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结合抗原制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举例(EDC法实验步骤)
mTP 5 mg
EDC· HCl 79 mg 充分溶解于 250 μl TE buffer (pH 8.0)
cBSA 2.5 mg
37 ℃摇床中反应2 h
TE buffer (pH 8.0) 250 μl
Sephadex柱 0.5 ml 溶 液在PBS中 透析3 d
透析产物小 剂量分装, 于-20 ℃保 存备用
半抗原:能与对应抗体结合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又不能单独激发人或动 物体产生抗体的抗原。它只有反应原性,不具免疫原性,又称不完全 抗原。一些比一般半抗原分子量小,但有特异结构的化学活性基团物 质( 如青霉素、磺胺剂等 ) ,称为简单半抗原。
载体蛋白:制作人工结合抗原时与半抗原进行偶联的具有免疫原性的生 物大分子,主要为大分子的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BSA)。
• ①人工结合抗原:将无免疫原性的简单化学基团与蛋白质载体偶联, 或将无免疫原性的有机分子如二硝基苯(DNP)或三硝基苯(TNP)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形成载体-半抗原结合物,均属人工结合抗原。 • ②人工合成抗原:用化学方法将活化氨基酸聚合,使之成为合成多肽。 只由一种氨基酸形成的聚合体称为同聚多肽,如由左旋赖氨酸形成的 共同聚多肽(PLL)。
影响人工抗原质量的因素
偶联比(联接到蛋白质分子上的半抗原数目)
连接到蛋白分子上的半抗原数以5-20为宜,为了取得最佳免疫效果, 应逐个确定各种载体的最佳结合比。
偶联桥
结构简单,能量低,直链,有助于半抗原暴露在外面 最好3-6个直链的碳原子结构
半抗原的分子空间结构
最好有分支结构, 最好尽可能利用不同位点都合成出人工抗原,然后 筛选。
确定多肽的长度
人工抗原合成常用的载体
载体表面应首先应具有化学活性基团。 载体的 特点 载体应具备一定的容量,可以偶联足够的分子。 载体应该是惰性的,不应干扰偶联分子的功能。 载体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且应该是廉价易得的。
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钥孔血蓝蛋白(KLH)、 人血清白蛋白(HSA)及人工合成的多聚赖氨酸(PLL)等是常用 的载体蛋白。
蛋白偶联方法
通常是在条 件温和的水 溶液中将半 抗原与载体 蛋白共价结 合,不宜在 高温、低温、 强碱、强酸 条件下进行。
半抗原的 稳定性、 可溶性、 理化特性
偶联剂 相对量
偶联效果
偶联 物的 浓度
偶联剂 的有效 浓度
缓冲液成 分及其纯 度和离子 强度、PH
偶联物 相对比 例
一般是由半抗原上的活性基团决定偶联合成的方法。 所有的偶联 方法都应该是通过羧基或氨基端残基将多肽耦联到载体蛋白上。
• ①戊二醛法 -N=C< (schiff键)
• ②重氮化法 (用于活性基团是芳香胺基的半抗原)
芳香胺基+NaNO2 +HCl 重氮盐
蛋白偶联方法
• 含羟基半抗原百度文库偶联
• ①琥珀酸酐法
-OH-+琥珀酸酐
无水吡啶
带有羧基的中间体
EDC法或混合酸酐法
结合产物
• ②羰基二咪唑法(CDI)
N,N’-羰基二咪唑是引入羰基的高活性试剂
化学组成 大分子蛋白、多糖等
免疫原性的 化学基础
分子量
﹥ 10000 具有免疫原性 ;4000 ﹤免疫原﹤
10000 呈弱免疫原性 ; 4000 ﹤ 一般不具 有免疫原性。
化学结构
一般而言,分子结构和空间结构愈复杂的物 质免疫原性愈强
人工抗原
• 人工抗原:用化学合成法或基因重组法制备含有已知化学 结构决定簇的抗原,称之为人工抗原。
半抗原
选择合适的多肽序列,蛋白质的抗原决定簇 一般由6-12个氨基酸构成,呈连续性或者非 确定抗原性区域 连续性序列。
亲水性、表露性、 抗原决定簇大部分为亲水性基团,暴露在外 柔韧性
侧,抗原决定簇柔韧性比较高。
半抗原
制备性抗原地多肽有效长度一般是10-20个 氨基; 334Da﹤ 半抗原的分子量﹤ 374Da 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很高的亲和系数。 ﹤300Da 产生具有良好灵敏度和特异性单 克隆抗体的可能性下降。
蛋白偶联方法
• 分子中含有羧基或者可羧化的半抗原的偶联
• ①混合酸酐法(mixed anhydride method),又称氯甲酸异丁酯法
正丁胺
-COOH+氯甲酸异丁酯
中间体+NH3+
结合产物
• ②碳二亚胺法(EDC)
EDC
半抗原
载体蛋白
酰胺键
酰胺键
蛋白偶联方法
• 含有氨基或可还原硝基半抗原的偶联
人工结合抗原制备
20130805
•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 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 物质。
• 抗原的基本特性: ①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即免疫原性。
②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即抗原性(免疫反 应性)。
免疫原——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 ③基因工程抗原:将编码免疫原性氨基酸序列的基因克隆化并与适当 载体(如细菌粒或病毒)DNA分子相结合,然后引入受体细胞中(如 原核细胞的大肠杆菌或真核细胞酵母菌及哺乳类动物细胞)使之表达, 即能获得免疫原性之融合蛋白,经纯化后可做为疫苗,此即基因工程 疫苗。
人工结合抗原
半抗原 偶联桥 载体蛋白
人工抗原的质量评定
• 浓度测定
紫外吸收法、福林酚法、双缩脲法、微量凯式定量法、染色结合法和 荧光法等。
• 纯度鉴定和结构分析
紫外光谱扫描法 电泳技术鉴定是否达到电泳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