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考试题库5心血管系统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考研西医综合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真题
1.2017N125B心肌梗死常见的冠状动脉病变是
A. 动脉玻璃样变性
B. 动脉纤维素样变性吗
C. 动脉粥样硬化
D. 动脉中层钙化
答案:C
[答案解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
CHD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引起,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C对)。
2.2017N125B 高血压病常见的血管病变是
A. 动脉玻璃样变性
B. 动脉纤维素样变性
C. 动脉粥样硬化
D. 动脉中层钙化
答案:A
[答案解析] 高血压病又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高血压,可分为良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两类,以良性高血压最为常见(95%),良性高血压的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细小动脉玻璃样变性(A对)。
恶性高血压不常见,其特征性病变为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前者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的显著增厚,后者表现为动脉纤维素样变性(B错)。
动脉粥样硬化(C错)是一种常见的、与高血压病平行分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表现为动脉中层钙化(D错)。
3.2016N49A动脉粥样硬化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动脉类型是
A. 大动脉
B. 中动脉
C. 小动脉
D. 细动脉
答案:B
[答案解析]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和粥样斑块形成,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改变。
其中以发生在冠状动脉(属中动脉)(B对)时后果最为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危及生命。
4.2016N168X在风湿热病变中,可以出现Aschoff小体的有
A. 风湿性心肌炎
B. 环状红斑
C. 皮下结节
D.风湿性动脉炎
答案:ACD
[答案解析] 风湿性心肌炎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体(A对)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皮下结节为增生性病变…光镜下,结节中心为大片状纤维蛋白样坏死物,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Aschoff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C对)。
风湿性动脉炎时大小动脉均可受累…急性期,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伴淋巴细胞浸润,并伴有Aschoff小体(D 对)形成”。
5.2015N48A风湿小结内的阿绍夫细胞来源于
A. T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巨噬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答案:C
[答案解析] 风湿小结内的阿少夫细胞(阿绍夫细胞)由增生的巨噬细胞(C对)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转变而来。
T淋巴细胞(A错)和B淋巴细胞(少见,大多数成熟为浆细胞)(B错)均为风湿小结内的慢性炎症细胞。
成纤维细胞来源于阿绍夫细胞(而不是阿绍夫细胞来源于成纤维细胞)(D错):在风湿病纤维化期,阿绍夫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使风湿小体逐渐纤维化,最后形成梭形小瘢痕。
6.2015N50A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主要细胞是
A. 平滑肌细胞
B. 泡沫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内皮细胞
答案:B
[答案解析]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和继发性改变。
脂纹是AS肉眼可见的最早病变,光镜下,病灶处的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B对)聚集,为脂纹的主要组成细胞。
内皮细胞(D错)损伤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提条件,平滑肌细胞(A错)是泡沫细胞的来源之一,成纤维细胞(C错)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三者均与病变有关,但均不是病变的主要细胞。
7.2015N163X肥厚型心肌病的肉眼病理变化有
A. 左心室壁肥厚
B. 室间隔不均肥厚
C. 二尖瓣肥厚
D.左心房壁肥厚
答案:ABC
[答案解析] 肥厚性心肌病(HCM)的特征性变化是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室间隔不均肥厚)(B 对),可见左心室壁肥厚(A 对),但不见左心房壁肥厚(D 错)。
收缩期二尖瓣向前移动与增厚的室间隔左侧心内膜接触(正常情况下不接触),可引起二尖瓣肥厚(C 对)。
8.2014N45A扩张性心肌病肉眼检查不包括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 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
B. 心脏重量增加达500~800g
C. 两侧心腔扩张
D. 心内膜增厚
答案:D
