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布局模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地区布局体系结构分析
长三角地区在城市经济的定义下指的是由苏浙沪毗邻地区的17个市组成的城市群。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东南部8个市,以及浙江省东北部的7个市。
长三角城市群也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就长三角地区的布局体系来说,算得上是国内一个典型的案例,而本文也将从城镇布局、城市规模等方面分析长三角具体的布局体系结构。
一.城镇布局
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布局主
要分为三个较大的城市群:上
海城市群、南京城市群以及杭
甬城市群。
(入左图所示)
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的
城市群布局结构模式为单核结
构模式,上海是不可替代的核
心。
但是长三角正朝着多中心
结构模式发展,南京、杭州和
宁波正在逐渐发展为中心城市。
因此长三角地区目前主要分成三大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南京城市群和杭甬城市群。
上海城市群包括了周边的苏州、无锡、南通、嘉兴、湖州等89座城市。
形成了“1+5”区域格局。
上海城市群处在长江入海口处,也是连接国际贸易和国内运输的转接点,同时上海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因此上海城市群主要面向的是国际。
也是国内与国际连接的重要渠道。
其次较大的是南京城市群,以南京为中心,包括扬州、镇江、常州、泰州、马鞍山、芜湖、滁州等主要城市,主要遵循一带一轴三通道的发展模式,及沿江城市带,城市发展主轴以及向北京、合肥、上海的三条通道。
南京城市群在交通
上的作用主要是借助长江的天然优势,加强了上海城市群等沿海地带与内地之间的联系。
最后一个是杭甬城市群,杭甬城市群以杭州、宁波为中心,是一个双核型的布局结构模式,拥有两个核心城市。
主要包括了温州、金华、义务、舟山、台州等城市。
杭甬城市群主要是是上海货运的分散地区,可以通过杭州湾大通道看出这一特点。
同时,在长三角与国外的连接中它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宁波是国内重要的港口城市,连接着国际上各大港口,帮助上海连接了世界各地。
二.城市规模与等级
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我国主要
的划分等级为
综合来看,长三角地区有一个直
辖市(上海),两个省会级城市(南京、杭州),一个副省会级城市(宁波)。
就城市规模而言,长三角城
市群已有7个特大城市,9个大型城市,中等城市17个,小城市39个。
通过城市规模分级表,再对照右Array边的长三角区域图,可以看到大
多数大型或是特大型城市主要
分布在沪宁、沪杭、
、杭甬三条交通要道所组成的一
个Z字形通道上,例如无锡、苏
州、嘉兴、绍兴等。
因此长三角
城市群中大型城市的发展主要
呈现着一种走廊型的发展模式。
这也说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发
展与交通要道息息相关。
同时,
在大型城市的布局上,可以看出
大多数大型城市还是集中在上
海城市群内,例如无锡、苏州、嘉兴等。
而分布在其它主要城市群内的大型城市
并不多。
可见上海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力,因此就长三角整体的城市群而言,城市
群的发展还是处于一个由单核结构模式向多中心结构模式过渡的一个状态。
三.主要交通走廊与联系通道
长三角作为国内乃至全世界排在前列的城市群,交通运输的能力可见一斑。
长三角不乏顶尖的综合交通系统。
长江三角洲综合运输骨架图
首先就内部而言,长三角地区的
主要交通走廊主要是四大中心城市所
形成的Z 字形联系通道,包括上海与
南京之间的沪宁高速公路、沪宁城际
铁路以及长江水运,上海与杭州之间
的沪杭高速、沪杭城际高铁,以及嘉
兴与慈溪之间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还
有杭州与宁波之间的杭甬客运专线。
这条Z 字形通道的发展,使得长三角
地区交通趋向一体化。
而就其与外部的联系而言,长三角
地区,通过这两幅长三角地区的交通
及运输通道规划图可以看出,长三角向国内的联系主要有七条,其中两条向北,一条向南,三条往西。
南北向:徐州-南京-杭州-金华
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
(东部沿海交通走廊)
东西向:上海-杭州-江西
(铁路运输,客运专线)
上海-南京-芜湖(沿江交通走廊)
连云港-徐州-河南(郑州)
而面向国外的联系通道,主要还是依
靠上海、南京、杭州的三大国际机场,
以及上海、宁波-舟山、洋山等地的国
际货运港口。
因此无具体的交通走廊。
综上所述,就长三角地区的交通
走廊和联系通道而言,主要还是依靠
公路、铁路以及长江而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四.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就目前的状态而言,上海是长三角地区无可争议的核心,无论是从地理意义上还是经济意义上来说。
地理意义上,上海市是长江入海口所在地,因此是国际海运与国内水运的交接点,上海的港口能有效的将国际上的货物运向国内。
而且沪杭、沪宁交通通道均以上海为起点,这也决定了上海市在地理位置上绝对的核心地位。
在经济意义上,上海每年的财政收入站全国的八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站全国的十一分之一,进出口商品总额站全国的四分之一,这些数据是长三角城市群其他中心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地理意义还是经济意义,上海市都是长三角城市群绝对的核心城市。
同时,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它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是在交通运输方面,上海在货物吞吐及商品进出口上都是无可比拟的,而正是这大量的货物流动带动了上海周边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沪宁、沪杭通道等交通要道,都为上海的货物分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同时也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在经济意义上,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而而其中一部分投资也用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上面。
而且由于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上海市在几十年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方面能量的积累,势必会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
五.继续发展极核型还是发展多中心型结构模式?
