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理论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它既包括某些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象,也包括国际产业由于全球竞争在某些新兴国家成长的同时而在老产业基地关闭或消失的情况。
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来实现的,是世界范围内产业升级与开放经济的共同结果,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种长期、动态的趋势。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又方兴未艾。
这一切都改变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和条件。
(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要求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正开始替代工业经济,大量投入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特别是流向信息与通讯、教育与培训、研究与发展等方面。
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知识经济”的浪潮。
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一批与知识和信息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即知识产业,并使之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推动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
由此,发达国家就产生了新一轮产业外移的需求,即为了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新出现的知识性产业中去,要求把一些原来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
(二)市场经济制度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不仅市场经济制度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且大量的发展中国家也都参与到经济开放的过程中来,不断引入国际惯例,推动国际资本的流动,提高了产业转移的效率。
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仅取消了限制,还采取积极的促进措施,提供高标准待遇、法律保护与担保,使得国际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显示,1991年-2004年间,世界各国做出的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调整共2156项,其中,有2006项措施是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约占全部政策变动的93%,而仅有150项政策变化的目的是加强对外资进入的控制,只占全部政策变动的7%。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加深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深化以及资本流动障碍的减少使资本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增值机会,极大地扩展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
同时,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促使金融活动按照同一规则运行,形成了全球统一的金融体系,资本流动与资本市场依据国际通行规则运行,不仅为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提高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整体效率。
(四)科技迅速发展、信息传递成本下降,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近些年来,信息工业在全球的发展令人瞩目,它在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世界市场各个部分之间的距离,为世界各地人们的思维和活动提供了一个可以同时交流的平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交往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加速普及应用,信息传递成本下降,加快了信息传播和交流。
国际金融与贸易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不仅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推广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交易方式,为国际产业转移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
国际产业转移是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由于各国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就不断地从高成本国流向低成本国,由此带动其他资源的流动,形成产业转移。
具体来说,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分工的结果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逐渐产生了分工,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产业分工逐渐深化。
在国际分工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国际产业分工。
当前,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化和分工的细化,国际分工又出现了新的形式: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
无论是国际产业分工、国际产业内分工还是国际产品内分工,它的表现形式都是不同国家进行不同的生产,因而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间的贸易内容和资本流向就会发展变化,从而产生国际产业转移。
(二)国际产业转移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
目前,发达国家己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第三产业开始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则正在积极地推进工业化,某些新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也己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
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中,那些在国内不再具有优势的产业就产生了向外转移的需求,而各国经济的日益开放也为这种产业的转移提供了条件。
因此,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扩散过程,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密切相关,但同时这种产业转移的地域取向也要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的获取成本及生产要素有效利用程度的变化。
(三)国际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由于历史因素、科技革命、经济体制及战略和政策、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因素,以及环境、资源和人口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各国经济出现了不平衡发展现象,基本上形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层次。
但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内部,各国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当前,随着经济中技术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加大以及技术进步的加速,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而且同一类型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出现分化。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就使得发达国家产生向外转移产业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可能。
三、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出国和产业承接国两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同影响。
(一)对产业转出国的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探究
陶 静 信阳农林学院
摘要:本文以国际产业转移作为研究对象,从产生背景、存在的动因以及造成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对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进行深入探究,
并分析其存在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154-01
(下转第428页)
地促进区域创新的手段就是产业聚集,因此我国各地区都有冲动去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
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固然是好,但是如果各地区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而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那么最后的结果将会在各地区出现的恶性竞争和产业同构的现象。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能利于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不仅仅只是高新产业,这为各地区结合比较优势,开展传统产业聚集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各地区可以通过比较确立自己的优势,再选择性地培育产业集群,例如我国某些地区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和资金优势,那么该地区就可以选择培育高技术产业集群,二具有传统产业基础的地区则可以大力培育传统产业集群,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地引导产业转型或升级,进而培育出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陷入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的误区。
遵循优势原则并将其发挥出来是培育产业聚集的基础,通过错位发展战略的实施,必然能实现区域间的有序竞争,使各地区的产业聚集水平稳步提高。
(三)适度发展资源依赖型产业聚集
依赖发展资源会使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大大下降,因此资源依赖型产业聚集如果过度发展,最终会失去知识和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对区域创新产生抑制效果。
为此必须控制好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性,适度发展资源依赖型产业集群,通过调整再加大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解决过度发展资源依赖型产业聚集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从投入的角度来看,对资源依赖型产业的资金投入要适时地减少,然后在人力资源或技术创新方面将减少的资金投入进去进行平衡。
第二种是从产出的角度来看,应该把资源型产业的部分收益或者来自资源型产业的部分税收用于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投入,而不是把绝大部分资金继续用于资源型产业的扩大再生产,使这样短期内能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四、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进步,产业聚集与中国的区域创新能力息息相关,社会正在全面发展,通过加强产业聚集必然能够影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使其迅速增长,从而使我国各地区能够更快速更稳定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张新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01).
[2]张昕,李廉水.制造业聚集、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绩效——以我国医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08).
[3]张杰,刘志彪,郑江淮.产业链定位、分工与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07).
[4]魏守华,禚金吉,何.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趋势[J].科研管理,2011(04).
作者简介:崔小娜(1980-),安阳人,助教,从事宏观经济学、产业集聚方向的研究。
(上接第154页)
当发达国家的某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时,将这些产业转移到海外,可为那些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资本和劳动力,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
而且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有更多的资本用于新兴产业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又可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而且,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转移,只是生产环节的转移,跨国公司的核心管理部门仍然留在国内,转移到国外的产业由于承接国的劳动力成本低等原因,每年都能产生巨大投资收益,将这些收益汇回国内,这部分收益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中,有利于维持产业转移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出国也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会影响移出国国内就业水平,由产业外移带来的失业问题在短期内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日本的产业转移。
本文接下来将会具体分析;国际产业转移会可能会削弱移出国的技术优势。
国际产业转移意味着包括技术在内的所有必备生产要素转移到国外,技术本身具有渗透和扩散效应,产业承接国的技术水平较于产业转移国而言相对低些,借此机会可以学习先进的技术。
国际产业转移会造成移出国产业“空洞化”。
从理论上讲,这种现象只要移出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用新的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来取代移出产业就完全可以避免,但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新产业无法完全替代移出产业而难以避免。
但从各国长期和整体的经济发展来看,其正面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
归根到底,国际产业转移为移出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机会。
(二)对产业承接国的影响
当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国际产业转移能够为承接国带来投资转移效应、结构调整、就业扩大等积极影响,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以现有的能力水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
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客观上会给承接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跨国公司通过对价值链进行分拆,掌握核心高增值业务,而把非核心低增值的生产、营销、物流和非主要框架的设计、研发活动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不仅有效缓解国内“产业空洞化”的不良影响,还能达到在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利用;转移国保有高增值业务,承接国从事低增值业务;转移国降低核心技术的外溢效应,承接国更多地只享有非核心技术的外溢效应。
不仅如此,发达国家政府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还会管制和干预国际产业转移,这种干预对承接国是不利的。
参考文献:
[1]安树伟,母爱英.国际产业转移对北京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2008(1).
[2]毕吉耀.国及产业转移新趋势.对外经济研究,2006(10).
[3]段从清,陈敦贤.论产业转移的国际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
[4]龚雪.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与福利效应.法律出版社,2009.
[5]顾列铭.直面国际产业转移浪潮.观察与思考,2008(10).
作者简介:陶 静(1983-),女,河南商城人,助教,从事会计理论与实务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