[答案解析] DCM时,肉眼观,病理变化包括心脏重量增加500-800g,或更重,两侧心腔明显扩张,心室壁略厚或正常,二尖瓣和三尖瓣可因心室扩张致关闭不全。
偶尔也会出现心内膜增厚,但不属于主要病理变化。
9.2014N50A与动脉粥样斑块表面的纤维帽形成关系密切的细胞是
A . 成纤维细胞
B. 内皮细胞
C. 平滑肌细胞
D. 单核细胞
答案:C
[答案解析]: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和继发性改变。
纤维帽位于纤维斑块之上,由大量的平滑肌细胞(SMC)(C对)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和蛋白聚糖)组成。
10.2013N134B对风湿病人造成最严重危害的病变是
A.关节病变
B.心包内纤维蛋白性炎症
C.心肌内Aschoff小体
D.心内膜炎
答案:D
[答案解析] 风湿病最常累及心脏、关节(A)和血管等处,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表现为风湿性心内膜炎(D)、风湿性心肌炎(C)和风湿性心外膜炎(B)。
其中风湿性心内膜炎为风湿病最重要的病变(二版八年制病理学P201)(D对),主要累及心瓣膜,引起瓣膜炎,也可累及瓣膜邻近的心内膜和腱索,引起瓣膜变形和功能障碍。
11.2013N133B对风湿病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A.关节病变
B.心包内纤维蛋白性炎症
C.心肌内Aschoff小体
D.心内膜炎
答案:C
[答案解析] 风湿病的增生期在变质渗出的基础上,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中形成特征性的肉芽肿病变,称为Aschoff小体或风湿小体(C对),为对风湿病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关节病变(A错)、心包内纤维蛋白性炎症(B错)和心内膜炎(D错)均可在风湿病时出现,但不具有特异性,不能作为风湿病的病理诊断依据。
12.2012N166X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中,有大量的泡沫细胞存在,这些细胞的来源有
A.血管内皮细胞
B.血管平滑肌细胞
C.巨噬细胞
D.成纤维细胞
答案:BC
[答案解析]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通过表面的清道夫受体、CD36受体和Fc受体的介导,摄取脂质,形成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C对)。
血管平滑肌细胞(SMC)通过表面的LPL受体介导摄取脂质,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SMC)源性泡沫细胞(B对)。
13.2011N48A风湿病变质渗出期的主要病变是
A.纤维素样坏死形成
B.阿绍夫小体形成
C.梭形瘢痕形成
D.小化脓灶形成
答案:A
[答案解析] 风湿病变质渗出期的主要病变是黏液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A对)。
阿绍夫小体(Aschoff小体)为风湿病增生期的主要病变(B错)。
梭形瘢痕为风湿病纤维化期的主要病变(C错)。
小化脓灶为细菌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变。
14.2011N163X高血压病可引起的脑内病变有
A.脑水肿
B.脑梗死
C.脑出血
D.脑内微小动脉瘤
答案:ABCD
[答案解析] 高血压时,由于脑小动脉硬化和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A对),严重时,可发生缺血坏死,形成梗死灶(B对)。
高血压时,脑血管的细小动脉硬化使血管壁变脆,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引起破裂性出血(C对)。
高血压时,血管壁弹性下降,血管壁可局部膨出形成小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恶性高血压时细小动脉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也可促进形成动脉瘤(D对)。
15.2011N50A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无关的细胞是
A.内皮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单核细胞
D.成纤维细胞
答案:D
[答案解析] 根据损伤-应答反应学说,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前提条件。
损伤的内皮细胞分泌生长因子,激活单核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摄取脂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
因此,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ABC错)。
本题给出参考答案D,即认为成纤维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无关,但根据八版病理学P131动脉SMC增殖或突变学说,成纤维细胞也有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
16.2010N137B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
A.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B.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C.小动脉内膜纤维化
D.小血管内纤维素样血栓形成
答案:A
[答案解析] 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细动脉硬化,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变(A对),最易累及肾入球小动脉、视网膜动脉和脾中心动脉。
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见于恶性高血压(B错)。
小动脉内膜纤维化见于器官移植的慢性排斥反应(C错)。
