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钧生《十三势心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势》浅释

洪均生著

原文: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太极拳也叫长拳,因为它的变化无穷,好像江海流水,滔滔不绝。

原文: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此拳也叫十三式,其中包括“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字,主要动作是手法的动作,等于字的“永字八法”,四个正方,四个斜角,像八卦的道理。掤,是太极拳的劲,是螺旋形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曲中有伸,伸中有曲。任何着法,离不开掤劲,这是太极拳特有的一种劲,所谓“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劲。我们如用简单方式讲,也可以讲为,两人一搭手时的一种动作,左手接左,右手接右。

捋是引化掤劲的,双方搭手之后,例如右手接右手,就用里缠向我右后斜角引进,同时用左手搭在对方的右肘外关节上,但须走外缠劲,松肩沉肘,下塌外碾,两手的劲右手引左手拨,对方被引,不得不进,但又被左手拨住,不得前进,这是阴阳开合的妙用。

挤,是化捋的,右手被捋,手走里缠,同时右足随进,把左手放在右臂弯里侧,走外缠劲,一方面助右手向对方胸部挤出,一方面防对方用左手击我面部。

按,是破挤法的,对方挤来,我随势先向右转身化劲,而用右手管腕,左手管肘,向对方按出。

以上是四个正方。

採,也是引掤劲的,捋不动步,手走中盘。採则手走高处,步向前进,右手引採,则右足塌劲,左步进到对方右腿外侧,所以採是进步的。

挒,也是引掤劲的,但是退步,手走下盘的,如倒卷肱,因对方进步势猛,不得不退,还是一手引,一手拨。

肘,是化捋、採、挒的。挤用手,是梢节劲;肘是中节劲,因双方相距较近。

靠是两人离的更近,才用根节肩部发劲,但全是步先进,再转着发劲。

以上四式是四个斜角的着法。

原文: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十三式。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前进后退是步法,左顾右盼是眼法,中定是身法。前进火象,后退水象,左顾属木,右盼属金,中定属土,这是分开单讲。

如果合起来讲,则此拳任何一点动作,全有前进后退,左顾右盼,而在前进顾盼的时候,全离不开中定。就是讲八方,也必须先有中心,没有中心,是分不出八方的。并且八方的界限,不但是平面的,立体也有八方,变化必多。有的人迷信八卦五行,又说不出唯物的道理来,使人疑惑。也有人认为八卦五行是玄学,其实是科学的,每个卦字或五行字,正如研究物理用A、B代表一种符号一样,不过这种符号还有意义。

太极拳八法运用歌诀

洪均生著作

1掤歌

太极练掤劲,劲要走螺旋。螺旋分二式,里缠和外缠。处处是缠法,要松又要圆。圆中求紧密,周身相随连。能随就能粘,能连才能黏。圆转无空隙,虚实变万端。

万殊归一理,是谓太极拳。(备注:掤,音pěng)

2捋歌

捋是引进法,变化真稀有。两人搭手掽,松肩更沉肘。右手接右腕,左腕接左手。前手里缠引,后手变前走。下塌而外碾,管住对方肘。对方如前随,引进莫迟留。

对方如后退,变按发双手。(备注:捋,音lǚ)

3採歌

採和捋同类,进步走上圈。步落人腿外,手引后斜偏。彼进我亦进,彼退挤按连。高来低打法,仔细熟究研。

4挒歌

挒亦捋採类,低来须高打。前腿向后退,手挒分上下。后手劲斜引,前手劲正发。倒卷肱作用,以退为进法。

5挤歌

挤破捋採挒,人引我前随。前步同手进,后手肘弯齐。

后手防击面,前手即挤之。正斜因来势,上下各随宜。

前脚一塌地,挤劲发勿疑。

6肘歌

发肘在挤后,双方已贴近。挤劲被人化,立时发肘劲。肘法有数种,学者仔细玩。高来低打法,发肘名顺拦。彼从右侧攻,托我右肘尖。我肘左上引,右腿急右前。腿入彼裆中,肘走正一圈。回肘下攻心,两手同里缠。右肘腿同进,左步跟勿延。低来高打法,发肘名拗拦。对方在前面,地位稍左偏。拗步来拨我,我是左腿前。我急左转身,左手下内缠。引彼劲落空,右肘变外缠。击彼左胸肋,向我左前颠。手前而腿后,拗中顺为先。又有鸳鸯肘,左右相连环。彼从背后搂,右引左攻坚。引时右步撤,右肘走外缠。使彼向左闪,左肘走里缠。紧贴左腰发,彼胸撞肘尖。还有背折肘,左肘右发拳。拳彼引化去,引我更向前。双手合劲开,右足向前窜。背与彼胸贴,左肘击左偏。全在脚步活,发肘方万全。

