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叶梗死伴皮质层状坏死15例MRI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7月第26卷第13期
·检验与影像·枕叶梗死伴皮质层状坏死15例MRI表现
朱美茹严宜飞李蔚君
后循环的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闭塞可致枕叶梗死,远
较前循环供血区域的梗死少见[1]。
枕叶梗死可伴发较为罕
见的脑皮质层状坏死(CLN)。
CLN有较为特征性的MRI
表现,CT及MRI上认识不足易漏诊或误诊为出血,可造成
不当治疗,影响预后[2]。
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
收治的枕叶梗死伴CLN 1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报道
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确诊为枕叶梗死伴CLN患者15例,其中男
9例,女6例;年龄47~86岁,平均(68.2±2.6)岁。
主要
临床表现:视力障碍15例,头晕13例,头痛10例,精神异
常4例,听力下降2例。
病程25天至4个月,平均45天。
患
者近期均有明确的枕叶梗死病史,既往高血压病史5例,
脑梗死4例,高脂血症4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3例,白内
障2例。
CLN由特征性的MRI T1WI梗死区皮质表面线状或
脑回状高信号获得诊断。
1.2 MRI上病灶分布、各序列MRI表现及MRI随访所见
MRI上单侧枕叶梗死13例,双侧2例。
本组MRI诊断CLN时,
枕叶梗死均表现为典型慢性期梗死信号特征:枕叶区域长
T1WI长T2WI信号、FLAIR低、DWI低信号及ADC高信号,
均伴枕叶萎缩。
CLN表现为梗死区域内的线状或脑回样异
常信号影,在T1WI(图1)、FLAIR(图2)及DWI(图3)
序列上呈高信号,以T1W I上信号最高且范围最大;在
T2WI(图4)及ADC(图1)图像多呈等低信号。
图1~4
为女性患者,47岁,双侧枕叶陈旧性梗死伴皮质层状坏死
的MRI图像。
1.3治疗及转归患者均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对症支持治疗及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治疗。
MRI检出CLN时间距枕叶梗死发生时间为25天至4个月,距确诊后1个月至
2.5年MRI复查中T1WI高信号均未见明确消失征象。
2 讨论
枕叶梗死多存在视野障碍,本组患者也多以此为首诊症状。
枕叶等皮质存在缺氧缺血、能量严重消耗而发作者单位:32101 浙江金华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通信作者:朱美茹,Email:864738496@ 生供应障碍时,其6层皮层中第3层易于受损而形成CLN,第5、6层次之。
因而,CLN在脑皮质沟底部及两侧损害远重于脑回嵴部。
CLN在病理上为受累皮质区域神经元缺血坏死、胶质代偿增生及富脂肪巨噬细胞的层状沉积,最终致皮质萎缩[3]。
CLN病因中以脑梗死最常见,其次为颅脑创伤,烟雾病、脑肿瘤切除术后、低血糖、癫痫持续状态、严重低钠血症所致的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偏头痛性脑梗死、心肌梗死后、脓毒血症、各种脑病等系统性疾病、脑膜炎及脑炎等也有报道[1-6]。
图1 T1WI序列图像
双侧枕叶陈旧性低信号的
梗死伴脑回样高信号的层状坏死
(如箭头所示)
图2 FLAIR序列图像
双侧枕叶陈旧性低信号的
梗死伴脑回样高信号的层状坏死
(如箭头所
示)
图3 DWI序列图像
双侧枕叶低信号陈旧性梗
死伴脑回样高信号的层状坏死
(如箭头所示)
图4 T2WI序列图像
双侧枕叶陈旧性高信号的
梗死伴脑回样低信号的层状坏死
(如箭头所
示)
47
中国乡村医药
目前,CLN诊断以T1WI序列上在病变区出现特征性的线状或脑回状高信号为标准,CT上相应区域为等或略高密度,但CT上有时较难观察[2]。
CLN相应CT高密度或T1WI高信号可维持较长时间,本组MRI复查病例均未见该特征性信号消失。
CLN的意义在于提示病变的不可逆过程,即预后不良。
明确诊断、判断病变部位及程度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疗,评估预后。
MR的T1WI序列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多可进行病因学判断、随访观察病理演变过程及疗效判断,还能对颅内伴发病变进行评价[2]。
CLN在MRI上主要鉴别如下:出血性梗死T2WI、DWI 及SWI序列常为低信号,复查2~3周异常信号消失;脑淀粉样血管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合并的微出血,常累及皮层浅动脉,易于破入蛛网膜下腔,边缘欠规则,周围多伴水肿等占位效应,MRI复查短期消失;MRI上还应与不全钙化、脂肪瘤及皮样囊肿等富脂质病变、黑素瘤、Fahr病,铜、锰矿等矿物质沉着等相鉴别。
参考文献
[1]Tanrikulu CS,Hocagil H,Kaya U,et al. Acute bilateral vision
los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A case report[J]. Turk J Emerg Med,2016,16(1):38.
[2]孙迎迎,丁长青,罗慧,等. 脑皮质层状坏死的影像学表
现[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7,26(2):211.
[3]Nisitani S,Miyoshi H,Katsuoka Y. Extensive Delayed Brain
Atrophy after Resusci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Multiple System Atrophy[J].
Front Neurol,2018(8):754.
[4]Morais R,Sobral F,Cunha G,et al. Advanced MRI study of
migrainous infarction presenting as 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Clin Neurol Neurosurg,2018(167):82.
[5]Wicke F,Moreitz S,Weidauer S. Osmotic Demyelination
Syndrome due to Severe Hyponatremia Mimicking Hypoxic Encephalopathy[J]. Fortschr Neurol Psychiatr,2017,85(4):212.
[6]Garg RK,Rizvi I,Ingole R,et al. 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 in
dengue encephalitis-a case report[J]. BMC Neurol,2017,17(1):79.
(收稿:2018-09-05)
(发稿编辑:薛芳)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13例MRI表现严宜飞朱美茹张明贵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并不常见,多表现为反复少
量出血、癫痫、头痛、肢体麻木无力,但单凭临床症状
难以确诊[1]。
近年来,随着CT及MRI成像设备在各级医院
的渐趋普及,相关文献报道明显增多。
MRI有多序列成
像的优势,尤其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组织
磁敏感性的差异极其敏感,易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陈旧
性出血所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着,从而提高诊断率[2]。
现回
顾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随访证实脑干海绵状血管
瘤13例资料,分析MRI表现。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23~67岁,
平均(45.2±3.5)岁。
主要就诊原因:肢体感觉或活动障碍、头晕头痛各4例,恶心呕吐3例,复视2例。
其中7例既
往有类似发作史。
作者单位:321017 浙江金华市中医医院影像中心通信作者:严宜飞,Email:492475741@ 1.2 MRI表现本组病例均为单发病灶,以脑桥最多见,平均长径(1.3±0.2)cm。
CT显示患者均呈结节状高密度灶(见图1),MRI显示呈爆米花样或桑葚状。
MRI T1WI 图1 CT检查
桥脑结节状高密度灶
图2 MRI检查
T2WI可见桥脑结节以高信
号为主,内伴条状低信号,周围
伴低信号环
绕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