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及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生物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及原则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就是通过一些恰当的情境来更好地提出问题。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大力地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即问题解决式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提出一个比较好的问题,往往能够马上就激发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去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说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那么,在生物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来创设问题情境呢?
一、联系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生物学现象和事件。如果能够利用一些学生们所熟悉的生产、生活原型,以及当时社会上所关心的一些热门话题来创设问题情境,一定可以马上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和体会到生物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生物这一门课产生更大的兴趣。
教学实例主要针对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例如: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引出遗传的第二个基本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就可以举日
常生活中我们都熟悉的一个现象:“同是一对父母生下的孩子存在着许多差异,每个孩子都是既表现了父亲的某些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任何生物都不止只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重新组合。那么,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递给后代的呢?”
二、利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都可以带给他们丰富的感性
材料,非常直观形象,也非常的真实。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使学生的心中产生惊奇,当他们的脑子里跑出来很多问号的时候,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就被强烈得激发起来了。这种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去发现问题、再通过研究和分析去探索问题,寻找出问题的真相,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好萝卜条吸水和失水的演示实验:准备三块形状大小相同的萝卜条,一块放到盛有清水的烧杯里,一块放到盛有盐水的烧杯里,一块放到培养皿里作为对照,上课的时候先向学生们展示这个准备好的演示实验,简单介绍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结果,请学生们仔细观察并讲出所看到的实验现象,然后提问:放在两个烧杯里的萝卜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明显的不同呢?
三、讲述生物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生物科学史实记载的就是科学家们在崎岖的科学高峰上不畏艰难困苦、奋力攀登的历史。在这些科学史实里既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芒,也有着许多令人叹息的遗憾。利用生物科学史实作为情境进行问题的创设,在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们学到科学家们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不怕困难、不畏艰辛、持之以恒的精神的熏陶,从而促进他们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例如:在学习“酶的本质”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关酶本质的探究历程进行分析,通过利用巴斯德、李比希、毕西纳、萨姆纳等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展开。又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时候,同样也可以利用普里斯特利、萨克斯、恩吉尔曼、鲁宾和卡门、希尔等科学家的有关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展开。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创设问题情境要有目的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进行。在课堂上可以提问的地方很多,但问题也不是问的越多越好,该问的时候问、不该问的时候最好不问,提出来的问题也应有一定的价值。因此,要对问题进行精心的选择,挑那些最主要、最关键的来问。在考虑选择什么问题的同时还要考
虑到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性,即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认识哪些道理,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如果离开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进行提问,即使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被搞得很活跃,学生们都很有学习的激情,但没有了实际的意义,也不能算是成功的提问。
2、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层次性
人类认识每一样事物的时候都是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因此问题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梯度,就是问题也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一层一层深入,逐步达到问题的本质。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比较有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就可以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串,分解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较好的达到教学任务。
3、创设问题情境难度要适宜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有可行性。设计的问题如果太容易,学生想都不用怎么想就可以随口回答出来的话,则达不到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设计的问题如果太难,远远超出了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学生怎么冥思苦想也得不出结果,就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难易程度适宜,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去解
决而一时半会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才是构成问题情境的最佳素材。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难度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既要“接近学生”,又要“学生跳起来可以够得着”。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来提出问题既是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手段。能否创设出好的问题情景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