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
影视美学:是关于美和审美的科学,研究观众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它包括影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评析。
1,电影艺术——一种以电影技术为手段,凭借画面和音响为媒介,通过银幕上不断运动的时空来创造形象,再现或表现生活的艺术。
2,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表现为
(1)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
(2)视像性
(3)逼真性
(4)运动性
(5)蒙太奇
(6)群众性
(7)技术性
3,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
热媒介——电影,照片是以高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
冷媒介——电视是低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
4,张凤铸关于电视艺术的界定:电视艺术——电视的派生,主要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塑造的审美对象(形象)的各类文艺节目。
其前提——电视和电视艺术是两个概念,电视是母体,它包括新闻节目群,又包括艺术节目群,它具有新闻属性,又具有艺术属性。
5,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6,影视美学中电影美学
(1)格式塔心理学派
(2)A电影本性论——巴赞,克拉考尔
B形象本性论——蒙太奇派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格里菲斯,都是从本性论的立场阐释电影美学。
C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从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来探讨电影的美学特性,将经验总结,技巧(如特写,剪辑,镜头)等与风格,形式结合在一起。
(3)社会思潮,哲学原理结合镜头表现来电影美学的社会电影理论,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电影中的结构主义美学,符号学美
学(如麦茨,艾柯)
(4)电影流派或断代史的角度来论述自己的美学观的,中国的左翼电影,西方的先锋派,抽象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
浪潮”电影。
7,麦茨在其《电影语言》中将当代西方电影研究分为四大类:电影批评,电影史,电影理论和电影学。
8,影视美学是门类美学之一种,它有赖于技术的特点,它又必然与使用美学相关。
影视美学同大众文化,传播美的关系更为直接受当代文化的影响特别深刻,同时又深刻地反作用于当代的文化走向。
(1)“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第一个提出美学是独立的,其认为美学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2)古典主义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美的。
(3)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站在批判黑格尔的立场上,提出了“美是生活”。
(4)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里距离说
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鲍列夫——改革理论
9,雷内.克莱尔——“如果有一种电影美学的话,它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运动。”
10,(1)影视美学是研究影视艺术中关于美和审美的科学,尤其应重点研究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化哲学思潮和文艺思潮,观众与影视艺术间的审美关系。
(2)影视美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影视美学的审美特征,影视艺术的规律,尤其是影视(电影)语言,影视(电影)思维。但又不仅仅是影视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它还包括影视艺术所内涵的思想,影视艺术与现实,与社会和人的关系。
11,(1)20世纪20年代的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贝壳与僧侣》,《一条安达鲁的狗》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先锋主义电影等,是主动接受弗洛伊德主义的;
(3)法国“新浪潮”“左岸派”电影——《四百下》,《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受存在主义影响最大。
(4)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初,各种现代派电影——伯格曼《野草莓》《第七封印》弗里尼《8部半》安东尼奥尼《奇遇》《夜》《蚀》《红色沙漠》
布努艾尔1967年拍摄的《白日美人》;安格尔《天蝎座升起》
12、与“左翼”运动有关——《狂流》《春蚕》《神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
抗战后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
13、20世纪30、40年代——《一夜风流》《乱世佳人》《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
20世纪70年代后的《克莱默夫妇》《致命的诱惑》《雨人》等,都极具现实主义倾向。
14、马克思《本的本质》推出美(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5、美——一种能体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的,或能展示由主体参与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观照到人的才能,思想,意志,品格,人格,爱欲,感觉等人的本质的,从而能引起人的愉悦之情和美好憧憬的具体可感的客观形象。
美的本质——正是这种既包括人的思维本质,也包括人的感性预约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对象化。
16、影视艺术美的本质——(一)假定性与影视美的本质
(二)关于“蒙太奇“派及其文化背景
(三)“长镜头理论”背后的哲学
17、蒙太奇——(1)源自法文建筑学中,20世纪20年代被引进电影中
(2)意指——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然后再将它们合符逻辑地加以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3)乔治.萨杜尔——“蒙太奇是种将分开拍摄的片断(景)结合在一起的技术”
(4)前苏联库里肖夫——“创造性地理”实验——证明“蒙太奇原则是电影特性的基础”
(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18、电影眼睛派——维尔托夫
19、巴赞对长镜头描述:真正要在一个长镜头内展示一个行动或事件的完整段落,它至少应包括景深镜头,移动摄影和场面调度。
一是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动作揭示动机;
二是连续拍摄的镜头——段落,便于再现生活真实的自然流程;
三是充分发挥镜头内部的审美表现力。
20、长镜头理论的捍卫者克拉考尔——明确提出电影应实现“物质现实的复原”,起到“拯救”的作用,在宗教意义上找到自我。
21、新现实主义VS “新浪潮”(现代电影)
相似处:观念与技术处理方面都是极为近似的。
二者强调电影的记录本性,要求真实,自由,和民主的反映现实,都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高度重视长镜头,景深镜头的运用,强调不能任意切割完整的时空,“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
区别:
一、艺术上“新现实主义”注重内容上的更新,而“新浪潮”“左
岸派”虽也要求真实反映和揭露资本主义的痼疾,但实际强调个
人化,个性化表现。
二、表现形式上“新现实主义”倾向真实的“反映”,“新浪潮”
着力于“表现”真实。
22、(1)“把摄像抗到大街上”
(2)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
(3)雷诺.阿——《母狗》《幻灭》《游戏规则》
(4)“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罗马11时》根据真实新闻拍摄的。
(5)戈达尔——《筋疲力尽》(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形象化解说)
23、目前流行的影视语言学、影视符号学都是基于影像感知论而来的。
24、现代影视艺术是一种以符合着声音一起出现的系列活动画面所构成的声像语言系统。
25 、电影中的旁白、对白、独白、音乐和其他声音、字幕等,是现代电影语言所不可或缺的主要元素的一部分。
26、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安.麦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问世,它除了受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迪南.德.索绪尔理论影响,还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有特别深的渊源关系。
27、如果用符号学一般原理来理解影视语言,至少有三大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