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养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养神
• 夏季天热容易使人烦躁,应重养神,忌恼怒气 郁,以免气血逆乱。要神清气和,胸怀宽阔, 让自己思想平静下来,避免心火内生,做到 “心静自然凉”(可选择闭目静坐)。 • 老人宜静心、养神,避免情绪激动,生发肝火。
• 对于中暑昏迷的人可用针灸或手压“人中”穴 (位于鼻唇沟上1/3交界处),“十宣”穴 (位于两手食指尖端处)针刺放血。
升华超脱法
升华,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的情 绪的干扰,用理智将其化作行动的动力, 投身于事业中去。 超脱,即超然。思想上要把事情看淡一 些,行动上应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
暗示法
• 暗示一般多采用语言暗示,也可采用手势、 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来进行。 • 暗示与说服不同,它是通过语言使病者不 经逻辑的思维和判断就自觉地接受医生灌 输给自己的观念,其作用在于情绪方面, 说服的作用则在于理智方面。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望梅止渴”。
移wk.baidu.com法
• 又称转移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 变人的情绪和意志,以解脱不良情绪的苦痛。 • 有些人患病之后或发生了一些事情之后, 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或发生的事情上 面,导致整天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忧 愁之中,以致产生紧张、恐惧等现象。此时, 就需要用其他的事物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 具体方法:琴棋书画移情法、运动移情法等。
精神养生
• 精神养生又称养心,在中医的范畴内是指 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 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 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 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 精神养生和心理保健是一致的,只是带有 更多的中医养生的色彩。
精神养生的历史
精神养生的思想,倡始于老庄。春秋战国时期,老子、 庄子依据当时的变化提出了“清静无为”的思想主张。 《黄帝内经》一书,继老庄之后,第一次从医学的角 度提出了精神以摄生防病的思想。 西汉刘安甚重静神,主张通过制窍以静神气,保健康。 晋代著名养生家嵇康提出“以静神来养形”,主张真 正做到“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秋季养神
• 秋季,随着气候的改变,人的情绪不太稳定,心情 烦躁,也易产生悲愁忧伤之感。因此,秋季要安宁 平静、清静养神,如果过度兴奋激动,会使阳气浮 动,从而可能引起 疾病。 • 秋季要培养乐观情绪,以平素兴趣所好,尽情玩乐 宁志,自释精神负担,陶冶情操,稳定情绪,提高 机体的防燥能力和免疫能力。 • 秋季,容易出现秋愁,和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有关。 • 克服“秋愁”:在工作场所尽可能多的接触阳光; 情绪不好时去运动或游玩;借助幽默的力量。
五代之梁代医药学家陶弘景笃好养生,在《养性延命 录》中主张“和心,少念,静虑,先去乱神犯性之 事”,反映了他的静神养生思想。
唐宋金元时期,主静者也不少。孙思邈主张静养, 司马承桢主张用“存想”之法以静神养生。
明代,万全在《养生四要》中提出了“慎动”的 养生观。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 燕居》中指出: “养静为摄生首务。”从其书中可见,曹氏是注 重实际,而对静神学派的理论具有较大的发展的 养生学家。
1. 春季养神 2. 夏季养神 3. 秋季养神 4. 冬季养神
春季养神
• 春季,人们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 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状态,避免恼怒、刑 罚之念,使肝气保持正常生发、调畅。 • 春季阳气生发,人体的情绪极易波动,而激烈 的情志波动常会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 发各种疾病。为此,情志调节也是春季防病养 生的要点,务必使心胸开阔,保持精神乐观, 使气血调畅,阳气升发,肝气顺达。 • 春季也宜静心养神。
积精会神
• 积精,就是积累、固护人体之精气,只有人体精气 充足,才会“神旺”。 节制性欲,保全肾精即谓之节欲保精,是调神 摄生的内容之一。 方法: 1、保精贵在藏而勿泄,少欲方能守而不耗; 2、收心神以息相火妄动; 3、节情欲以防阴精耗损; 4、调七情以防阴精损伤; 5、省操劳以防耗血伤精。
四气调神
静心养神
• 精神摄生,首贵静养。(源于老庄道家学说)
• 欲使心神清静,关键就是要保持思想上的“恬淡 虚无”。 • 清静养神,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有利于 抗衰防老 ,益寿延年。 • 保持“清静”的重要方法是凝神敛思。专心致志, 精神静谧,不仅有利于工作和学习,而且可以排 除杂念,驱逐烦恼,使机体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 反之,“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 多事则形劳。”
疏泄法
• 中医学认为,“郁则发之”。郁,即郁结, 主要指忧郁、悲伤等使人不快的消极情绪; 发,即抒发、发泄。 •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因感情变化而流出的 眼泪中含有两种神经传导物质,这两种传 导物质随眼泪排出体外后,可缓和悲伤者 的紧张情绪,减轻痛苦并消除忧虑。
节欲安神
• 要做到少思寡欲,以免大量的耗散精神, 保持乐观的处世态度。
调控情绪的方法
① 以情制情法 ② 移情法 ③ 升华超脱法 ④ 暗示法 ⑤ 说理开导法 ⑥ 节制法 ⑦ 疏泄法
以情制情法
• 何为以情制情法? 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 理,用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 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 的目的。 具体方式: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悲伤心 者,以喜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思伤脾 者,以怒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 运用以情制情法时注意,后者要超过前者, 才能达到以情胜情的治疗目的。
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社会因素 外源性因素 因素 内源性因素 环境因素 病理因素
精神养生的方法
1. 2. 3. 4. 5. 6. 修德怡神 调志摄神 节欲安神 静心养神 积精会神 四气调神
修德怡神
养心必须注重养德,心理健康的根本就是要 有很好的道德修养。中医养生学家认为,修养 道德与脏腑阴阳协调具有内在联系,如《黄帝 内经· 大素》中说:“修身为德,则阴阳气 和。” 现代医学中有人分析,有道德修养的人,大 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相对稳定,体内的酶和乙 酰胆碱的活性物质分泌正常,还能使脑中的胲 激素的释放增多,强化神经活动,可以延缓衰 老,有利于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