在前几年,长三角地区只有一个核心---上海,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的不断发展,长三角有着向多中心结构模式的城市群发展的趋势。
而在此之前,我国南部的珠三角地区正式凭借着多中心结构的发展模式不断兴起。
那么长三角城市群是应当继续采取以上海为唯一中心的规划发展战略,还是学习珠三角地区发展多中心结构模式呢?
我认为长三角应当坚持以上海为中心的极核型结构模式,但是南京、杭州等城市可以作为城市群中的重点城市。
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杭州、南京等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无法与上海相比较,南京、杭州等城市处于内陆,由于国际上的物流运输以海运为主,内陆城市具有先天的不足。
虽
然浙江省宁波市具有顶尖的港口,但是由于它并不是省会城市,因此很难发展为中心城市。
其次,上海目前的工业基础已经无法撼动,金山、宝山以及苏州、昆山的工业园区已经是国际上著名的工业园区,而南京、杭州由于距离上海较远,招商引资的能力较弱,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上很难成为一个能与上海相当的中心城市。
最后,在交通运输方面。
无论是铁路运输还是公路运输上,南京和杭州没有很完善的交通枢纽,上海则有着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虹桥交通枢纽,而且沪杭、沪宁交通干道均是以上海为辐射极。
因此在交通运输方面,南京、杭州等城市只能够作为上海向内地运输货物和人口的一个通道,并不具备成为一个起着枢纽作用的中心城市。
因此,无论是地理状况还是目前的发展形式,长三角地区都不具备发展多中心型结构模式的条件。
而珠三角之所以适合发展为多中心结构模式,主要是因为在地理位置上,珠三角城市群的各大中心城市都是南部沿海城市,而且由于改革开放时的经济特区政策,使得深圳、珠海等城市在经济贸易方面能够与广州旗鼓相当。
但是长三角地区杭州和南京处于内陆,而且它们与上海之间的经济差距较大,因此长三角城市群还是应当继续坚持以上海为核心的极核型发展。
六.长三角地区城镇结构布局所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似乎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已经很繁盛了。
但是事实上,长三角城市群内的城镇布局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城市的发展不均衡以及长三角发展的制约。
1.城市发展不均衡
一个能够很成功发展的城市群一般都能是群内的做到城市群内的均衡发展,但是即目前而言,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均衡。
上海应当作为发展的核心,经济贸易的中心,但是现在却更趋向于“人口中心”。
近几年上海不断的扩张城区范围,扩张闵行、浦东、嘉定等区域。
但是与此同时,长三角其他区域,如南通、镇江等却较为缓慢。
这是发展不均衡的一个现象。
而且,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小型城市及农村的扶持才能正常维持。
大城市内的
城镇人口越多,就越需要小城镇及农村的供给。
在长三角地区,最新的数据显示,
上海市的人均国土面积为0.004平方千米/人,
南京和杭州也分别为0.001平方千米/人和
0.02平方千米/人。
而人均耕地面积则更少。
同时通过长三角城镇分布图可以看到,在总
长不超过660公里的沪宁、沪杭、杭甬三条
铁路线上,密布着20座城市,占区内城市总数
的37%,平均每30公里一座城市,许多城市的
郊区已经连成一片。
而在其他区域,例如江
苏中北部以及浙江西南部,则相对没有大型
城市,长三角中部城镇则过于密集。
而城市的过于密集带来最大问题就是交通问题,三条交通干道上每天的车流量是十分巨大的,也经常不可避免的带来交通拥堵,城区内的现象则更为严重。
其次,城镇的密集化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城市的发展势必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在沪宁线上、无锡、苏州都是工业及高新产业城市,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污染,同时这些城市又毗邻太湖和长江两大水源。
因此就长三角城市群内的这些不均衡现象而言,目前最佳的方案就是要促进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缓解大型城市的人口压力,提高承载力。
大城市的发展应当依托小城市及农村进行,因此均衡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布局尤为重要。
2.长三角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一些制约的因素也不断的浮现,其中最大的几个制约因素主要有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矿物资源。
土地资源方面:由于长三角地区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导致大量的人口涌入长三角城市群,同时长三角的城市为了能够容纳下急剧增加的人口,不断的扩大城区面积。
因此人口的聚集是导致土地资源紧缺的最重要的原因。
上表为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从1978年到2009年,建成区面积几乎翻了10倍。
