染率为1.3%,1-2周之内的感染率为21.7%,2-3周的感染率为80.1%。由此可知,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其就愈发加重内腔血行感染的概率,长期的留置使得细菌在穿刺皮肤与导管大量的进行繁殖与生长,并沿着导管的内壁向内部发展。

1.3导管腔暴露

由于导管的尾端一般连接多个三通管,频繁暴露于空气中,或者是在测量中心静脉压过程中,长时间的开放测压管都有可能造成患者的逆行感染等严重后果。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三通开关、输液管接头处大多存在多重的耐药菌,其表皮处出现大量的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其成为引发导管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1.4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也是造成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其大多由于冲管与封管方法的使用不当;没有按时对导管内的纤维蛋白进行冲洗;血小板过多导致针头堵塞等。在导管的留置环节中,由于静脉导管一般较长,而且长期悬浮在血管里,使得其对正常血流产生微血栓,进一步堵塞了导管,从而大大增加了其感染的机率。

1.5导管漂移及脱管

中心静脉导管插入48h后血中纤维蛋白沉积形成纤维膜,当肌肉带动导管在穿刺点内外来回进出则造成对穿刺点的刺激引起出血感染,纤维膜成为微生物很好的滋养层。导管漂移与脱出与导管细软、活动过度、血管收缩、血液流动、体位改变引起胸腔压力改变等因素有关,导管漂移不仅导致导管位置改变,影响治疗效果,更由于漂移的导管易造成对血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导致感染机会增加。2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2.1规范无菌操作

保持病室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减少人员流动,保护患者周围环境,病室通风最少2次/日,30min/次,紫外线空气消毒隔日1次,病室空气监测2周1次;导管插入过程中及插入后使用时易致血液、体液溅落现象发生率高,污染环境、物品及医务人员。用含有效氯0.5%~1.0%的消毒液擦拭污染物品和溅落物,或集中处理以保护置管环境。改进消毒隔离措施医务人员的手及时清洁是防止病原菌扩散的关键,操作者在施行操作前彻底洗手,清洗时间不少于2min,尤其注意指间的清洁;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局部用消毒棉球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15cm,消毒30s后方可穿刺;扩大消毒洞巾面积至60cm×50cm。

2.2 选择合适的导管

鉴于导管的管径与腔数对于感染率的发生具有直接联系,如双腔插管的感染率大约在6.0%,相比之下,单腔插管的感染率则较小大约3.9%,因此,导管的直径与各腔间的沟都会对感染发生有直接作用。在导管的选择方面,尽量选择硅胶材质细孔径导管,主要是鉴于其对血管壁与周围组织的损害作用小。而二腔与三腔的导管静脉通道较为繁多,这就无形提高了接头感染的机率,因此,单腔导管成为最佳选择[2]。

2.3 选择合理置管部位

排除置管困难,选择损伤危险小的部位,置管前应对患者进行评估,有置管失败史、置管部位手术史、局部骨骼畸形或瘢痕者,可能置管困难,应选择其他路径。置管部位与感染的关系,锁骨下静脉明显低于颈内及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因此,尽量选择周围皮肤完整,无红、肿、痛及皮肤破损,排除曾经穿刺失败的部位,选择锁骨下及颈内静脉置管最佳。

2.4 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由于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患者感染的机率也就越大,因此,必须最大限度的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在病情允许,不违背治疗目的的前提下,应该尽快取出中心静脉导管。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导管进行治疗的患者,则应该按时更换导管,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消灭感染源。

2.5 加强置管部位的皮肤消毒

对中心静脉置管的消毒一般分为五个环节,为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生理盐水清洗-0.5%碘伏消毒-75%乙醇消毒-0.5%碘伏再消毒;局部消毒面积直径10cm,待干后再盖上8cm×10cm的无菌敷料,48h内护理1次,穿刺点有渗血时随时护理,然后每3天护理1次,各连接处用

75%乙醇每6h消毒1次,最终大大降低了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机率。

2.6 做好导管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必须时刻保持输入液体的无菌处理,在配制相关液体的过程中严格落实无菌操作,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在输注液体的过程中,必须使用一次性输液输血器,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严格控制管腔暴露的频率,在对于密闭式的输注患者,尽可能的去减少输液管接头的频率,按时清点肝帽的拧紧程度,如发现松动,立即对其进行更换。

综上所述,引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为,穿刺部位的选择,导管留置时间,导管腔暴露,导管堵塞以及导管漂移及脱管,相关医疗人员必须根据其感染产生的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机率,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金卫群.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4,10(4):571.

[2]蔡学联.护理管理在控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液感染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21(8):699~7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