小血管内纤维素样血栓(即透明血栓)形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错)。
17.2010N47A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疣状赘生物的主要成分是
A.细菌菌落与炎症细胞
B.血小板与纤维素
C.肉芽组织与瘢痕
D.小血管与风湿肉芽肿
答案:B
[答案解析] 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初期可在瓣膜上形成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纤维素)(B对)构成的疣状赘生物,附着牢固,为白色血栓。
18.2009N136B恶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
A.细动脉玻璃样变性
B.细动脉纤维化
C.细动脉淀粉样变性
D.细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答案:D
[答案解析] 恶性高血压又称急进型高血压,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主要累及肾。
前者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明显增厚,伴有SMC增生,胶原纤维增生致血管壁呈层状洋葱皮样增厚,管腔狭窄。
后者病变累及内膜和中膜,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D对)。
细动脉玻璃样变性是良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变特征(A错)。
细动脉纤维化见于器官移植的慢性排斥反应(B错)。
细动脉淀粉样变性见于全身性淀粉样变(C错)。
19.2008N54A以肉芽肿病变为特点的心肌炎是
A.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
B.细菌性心肌炎
C.病毒性心肌炎
D.弓形虫性心肌炎
答案:A
[答案解析] 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属于孤立性心肌炎,病灶的心肌内可见灶状坏死和肉芽肿形成(A对)。
细菌性心肌炎(B错)主要表现为心肌及间质多发性小脓肿(白喉性心肌炎除外),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病毒性心肌炎(C 错)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弓形虫性心肌炎(D错)表现为心肌细胞周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愈合后瘢痕形成。
20.2007N139X下列选项中,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A.高脂血症
B.高血压
C.吸烟
D.糖尿病
答案:ABCD
[答案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因素,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共同称为致AS性的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对AS则有预防作用。
高脂血症(A对)时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增高,导致LDL水平升高(LDL是血液中胆固醇的主要载体),促进AS的发生。
高血压(B对)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使内膜对脂质的通透性增加,脂质因渗入内膜,可促进AS发生。
吸烟(C对)可使LDL易于氧化,ox-LDL可促进血液单核细胞迁入内膜并转化为泡沫细胞,促使AS发生。
糖尿病(D对)患者血中甘油三酯(TG)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而且高血糖可使LDL氧化,促进血液单核细胞迁入内膜及转化为泡沫细胞,促进AS的发生。
21.2007N43A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粥样斑块形成的首要条件是
A.慢性、反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B.血脂的沉积及其氧化作用
C.炎症细胞的渗出
D.平滑肌细胞反应
答案:A
[答案解析] 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应答反应学说,慢性、反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所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发生的首要条件(A对),血脂的沉积及其氧化作用(B错)、炎症细胞的渗出(C错)、平滑肌细胞反应(D错)均为继发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改变。
近十年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真题
22.2016U2-138胸部X线片示心影呈“梨形”。
提示的心脏异常是
A.二尖瓣狭窄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心包积液
E.主动脉瓣狭窄
答案:A
[答案解析] 胸部X线片示心影呈“梨形”,提示的心脏存在二尖瓣狭窄(A对)。
二尖瓣狭窄时,心脏舒张期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的血流受阻,左心房代偿性扩张肥大,晚期左心室缩小,X线显示呈“梨形心”。
二尖瓣关闭不全(B错)时,左心室部分血液通过未关闭全的瓣膜口反流到左心房内,左心房既接受肺静脉的血液,又接受左心室反流的血液,致左心房血容量较正常增多,出现左心房代偿性肥大,继而左心房、左心室容积性负荷增加,使左心室代偿性肥大。
右心室、右心房代偿性肥大,X线显示呈“球形心”。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错)时,主动脉部分血液反流至左心室,使左心室血容量增加,发生代偿性肥大。
久而久之,发生左心衰竭,进而引起右心肥大,大循环淤血。
心包积液(D错)胸部X线片示心影呈“烧瓶样”,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八版内科学P317)。