而建成区面积的大量增加带来的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城市内的交通及环境问题。
而且就近几年看,长三角地区的房价逐年攀升,正体现了长三角的土地资源已经十分紧缺。
土地短缺首先带来的是农产品的供应,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因此农业相对较为薄弱,大部分还是依靠其他地区的农产品补给。
因此土地短缺最突出的是耕地面积的不足。
其次土地的问题还体现在交通问题上,就以上海为例,近几年上海不断的向外开拓新城区,例如闵行新区、浦东新区以及嘉定新城等,城区面积扩大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交通问题,涉及到公共交通线路的延长以及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而且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城市中心区的人流量也会增加,交通堵塞的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同时伴随的还有环境问题。
城区面积的扩大也意味这一些绿地的减少,而且城区中的居民住房以及某些企业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包括生活垃圾以及其他污染等。
土地资源的制约是目前长三角地区面临的最大制约。
而且唯一的解决方法应当还是增强大城市的辐射作用,使得大城市和小城市及农村协调发展,通过大城市的带动,将人口分散到较小的城市,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危机和土地危机。
水资源方面:长三角地区最主要的水资源来自长江以及太湖。
但是沪宁线周边的城市大多为工业城市,势必会造成污染,而大部分污水的排放地是长江和太湖,例如前几年的太湖赤潮,以及今年南通市的长江水域污染等,再加之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以及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长三角地区的水资源已经处于比较匮乏的状态。
解决水资源匮乏的方法只能是强制性的减少污水的排放,当时就目前的技术以及工业的规模来说,短期内解决水资源的问题还是比较困难,因此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政府的强制性措施,也需要相关企业的相互配合。
矿物资源方面:长三角地区中存在很多工业基地,例如昆山、苏州的的工业园区,以及上海的金山和宝山。
大部分工业园区需要各种矿藏资源,例如煤矿、铁矿等。
而长三角地区的矿藏资源并不丰富甚至匮乏,因此大部分的矿物需要从中西部地区运输或是从国外进口。
因此这也从一定方面制约了长三角的发展。
七.总结
长三角作为我国的发展先锋,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国外都排在前列。
而且近几年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城镇布局的特点也十分明显。
上海市作为长三角不可替代的中心城市,也是发挥着龙头老大的角色,也是国内与国外经济贸易连接的纽带,也带动着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发展,南京、杭州和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其他几个大型的中心城市也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为上海地区与国内连接的节点。
而且在这几个中心城市的重要纽带上,也分布着许多大型的城市,例如苏州、无锡、嘉兴等。
因此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布局结构已经趋于完善。
而在长三角的交通布局上,内部的交通一体化已经非常先进,沪宁、沪杭、杭甬三条交通主干道每天液输送着大量的人流和货流,而且城际高铁也能迅速的将乘客互相输送。
而就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走廊来说,无论是东西走向还是南北走向,交通干道已经趋于完善。
所以就交通布局来说,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普通的需求。
然而在欣欣向荣的发展中,长三角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正如之前所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一些制约因素。
总的说来也就两点:人口和环境。
人口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大城市对中小型城市的带动,让中小型城市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而环境问题只能依靠政府和企业的相互协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注重生态绿地的建设和保护,缓解环境污染的危机。
总之,与世界一些顶尖的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还并不完善,在很多方面上仍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
因此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而且这条路也必须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