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不失时机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着力打造工业升级版,对于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角度,通过对青岛近些年来工业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研究探讨青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定位和趋势,结合青岛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发展规划,提出青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与建议,供参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也应相应随之演进和提升,这种变化可能会促进经济发展,但调整迟缓也可能会阻碍经济发展,当产业结构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时,就需要通过调整和优化阻碍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一调整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优化过程。

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青岛工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也成为影响工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紧迫性越来越强。梳理清楚青岛工业的发展阶段及产业内部的结构特征,牢牢把握青岛工业的发展主线,抓住并用好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青岛工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

一、青岛工业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工业发展战略推进历程。

回顾青岛工业发展历程,从实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名牌产品、大集团,到工业园区、大项目和产业集聚等发展战略,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理念不断增强,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利用后金融危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压力,不失时机地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步伐。

1.抓战略实施。青岛工业呈现出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和提升的发展轨迹。改革开放之初直至20世纪90年代,青岛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变化,进行工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传统工业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加强轻工业产品对外贸易,海尔、海信、青啤、双

星、澳柯玛等品牌企业,成为青岛工业经济的代名词。2010年青岛出台《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传统产业抓重组改造升级,主导产业抓集群配套,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特色规模的工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十一五”期间,青岛形成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等7大产业。同时,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产业等5个新兴产业的“7+5”产业发展格局。“十二五”以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加快,2012年又出台了《青岛市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和《加快发展工业10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工业10条千亿级产业链建设作为青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推进青岛工业发展由“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外延式战略向“集约发展,创新驱动”的内涵式战略进行转型升级。

2.抓产业集聚。坚持一手抓经济园区和城镇特色工业功能区建设,一手抓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推动青岛工业集聚化,重新规划青岛工业的整体布局。目前,青岛55个工业集聚区签约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44个,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98个,实际完成投资115.6亿元,占青岛市工业投资的30.3%;落户企业投产65家,实际完成投资145.3亿元,占青岛市工业投资的34.2%。如:汉缆集团超高压电缆绝缘料项目顺利中标国家电网项目;轨道交通装备集聚区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实现样车下线;高新区高端装备园已落户机器人项目27个,总投资24.2亿元,在谈项目30个;董家口青钢环保搬迁项目现场施工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投资44亿元,已开工面积400万平方米,签订合同190余个,合同额约90亿元;海晶化工搬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0亿元,签订采购合同金额27.6亿元;平度新河化工产业集聚区累计引进过亿元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219.6亿元,其中已建成项目16个,总投资52.3亿元。

3.抓大项目带动。把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项目,作为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一手抓工业投入,鼓励支持企业上新项目、大项目;一手抓招商引资,引进科技含量高和品牌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大炼油、大造船、上汽通用五菱等龙头型、基地式大项目已在青建成;青岛渤海科技、耐克森轮胎、冠杰(青岛)科技、首钢(青岛)钢业等新兴产业企业也相继落户青岛。近年来,青岛工业以调整存量为着力点,每年滚动推进约400个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以优化增量为突破口,重点引进了新能源汽车、3D打印、工业机器人、卫星导航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有力促进了青岛工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二)工业发展现状。

随着青岛工业发展战略的推进,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发展速度加快,总量迅速扩大。

1.工业“重化”程度逐步提升。从轻重工业结构看,青岛轻重工业比由2006年的48.3:51.7调整为2013年的39.0:61.1,重工业比重呈逐步上升趋势。

2.经济总量扩大,综合实力稳步提高。从2006年到2013年,工业增加值总量增长了2.3倍,共创造工业增加值1.9万亿元,占青岛市8年GDP合计的4

3.8%,对青岛市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46%以上。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5位,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居第2位,青岛作为重要制造业基地的位置得到进一步巩固。

3.新兴产业步伐加快,主导地位不断加强。从2013年行业内部结构看,主导行业中传统的、高耗能的行业主导地位在减弱,新兴的、高端的装备制造业行业主导地位在加强。2013年前10位主导行业中,2006年前10位主导行业中的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4大行业已退出,随之替代的是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及专用设备制造业4大行业。10大主导行业的位次及占比也在发生着不同层次的变化。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的铁路运输设备制造拉动整个交通设备制造业占比从2006年的6.0%提高到9.9%,提高了3.9个百分点;一直位居行业首位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次没变,但占比则比2006年降低了

4.7个百分点,曾位居第2位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比2006年降低了4.3个百分点,行业位次降到了第8位。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位次没有发生变化,仍位居第3和第5位,占比分别提高0.7和0.2个百分点。

4.经济效益向好,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在工业经济总量实现重大突破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也在不断提升。2013年,实现利税1488.2亿元,实现利润826.4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7倍和4.3倍;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从2006年的4.02%上升到2013年的

5.83%;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06年的115160元/人上升到2013年的591116元/人。2006以来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和万元GDP能耗均逐年下降,2013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82%(初步核算数据)。

二、青岛产业结构发展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