主动脉瓣狭窄(E错)左心室血液排血受阻,左心室发生代偿性肥大,X线显示,心脏呈“靴形”。
23.2016U1-103男,55岁,反复活动时胸痛,快步行走及上楼梯可诱发,休息可缓解。
冠状动脉造影见前降支阻塞80%。
血管病变的始动环节是
A.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
B.纤维帽破裂、血栓形成
C.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D.内皮细胞受损及功能失调
E.内皮下脂质沉积
答案:D
[答案解析] 患者中老年男性(冠心病好发人群),活动时胸痛,快步行走及上楼梯可诱发,休息可缓解(胸痛,体力劳动诱发,休息缓解是稳定型心绞痛常见表现)。
冠状动脉造影见前降支阻塞80%(冠心病影像学诊断金标准)。
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可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该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近年来多数学者支持“内皮损伤反应学说”。
该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内皮细胞受损及功能失调(D对);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损伤,引起内皮下脂质沉积(E错)等改变,进一步加重内皮细胞的损伤;在此基础上,单核细胞从内皮下移入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吞噬已进入内膜发生氧化的脂质,形成泡沫细胞(A错);内皮细胞损伤后的更新、增生、并分泌生长因子,又促使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C错)。
纤维帽破裂、血栓形成(B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病变,不是血管病变的形成环节。
24.2016U1-28原发性高血压时细动脉可逆性病理改变是
A.血管壁平滑肌萎缩
B.血管纤维化
C.血管痉挛
D.内膜下蛋白性物质沉积
E.血管腔狭窄
答案:C
[答案解析] 原发性高血压时,细动脉可逆性病理改变(即是非器质性病理改变)为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收缩(C 对)。
内膜下蛋白性物质沉积(D错)和血管腔狭窄(E错)属于高血压动脉病变期的病理改变。
血管壁平滑肌萎缩(A错)和血管纤维化(B错)属于高血压内脏病变期。
25.2014U2-29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是
A.风疹
B.呼吸道合胞病毒
C.流感
D.单纯性疱疹
E.柯萨奇B组病毒
答案:E[答案解析]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是柯萨奇B组病毒(E对)。
风疹病毒(A错)、呼吸道合胞病毒(B错)和流感病毒(C错)也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但较少见。
单纯性疱疹病毒(D错)极少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常引起单纯疱疹(一种皮肤病)。
26.2013U2-18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特征是
A.肾毛细血管纤维样坏死
B.大、中动脉粥样硬化
C.微血管炎
D.肾脏纤维化
E.肾小动脉纤维样坏死
答案:E
[答案解析] 恶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多累及于肾脏,主要表现为肾小动脉纤维样坏死(E对A错)。
大、中动脉粥样硬化(B错)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理特征。
微血管炎(C 错)可发生于全身各脏器,最常累及肾脏(如Ⅲ型急进型肾炎)。
长期的高血压症状得不到控制时,可引起肾脏纤维化,但恶性高血压是急性过程,病程进展迅速,因此不会出现肾脏纤维化(D错)。
27.2011U4-123出现Aschoff细胞的是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B.高血压心脏病伴左心功能不全
C.扩张性心肌病
D.风湿性心脏病
E.病毒性心肌炎
答案:D
[答案解析] Aschoff细胞也称风湿细胞,是由增生的巨噬细胞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转变而成的,常出现于风湿性心脏病(D对)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A错)主要出现特征性肺小动脉变化,如无肌型细动脉机化及肌型小动脉中膜增生、肥厚。
高血压心脏病伴左心功能不全(B错)多引起肺淤血,肺泡腔内可出现心衰细胞。
扩张性心肌病(C错)主要出现心肌细胞不均匀性肥大、伸长,肥大和萎缩的心肌细胞交错排列。
病毒性心肌炎(E错)主要出现心肌细胞间质水肿和心肌间质纤维化等。
28.2009U2-63心脏充盈受限最常见于下列哪种心肌病
A.扩张性心肌病
B.肥厚性心肌病
C.限制性心肌病
D.克山病
E.见于所有心肌病
答案:C
[答案解析] 限制性心肌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导致全心腔狭窄,故是以心室充盈受限为最主要特征的心肌病;而肥厚性心肌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病,严重的心肌肥厚可引起心室腔狭窄(以左室尤其显著),从而导致左心室充盈受阻。
由此可见,相较于肥厚性心肌病,心脏充盈受限更常见于限制性心肌病(C对)。
扩张性心肌病(A错)以左心室、右心室或双心室腔扩大,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不会引起心脏充盈受限。
克山病(D错)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心肌严重的变性、坏死和瘢痕形成,导致心脏不同程度增大,因此也不会引起心脏充盈受限。
29.2009U1-77下列符合恶性高血压特征性病理变化是
A.肾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