谈谈陈式太极拳的练习和研究

洪均生

一、应当研究什么?

近年来,陈式太极拳这一古老传统套路逐渐受到国内外爱好者的重视,各地相继成立“研究会”,这是陈式太极拳发展兴旺之表现,令人鼓舞、高兴。

在此大好时刻,我们有责任将陈式这一古老拳种,用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使之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不仅能起到保健医疗的作用,而且在技术上也为稳步走上世界体坛做出准备。但是研究什么呢?陈鑫先生曾说:“此拳理精法密”,所以我们应当抓住“理”“法”二字,研究“理”怎么“精”,“法”怎么“密”,更重要的是怎样使理论与拳法合一,即万变不离其宗。

二、应该怎样研究?

我们先谈太极拳的“理”。太极拳拳理来源于易经的阴阳对立学说,实际符合哲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法则。王宗岳著《太极拳论》说:“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大家都知道,真理只有一个,陈式太极拳的理当然也只有一个,只有认定这个“理”,才能细研其“精”。“法”是以拳理为依据的,陈式运动处处不离缠法,无论正旋、反旋与公转自转都是走螺旋形的。螺旋运动的方向变化十分复杂,大体说来,不外乎陈鑫所讲的“其法有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等六对螺旋方向。除顺、逆二法为自转外,其余的可以认为是公转。陈鑫没说出公转中的正旋、反旋。如果我们细心研究就会发现,自转的顺逆同样包括进退、左右、上下、里外、及大、小等方向。

陈鑫既然指出“缠法”是太极拳的基本规律,我们学陈式拳就应首先研究清楚缠法的自转、公转应当怎么配合,怎么做。且太极拳是整体运动,应当上下相随,即:有顶到踵一动无有不动的,也可以说无处不是螺旋运动的。整套拳里的每个动作,无论是缠法的自转角度,还是公转中的里弧、外弧的大小、高低都各有不同。我们要研究它外在的运动形式,更要研究其内在本质。外形不正确则难以继承,不了解其本质,则难以发展。换句话说,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三、怎样知其所以然呢?

陈发科老师常教导我们:学拳第一步要学对;第二步要练熟;第三步要练细、讲明。

陈式太极拳的运动形式和配合变化是比较复杂的。要学对,就要朝夕跟随老师,认真听他讲解,将他的示范动作详细地记到脑子里,再时时刻刻加以纠正,否则在短期内是绝对学不正确的。所以陈鑫先生说:“三年一小成”。我则认为初学的三年之中,是边锻炼边纠正的阶段,若能纠正的大体不差,也可算小成了,但此时只是小学毕业的水平。

势接近正确后,再坚持锻炼两年,自然越学越熟,眼、身、步、手的配合,处处合乎规矩了,这会又是一个层次。陈发科老师曾说:“这套拳没有一个动作是空的,都是有用的。”陈师所讲的“有用”,是指陈式太极拳法的应用,它离不开十三式的原则。为了弄明白每个式子中每个动作属于十三式里八种手法的哪一种,就得由老师通过实验逐一讲解,也就是武术中常说的:“拆着”和“喂着”。由此才能渐渐体会到其中的奥妙,然后再逐式加细,方能有所收获。

当然,学推手就是科学实验的初步方法。但推手仅是陈式第一金刚捣碓的前四个动作的手法,只是一个起步阶段,如同小学生学着运用简单的词汇造句子一样。为了全面了解套路中所有式子的用法,必须从第一式开始,逐式实验。只有在实验中,才能理解第一路拳中的四个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