B.肾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C.肾动脉粥瘤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透明血栓
E.肾小球纤维化
答案:B
[答案解析] 恶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多累及于肾脏,主要表现为肾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B对)。
肾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A错)是良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肾动脉粥瘤(C 错)可形成于肾动脉粥样硬化较严重时。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透明血栓(D错)为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变化。
肾小球纤维化(A错)为各种肾小球损伤发展到终末阶段的病理变化。
30.2009U3-48高血压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
A.颗粒型固缩肾
B.肾脏单发性贫血性梗死
C.肾动脉动脉瘤形成
D.肾的多发性大瘢痕形成
E.肾脏淤血
答案:A
[答案解析] 高血压时,由于肾入球小动脉的玻璃样变和肌型小动脉的硬化,导致部分肾单位纤维化、萎缩,部分肾单位代偿性肥大、扩张,肉眼观,双肾对称性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凹凸不平,呈细颗粒状,称为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A对)。
肾脏单发性贫血性梗死(B错)及肾的多发性大瘢痕形成(D错)均可见于肾动脉粥样硬化,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时,可造成肾动脉动脉瘤形成(C错)。
肾脏淤血(E 错)可见于多种肾脏损伤和疾病,不是特异性病理改变。
31.2008U1-78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早进入动脉内膜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脂肪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答案:E
[答案解析] 根据动脉粥样硬化(AS)的内皮损伤学说可知,在AS的早期,多种因素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损伤后的内皮细胞将分泌生长因子,吸引单核细胞聚集并黏附于动脉内膜,随后转化为巨噬细胞(E对),经多种受体介导,与已进入内膜发生氧化的脂质形成单核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
AS时无红细胞(A错)和脂肪细胞(C 错)进入动脉内膜,在病变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可见少量T淋巴细胞浸润(B错)和中性粒细胞(D错)。
32.2008U2-1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A.左冠状动脉主干
B.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C.左冠状动脉左旋支
D.右冠状动脉主干
E.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答案:B
[答案解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为最高(B对),其余依次为右冠状动脉主干(D错)、左冠状动脉主干(A错)或左冠状动脉左旋支(C错)、右冠状动脉后降支(E错)。
33.2008U1-120高血压患者动脉壁可见的可逆性损害常表现为
A.细胞水肿
B.脂肪变
C.玻璃样变
D.淀粉样变
E.黏液样变
答案:C
[答案解析] 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病变特征是细小动脉硬化,表现为动脉壁玻璃样变(C对),玻璃样变为可逆性损害,去除病因后可恢复正常。
细胞水肿(A错)、脂肪变(B错)、淀粉样变(D错)和黏液样变(E错)虽也均为可逆性损害,但不常见于高血压患者。
34.2007U2-30良性高血压病时,细小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是细动脉壁
A.纤维化
B.水肿
C.玻璃样变性
D.纤维素样坏死
E.脂质沉着
答案:C
[答案解析] 细小动脉硬化是良性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C对)。
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D错)是恶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高血压病时一般不发生细动脉壁纤维化(A错)和细动脉壁水肿(B错)。
动脉壁脂质沉着(E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
35.2007U1-49恶性高血压的肾脏特征性病变时
A.肾小球纤维化
B.肾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C.肾小叶间动脉内膜增厚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
E.肾小管上皮变性
答案:B
[答案解析] 恶性高血压的肾脏特征性病变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前者的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动脉内膜显著增厚,肾小叶间动脉内膜增厚(C错)可出现,但不是特征性病变;后者的主要表现为肾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B对)。
肾小球纤维化(A错)为各种肾小球损伤发展到终末阶段的病理变化。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D错)可见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为透明血栓。
肾小管上皮变性(E错)可见于部分肾小管-间质性肾炎。